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彎口吸蟲病

扁彎口吸蟲病

該病流行於鷺科鳥類及蘿蔔螺多的地區,在我國的新疆、廣東、湖北等地均有發現。危害草魚白鰱、花鰱、鯉魚鯽魚等養殖魚類,嚴重時可引起苗種死亡。此外,在麥穗魚、螃皺、鬥魚上也有寄生。

基本介紹


概念
扁彎口吸蟲病是由扁彎口吸蟲囊蚴寄生引起的魚病
病原
扁彎口吸蟲(屬復殖吸蟲)的囊蚴。成蟲寄生於水鳥,但在非洲有寄生於人的咽部記載。胞囊一般為橘黃色,蟲體從胞囊逸出后,作蛭狀劇烈伸縮運動,大小為4-6毫米×2毫米;頂端有1個口吸盤,下為肌質的咽,沒有食道,腸的二盲支直至蟲體後端,在伸延之中,向側分出側支;腹吸盤位於蟲體1/4處,大於口吸盤;睾丸1對,縱列、分葉,兩睾丸之間有1卵巢原基。
生活史:成蟲寄生於鷺科鳥類的咽喉,當鷺在啄食魚蝦時,卵便可排至水中,在水溫28℃時,8天孵出毛蚴。第一中間宿主為斯氏蘿蔔螺和土蝸;毛蚴鑽入蘿蔔螺后,在外套膜上發育為胞蚴;胞蚴發育為1個雷蚴,遷移到螺的肝臟,經兩代繁殖為數百個子雷蚴,然後產生尾蚴;尾膚,至肌肉,經3個月發育為囊蚴;鷺吞食病魚,囊蚴從囊中逸出,從食道迂迴至咽喉,4天後成熟排卵。
癥狀
疾病早期沒有明顯癥狀;疾病嚴重時,可見魚的頭部及軀幹部(以尾柄處密度為大)有大量橘黃色胞囊、其次為腹鰭和臀鰭的淺肌層,體側淺層肌肉中也有少量胞囊。胞囊為圓形,直徑2.5毫米,每尾魚上有數個至百餘個胞囊。
診斷
(1)根據癥狀及流行情況進行初步診斷。
(2)必須將病魚體上的橘黃色胞囊取出,放入盛有生理鹽水培養皿中,用2枚小針將胞囊挑破,將蟲吸在載玻片上,用顯微鏡檢查確診。注意當魚體上僅有少量扁彎口吸蟲的囊蚴寄生時,則不會引起魚死亡,應再作仔細檢查病魚患其他疾病。
預防措施
(1)徹底清塘,殺滅池中的第一中間宿主及蟲卵、尾蚴。
(2)加強飼養管理,保持優良水質,增強魚體抵抗力。當要加註清水時,一定要經過過濾,嚴防第一中間宿主螺類隨水帶入。
(3)在該病流行地區,養魚池中如發現有蘿蔔螺第一中間宿主時,應及時用草捆誘捕殺滅,具體方法同血居吸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