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維金

吳維金

吳維金(1913―1975年) 廣東潮州楓溪人。民國2年農曆11月生,陶瓷工藝名手與一代造型設計大師。德化瓷廠“元老”之一。一生忠於陶瓷事業半個世紀,為德化瓷業傾注心血30年。由普通瓷工到德化瓷廠技師、技術員、副廠長。1953年省勞動模範,出席全國勞模代表大會。

個人簡介


吳維金,德化瓷工習慣親熱地呼他“阿流”。據稱其意源於他青少年時期孤苦伶仃,到處“奔波流浪”。他9歲喪父,13歲喪母,依大姐撫育成長。其家鄉楓溪為一著名瓷鄉,祖輩從瓷,他父母去世后,即到窯場做工打雜,年紀稍長,遂向瓷工師傅學習手拉制坯成型工藝。他能耐勞苦,手腳勤快,聰敏好學,所習技藝很快純熟,青年時期已是當地一制瓷技術名工,尤精各種日用瓷與陳設瓷的造型設計。
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變爆發,日寇侵略戰火迅速燒遍中華大地,潮汕沿海一帶與祖國廣大地區先後淪陷,遭受日本軍國主義鐵蹄踐踏蹂躪,虜掠姦淫燒殺。吳維金為避日寇的兇殘劫難與維持生計,四處逃亡流浪。民國32年(1943年)夏,他隻身輾轉流落到福建漳州蔡溪窯場,適逢德化福建省示範瓷公司(即原省瓷業改良場,時改為官商合辦)股東郭傳協(城西世科人)、孫長友(城東隆泰人)到漳州聯繫業務,3人巧遇於海澄(今龍海)石碼一瓷器展銷店。閑聊中,郭、孫獲悉吳精於陶瓷工藝,且極具專長,遂邀吳來德,推薦予當時址於德化城關西校場的福建省示範瓷公司領導,為該公司技術工。吳維金招人省示範瓷公司后,發揮他最拿手的手拉制坯成型術專長,又將其家鄉潮州部分制瓷經驗引進應用於生產實踐,首制大花瓶、大花盆、熱水瓶、火鍋以及各種新款大小碗、盤、盆、杯和台灣壺、台灣杯等各具特色的新產品,受到公司領導與德化陶瓷同行的注目。
吳維金自幼失恃,家貧孤苦,來德化時已過而立之齡尚未成家,形單影隻。公司領導為穩住他,託人為其說親,並先墊付一筆現款幫他在德化成家。民國34年(1945年)冬,在瓷工同仁等關懷下,經人介紹與芳齡十八的王水英姑娘結婚。三十開外的吳維金,長期在外過遊子生活,一時有了“家”,猶如漂泊的孤帆駛人“避風港”,倍感溫馨,婚後感情深篤。
民國36年(1947年),因社會動蕩,陶瓷市場怠滯,加上經營不善,省示範瓷公司(未幾更名德化改良瓷廠)瀕臨倒閉,僅維持間歇性生產。維金靠拿手技藝制坯出售予城關窯場燒製作坊經營宅,為寶美、東頭、詩墩窯場製作樣品、開主模以及在家自製瓷坯租燒寄售,以其微薄收人維持生計。民國37年(1948年)年春,應安溪一華僑之聘,於安溪魁斗窯場辦新廠,當技術員。翌年春,因該華僑家遭洗劫,僑匯義斷,資金枯竭,瓷廠倒閉,維金攜妻返德,仍靠制售瓷坯等收人糊口。返德前一年7月,其愛妻水英於廈門生下長女。
1951年7月,晉江專署派員接管德化改良瓷廠(即原省瓷業改良場、省示範瓷公司),更名德化利民瓷廠(1954年定名德化瓷廠),德化縣建設科長龔日進兼任廠長。吳維金作為原該廠老瓷工,同時與王熙然、陳道枝、蘇玉景、蘇其茂、陳啟發被首批招收入廠。之後,他的技藝如魚得水,得以充分發揮。未幾,任技師,與吳維霖陳列禮成為該廠主要技術骨幹。他以主人翁一員,積極參級組織恢復生產和擴建工作,努力完成自己崗位的各種任務,積極提出生產、管理等合理化建議,先後帶動瓷工開展技術節新,改進生產工具與技術措施,提高工效與產品質量,屢獲良好的效果。1956年任技術員。1958年廠成立技術研究小組,任組長;后改稱試製組、試製車間,任車間主任。1960年4月任技術副廠長。
吳維金在德化瓷廠30年,愛廠如家,苦幹苦鑽,忘我勞動,在長期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獲得多方的成就。在技術改革方面,先後改革成功機壓製作匣缽,提高工效4倍;銅模製模具,提高工效5倍;石膏墊並退坯,減少白坯變形,提高半成品質量;改造34公分浮雕大盆造型與浮雕印壓法,提高產品質量與工效。對日用瓷的生產操作工藝的系列改革亦取得良好的效果,不斷提高產品質量與增強出口的競爭能力。在科學研究、開發新產品新瓷種方面.他與技術股長吳維霖、技師陳列禮等人,不辭勞苦,翻山越嶺,先後到德化、永春仙游等地礦山尋找優質原料,多方研究試驗,對瓷泥與釉水配方屢獲重要突破。1959年春試成白度達88.1度的高白瓷,為德化瓷壇增添一新明珠,譽為德化瓷壇的“三朵金花’之一。是年,德化瓷廠以高白瓷製成的小花瓶、筆筒、水筒蓋杯等7種雪白的瓷質、秀氣的造型、薄透的胎體、晶瑩的釉面的薄胎瓷品,獲得輕工業部的關注率領全國出口瓷參觀團蒞廠參觀,贏得"……真是薄如紙、白如玉、萬里無雲”的評價留題。又先後試成桃紅色釉與多色流動釉等藝術裝飾釉,為德化瓷增添色釉新品種。在造型設汁方面,發揮其最拿手的手拉坯成型術與豐富的造型創作經驗,並先後與技術研究小組、試製組、模型組有關同仁陳列禮、許文君陳天棋、陳天農等密切配合,設計出品類繁多,造型豐富多采、典雅大方、美觀實用,線條柔逸秀嫩,結構古樸穩重,製作工藝簡易的各種成套餐具、酒具、茶具、咖啡具,各式碗、盤、杯、碟、壺、瓶、匙、罐等日用瓷,硫酸罐、酒精蒸餾塔、瓷考克等工業用瓷與高壓電用瓷等數百種新產品。他尤擅大型器皿手拉坯製作工藝,如70公分懸膽形花瓶、8U公分大花瓶、36公分口徑大花盆等。1974年冬帶病製作的20個36公分口徑大花盆、高80公分大花瓶,成為德化瓷壇少有的珍稀優秀產品。其個人及與人合作創作的荷口盤、魚盆、圓口湯盤,柳碗、繩邊碗、三大碗、大蓋碗、品碗,德新杯、新中杯、蛋形杯、茶中杯、高足杯、火鍋,香檳茶具、平安茶具與炮彈式等多種咖啡具均是德化瓷中的優秀產品,長期為國內外市場所喜愛。
吳維金還參與國慶十周年禮品瓷、國慶十五周年北京全國人大會堂用瓷與國家外交部禮品瓷的造型設計、製作工藝技術培訓與生產操作技術管理,出色完成國家交給德化的光榮任務,贏得有關方面對德化與德化瓷的稱譽與評價。
1952年吳維金被評為縣勞動模範,1957年、1959年等多次被評為縣先進生產(工作)者。1953年被評為省勞動模範,並赴北京參加全國勞模代表大會,受到物質與榮譽獎勵。1960年出席全國民兵代表大會,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獎得56式半自動步槍一支、子彈100發及榮譽證書。
1975年5月9日吳維金病逝,享年6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