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電共振
生物電共振
生物電共振所屬現代詞,指的是根據正常生物電特點,將人體異常生物電進行解析、分析及校正後,回輸到體內,與體內生物電和諧共振,快速復甦細胞生物電和器官功能,直接消除癥狀。
名稱
中文名稱:生物電共振
英文名稱:Bio-electricity Resonance
系統受外界激勵,強迫振動時,生物電共振頻率接近於系統頻率時,振動的振幅可能達到非常大的值,這種現象叫生物電共振。一個系統有無數個固有頻率,我們常研究低範圍的系統頻率。
是北京大學副教授、留英醫學博士、留學英國醫學博士、北京大學副教授、北京神康醫用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針灸學會經絡分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九三北京市委醫藥衛生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九三委員會委員、生物電共振儀研發人王玉玲博士
,山東萊陽人。進入本世紀以來,先後任北大科技園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北京大學科技開發與產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1995年開始從事中醫生物電共振技術研究,2005年創辦北京神康醫用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出版《生物電醫學與中醫》專著,全方位闡釋了中西醫的統一醫學理論,破解中醫陰陽密碼,為人類健康之謎找到了一把新鑰匙———生物電醫學。為推廣生物電醫學理論及生物電共振治療技術,2009年12月28日,萊蕪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了神康生物電醫學技術學院。
生物電共振是物理學上的一個運用頻率非常高的專業術語。生物電共振的定義是兩個振動頻率相同的物體,當一個發生振動時,引起另一個物體振動的現象。
生物電共振不僅在物理學上運用頻率非常高,而且,生物共振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宇宙間最普遍和最頻繁的自然現象之一,所以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這麼說,是生物共振產生了宇宙和世間萬物,沒有生物的共振就沒有世界。
人除了呼吸、心跳、血液循環等都有其固有頻率外,人的大腦進行思維活動時產生的腦電波也會發生生物電共振現象。類似的共振現象在動物身上也會同樣存在著。我們喉嚨間發出的每個顫動,都是因為與空氣產生了共振,才形成了一個個音節,構成一句句語言,才能使我們能夠用這些語言來表達我們的情感和進行社會交往。
許多動物身上還存在著其它一些形式的共振現象。炎熱的午間,蟬兒發出的“知了、知了”聲;寧靜的夜晚,蟋蟀發出的“嘰—嘶”聲;還有不知疲倦的大肚子蟈蟈的鳴叫聲,儘管這些昆蟲的聲調大不相同,但其中的共同之處都是藉助了共振的原理,都是靠摩擦身體的某一部位與空氣產生共鳴而發聲。除了昆蟲之外,鳥類也是巧妙地運用著共振來演奏生命之曲的大師,它們運用共振所發出的圓潤婉轉的鳴叫聲,是自然界生命大合唱中最為優美的聲部和旋律。因此,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共振,世界將會失去多少天籟、大地將會變得多麼死寂!
以電補氣、以氣補血、氣血兩旺、活絡養生。生物電共振是利用人體體內細胞電荷流動來激發經氣,疏通經絡。
經絡通過的電流大,對經絡的疏通作用也大。人體經絡暢通,則血脈和利,血脈和利則苛疾不起,精神乃居,達到祛病健身的目的。
我們的人體除了含有大量的水分外,還有很多能導電的電解質和非導電的物質,如水、酸、鹼、鹽的離子;鹼性金屬離子,如鉀、鈉、鈣、鎂等;有機酸、氨基酸、蛋白質等;還含有碳、氫、氧、氮、硫、磷等多種元素,它們相互化合構成蛋白質、糖、脂肪、無機鹽、體液等,成為人體電流的基本傳導者,另外人體體內每個細胞都帶有生物電,這些成為人體具有儲存和傳導電的基礎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