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壩棧道
陝西留壩縣的歷史遺跡
留壩棧道位於陝西省留壩縣,人稱“棧道之鄉”。“前瞰三秦,后蔽四川”,秦漢以來,穿越秦嶺的七條主要棧道,縣境中有褒斜棧道、連雲棧道、陳倉古道、龍門閣道等穿境而過,成為溝通秦蜀間經濟、文化之要塞,在中外交通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特別是褒斜棧道,成為蜀漢與秦川的交通咽喉,是古代交通大動脈上的一顆明珠,是勞動人民對特殊地理環境創造性的開發利用。
棧道又稱棧閣之道,是古代山區險要地段交通的主要道路形式。在河岸、岩壁鑿孔架木而成的道路建築,外形如一連串樓閣。
清代著名詩人王士禎對褒斜棧道有深厚感情,過棧道作詩云:“西指褒斜路,凄然送遠心。千峰盤雪棧,數騎出去林。蜀道連天起,秦關入望深。今宵圖畫里|如聽冥猿吟。”他還請畫師顧符植添上了一 幅《棧道圖》,可見他對棧道一往情深難以言喻。
1996年以來,留壩縣人民政府“實施旅遊開發戰略”,以古棧道文化為主體的文物勝跡給今日及今後的旅遊事業開創了廣闊前景,其棧道遺跡,關隘、驛站、郵亭遺址,摩崖碑碣等名勝古迹,具有極高的旅遊開發價值。棧道風采為“張良廟——紫柏山風景名勝區”錦上添花,成為本境對外開放的勝地。
褒斜棧道號稱“中國第一棧道”,褒斜道漂流位於褒河上游。褒河由紅岩、太白二河匯流而成。褒斜道以其險、奇、雄而著稱於世,兩岸青峰如削、植被葳蕤;沿途可觀田園風光、可沙灘嬉戲,三十里漂流水路百折千回,給您“披閱棧道風雲,駕馭長河波浪,親歷英雄壯舉,感受激情召喚”的奇特難忘的人生體驗。
距留壩縣城南33公里馬道鎮北的鳳凰山下有寒溪河,現存石碑兩通,記載著公元前206年“蕭何月夜追韓信”的典故。相傳韓信棄楚投漢,三次不遇,未及重用,一氣之下,單騎北上,行至馬道,是夜明月當空但寒溪暴漲,信不能過,蕭何星夜追至,力勸韓信回到漢中。劉邦築壇拜將,封韓信為大將軍,滅楚興漢,終成帝業。古人曾以:“不是寒溪一夜漲,焉得漢室四百年”之句,讚美“寒溪夜漲“之奇功。
褒斜棧道兩周初期基本形成。全長500餘里,途經本境路186里。地處褒水上游,山高谷深,流水湍急,道路險峻,棧閣密布。其文物古迹、風景名勝等構成了自然、人文和歷史互為交融的獨特景觀,被譽為“古棧道歷史博物館”。目前僅存的25處遺址中,留壩境內有20處,保存較完整的有孔雀台、黑羊壩、武關驛、倒角等遺址。
連雲棧道始修於漢。北魏正始四年(507)至永平二年(509)暢通。其棧道南接褒斜棧道,至姜窩子向西北沿紫柏河而上經留壩縣城(安山驛)、張良廟(紫柏山麓柴關嶺)、留鳳關,出寶雞大散關,全長1200餘里,在境內長210里。連雲棧道關山險阻,水系分合,風物習俗,城邑游觀遺跡等方面獨具特色。明代孫昭作《連雲棧》詩云:“危樓斷閣置梯平,磴道迎雲寒易生。落木倒聽雙壁靜,飛輪斜度一空橫。高林數息征鴻翼,崖壁時翻瀑布聲。未信關南地形險,翻疑仙洞石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