嘉陵街道
四川廣元市利州區轄街道
嘉陵街道隸屬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位於廣元市城區中部,嘉陵江與南河交匯處,西臨嘉陵江,南臨南河,幅員面積7.5平方公里,西與河西街道、上西街道隔江相望,東、北與東壩街道毗鄰,南與南河街道隔河相連。區劃代碼為510802002,長途區號為0839,郵政編碼為628017,車牌號碼為川H。
嘉陵境域自東晉置興安縣后,為歷代縣、郡、州、府、軍治地,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誕生於此。1956年設嘉陵鎮,1985年改置嘉陵街道,1987年市政府駐地遷至東壩街道,此後當地多又俗稱廣元老城。
截至2011年,嘉陵街道分10個社區,共24202戶。鳳凰山公園位於境內。
2013年嘉陵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2100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2萬元。
2020年,常住人口為63878人。
東晉太元十五年(公元390年)於此地置興安縣,此後歷為府、州、縣治地,“邑名寧武、劍外、小益”。
隋唐時設綿谷鎮,宋、元、明、清時為則天鄉(城廂設坊)。
清末實行自治改為城廂。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實行聯保制,改為漢壽鎮,以境內有漢壽水故名,並轄城鄉20保。
1988年時的廣元老城
1956年12月改為嘉陵鎮,以瀕臨嘉陵江故名,轄16個居民委員會。
1978年8月,轄城南、城北、東壩、河西4個街道辦事處36個居民委員會。
1984年7月,增轄東壩、工農2鄉18個村,實行“以鎮帶鄉”。
1985年6月廣元撤縣建市,嘉陵鎮改屬廣元市市中區,為廣元市人民政府駐地。
1985年10月31日,撤銷嘉陵鎮建制,並撤工農鄉、城南街道辦事處、城北街道辦事處,合併建立嘉陵街道辦事處,為科局級,屬廣元市直管。
嘉陵街道城區一角遠眺
1987年5月,廣元市政府駐地由此地移治東壩街道,嘉陵街道不再作為市級行政中心。
1989年9月,撤銷中心區,嘉陵街道改屬市中區;析置工農鎮,仍屬嘉陵街道辦事處。
1992年10月,撤小鄉並大鄉,工農鎮劃出改屬市中區;同時撤銷城南、城北2個居民段。
嘉陵街道位於廣元市城區中部,嘉陵江與南河交匯處,介於北緯31°31′至32°56′,東經104°36′至106°45′之間,西面臨嘉陵江,南面臨南河,幅員面積7.5平方公里,西隔嘉陵江與河西街道、上西街道相望,東與東壩街道相鄰,南隔南河與南河街道相連,北與東壩街道交界,並與工農鎮毗鄰。
嘉陵街道東北部為丘陵,為眾多小丘組成,最高為鳳凰山,海拔563.5米。西南為嘉陵江、南河沖積平壩,由漫灘和一、二級階地組成,平均海拔480米。
老城遠眺
嘉陵江年均流量198立方米/秒,南河21.4立方米/秒。地下水以漫灘和一級階地最豐富,單井桶水量1000—5000噸/日。過境水徑流量64.41億立方米。
嘉陵街道境域暨在利州區的位置
1989年9月,撤銷工農村民辦,建立工農鎮,仍由嘉陵街道辦事處管轄。
1992年10月,工農鎮不再由嘉陵街道辦事處管轄;並撤城南居民段、城北居民段,所屬各社區由嘉陵街道辦事處直轄。
1994年9月,千佛社區劃屬工農鎮。
截至1994年12月,嘉陵街道共26個社區。
截至2011年,嘉陵街道共10個社區,分別是將軍橋社區、大華社區、北街社區、市場街社區、平橋社區、鳳凰山社區、建設路社區、下河街社區、南街社區、上河街社區。
此後至2014年,嘉陵街道行政區域劃分不變。
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複,撤銷工農鎮,將原工農鎮千佛崖社區、瓷窯鋪社區、大塘村、小塘村、千佛村、小岩村、虎星村、亮埡村、楓香村、三顆村、學地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嘉陵街道管轄。
截至2014年,嘉陵街道行政區域劃分為10個社區。嘉陵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駐下河街社區下河街158號。
截至2020年6月,嘉陵街道下轄12個社區和6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日新巷20號。
將軍橋社區 | 建設路社區 | 虎星村 |
大華社區 | 下河街社區 | 三顆村 |
北街社區 | 南街社區 | 小岩村 |
市場街社區 | 上河街社區 | 楓香村 |
平橋社區 | 千佛崖社區 | 大塘村 |
鳳凰山社區 | 瓷窯鋪社區 | 亮埡村 |
廣元老城全景
2011年,嘉陵街道轄區總24202戶,總人口10萬餘人,有流動人口3萬餘人。
2021年8月,廣元市利州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情況公布,截至2020年嘉陵街道常住人口為63878人。
嘉陵街道地處廣元市城區中心,屬漢族聚居區,漢族人口佔總人口的絕大多數。
嘉陵街道便民辦事處
•嘉陵街道黨工委書記:譚德春
•嘉陵街道辦事處主任:宮定春
嘉陵街道地處廣元市城區中心腹地,以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為主,沒有第一產業。2011年嘉陵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476萬元,佔全年目標任務77000萬元的100.6%,同2010年比增長20%。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0000萬元;新培育經濟增長點10個,新增稅收150萬元;招商引資完成22860萬元;新開工重點項目2個;項目儲備2個。2011年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增加800元,佔全年任務800的10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7000萬元。2012年嘉陵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6900萬元,佔全年目標任務的100%,同2011年比增長15%。2013年嘉陵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2100萬元,佔全年目標任務的102%,同2012年比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2萬元。
嘉陵街道地處廣元市城區中心腹地,暫無第一產業。
嘉陵街道(廣元老城)夜景
1985年廣元建市時,嘉陵境內有街道商業攤點16個,產值104萬元,個體工商戶150家,產值80萬元。1993年,發展第三產業,1995年,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私營個體商業發展到1497家,從業人數3163人。1996年,舊城改造,新建街道樓房一、二層均建為營業場所,並建成大型專業市場、農貿市場、批發市場、綜合市場30餘處,僅中新商場佔地達40餘畝。舊城經過改造成為新的商業區。2000年,私營、個體工商戶達5600餘戶,營業額實現50000萬元。2011年,嘉陵街道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0000萬元,佔2011年目標任務50600萬元的107.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7000萬元,佔2011年度目標57000萬元的100%。新發展個體工商戶200戶,佔2011年目標任務的200家的100%。新培育經濟增長點10個,新增稅收150萬元,佔全年任務150萬元的100%。2012年新培育經濟增長點20個,新增稅收200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8億元,佔全年目標任務的150%。
並列平行的廣元澳援大橋和鐵路橋
廣旺鐵路橫貫嘉陵街道境內,又名寶成鐵路廣樂支線。1959年12月動工興建,以廣元站(今廣元南站)為起點,至南江縣樂壩鎮,廣元至旺蒼縣白水鎮段於1961年10月建成,1964年10月1日廣元至旺蒼白水段營業。廣旺鐵路不在嘉陵街道境內設站。廣樂鐵路擴能和廣元城區段遷改工程2013年開工建設,將與樂巴鐵路和巴達鐵路共同構成廣元至達州鐵路通道。
嘉陵街道城市
1路:摩爾天成↔川浙工業園區(楊家岩煤礦)
2路:碧桂園↔上西火車站
3路:東城市場↔東城市場
4路:112廠↔南河水廠
5路:工農鎮↔濕地公園西
6路:川港汽車城↔南河水廠
7路:南河公交警察大隊↔工農鎮
8路:將軍橋↔榮山市場
9路:將軍橋↔外國語學校
11路:國際商貿城↔平樂寺
12路:廣元飛機場↔摩爾天城
13路:廣運駕校↔外國語學校
14路:南山麗景↔116俱樂部
16路:盤龍鎮政府↔利州敬老院
17路:廣元黃岡學校↔廣元實驗中學
19路:萬源↔川港汽車城
20路:國際會展中心↔皇澤寺
22路:將軍橋↔將軍橋
24路:上西楊家浩小學↔利州廣場
26路:將軍橋↔黎家堰口
27路:將軍橋↔政務中心
28路:南河汽車站↔上西長途客運站
嘉陵街道(廣元老城)
2007年後建設了將軍橋至摩爾天成的休閑娛樂帶、嘉陵廣場、清水廣場及市場街精品步行街,改造了下河街爛尾工程,先後建成投入使用兩處大型商場。2009年,打造了將軍橋北出口千佛崖景區通道,對主要街道進行了風貌塑造,對轄區的15條街道兩旁實施綠化補植,翻修背街小巷柏油路10000多平米,硬化地面8000餘平米,環境綠化2.4萬平米,拆違章建築5880平米;對5·12汶川地震后轄區中度破壞的7514戶及2187戶嚴重破壞的房屋實施了維修加固,對599戶毀損房屋實施了重建。230戶受災特困無房居民解決了廉租住房。轄區內水、電、氣設施齊全,下水道並設雨水井、檢查井,全部實現水污分流,且江、河防汛堤高9米至13米,可抵禦百年不遇洪水。2013年硬化平整背街小巷道路7處,整治排洪溝渠3處共247米。
截至2013年,嘉陵街道境內建有女皇影視城1座,藝術劇院2座,圖書閱覽室1處,書店、書攤100餘家,街道文化活動場所7處,電玩、舞廳、茶園100餘處,有鳳凰山公園、嘉陵廣場、清水廣場,4.6公里長的濱江濱河休閑娛樂帶以及游泳池、滑冰場,學校運動場等。2013年,嘉陵街道打造上河街、下河街啤酒吧文化、鳳凰山公園大眾休閑文化和廣場文化,在街道組建註冊了1家文化演藝公司,廣元女兒節期間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近20次,10個社區均設有免費圖書室,2013年共放映公益性電影40餘場。
截至2013年,境內有幼兒園30餘家,小學3所,初級中學1所,中等教育學校3所,成人教育學校4所,5個高等院校函授點,有特殊教育小學1所;初等教育入學率、畢業率、升學率均為100%。
廣元市中心醫院
嘉陵街道1989年即進入全國自動網,1998年與郵政分離,網通、鐵通、聯通、移動等公司開始發展。2000年,轄區用戶電話普及率達90%,行動電話普及率5%,公話亭、公話超市320餘處,IP電話30餘處,學校機關普遍安裝程式控制電話,學校均建有多媒體計算機室,網際網路撥號上網1500餘家。截至2013年,嘉陵街道郵政全部實現自動化,並應用電腦處理郵政業務,函件、包件、匯兌均方便快捷,報刊雜誌發行達500餘種約100000份。
鳳凰山公園
廣元清真寺
2011年,嘉陵街道新增最低生活保障戶270戶,共332人,大病醫療救助60人,資金286300元,門診醫療救助480人,一級殘疾托養22人,資金13200元,殘疾人對口服務140人,發放老齡津貼353人,新增就業1062人,完成城鎮居民醫療保險15100人,城鎮居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898人。
鳳凰山公園
武則天畫像
餘子雲:(1909年~2002年),回族,嘉陵街道人。一二八事變后,在廣元組織學生抗日救國義勇隊,自任隊長,后被解散。1935年後,曾任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區撫邊知事,廣元縣財務委員會委員長,軍用代辦所所長、糧秣處長、參議員、廣元伊斯蘭小學校長。1951年,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委員。歷任川北行署委員、四川省民委委員、四川省伊斯蘭教副會長,四川省第四、五屆政協委員。
白琬如:明末廣元城區(今嘉陵街道)人,清順治四年(1647年)鄉試時中舉,第二年任廣元知縣。康熙元年(1662年)回廣元居縣城北門。康熙八年(1669年)謁選都門,次年任江西金溪知縣。耿精忠事件后棄官回廣教書著述,自號素涵居士,人稱鄉賢。其詩文書法皆有名,今勉縣武侯祠存有所寫詩文。
李培元:號威寧,廣元縣城(今嘉陵街道)人。清康熙五十六年(1917)鄉試中舉,第二年進京考進士不中,但康熙皇帝讀了培元文章后,認為可與王元之(當時名士)齊名,於是封任山西夏縣知縣。履職期間,勤政敬業,廉潔儉樸,斷案公正,關注民生,當地百姓讚譽“愛民如子”。任職期滿后,回廣元閉門讀書著文,據傳其詩詞、楹聯,妙語橫生,可與李調元比美。
蘇文德:(1883年~1943年),回族,廣元縣城(今嘉陵街道)人。幼讀私塾,長國畫,善小楷、行書。年少時秉性豁達,酷愛丹青,寄情翰墨。曾隋兄蘇文明兩次參加童生考試,常徒步隴東,陝南,川北蜀道即景寫生。民國初年去成都學習國畫裝裱技藝,學成后回城自畫自裱,有求必應。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劍閣縣知事廖雨辰,特邀蘇赴劍繪劍門關至梓潼大廟山-線風景名勝畫,受好評。壯年受陝西漢中軍政界特邀作畫,名揚陝南,人稱川陝畫苑才子,著名書畫家。晚年隱居廣元城北小鄭家山茅屋。畫作現僅存20餘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