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畫派
清末民初京津國粹的結晶產物
京津畫派是清末民初京津兩地國粹文化繼承與發展的結晶性產物。京津畫派主要起源於四個國畫團體:宣南畫社、中國畫學研究會、湖社畫會和松風畫會。
京津畫派是文化理念而非地域概念,1949松風畫會創始人之一溥心畲先生年落戶台灣后,廣泛地在台灣、日本、香港、東南亞各國家和地區講學授課,京津畫派同嶺南畫派一樣弟子遍布海外並被國際美術界所矚目,今日的京津畫派已是立足於海峽兩岸而遍布世界的主要中華國畫群體之一。
國畫院成立大部分湖社、松風畫家被吸收為畫院專職畫家,從此湖社畫會、松風畫會終止了獨立的活動。1984年為了振興國畫,湖社畫會率先復會並在北京琉璃廠開設書畫門市,湖社畫會健在的最早期會員之一、資深花鳥畫家孫菊生先生任畫會會長。2001年松風畫會正式復會,新一代掌門人是松風畫會創始人之一關松房先生的嫡傳弟子、資深山水畫家、國畫理論家關瑞之先生,因眾多弟子分佈海峽兩岸和世界各地而未設固定會址。松風畫會碩果僅存的元老啟功先生分別擔任湖社、松風兩會的顧問。
“精研古法、博採新知”是京津畫派的整體宗旨。臨摹、寫生、切磋功力的生態常規在京津畫派中一直流行至今,並作為良好的傳統保持下去。除了畫派領袖金北樓先生提出的如上宗旨外,中國畫學研究會的陳半丁先生、湖社畫會的秦仲文先生、松風畫會的關松房先生等老前輩都為京津畫派的藝術創作留下警言,概括來講就是:創作不是闖作,筆墨不能脫離生活。
肖俊賢(1865-1949),湖南衡陽人。早年從蒼崖法師、沈詠蓀學畫。應李瑞清聘,曾任教於兩江優級師範學堂圖畫手工科。民國初年居北京,曾任教於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晚年寓滬賣畫為生。長於山水,兼作花卉。與蕭遜並稱為北京二蕭。作品有《碧海青天圖》、《溪山無盡圖》、《山居圖》等。

蕭俊賢——《深山幽村圖》

陳師曾——《深山秋煙》

姚華——《佛教圖》

于非闇——《荷塘蜻蜓翠鳥圖》
李可染(1907—1989),現代畫家。江蘇徐州人。自幼習畫,早年先後入上海美專、國立西湖藝術院學習。1946年任教於北平藝專。1956年為變革山水畫,行程數萬里旅行寫生。其山水畫早年取法八大,筆致簡率酣暢,后從齊白石習畫,用筆趨於凝練。又從黃賓虹處學得積墨法,並在寫生中參悟林風眠風景畫前亮后暗的陰影處理方式。畫風趨於謹嚴,筆墨趨於沉厚,至晚年用筆趨於老辣。亦善畫牛,筆墨頗有拙趣。曾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等職。代表作有《灕江勝境圖》《萬山紅遍》《井岡山》等。
1919年,金城、陳師曾等人發起組織了著名的“中國畫學研究會”,以“精研古法,博取新知”為宗旨,此後又發起成立了“湖社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