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懷榮
青島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男,1965年4月生,山西嵐縣人, 1992年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師從著名中國古代文學和文學理論研究家霍松林先生,獲文學博士學位,同年到青島大學中文系任教,1996年破格晉陞為教授,從1997年起,先後任中文系副系主任、系主任,現為青島大學文學院副院長,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兼山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生導師。
現為青島大學特聘教授,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青島大學第四屆校學術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魏晉南北朝唐宋文學、中國詩歌(歌詩)與詩學、中國早期文化與詩歌等。山東省強化建設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東亞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學術兼職有國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社科規劃項目通訊評審專家,山東省社科獎和社科規劃項目評審委員,中國詩經學會理事、中國李清照辛棄疾學會理事、東方石化學會會員、中國古文論學會會員,山東省古代文學學會副會長,青島市古典文學研究會會長等。曾任山東省第九屆青年聯合會委員(1998-2002)、青島市第九屆(1998-2002)政協委員、青島市第十三屆(2003-2007)人大代表、山東省第十屆(2008—)政協委員、民盟山東省第八屆(2008—)省委委員暨文化教育委員會副主任;現為山東省第十一屆(2012—)政協委員、民盟山東省第九屆(2012—)省委委員
已出版《中國古典詩學原型研究》、《中國詩學論稿》、《唐宋元詩詞曲名篇解讀》《賦比興與中國詩學體系研究》、《魏晉南北朝樂府制度與歌詩研究》等著作12種,在《文學遺產》、《文史哲》、《社會科學戰線》等刊物發表中國古代文學研究論文80餘篇。以上論著(含合著)曾獲山東省社科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1項,二、三等獎各2項,青島市第四屆(2003年)青年科技獎(人文類)1項。2001年被評為山東省高等院校“十五”中青年學術骨幹,入選2007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被評為山東省高等學校首屆教學名師、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首批人文社科基地首席專家,曾獲山東省優秀青年知識分子榮譽稱號及"《齊魯晚報》杯十大優秀教師提名獎,三次入選青島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近年來,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均被評為優秀)、教育部項目4項、山東省社科重點項目1項;參與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第三);在研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1項、教育部後期資助重點項目1項,山 東省省級精品課程3 門、山 東省省級教學團隊1 個。
1992年以來,先後為青島大學中文系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過多門中國古代文學方面的選修課和專題課,教學成績突出,1998年獲青島市職業道德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01年獲青島大學首屆青年教師教學大獎賽一等獎。其教學成果曾獲2001年山東省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首位)和2005年山東省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首位)。2004年被評為山東省省級教學名師,併入選青島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005年獲山東省優秀青年知識分子榮譽稱號。
中國古典詩學原型研究/30萬字/台灣文津出版社1996年版/《大陸文史哲博士論文叢刊》之99
中國詩學論稿/23萬字/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年版
兩漢大文學史/合著/92萬字/吉林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撰寫“文學思想編”共約15萬字
忠烈人格/16萬字/合著,第二作者/長江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
唐代文人心態史/20萬字/合著,第二作者/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中國文人心態史》叢書/8本/170餘萬字/第二主編/同上
唐宋元詩詞曲名篇解讀/25萬字/主編/濟南出版社2003年版
文化名人與旅遊/15萬字/陝西旅遊出版社1992年版
(已發表論文80餘篇,)
中國古典詩詞的模糊性/河南師大學報/1987/3
東坡詞與唐宋美學風尚的轉變/山西師大學報/1987/3
論杜甫的佛教信仰/杜甫研究學刊/1989/1
駱賓王生平事迹新考/山西師大學報/1989/3
駱賓王詩歌的藝術創新及其內在矛盾/河南師大學報/1990/2
先秦儒家的憂患意識及其轉換/傳統文化/1990/3
《蘇東坡與元好問言情詞比較論》/山西師院學報/1991/4
鄭板橋文化心態淺論/山西師大學報/1991/3;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1/11全文轉載
駱賓王詩論評述/人文雜誌/1991/6;/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2/3全文轉載
《駱賓王生年小考》/山西師大學報/1992/3
金元之際的文化融合與元好問及其詩論/《紀念元好問八百誕辰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盛唐氣象的理論淵源/山西師大學報/1994/4;/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5/2全文轉載
採桑主題的文化淵源與歷史演變/文史哲/1995/2
論《呂氏春秋》的文學思想/山西師大學報/1995/3
屈原水死的神話心理基礎/東方叢刊/1995/4
賦、比、興的幾組相關概念/貴州文史叢刊/1996/1;/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7全文轉載
比法思維的發生學研究/《第二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語文出版社1996年
詩教的文化淵源與歷史形態/重慶師院學報/1996/2
彭祖神話考略/中國文化研究/1996年秋之卷
賦法思維的發生學研究/東方叢刊/1996年第3輯
論王國維境界說與傳統詩說之關聯/中州學刊/1997/1
論漢樂府的文學思想及其理論價值/貴州文史叢刊/1997/3
論殷璠“興象”說/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7/4
論興的思維源頭和美學本質/原學1998年第6輯
比的感性源頭與思維積澱/東北師大學報/1998/5
論鄭玄對傳統詩學的繼承與突破/重慶師院學報/1998/4
論王充的文學思想/晉陽學刊1999/4
論《水滸傳》對傳統俠義文學審美理想的突破/《水滸文化探賾》/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12
論桑崇拜文化的發生及相關的文學現象/山西師大學報2000/3
才人靈心的詩性呈現——《唐代文人心態史》序/東方論壇2000/1;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0/9全文轉載
論賦比興與詩教及詩言志的發生學關聯/東南大學學報2000/3
“香草美人”與“雙性同體”比較研究/東方叢刊2002/1
論《毛傳》標興在中國詩學史上的地位/東方論壇2002/1;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2/12全文轉載
魏晉樂府官署演變考/社會科學戰線2002/5;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3/1全文轉載
從魏晉風度到盛唐精神—以文人個性與玄儒關係的演變為核心/文史哲2002/6
九天說與揚雄“文必艱深”論/山西師大學報2003/4
北魏的漢化歷程與歌詩藝術考論/中國詩歌研究(第2輯),中華書局2003/6
南北朝及隋代樂府官署演變考/黃鐘2004/2
漢代以來比興藝術思維的發展/東方論壇2004/6
西晉故事體歌詩與後代說唱文學關係考論/文史哲/2005/2;《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5年第2期摘要轉載。
論鄴下後期宴集活動對建安詩歌的影響/文學遺產/2005/2;《新華文摘》2005年第17期摘要轉載。
論司馬遷天人觀與文學思想之關係/東南大學學報/2005/2
20世紀以來中國大文學研究的歷史回顧/東方叢刊2006/2
中國古典詩學原型研究/獲山東省教委1997年社會科學著作二等獎
兩漢大文學史(合著)/獲山東省社科1999年著作二等獎/獲山東省教委1999年社會科學著作一等獎
論興的思維源頭與美學本質/獲1999山東省教委論文三等獎/1999青島市社科二等獎。
中國詩學論稿/獲2001山東省高校社科三等獎/獲2001青島市社科二等獎/獲中國詩經學會2002年第二屆優秀成果二等獎。
從魏晉風度到盛唐精神——以仕隱觀的演變核心/獲2002山東省高校社科二等獎
獲2003年青島市第四屆青年科技獎
從詩三百到元曲的歌詩藝術生產史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998--2002),課題組成員,排名第三,已結項,該書由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
賦比興與中國詩學體系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2001-2004),獨立承擔,結項被評為優秀,成果名稱改為《賦比興與中國詩學研究》(獨立), 35萬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2009年獲山東省第二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一等獎。
魏晉南北朝樂府制度與歌詩藝術研究,教育部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子課題(2002-2005),魏晉南北朝歌詩研究,山東省社科規劃重點項目(2005-2007),研究成果《魏晉南北朝樂府制度與歌詩研究》(首位,與宋亞莉合作),30萬字,商務印書館2010年版,2012年獲山東省第二十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一等獎。
漢代文學思想及其文化底蘊,山東省教委項目(1999--2001),主持人,已結項,成果為系列論文。
《嶗山志》整理研究,山東省古籍整理研究項目(2001-2003),主持人,已完成。
周漢詩學與文學思想研究,青島大學文科研究基地項目 (2001-2003),主持人,已結項。
唐前詩學研究,山東省第五批中青年學術骨幹研究項目(2002-2005),主持人,已完成。
魏晉南北朝大文學史,青島大學中國大文學研究中心重點項目(2004-2007),主持人,正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