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失戀

現代魯迅創作的打油詩

《我的失戀》是現代作家魯迅於1924年創作的一首打油詩。全文模擬東漢天文學家、文學家張衡的《四愁詩》格式。這首詩分四節,每節都以“我的所愛在…”開始,以“不知何故兮…”作結,作者選取了幾個求愛的典型事例,運用排比疊段的表現手法,從不同角度概述了“我”失戀的原因及經過,幽默詼諧,諷刺辛辣。

作品原文


作品手稿
作品手稿
我的失戀
——擬古的新打油詩
我的所愛在山腰;
想去尋她山太高,
低頭無法淚沾袍。
愛人贈我百蝶巾;
回她什麼:貓頭鷹。
從此翻臉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心驚。
我的所愛在鬧市;
想去尋她人擁擠,
仰頭無法淚沾耳。
愛人贈我雙燕圖;
回她什麼:冰糖壺盧。
從此翻臉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糊塗。
我的所愛在河濱;
想去尋她河水深,
歪頭無法淚沾襟。
愛人贈我金錶索;
回她什麼:發汗藥。
從此翻臉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經衰弱。
我的所愛在豪家;
想去尋她兮沒有汽車,
搖頭無法淚如麻。
愛人贈我玫瑰花;
回她什麼:赤練蛇。
從此翻臉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罷。

註釋譯文


詞句譯文

1.擬古:指對東漢文學家張衡的《四愁詩》的仿擬。打油詩:據傳唐代詩人張打油所作詩常用俚語,且在詼諧的格調中,暗含嘲諷,被稱為打油詩。
2.冰糖壺盧:一種食品。據清富察敦崇編著《燕京歲時記》載:“冰糖壺盧,乃用竹籤貫以葡萄、山藥豆、海棠果山裡紅等物,罐以冰糖,甜脆而涼。”
3.赤練蛇:生活在山林草澤地區的一種無毒蛇。

白話譯文

《我的失戀》是《野草》中惟一以詩的形式出現的一篇詩章。當時,有些青年不是積極地投身於方興未艾的人民革命鬥爭的浪潮,而是沉溺於個人戀愛的狹小天地里。他們把戀愛看得至高無上,重於一切,似乎失戀就失去了生命,就沒有生存的必要;一旦失戀,他們就大作起“啊呀阿唷,我要死了”之類的無聊的失戀詩來。為了諷刺這種無聊的失戀詩的盛行,魯迅“故意做了一首用‘由她去罷’收場的東西,開開玩笑”(《三閑集我和〈語絲〉的始終》),給予譏刺。
《我的失戀》全詩共四節,作者選取了幾個求愛的典型事例,運用排比疊段的表現手法,從不同的角度概述了“我”失戀的原因和經過。幽默風趣,譏刺辛辣。
四節詩中,每節詩的前三句都寫“我”求愛之難。“山腰”“鬧市”“河濱”“豪家”,這樣幾個富有典型意義的地點選擇,概括了“我”失戀之前的全部求愛生活。……
反覆渲染了“我”痛苦的心情和無能為力的苦衷,為下文寫“我”在失戀之後所受到的刺激埋下了伏筆。
每節詩的后四句都是寫“我”失戀的經過,原因和失戀之後的痛苦、煩惱、抉擇。許壽裳《魯迅的遊戲文章》里說:“這詩挖苦當時那些‘阿唷!我活不了,失了主宰了!’之類的失戀詩的盛行,……閱讀者多以為信口胡謅,覺得有趣而已;殊不知貓頭鷹是他自己鍾愛的,冰糖壺盧是愛吃的,發汗藥是常用的,赤練蛇也是愛看的。還是一本正經,沒有什麼做作。”這正是理解詩中贈物的註腳。
失戀之後怎麼辦?是繼續沉溺於這種纏綿悱惻的戀愛的糾葛之中永不清醒,貽誤一生,還是儘快地斬斷溫情脈脈、牽腸掛肚的情絲,開始新的、更有意義的生活?是每個失戀者都必須回答的問題。魯迅用“由她去罷”一句作結,完全否定了那種“只為了愛——盲目的愛,而將別的人生的要義全盤疏忽了”(《彷徨傷逝》)的愛。
——徐家昌《讀〈我的失戀〉》
魯迅為什麼寫《我的失戀》
在魯迅蜚聲中外的散文詩集《野草》中,有一篇形式特異的作品:《我的失戀——擬古的新打油詩》。關於這篇作品的創作動機,魯迅說得非常明確:“因為諷刺當時盛行的失戀詩,作《我的失戀》。”(《〈野草〉英文譯文序》)又說:“不過是三段打油詩,題作《我的失戀》,是看見當時‘阿呀阿唷,我要死了’之類的失戀詩盛行,故意做一首用‘由她去罷’收場的東西,開開玩笑的。這首詩後來又添了一段,登在《語絲》上。”(《三閑集·我和〈語絲〉的始終》)
應該說明的是,魯迅並不反對一般的愛情詩。在《熱風·反對“含淚”的批評家》一文中,他還挺身而出,為遭到守舊派攻擊的汪靜之的情詩集《蕙的風》辯護。他本人的作品中,也有以愛情為題材的小說《離婚》、《傷逝》,雜文《隨感錄四十·愛情》、《娜拉走後怎樣》等。很清楚,魯迅反對的只是那種無病呻吟、感情消沉的愛情詩。
那麼,魯迅創作《我的失戀》是否具體有所指呢?1978年4月26日,林辰先生請我在江蘇餐廳吃午飯。席間,林老說,孫伏園先生告訴他,《我的失戀》雖然是針對當時盛行的失戀詩,但直接導因是徐志摩林徽因的愛情糾葛。徐志摩寫過一篇散文《傷雙栝老人》,就是為悼念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而作。林長民與林徽因雖屬父女關係,但在生活和事業上互稱“知己”。林長民曾說:“做一個有天才的女兒的父親,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倫的輩分先求做到友誼的了解。”在徐志摩面前,林長民也放低了輩分,所以徐志摩自稱是林長民身邊“一個忘年的小友”。徐志摩雖然苦戀林徽因,但畢竟是出身於商人家庭,跟祖父是翰林、父親擔任過高官的林徽因門戶不相當;更何況又有年齡的差距,離婚的經歷,所以最後以失戀告終。
林徽因後來愛上了梁啟超的公子梁思成,雙方才是門當戶對,而且雙方的父親早在1919年就相識,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魯迅創作《我的失戀》時,孫伏園正在編《晨報副刊》,收到這篇作品立即發排。但見報的頭天晚上,孫伏園到報館去看大樣,發現這篇作品已被代理總編輯劉勉已抽下來了。劉勉已是徐志摩的同鄉和朋友,知道徐、林的這段戀情,所以對《我的失戀》一詩特別敏感,特別忌諱。孫伏園覺得對不起魯迅,按捺不住火氣,順手給了劉勉已一耳光,立即表示辭職。魯迅當時正在《晨報副刊》連載譯文《苦悶的象徵》,還發表其他作品,劉勉已均無異議,唯獨不準登《我的失戀》這首詩。1924年10月31日,《晨報副刊》第259號刊登了一則《孫伏園啟事》:“我已辭去晨報編輯職務,此後本刊稿件請直寄晨報編輯部。我個人信件請致寄南半截衚衕紹興會館。”孫伏園辭職后,《晨報副刊》先後由劉勉已、湯鶴逸、丘景尼諸人接編,逐漸變成了新月派的刊物。1925年9月29日,劉勉已正式解除副刊部主任的兼職;1925年10月1日,徐志摩接編了《晨報副刊》。
林辰先生是著名的文學史料專家,跟孫伏園先生交往甚密,治學素以嚴謹著稱,他當然不會編造一則故事作為佐餐談資。孫伏園先生是這場文壇風波的當事人,他的說法當然屬於第一手資料,值得重視。林辰先生這次談話,我當晚即作了整理記錄,所以30年之後仍能準確的複述。
有意思的是,徐志摩當時把魯迅當成朋友,並不知道魯迅內心對他的反感。1924年2月21日,他在致英國友人魏雷(Arthur Waley)說:“我們的一個朋友新出一本小說史略(魯迅著)頗好,我也買一本寄給你。”同年11月17日,魯迅、孫伏園等創辦《語絲》周刊,徐志摩還主動投寄了一篇譯詩(法國波特萊爾的《死屍》),刊登在《語絲》第3期。魯迅很快就在《語絲》第5期發表了一篇雜文《“音樂”》再次對徐志摩進行諷刺。他在《集外集·序言》中以勝利者的姿態說:“我其實不喜歡做新詩的……我更不喜歡徐志摩那樣的詩,而他偏愛到處投稿,《語絲》一出版,他也就來了,有人贊成他,登了出來,我就做了一篇雜感,和他開一通玩笑,使他不能來,他也果然不來了……”
還需要考證的是:徐志摩究竟寫過“阿呀阿唷,我要死了”之類的失戀詩沒有?據我所知,徐志摩在跟陸小曼戀愛時,曾說過“眉,我們死去吧,眉,你知道我怎樣的愛你,呵眉”之類的痴語,但在1924年10月之前公開發表的詩作中,似乎並沒有“阿呀阿唷,我要死了”之類的句子。但有一首詩頗值得注意,這就是未曾結集的《明星與夜蛾》。這首詩作為譯作發表於1923年12月1日出版的《晨報五周年紀念增刊號》。同一號中,刊登了魯迅的《宋民間之所謂小說及其後來》一文,所以魯迅肯定有機會讀到徐志摩的這篇作品。奇怪的是,此詩發表時徐志摩註明原作者是“RoseMary”,但英國文學史上找不到這個作家,而且Mary也不屬於英美人士的姓,所以徐志摩研究者懷疑這不是譯作而是創作,是徐志摩借用一個外國人的名字來抒發自己的心聲,表達他對林徽因的執著追求之情:“我/決意/要/取得/她,就使/我的/身軀丟失在/火焰/里,/我的/殘毀的/翼子/永遠/在/無盡的/黑夜裡/振悸,/我/決意/取得/她。”八年後,36歲的徐志摩死於空難,他的身軀果然“丟失在火焰里”,殘毀的機翼在濃霧瀰漫的空中振悸……這首詩竟成籖語。
最值得注意的是詩中還有這樣一些句子:“戀愛/不是/居住/在/荒涼的/高原地方/……我/一定得去/尋求/她,/不問/她/在/哪裡……”《我的失戀》一詩開頭就寫道:“我的所愛在山腰,想去尋她山太高……”這種文句的類似,恐怕並不是偶然的巧合。《我的失戀》在《語絲》周刊第4期發表時,魯迅又加寫了一段,開頭是:“我的所愛在豪家……”“豪家”跟林徽因出身的官宦之家恐怕也不是偶然的巧合。
據我所知,除林辰先生之外,被魯迅稱為“詩孩”的孫席珍也認為魯迅的《我的失戀》是針對“詩哲”徐志摩的。他在回憶文章中說:“詩中‘愛人贈我’和‘回她什麼’各四,一般認為這是先生順手寫下的,未必有深意存乎其間,而實則不然。‘愛人’既然是豪門巨室的‘千金小姐’,所贈當然都是華美精巧的禮品,如‘百蝶巾’、‘雙燕圖’、‘金錶索’、‘玫瑰花’之類。‘詩哲’比較寒酸,獻不出奇珍異寶,只能羞答答地報之以自作的詩文:一是貓頭鷹,暗指所做的散文《濟慈的〈夜鶯歌〉》;二曰冰糖壺盧,暗指所作題為《冰糖壺盧》的二聯詩;三曰發汗藥,是從‘詩哲’與人論爭理屈詞窮時的詈人之語抽繹出來的,說是‘你頭腦發熱,給你兩顆阿司匹靈清醒清醒吧!’四曰赤練蛇,是從‘詩哲’某篇文章提到希臘神話中人首蛇身的女妖引申出來,這一點我一時記不太清楚了。總之,四個‘回她什麼’,個個都是有來歷的,決非向壁虛造。”雖然有研究者對上述說法提出異議,但孫先生的看法和林先生的說法都可以聊備一說。

創作背景


這首詩創作於1924年10月3日,最初發表於1924年12月8日《語絲》周刊第4期。
作者魯迅在《野草·英文譯本》序中說:“因為諷刺當時盛行的失戀詩,作《我的失戀》”。在《三閑集·我和<語絲>的始終》中又進一步說:“不過是三段打油詩,題作《我的失戀》,是看見當時‘阿呀,阿唷,我要死了’這類的失戀詩盛行,故意做一首‘由她去罷’收場的東西,開開玩笑的。”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共四節(每節均為“我的所愛”至“不知何故兮”),作者魯迅選取了幾個求愛的典型事例,運用排比疊段的表現手法,從不同的角度概述了“我”失戀的原因和經過。
四節詩中,每節詩的前三句都寫“我”求愛之難。“山腰”、“鬧市”、“河濱”、“豪家”,這樣幾個富有典型意義的地點的選擇,概括了“我”失戀之前的全部求愛生活。為了尋求所愛之人,“我”無所不至,表現了“我”的誠實、殷勤的態度。“山太高”,“人擁擠”、“河水深”、“沒有汽車”,既說明了這條求愛道路的曲折難走,又形象地寓意著“我”所愛之人的“高不可攀”、“複雜多變”、“深不可測:和“難以尋求”,暗示了“我”求愛的必然結局——失戀。“低頭無法淚沾袍”,“仰頭無法淚沾耳”,“歪頭無法淚沾襟”,“搖頭無法淚如麻”,反覆渲染了“我”痛苦的心情和無能為力的苦衷,為下文寫“我”在失戀之後所受到的刺激埋下伏筆。
每節詩的后四句都是寫“我”失戀的經過,原因和失戀之後的痛苦、煩惱、抉擇。
在“我”無法尋求所愛之人時,她倒反而來向“我”表示愛情了,她贈“我”以“百蝶巾”、“雙燕圖”、“金錶索”、“玫瑰花”,反映了她的良好的祝願。那麼,“我“回她什麼,“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可“我”不喜歡也不願意回贈這些東西,於是就只好贈給她“我”所喜愛的幾樣東西:“貓頭鷹”,“冰糖壺盧”、“發汗藥“、“赤練蛇”。“貓頭鷹”,自古以來就被當作不祥之鳥,報喪之鳥,而作者卻非常喜歡這種鳥,因為它敢於面對“慘淡的現實力,報告著不吉利的事,“只要一叫而人們大抵震悚”。作者甚至自己以貓頭鷹自喻,這充分表現了作者對舊社會,舊時代的徹底的叛逆的精神。另外“冰糖壺盧”、“發汗藥”,也是作者愛吃的常用的東西。“赤練蛇“,花紋美麗,是作者早年在百草園中常見的。總之,這幾樣東西都是“我”喜歡的東西,“我”把它們贈給自己的情人,寄寓著“我”的一片真情,表現了“我”忠實、真誠的心理。
“我”堅貞,執著地尋求所愛,遇到的竟然是一個和“我”性格志趣完全不同的人,又怎能得到她的愛。“從此翻臉不理我”,便宣告了“我"的失戀。這對於一個真心求愛的人來說,當然是很大的打擊,因此,“我”感到迷濛、失望和悵惘。每節詩的最後一句:“不知何故兮”,就是這種痛苦的表現。“心驚”、“糊塗",“神經衰弱”,不僅寫出了“我”失戀后煩惱的程度,而且還和前面寫的求愛之難相照應,迫使“我”作出最後的抉擇。
失戀之後怎麼辦,作者魯迅用“由她去罷”一句作結,完全否定了那種“只為了愛——盲目的愛,而將別的人生的要義全盤疏忽了”(《彷徨·傷逝》)的愛,指明了失戀之後所應取的態度。同時又給那些哼著“啊呀阿唷,我要死了”的失戀詩的失戀者以辛辣的諷刺。
擬古而又不落俗套,詼諧而無戲謔之嫌,是這首打油詩的一個特色。
這是一首擬古的新打油詩。所謂“擬古”,是指模擬張衡《四愁詩》的形式。張衡詩通過排比疊段的手法,反覆表現自己鬱郁不得志和思念明君的思想。這首詩也同樣運用這種形式表現“我”在一次次失戀中逐步清醒的主題。全詩每段都用“我的所愛”一句開頭,用“不知何故兮”一句結尾。這種排比反覆的表現手法,使主題表現得更透徹,更具體,使感情抒發得更充分,更強烈。然而,作者又不僅僅限於形式的模擬,做到“闇合於曩篇”,他還能根據表現主題的需要,做到“襲故而彌新”,不落俗套,顯出新意。首先,它不像《四愁詩》那樣,只是作同一種情愫的單調、並列的重複,而是在排比反覆中做到層層深入。詩的第一段寫上山腰求愛的失望,第二段寫於鬧市求愛的悵惘,第三段寫在河濱求愛的挫傷;第四段寫到豪家求愛后的決絕。這是排比反覆。而作者寫“我”一次次求愛失敗的心情:從“使我心驚”到“使我糊塗”,再到“使我神經衰弱”,直至最後作出“由她去罷”的決絕,卻是一層深似一層的。它說明失戀給“我”帶來的痛苦越來越重,使“我”難以解脫,“我”不得不作出最後的斷絕。這就增強了詩的說服力和諷刺力,同時又避免了單調乏味的弊端。其次,作者還避免了張衡詩一味低沉的情調,使此詩顯出一點昂揚振奮的“亮色”。這首詩的最後一后,有如釋重負的輕鬆和愉快。“由她去罷”一句,“斗然而來,戛然而止”,語氣乾脆果斷,毫無留戀之意,它不僅給全詩帶來新的思想,新的氣質,新的境界,而且還增強了諷刺的力量,是點晴之筆。
另外,作者在運用打油詩的筆調上,也能取其所長,補其所短。全詩寫得很通俗、幽默,但又不像一般的打油詩只能給出一笑而已的輕飄和膚淺。它很幽默,而這幽默不僅僅體現在笑聲上,它更主要地是體現在對“我”和戀人之間的不通情性的關係描寫上,所以它很深沉、含蓄。那些贈物的巧妙選用,增添了這首詩的幽默感,意味深長。愛人的贈物不僅和她的所在條件有關係,而且還反映了她那浪漫諦克的性格,“我”的回物不僅與“我”當時的生活情況相聯繫,而且也表現了“我”的厚道、真誠的心跡。兩種贈物既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思想性格,又揭示了“我”失戀的必然性。

作品評價


近代學者許壽裳《魯迅的遊戲文章》:“這詩挖苦當時那些‘阿唷!我活不了啰,失了主宰了!’之類的失戀詩的盛行,……閱讀者多以為信口胡謅,覺得有趣而已,殊不知貓頭鷹是他自己所鍾愛的,冰糖壺盧是愛吃的,發汗藥是常用的,赤練蛇也是愛看的。還是一本正經,沒有什麼做作。”

作者簡介


魯迅像
魯迅像
魯迅(1881~1936),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者。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為豫才,浙江紹興人。1918年5月,首次以“魯迅”作筆名,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的著作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學論著《中國小說史略》;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集》、《華蓋集》等18部。毛澤東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稱為“民族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