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垕鎮

河南省禹州市下轄鎮

神垕鎮,隸屬河南省禹州市,位於禹州市西南部,禹州市域西南副中心。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文明鎮、全國重點鎮、國家新型城鎮化建制鎮示範試點、國家級生態鄉鎮。

神垕因鈞瓷而繁榮馳名。早在唐代神垕就已燒制出多彩的花瓷和鈞瓷,到了北宋徽宗年間,鈞瓷生產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被定為“宮廷御用珍品”。轄區面積49.1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0平方公里,人口4.5萬人,其中鎮區人口3.5萬人,城鎮化率為72.7%;鎮區住宅面積為54.6萬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築面積17.5平方米。

官府在陽翟(今禹州市)鈞台附近設置官窯,為宮廷燒造貢瓷,實現了鈞瓷生產由民窯向官窯的轉變,位居中國五大名瓷之首。古有“進入神垕山,七里長街觀。七十二座窯,煙火遮邊天。客商遍地走,日進斗金錢。”的詩句美譽。

神垕古鎮被評為“中國鈞瓷之都,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唯一活著的古鎮”。2014年神垕鎮成功入選“河南十佳美麗鄉村”。2016年10月,入選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2018年10月,神垕鎮入選國家級經濟發達鎮。神垕鎮,隸屬河南省禹州市,位於禹州市西南部。

神垕因鈞瓷而繁榮馳名。早在唐代神垕就已燒制出多彩的花瓷和鈞瓷,到了北宋徽宗年間,鈞瓷生產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被定為“宮廷御用珍品”。區域面積49.1平方千米,人口43369人(2006年)。

官府在陽翟(今禹州市)鈞台附近設置官窯,為宮廷燒造貢瓷,實現了鈞瓷生產由民窯向官窯的轉變,位居中國五大名瓷之首。古有“進入神垕山,七里長街觀。七十二座窯,煙火遮邊天。客商遍地走,日進斗金錢。”的詩句美譽。

歷史沿革


神垕歷史悠久,早在夏商時期,這裡的先民就從事農耕和冶陶。
明成化二年(1466年),屬鈞州洪暢都。
明弘治三年(1490年),屬鈞州西會裡。
清朝,屬禹州文風裡。
民國三十年(1941年),設神垕鎮。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屬三區。
1958年建火箭公社,
1968年更名神垕公社,
1981年改鎮。
1997年,面積48.9平方千米,人口3.9萬,轄南大、東大、西大、北大、關爺廟、紅石橋、於溝、白峪、槐樹灣、楊嶺、溫堂、郗庄、邊溝、羅王、苗家灣、梁橋、駐駕山、翟村、清崗洞、白家溝20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神垕鎮位於禹州市西部,距市區30千米。神垕鎮北與文殊鎮相連;西與磨街鄉毗鄰;東與鴻暢鎮接壤;南與郟縣安良鎮分界。
神垕鎮被四山環抱,北有雲蓋山,南有大劉山,東有角子山、風翅山,西有牛頭山、牛金山。
鎮中部有乾鳴山東西走向,以丘嶺走勢把神垕鎮分割為兩個盆地,南盆地是神垕鎮內以陶瓷工業為主的工業區,北盆地以農業為主的產糧區,並有肖河縱貫其中。肖河和小青河縱貫其境。耕地多為山崗坡地,水利條件較差。

位置境域

神垕鎮地處禹州市西南部,東與鴻暢鎮相連,南與平頂山市鄭縣安良鎮毗鄰,西與磨街鄉接壤,北與文殊鎮相鄰,區域面積49.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神垕鎮地處伏牛山系余脈,屬淺山丘陵區,群山環抱,山嶺起伏,北有雲蓋山、南有大劉山、東有角子山、鳳翅山,西有牛頭山、牛金山等。鎮中部為東西走向的乾鳴山,把神垕鎮分割為兩個狹窄的盆地。整個地形為西北高、東南低,最高峰大劉山704.5米,最低點位於肖河南出境口,海拔240米,相對高差464.5米。

水文

神垕鎮屬淮河流域,主要河流有肖河、小青河,均為季節性河流。肖河又名騶虞河,發源於大劉山之陰,境內流程7公里,在鎮東南流入郟縣境。小青河發源於牛頭山下的青龍潭,境內流程4公里,經鴻暢北部流入藍河。

氣候

神垕鎮氣候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4.4度,年平均降雨量705.3毫米。

自然資源


神垕鎮境內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陶土儲量10億噸,煤炭1.8億噸,石灰石10億噸,鋁礬土、紫砂石等礦產資源也有一定的儲量。
礦產資源
豐富的礦產資源
古老而又神秘的神垕鎮有文字記載是從明朝開始的,而其名字的由來一直是一個謎。《新華字典》里專用字“垕”字介紹:“垕,神垕,地名,在河南省。”而《辭海》又將神垕作為多次鈞瓷故鄉作了簡明的介紹。從出土的關沙、紅陶、篦紋灰陶推斷,早在夏商時期神垕就有人群住,並從事農耕和治陶,由陶而瓷的進化演變說明神垕歷史與華夏文明歷史幾乎是同步的。
境內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陶土儲量10億噸,煤炭1.8億噸,石灰石10億噸,鋁礬土、紫砂石等礦產資源也有一定的儲量。

行政區劃


神垕鎮素有“鈞都”美譽,它作為自唐宋以來馳名世界、獨步天下的鈞瓷藝術發祥地。
神垕鎮轄7個居委會、13個村委會:北大居委會、東大居委會、南大居委會、西大居委會、紅石橋居委會、關爺廟居委會、翟村社區、清崗澗村、白家溝村、駐駕山村、梁橋村、羅王村、邊溝村、苗家灣村、郗庄村、溫堂村、楊嶺村、槐樹灣村、白峪村、於溝村。全鎮山地面積佔總面積的80%。禹(州)神(垕)公路、平(頂山)神(垕)公路、禹(州)鄲(城)地方鐵路過境。是鈞瓷藝術發祥地,神垕古鎮被許昌市列為三大旅遊品牌之一。古迹有柏靈翁廟花戲樓,屬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代碼]411081103:~001北大居委會~002東大居委會~003南大居委會~004西大居委會~005紅石橋居委會~006關爺廟居委會~007翟村社區~201清崗澗村~202白家溝村~204駐駕山村~205梁橋村~206羅王村~207邊溝村~208苗家灣村~209郗庄村~210溫堂村~211楊嶺村~212槐樹灣村~213白峪村~214於溝村。
2011年末,神垕鎮轄紅石橋、關爺廟、翟村、青崗澗、東大街、西大街、北大街、南大街8個居民委員會,於溝、白峪、槐樹灣、楊嶺、溫堂、鄒庄、邊溝、苗家灣、羅王、梁橋、駐駕山、白家溝12個村民委員會;下設60個居民小組、147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神垕鎮下轄2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北大街居民委員會解放路3號。
北大社區關爺廟社區白家溝村苗家灣村
東大社區翟村社區駐駕山村郗庄村
南大社區清崗澗社區梁橋村槐樹灣村
西大社區溫堂社區羅王村白峪村
紅石橋社區楊嶺社區邊溝村於溝村

人口民族


總人口44000人,其中鎮區人口32000人,鎮區面積7平方公里,是中國九大傳統陶瓷產區之一。農業人口26000多人,非農人口16000多人,多為漢族,回族人口佔0.5%。
2011年末,神垕鎮轄區總人口450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2000人,城鎮化率71.1%。另有流動人口13000人。總人口中,男性23000人,佔51.1%;女性22000人,佔48.9%;14歲以下8460人,佔18.8%;15~64歲27315人,佔60.7%;65歲以上9225人,佔20.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4770人,佔99.5%;少數民族有回族230人,佔0.5%;2011年,人口出生率12‰,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長率6‰。
2017年,神垕鎮全鎮常住人口42644人。
截至2018年末,神垕鎮戶籍人口45774人。

經濟


陶瓷工業
神垕鎮古玩
神垕鎮古玩
全鎮共有陶瓷企業460多家,生產鈞瓷、炻瓷、高白細瓷等六大系列千餘品種產品,年產量達7億件,產值18億元,成為河南省重要的陶瓷出口基地。
隨後,鈞窯的發展進入鼎盛時期,神垕鎮形成了龐大的窯系,成為鈞陶瓷生產最集中的地區。
神垕鎮
神垕鎮
金元明清時期,神垕鎮日用陶瓷生產漸成規模,成為全國日用瓷主要產區之一,至今已有四千年建鎮史。

綜述

2011年,神垕鎮地方財政收入5123.7萬元,比上年增長16.9%;從各主要稅種看,土地使用稅1662.3萬元,資源稅1024.3萬元,增值稅899.6萬元,營業稅698萬元,城建稅302.2萬元,企業所得稅256.8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048元,比上年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351元。

農業

神垕鎮有農業耕地面積1.1萬畝,人均0.2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1100萬元,比上年增長2%,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6%;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4829噸,人均107千克,其中小麥1920噸,玉米288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等,2011年,油料作物種植面積360畝,其中油菜種植面積300畝,芝麻種植面積60畝。
神垕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羊等為主。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10000餘畝。2011年,名優特農產品主要有野山雞、山藥、中草藥材等。

工業

神垕鎮工業是鈞陶瓷產業的重要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以瓷業生產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43億元,比上年增長10%。鈞陶瓷廠380家,從業人員20000人,總產量9.1億件。
2011年,神垕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40億元,比上年增長10%;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6.6億元,比上年增長11.8%。鎮內有中國神堂古玩城、鈞瓷文化街等著名商業街市。2011年,出口創匯500萬美元,主要產品為鈞瓷製品,銷往美國、東南亞、歐盟、非洲等地。

金融

2011年末,神垕鎮有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農村信用社開設了分行及營業網點。2011年,各類存款餘額近9億元,比上年增長10%。

文化


鈞瓷古鎮
神垕鎮
神垕鎮
神垕鎮的主要特色是鈞瓷文化及千年古鎮。鈞瓷作為宋代五大名瓷之一,起源於神垕,其遺址的發掘被評為2001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而早在1979年,神垕就被河南省確定為十八條旅遊線路之一,許昌市三大旅遊品牌之一,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意見》和《許昌市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要求,結合神垕實際,禹州市提出了“以鈞瓷文化為品牌,以神垕古鎮為載體,以鈞瓷產業為集群,以旅遊開發為帶動,努力把神垕打造成為獨具中原文化特色的文化產業基地和知名的旅遊景區”,全面展現“千年古鎮,鈞瓷文化”的風采。
神垕鎮以鈞瓷為依託,大力發展陶瓷產業,建了三個各具特色的工業園區和五個專業市場,促進了全鎮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先後榮獲“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鈞瓷之都”、“全國文明村鎮”、“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全國小城鎮建設重點鎮”、“河南省特色產業鎮”等榮譽稱號。
鈞瓷文化
神垕鎮的主要特色是鈞瓷文化及千年古鎮。鈞瓷作為宋代五大名瓷之一,起源於神垕,其遺址的發掘被評為2001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文化資源
唐宋以來的燦爛鈞瓷文化,使神垕中外馳名,與此同時,許多古典傳說也為古鎮增添了神秘色彩和歷史文化亮點。歷史上漢高帝略地賞獵於大劉山;漢光武帝在神垕境內的傳奇遺跡;漢將鄧瑜在這裡屯兵打仗,智退敵兵的故事;李自成起義軍兵駐神垕;清代捻軍兩次攻克神垕;抗日戰爭時期,聞名豫西的神郟抗日根據地和壯烈的乾鳴山保衛戰;鈞瓷職業學校;地下黨組織鬥爭經歷,歷代窯民不屈不撓的罷工鬥爭;更有那歷經滄桑的伯靈翁廟和神奇的“金火聖母”等神話傳說。
文化名鎮
神垕鎮牌坊
神垕鎮牌坊
2005年11月12日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共同命名為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同時是國家小城鎮建設重點鎮、中國鈞瓷之都。神垕鎮東接禹州市鴻暢鎮,南臨郟縣,西與禹州市磨街鄉交界,北與禹州市文殊鎮相連。
神垕鎮地處伏牛山淺山區,鎮區內東有角子山、鳳翅山,西有牛頭山、鳳陽山,南有大劉山,北有雲蓋山,東西走向橫亘在中部的乾明山把全鎮分成兩個狹窄的盆地。
神垕鎮歷史悠久。早在夏、商時期這裡就有人類居住,從事農耕和冶陶。自唐代出現鈞瓷以來,神垕逐步發展成為中國北方陶瓷中心之一。
宋時稱神垕店,明代開始稱神垕鎮,屬鴻暢都,清時屬文風裡。明清時期流行一首民謠:“進入神垕山,七里長街觀,七十二座窯,煙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進斗金錢”,由此可見當時之繁華。
文物古迹
神垕鎮區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各種古寺廟、古民居、古祠堂等40餘處,大多數分佈於以老街為核心,面積達3平方公里的古鎮區內。
伯靈翁廟
伯靈翁廟也稱窯神廟、火神廟,是鈞瓷文化的象徵性建築,也是神垕“中國鈞瓷之都”、“火藝之都”的重要標誌,現已被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伯靈翁廟位於鎮區老街中心,它始建於宋代,清朝光緒十三年(1887年)和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兩次重修。伯靈翁廟為庭院式的群組布局,其主要建築物有窯神廟、花戲樓、道房、東西日月門。
神垕鈞窯遺址
神垕鎮西南部的鈞窯遺址是成組分佈的一個瓷窯組群。在大劉山下,沿白峪河旁分佈,間隔1、2里,各窯址一般範圍不大,遺存的時代也較單一。據此,分別對相距不遠的劉家東、西區,河北地和下白峪等4處窯址進行了發掘。發掘面積650平方米,清理了窯爐遺跡8座、石砌澄泥池3座及其它遺跡,出土了大批的瓷器和窯具殘片。
古街民居
鈞瓷一條街、古玩市場、望嵩門、騶虞橋、天保寨、鄧禹寨等其他建築或設施。
神垕鎮鈞窯產物
神垕鎮鈞窯產物
祖師廟位於天保寨北、乾明山頂,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主體建築為祖師殿,硬山式建築,有月台,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大殿東側為神垕革命烈士陵園,松柏蓊鬱,蒼翠欲滴。靈泉寺白果樹位於鎮區東郊的鳳翅山南麓,由神垕鎮牌坊向西北方向1公里,樹齡1500年以上,為許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樹后一泉,水質清醇,古名靈泉,俗名扳倒井。原有靈泉寺,其建築今已不存。
神垕鎮
神垕鎮
神垕古鎮區保留有較為完整的明清古街,俗稱“七里長街”。唐宋以來,隨著陶瓷業的興盛,許多富商大賈在此置田、建宅、經商,逐步形成神垕老街由東西南北四座古寨構成;從東到西有東大街、西大街、白衣堂街、紅石橋街、關爺廟街等街道,道路兩側店鋪林立,古民居依勢而建。
保存比較完整的有伯靈翁廟、鄧禹樓、溫家大院、白家大院、王家大院、霍家大院、苗家大院、苗家祠堂等,炮樓、古民居、廟宇鱗次櫛比。
其中的古民居多為明清時期建造,是以精美的石雕、木雕和瓷藝,古樸典雅,端莊大方。
一進三、一進四的庭院形成經營、生活、製作一體化的地方特色古宅院。
除此之外,一些自然景點的相映襯,把神垕繪成了一幅集歷史、自然、人文特色於一體的旅遊畫卷。神垕鎮現擁有的“鈞瓷一條街”“古玩一條街”“手工作坊一條街”不僅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傳統鈞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陶瓷殿堂的神奇,而且遊客在此還能體會民俗、民風的淳樸和接觸悠久的民間工藝。
瓷都聖地
禹州為中國古代“四大瓷都”之一,神垕是鈞瓷的主產地,因煤、瓷土、釉土資源蘊藏豐富而名聞中原。神垕得天獨厚的自然和物質條件,促進了神垕陶瓷生產與商貿經濟的發展,加之鈞釉開陶瓷銅紅釉的先河,更有窯變“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之特色,所以有“家有萬貫,不抵鈞瓷一片”的珍貴價值。神垕鈞瓷的生產,經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2000年9月對位於下白峪、劉家門一帶的神垕鈞窯遺址考古發掘證明,始於唐代,盛於宋。神垕鈞瓷生產廠家58家,其中孔家鈞窯、榮昌鈞窯、苗家鈞窯、金堂鈞窯等已成為規模、檔次較高的大型企業。
鈞瓷之鄉神垕還培養孕育了一大批鈞瓷工藝美術大師,出生於神垕的鈞瓷大師主要有盧廣東、王鳳熹、郄傑等。
神垕鎮因歷史上有外委官吏駐守,經濟富足而注重教育。制建有孔廟,每春秋丁祭,附近諸生舉行。明清科舉,考中有布政使司、教諭諸官員。
民間風情
神垕民間文藝有高蹺、旱船、龍燈、舞獅、大響等,每逢節慶,則由各行業籌資聘請河南地方劇種的梆子、曲子、越調等劇團演出,其中當地各窯場自供自演的“一把泥”(窯工)劇團演藝及行頭最好,也最著名。地方特色傳統小吃在上坡口一帶,有火燒夾牛肉、燴羊肉、油酥火燒、盛茂祥的糕點等。
相關新聞
第十屆禹州·中國鈞瓷文化旅遊節將於9月29日在禹州市神垕鎮鈞瓷文化主題公園開幕,這也是首次在鈞瓷發祥地——神垕古鎮舉辦鈞瓷文化旅遊節。

交通


神垕鎮境內有禹州——神垕快速通道由禹州市區直達神垕鎮,全長17千米,雙向4車道。236省道過境,境內長14千米,雙向2車道,通往平頂山市安良鎮、禹州市磨街鄉。神垕鎮公路站,2011年,客運量達70餘萬人次。2011年末,鎮區客運站2個,公交車有神垕——禹州線、104——禹州線,日發車100餘班次,日客運量2000餘人次。

社會


文化事業

1995年6月,建神垕電視台,發射轉播塔高120米,覆蓋半徑6千米。1999年8月開通有線電視。至2011年末,神垕電視台開通40個電視頻道。有線電視用戶36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達100%。
2011年末,神垕鎮有電影院1個,座位1100個,年放映80場次,觀眾達8萬人次;公共圖書室建築面積800平方米,藏書2萬冊;檔案室建築面積100平方米。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6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神垕鎮一把泥豫劇團、神垕鎮曲劇團、神垕鎮越調劇團、軍鼓隊、盤鼓隊、銅器社等。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舞獅、龍燈、銅器、秧歌等。
2011年末,神垕鎮有體育場地4個,體育社團6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2人。每年定期舉辦籃球、乒乓球、象棋、拔河比賽。各村(居)均安裝有體育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63%。

教育

2011年末,神垕鎮有幼兒園19所,在園幼兒1600人,專任教師120人;小學12所,在校生3300人,專任教師17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980人,專任教師13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有神亘鎮陶瓷職業技術學校(高中),在校生230人。主要學校有鎮中心學校、鎮第二初級中學。2011年,教育經費達2200萬元。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神垕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1個,其中中心衛生院1個,村衛生室20個。中心衛生院有床位65張,平均每千人2.4張;專業衛生人員64名,其中執業醫師18人,執業助理醫師14人,註冊護士2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5人、執業(助理)醫師1.5人、註冊護士1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8萬人次,住院手術98台次。
2011年,神垕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2193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神垕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78戶,人數1905人,支出400.2萬元,比上年增長11.1%;月人均162元,比上年增長11.7%。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85戶,人數570人,支出52.8萬元,比上年增長29.4%,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8人,支出13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8人,支出19萬元。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神垕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30千米,投遞點50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5000份、期刊2000冊。有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20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5000門,固定電話用戶16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60%;行動電話用戶35000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80%;寬頻接入用戶3000戶,比上年增加500戶。
能源
2011年末,神垕鎮有煤炭企業9家,年產煤200萬噸。
給排水
2011年末,神垕鎮鎮區有自來水廠2座,鋪設幹線水管4800米,用水1200噸。鋪設排水管道3000多米。
供電
2011年末,神垕鎮鎮區擁有10千伏配電線路9條,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座,年售電量累計完成1.8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5%以上,供電可靠率100%。
燃氣
2011年末,神垕鎮鎮區有西氣東輸天然氣調壓站1座,液化氣供應站2個,鎮區天然氣普及率80%,月天然氣平均用量830立方米。
園林綠化
2011年末,神垕鎮鎮區有公園2個,總面積80公頃,綠地面積200公頃,其中公共綠地180公頃,綠化覆蓋率60%,人均綠地4.2平方米。

旅遊


鈞窯
神垕鎮位置
神垕鎮位置
鈞瓷——中國是瓷器的故鄉,中國的發展史也是一部陶瓷史,所以英文單詞中“瓷”和“中國”是同一個單詞“China”,產於河南禹州的鈞瓷,以其獨特的窯變藝術被譽為“中華之魂,國之瑰寶”,它位於鈞、汝、官、哥、定五大名窯之首,始於唐,盛於宋,北宋徽宗時期,在禹州設置官窯,燒制宮廷御用瓷,每年選36件入宮,其餘的全部打碎深埋,由於官窯設置在夏啟建都的古鈞台附近,所以窯名為“鈞窯”,瓷名為“鈞瓷”,鈞瓷享有“黃金有價鈞無價”、“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件”、“雅堂無鈞不可自誇富”的盛譽。
鈞瓷藝術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獨樹一幟的藝術特徵,它造型端莊典雅,胎骨堅實,雕工嚴整,線條明快,是一種理想的陳列品,一件鈞瓷從採料、粉碎、注漿、旋坯等七十多道工序,器物上呈現的窯變色澤,不僅受原料、燃料、釉料等內在條件的影響,還受季節、風向、氣候等外界自然條件的影響,燒制難度之大,“有十窯九不成之說”。
鈞瓷最為神奇的就是它的窯變藝術,其它瓷器上的釉色及花紋、圖案全是人工著色描繪的,而鈞瓷釉色則靠自然窯變而來,所以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鈞瓷無對,窯變無雙”之說,它的色彩非常豐富,素有“紅為貴,紫為最,天青月白勝翡翠”的說法,從不同的角度觀賞鈞瓷,會產生不同的意境和圖案,妙趣橫生,趣味無窮。
鈞瓷的開片非常奇特,“看似錘擊,觸之無痕”,用肉眼看到的裂痕像是用鎚子擊碎似的,但是用手摸卻非常的光滑,而且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還可以聽到“咔啪咔啪”的開片聲,清脆悅耳,有長達80年的開片期,它的紋路有冰裂紋、菟絲紋、蚯蚓走泥紋、魚子紋等自然天成,鬼斧神工。
神垕鎮
神垕鎮
正因為上述這些特性,鈞瓷又被譽為是“天下神品”。鈞瓷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研究價值,禹州市鈞瓷研究所收藏的“寒鴉歸林”“浪花”“世外桃源”等作品,意境深邃,獨一無二,新中國成立以後,鈞瓷的藝術成就、工藝特色、成品率、成色率大大提高,鈞瓷因此也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多次作為國禮相送:1959年人民大會堂落成,展廳選用了神垕雙龍大花瓶、八角百花盆等5件鈞瓷;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一對高1997毫米,底座為寶石蘭的鈞瓷花瓶“豫象送寶”,又叫“回歸瓶”送給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1998年,鈞瓷發行郵票,使鈞瓷走出華夏,走向世界;
2003年起,祥瑞瓶、華夏瓶、乾坤瓶這三樣鈞瓷連續三年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被國家領導人指定為唯一的國禮贈送給各國的政要;
2006年、2007年,鈞瓷“豐尊”作為國禮在中國——東盟博覽會上,贈送給了各國的領導人;2008年,鈞瓷作品“四海昇平”被聯合國總部永久收藏。
而苗家鈞窯、孔家鈞窯、榮昌鈞窯、神州鈞窯、金堂鈞窯等就是神垕目前最具代表的鈞瓷生產廠家。
伯靈翁廟
神垕古廟宇----伯靈翁廟。古廟宇多是神垕的一大特點。其中最有名的當屬伯靈翁廟,該廟也稱窯神廟、火神廟,是鈞瓷文化的象徵性建築,也是神垕“中國鈞瓷之都”、“火藝之都”的重要標誌,現已被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伯靈翁廟位於鎮區老街中心,它始建於宋代,清朝光緒十三年(1887年)和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兩次重修。
神垕鎮
神垕鎮
伯靈翁廟為庭院式的群組布局,其主要建築物有窯神廟、花戲樓、道房、東西日月門。庭院深深,古色古香,充滿神秘色彩。正門為花戲樓,門前一對石獅威風凜凜,氣宇軒昂;青磚飾牆,玻璃金瓦,風鈴叮噹。門旁兩邊石柱上鐫刻著一副對聯:“靈丹寶籙傳千古,坤德離功利萬商”,包含著陰陽八卦、天地造化、工商經濟等諸多內容。樓脊中心立一麒麟,背馭鈞瓷寶瓶,形象生動,透出祥瑞之氣。
伯靈翁廟窯神殿內供奉著三尊神像:第一位是窯神孫伯靈,相傳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孫臏。第二位是司土之神。第三位是司火之神,即傳說中的“金火聖母”。每一位神像背後都有著一段優美動人的傳說故事。
花戲樓
神垕古戲樓——花戲樓。花戲樓是伯靈翁廟的山門,和伯靈翁廟是一整體建築。面對伯靈翁廟大殿的一面,是演出用的戲樓,面對大街的一面,是伯靈翁廟的山門,把戲台和山門結合起來而形成過路式戲台。戲樓的結構屬於九脊歇山頂,挑角單檐式建築。屋頂由三色琉璃瓦覆蓋,組成古樸大方的菱形圖案。屋檐下邊有22根攢斗拱和4個轉角鋪就。面闊四柱三間,主間寬3.80米,東西次間寬2.05米,進深均為6.50米。面向大街的山門,門額上建有單檐三坡、挑角廈式門樓一座,它依附於戲樓屋檐之下,小巧別緻,風格獨特。花戲樓內雕樑畫棟,粉壁彩屏,各種青石雕刻玲瓏剔透,精巧雅緻。整個花戲樓,全是木榫連接,沒用一個釘子。關於這一點,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故事。此外,花戲樓還有一個奇特之處,說花戲樓前的戲樓場面積雖然不大,卻是一個“活地”,看戲的人再多,從來沒有擁擠過。人們說這是與祖師爺顯靈有關,這個傳說恰恰說明了花戲樓建造奇巧,如有神助。
望嵩寨天保寨
神垕是鈞瓷的主產地
神垕是鈞瓷的主產地
神垕古寨——望嵩寨天保寨。神垕有許多古寨,其鎮區就是由東、西、南、北四座古寨組成。每座寨都修有高大厚實的寨牆,有的高達3丈有餘,厚2尺多,固如城牆。寨四周和寨牆上建有炮樓,主要用作軍事防禦和抵抗匪患,防範洪災。每個寨子都有文雅的名字,如東寨為“望嵩”、西寨為“天保”,寨名用青石丹書鑲嵌在古寨門之上。東寨建於清光緒20年,牆體為青磚結構,牆基高2米左右,均為巨石砌成,牆高10米左右,厚80厘米見方,繞東寨一周,長約6000米。寨門洞高約4米,上部由拱型青磚砌成,門洞長約8米,寨門上方有炮樓,炮樓上有三個炮孔,供瞭望和射擊使用。此寨為何叫“望嵩”,據說站在古寨寨門上,可以看到嵩山,因此稱為“望嵩門”。這些古寨內都有不少傳統建築,如東寨內有伯靈翁廟、關帝廟、白衣堂、貞節牌坊等,還有沿街店鋪及富有時代和地方特色的民宅。在行政管理上,每寨都設有保甲組織和武裝民團,以維持地方秩序和防範兵亂、匪患。在教育上,每個寨子都設有學校。
因此,無論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建築各方面看,每個寨子都像一座小城。

獲得榮譽


神垕古鎮被評為“中國鈞瓷之都,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唯一活著的古鎮”。
2014年神垕鎮成功入選“河南十佳美麗鄉村”。
2016年10月,入選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
2018年10月,神垕鎮入選國家級經濟發達鎮。
2020年6月,入選河南省第一批“美麗小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