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木塔鄉的結果 展開
- 安徽池州市東至縣下轄鄉
- 西藏自治區昌都市丁青縣下轄鄉
木塔鄉
安徽池州市東至縣下轄鄉
木塔鄉,位於池州市東至縣的東南方,皖贛兩省三縣的結合處,為安徽省東南門戶,距縣城54公里。東及東北接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經公橋鎮、西湖鄉,東南與江西省鄱陽縣蓮花山鄉為鄰,西連本縣泥溪鎮,北靠本縣官港鎮,國土面積240平方公里,總人口2066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74人。民族除漢族以外,有土家族1人。鄉政府駐地距離濟廣高速(G35)景德鎮市經公橋鎮高速路口10公里。206國道穿境而過,北通安徽省安慶市,南到江西省景德鎮市。014縣道從西南方向與222省道相接。
木塔鄉
木塔鄉是革命老區之一。土地革命時期,是方誌敏領導的紅軍挺進師重點活動區域,佘師村一帶是贛北特委、分區司令部、紅軍醫院等機關的駐地,大田村茅棚里曾是秋浦縣第六區工農區政府駐地。在此時期的革命烈士史冊有載的達72人。為紀念革命烈士,解放后,黨和政府先後建立了革命烈士紀念碑(塔)數座,以使後人永誌不忘。
轄鄭村、橫山、大田、木塔、祝山、富豐、畲獅、榮興、榮勝、茶溪、蘇村、梓桐、中園13個行政村,133個村民組,16668人。
木塔鄉在中國位置
該鄉位於安徽省境內。
木塔鄉
木塔鄉水田種植
2006年至2008年,木塔鄉堅持穩定糧食生產,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的理念,大力發展生態、高效農業。連續3年糧食生產面積突破8000畝,雙低油菜種植面積突破5000畝。引導群眾按市場機制種植棉花,2006年全鄉棉花種植面積達3460畝,2007年突破6000畝,2008年因國際市場影響種植面積回落到4500畝。三年來大力實施木業、茶業、竹業、食用菌四大致富工程。
林業致富工程:木塔鄉是東至縣重點林區之一,全鄉林地面積321萬畝(其中有林地302萬畝)。堅持把林業作為鄉域經濟支柱產產業來抓,利用“封、育、管、造”相結合,依法經營,精深加工。2006年至2008年全鄉人工造林6500畝,封山育林104萬畝,依法流轉林權38萬畝,查處各類林政案件116起。2006年3月按縣政府統一部署,實施木材加工企業清理整頓,通過重組兼并保留優而精的木材加工企業26家。2008年3月全面啟動林權制度改革,預計2009年11月底結束。
茶業致富工程:木塔鄉是東至縣重點茶區之一,全鄉茶園面積10688畝,一直以來,堅持以安徽天鵝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大田精製茶廠、佘師生態茶葉協會為龍頭,大力實施茶葉致富工程。2006年,通過政府補一點,群眾籌一點的方法,改造、溝汰中低產茶園5000畝,新發展生態無公害高效茶園2000畝。2007年依託安徽省天鵝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組建東至利安天潤茶業合作社,社員達183人,實現產值102萬元,帶動周邊500戶茶農增收致富,2007年10月被安徽省農業委員會評為全省100家示範合作組織,榮獲東至縣2007年度合作經濟組織獎。2006年安徽省天鵝茶業有限公司實現產值350萬元,2007年3月被評為池州市農業產業化企業,2007年實現產值460萬元,2008年3月被評為安徽省供銷系統農業產業化企業,2008年實現產值1219萬元,被列為東至縣陽光工程技能培訓基地。“天鵝雲尖”綠茶於2006年被省認定為安徽名牌農產品,2007年12月榮獲安徽省著名商標,自1996年起連續被國務院辦公廳指定為禮品招待用茶。
竹業致富工程:木塔鄉把實施竹業致富工程作為增加群眾收入的重要途徑,2006年在木塔村、中園村、佘師村分別建立科技毛竹示範園450畝,2006年全鄉墾複更新低產竹林3000畝,新增毛竹1000畝,2006年至2008年全鄉分別實現竹業收入200萬元、260萬元、300萬元。
食用菌致富工程:充分利用山區木材廢料實施食用菌致富工程,2006年成立木塔鄉食用菌協會,會員達246人,全鄉食用菌生產規模達到605萬袋(棒),實現食用菌產值1000餘萬元,2007、2008年趨向規模化、產業化、珍品化,生產規模分別達到851萬袋(棒)、801萬袋(棒),人均增收550元。
天鵝雲尖牌茶葉
木塔鄉
木塔鄉內基礎設施齊全,截至2008年9月底,全木塔鄉13個行政村中有6個村實
拓改后的村組公路
2006年至2008年先後完成佘師村河堤水毀修復、榮興美仁300米防滲槽、榮勝劉家200米防滲槽、朱灣堰以及新屋倒洪吸等水利工程。鄭村、祝山、佘師、茶溪、鄭村、祝山等移動基站的開通,手機信號覆蓋率達到70%。木塔司法所、木塔中心小學、利安中學教學樓、木塔派出所綜合樓先後落成完工。
木塔鄉花園式敬老院
木塔鄉繼2012年獲省級“生態鄉鎮”后,2013年度又積極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2012年以來,鄉黨委政府把創建工作擺上重要工作位置。在省級“生態鄉鎮”的基礎上,深入宣傳國家級生態鄉鎮的目標意義,動員全民積極參與和支持;將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與生態文明創建密切結合,走“科技興農,綠色強鄉,旅遊興鄉”之路;繼續深化農業產業結構,提升生態農業品牌效應;進一步提升森林覆蓋率和村莊綠化率;大力推進美好鄉村建設和集鎮建設。全民參與熱情高漲,創建工作進展順利,並取得了明顯成效。
木塔鄉把敬老院建設列為2008年為民承諾辦理的實事之一,在市、縣民政和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投資100萬元(其中中華安徽省慈善協會捐贈45萬元)將原利安鄉政府大院改建成佔地4000平方米,綠化、硬化面積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集生活、健康、娛樂於一體的標準化花園式敬老院,2008年9月26日,敬老院竣工,45位五保老人住進寬敞、明亮、花園式的敬老院,實現五保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居、老有所樂。
平安草龍燈與木塔“雞公調”於2007年同時入選池州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入選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木塔“雞公調”—於清末民初傳入,是饒河戲腔與本地土語方言的孳生物,流行於木塔鄭村及周邊江西浮梁地區,主要是節慶之日,出譜及宗祠完工時的演出活動。“雞公調”表演豐富多彩,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內容涉及到舞蹈、唱聲、音樂、手工技藝、服飾美術等。時唱時舞,伴有獨白,舞唱結合。演出時分角色著裝,並繪畫各式臉譜,主色調為紅、白、黑。演出時鼓、琴、胡、鑼、梆、吶從旁托唱與幫腔,增入了柔和優美的旋律。
平安草龍燈—始於宋朝後期方氏家族游草龍燈,至明洪武年間(1402年)提倡恢復漢族文化,方氏家族草龍燈復興,並隨朝代更替,賦於更多的文化內涵。流傳於東至縣木塔鄉境內,藝技起源於本土,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由方氏家族發起,於當日夜晚遊行。遊行時,龍身遍插香火,龍眼強光遠射(強光電筒),九名游龍者游舞(其中舞龍身八人,一人舞龍珠),遠看夜色中如同一條火龍追逐著明珠。深夜十二點,舞龍完畢,於是將草龍堆集於村口“行火升天”。一則祈求六畜興旺,風調雨順,四季平安;二則倡導和睦相鄰,互尊互重。
木塔鄉是革命老區。土地革命時期,是方誌敏的紅十軍根據地之一,紅軍獨立師、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等都曾經在木塔戰鬥、休整。皖贛特委、軍分區司令部、秋浦縣委都曾遷駐木塔,在此時期的木塔籍革命烈士史冊有載的達150餘人。解放后,先後建立了兩座革命烈士紀念碑,永久緬懷。
革命烈士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