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四川開放大學的結果 展開
- 新型綜合性省屬高校
- 省屬綜合性高等學校
四川開放大學
省屬綜合性高等學校
四川廣播電視大學創建於1979年,是鄧小平同志親自批示,經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一所新型綜合性省屬高校。
四川廣播電視大學搭建完善了數字化、互動式的遠程教學平台,獨具系統運作、資源共享、開放辦學的優勢與特色,已經成為一所廣泛運用現代教育手段開展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綜合性遠程開放大學,是四川省構建終身學習大平台、建設全民學習型社會的重要力量。尤其是1999年省委、省政府聯合下發《關於加快廣播電視大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意見》以來,學校進入了創新發展階段,四川電大及所屬22所市州系統電大及110所縣級電大分校組成的覆蓋全省城鄉的遠程開放辦學網路,把優質的教育資源送到了基層、農村、邊遠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使數十萬求學者接受高等教育,彰顯了教育公平。
2020年12月,四川省政府同意四川廣播電視大學更名為四川開放大學。
2020年12月2日,四川省政府《關於同意四川廣播電視大學更名為四川開放大學的批複》發給教育廳。批複中說,根據《教育部關於印發〈國家開放大學綜合改革方案〉的通知》(教職成〔2020〕6號)和《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地方廣播電視大學更名工作的通知》(教發廳函〔2020〕50號),同意四川廣播電視大學更名為四川開放大學,其主要職責為服務我省全民終身學習,推進我省開放教育體系建設,探索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融合發展。學校更名后,其隸屬關係、管理體制以及原有的學歷、非學歷教育辦學權等保持不變。
2021年6月16日,由四川開放大學、重慶開放大學和成都開放大學3所學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同發起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開放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聯盟”的啟動儀式暨交流研討會在成都功舉辦。
四川廣播電視大學機投校區 | 四川廣播電視大學機投校區. | 四川廣播電視大學機投校區 |
截至2009年底,四川廣播電視大學有在編教職工3428人,其中,專職教師2000人,副高以上職稱622人。此外,四川電大系統還根據辦學的需要,聘請了兼職教師2000餘人。
為了提升學校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還特聘了省內知名教授為四川電大客座教授。他們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學部委員劉應明教授,西南財經大學博士生導師劉詩白教授,電子科大博士生導師周明天教授等20餘位專家學者。
累計培養本科、專科、中專畢業生63萬餘人,有在校學生15萬人。四川電大按照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進行各種崗位培訓、開展農村實用技術教育,受訓人數85萬人。
開設專業
3張
四川廣播電視大學機投校區
四川廣播電視大學畢業生遍布四川乃至全國各地,成為了各行各業的業務骨幹和有用之才。四川電大面向基層、面向農村、面向邊遠地區、面向民族地區辦學。由於主要教育資源由中央電大和四川電大提供,市、縣電大隻需少量投入即可舉辦當地急需的專業,體現出電大系統辦學的費省效宏優勢。
本、專科共開設文科、財經、政法、理工、醫科、外語、農科、藝術、國防等八大類160餘個專業。擁有遍及全省的2000多個教學點。辦有開放教育本、專科,成人大專及預科教育、高職、中職教育。國家教育行政機構的一項評估結果顯示:廣播電視大學的人均培養費僅為普通大專的35%。
辦學規模
四川廣播電視大學校本部 | 四川廣播電視大學校本部. |
四川廣播電視大學我國電大辦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央電大的指導下,執行統一的教學計劃、大綱、教材、考試和評分標準,依託衛星、廣播、電視、網際網路等現代教育技術和設施,運用多媒體課件、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及網際網路上互動式輔助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實行分級辦學、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辦學體制。該校以培養社會經濟發展急需的應用型、技能型專門人才為辦學宗旨,致力於構建全民終身學習平台,建設四川終身教育體系,為各類求學者提供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機會。
截至2009年底,四川電大及所屬基層電大分校校園佔地248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70.9萬平方米,固定資產5.58億元(不含地產)。
辦學模式
四川廣播電視大學西河校區
四川廣播電視大學建立了有獨立域名、網址和伺服器的網際網路站,並將伺服器託管到公眾信息網;開通了遠程教學平台,與中央電大“電大在線”遠程教學平台直接連接。省校及所屬市州電大都建立了100兆以上的校園網,大部分縣級電大建立了OA系統和遠程教學平台,學生用計算機1.3萬台,網上數字圖書館上載圖書資料82.52萬冊。四川電大建立完善了覆蓋全川的省、市、縣三級辦學網路,擁有數字化、互動式的遠程教學平台,獨具系統運作、資源共享、開放辦學的優勢與特色,已經成為了四川省遠程教育的重要力量。
四川廣播電視大學西河校區.
校園文化
3張
學校活動照
長期以來,四川電大十分重視校園文化建設,以構建和諧校園為目標,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
為了加強全省電大系統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學校在2004年開始啟動了全省電大系統形象統一形象標識的建設方案,經過專家論證,學校在2008年正式啟用新的全省電大系統形象統一形象標識,各地市州電大也正在啟用全省電大系統統一形象標識。
為了豐富廣大教職工的文化生活,學校開展形式多樣、寓教於樂的工會活動,如組織舉辦了全省電大系統羽毛球比賽、“慶五、一”、“唱響紅五月”表彰先進暨歌詠比賽大會等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和群眾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既增進了感情,加強了團結,又調動了廣大教職工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服務體系
四川廣播電視大學西河校區..
進行多種媒體的課件建設,四川電大調動校內外力量共建CAI課件,已建課件60多個;將省校的直播課堂製作成IP課件和直播課堂光碟,複製了各類光碟3萬餘片發給學生。編印文字教材的輔導資料。每年編印發行文字教材和輔導資料達17.43萬冊。四川電大所開專業的課程使用了兩種或兩種以上媒體數已達100%,網上教學內容每月更新一次的課程達50%以上。
四川廣播電視大學覆蓋全省的遠程教育網路
黨建工作
四川電大高度重視黨的建設,堅持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努力推進電大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按照上級黨委的要求和安排部署,四川電大黨委自創建以來,開展了整黨、三講集中教育、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創先爭優等一系列黨員教育活動,強化了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了黨組織的戰鬥力。
學校黨委根據電大系統辦學優勢和特色,組織開展了對口支援、結對幫扶等黨員主題實踐活動,大力支持民族地區科教文衛事業的發展,致力於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四川電大已實施各類援助項目80餘個,累計向甘孜、阿壩、涼山等少數民族地區的有關單位和個人捐款捐物摺合人民幣900餘萬元(不含災后重建援助資金),免費培訓教師和醫務人員300餘人。四川電大的援助行動,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社會的肯定和關注,2005年和2006年,四川電大相繼榮獲“四川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2001-2005年四川省民族地區教育對口支援先進集體”等稱號。2009年9月,國務院授予四川電大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
四川電大黨委堅持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充分發揮教代會、工會的橋樑紐帶作用,廣泛調動全校教職工參與學校辦學和管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積極為學校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獻計獻策,群策群力,不斷開創我校遠程教育事業發展的新局面。2003年,學校工會被授予“全國模範職工之家”光榮稱號。
科研成就
四川電大重視遠程教育研究,加強應用和對策研究,不斷推動學科專業建設,設置了專門的科研管理機構——科研處。
國際交流與合作
四川廣播電視大學注重國際交流與合作,參加了AAOU協會,與泰國素可泰大學簽訂了合作協議,曾多次派員赴泰國素可泰大學、英國開放大學、香港公開大學等學校考察學習,多次參加國際遠程教育學術研討會,並與浙江廣播電視大學建立了合作交流關係。們希望與國內外從事遠程教育的同仁更廣泛、更深入地交流與合作,交流產生互惠,合作帶來雙贏。四川廣播電視大學將以更大的熱情和真誠,登門交四海朋友,開門迎五洲佳賓。讓我們攜起手來,共謀遠程教育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四川廣播電視大學建立了規範的教學過程和質量的監控體系。四川電大對教學過程進行質量監控的主要質量監控點有:對學生水平測試和入學教育的質量監控;課程教學過程的主要環節的比重、教學形式和互補作用的監控;面授輔導課的質量監控;學生個性化自學過程的質量監控;考試工作的質量監控。
學習是當今的時尚,電大是身邊的學堂。四川廣播電視大學創新發展30年,當立而立。在新形勢下,國家建設學習型社會的宏偉目標已經發出召喚,新的事業等待電大師生去開拓。四川廣播電視大學必將承載著夢想與理念,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主動適應社會和求學者的需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努力培養更多的應用型人才,為創建四川學習型社會、實現“兩個加快”續寫新的輝煌。
四川廣播電視大學傑出校友
黨政領導 | 甘道明 | 原四川省委副書記,省十屆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 | 陳光志 | 原四川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省委統戰部部長,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 |
曾萬明 | 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 唐堅 | 四川省政協副主席 | |
余敏 | 重慶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 |||
蔣宜茂 | 重慶市梁平縣委書記 | 裴智 | 重慶市城口縣委書記 | |
劉祥全 | 重慶市永川區政協主席 | 張有力 | 重慶市大足區政協主席 | |
梅永康 | 重慶市道路運輸管理局局長 | 冉海陵 | 重慶銀行行長 | |
陳瑛 | 重慶市長壽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 鄭勇 | 重慶市長壽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
鄧有國 | 重慶市長壽區政協副主席 | 馬文 | 重慶市大渡口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
韋明齊 | 重慶市南川區政協副主席 | 蔣建 | 重慶市南川區政協副主席 | |
徐曉強 | 重慶市江津區委常委、紀委書記 | 曾軍 | 重慶市墊江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 |
孫開武 | 重慶市忠縣縣委常委、副縣長 | 龍永久 | 重慶市潼南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
張重新 | 重慶市開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 陳朝明 | 重慶市武隆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
陳先平 | 重慶市雲陽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宋國權 | 重慶市雲陽縣政協副主席 | |
鄧順貴 | 四川省紀委副書記 | 曹長江 | 四川省委維穩辦副主任 | |
隋川成 | 四川省環保廳副廳長 | 李兆權 | 四川省文化廳副廳長 | |
徐進 | 四川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 | 李仲彬 | 四川省南充市委書記 | |
陸振華 | 四川省宜賓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 |||
楊征宇 | 四川省自貢市副市長 | 王建威 | 四川省自貢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
劉貴君 | 四川省自貢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 | 盧春艷 | 四川省自貢市人社局局長 | |
楊娟 | 四川省綿陽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 吳應剛 | 四川省達州市副市長 | |
徐富藝 |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委書記 | 盧成燕 | 深圳市鹽田區政府副區長 | |
李小松 | 四川省南充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高建民 | 四川省瀘州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 | |
張世忠 | 四川省內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何兵 | 四川省內江市政協副主席、統戰部部長 | |
王建平 | 四川省成都市總工會黨組書記 | 羅虹 | 四川省成都市旅遊局副巡視員 | |
蔡文華 | 四川省大竹縣委副書記 | 何世斌 | 四川省渠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 |
丁鶴 | 四川省成都市水務局副局長 | 劉光新 | 四川省成都市林業和園林管理局巡視員 | |
湯萬光 | 四川省成都市國土局副巡視員 | 陳紹駿 |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副區長、新都區局黨委書記、局長 | |
魏建軍 |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科技局局長 | 李攀瑤 | 四川省成都市教育局機關黨委書記 | |
科教名家 | 李寶娣 | 原重慶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李曉 |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與農村經濟研究所所長 |
商界精英 | 米瑞蓉 | 成都萬博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 鍾家成 | 廣東小豬班納服飾股份公司副董事長 |
王雲雷 | 上海優爾藍信息技術股份公司董事長 | 朱玲英 | 成都聖象木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