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周河鎮的結果 展開
- 四川南充儀隴縣下轄鎮
- 陝西榆林市靖邊縣下轄鎮
周河鎮
四川南充儀隴縣下轄鎮
名稱來歷 因周家河流經駐地而得名。
![周河鎮](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6/md66aad1980c29fb803d444c5d40d5f5b.jpg)
周河鎮
政區沿革 古稱周家河,又稱雙龍場。1933年,設置馬鞍區第六鄉蘇維埃政府。1950年5月,建雙龍鄉。1958年9月,建雙龍人民公社。1966年更名光華公社。1971年複名雙龍公社。1980年改名周河公社。1983年改為周河鄉。1992年9月,撤鄉併入丁字橋鄉。1997年5月,恢復周河鄉。2000年6月,改為周河鎮。
人口面積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1070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87人,城鎮化率11%。另有流動人口350人。總人口中,男性5960人,佔53.82%;女性4942人,佔46.18%;14歲以下1750人,佔16%;15~64歲7602人,佔71%;65歲以上1350人,佔13%;總人口中全部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7.4‰,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長率1.7‰。轄區東西最大距離5.4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6.52千米,總面積18.29平方千米。其中陸地16.67平方千米,水域1.67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85.13人。
地形地貌 境內大部為低山,地勢略為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400~500米,最高點插旗寨海拔680米,最低點水口村海拔470米。
礦藏及其他自然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主要為磚用頁岩,集中分佈在東南部。
自然災害 主要自然災害有低溫、霜凍、乾旱、暴雨等。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波及全鄉,受災563戶,受災人口2987人,受災房間數1465間,其中倒塌82間,一般受損1383間。
農業 耕地面積068萬畝,人均0.68畝,以種植水稻、小麥、玉米、蔬菜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4698萬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6.8%。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紅苕為主,經濟作物為油菜、花生、水果、中藥材為主,畜牧業以兔、豬、家禽為主。
商業外貿 2011年末共有商業網點31個,職工68人;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2850萬元,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800萬元。
在方壩村建成了生豬生產基地,年內出欄生豬50頭以上農戶1戶,同時組建了養豬專業合作社,規模效益不斷彰顯;在方壩、水口兩村建成獺兔養殖基地。為了進一步鞏固免業、生豬生產,鎮黨委、政府緊緊抓住全市百萬工程這一有利契機,將兔業、生豬生產納入了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為搶抓時機,鎮幹部放棄“5.1”長假和公休假休息,奔赴各村落實兔業生產。新建圈孔3500孔,引進種兔1050隻,新培育獺兔養殖戶40戶,飼養種兔大戶8戶。投入農村信貸資金240萬元,累計投放868萬元,農村信用社融資達1477萬元,極大地支持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的發。
2011年末轄神溪、馬梁、新華、白岩、英雄、水口等11個村民委員會和興龍社區。
周河鎮下村: | ||||||||||||
神溪村 | 馬梁村 | 新華村 | 白岩村 | 英雄村 | 水口村 | 方壩村 | 玉蘭村 | 獅蘭村 | 斑竹村 | 梁山村 | 歧山村 | 雙龍村 |
賓蓬村 |
周河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11381 |
男 | 5762 |
女 | 5619 |
家庭戶戶數 | 3037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11376 |
家庭戶男 | 5757 |
家庭戶女 | 5619 |
0-14歲(總) | 3177 |
0-14歲男 | 1799 |
0-14歲女 | 1378 |
15-64歲(總) | 7330 |
15-64歲男 | 3500 |
15-64歲女 | 3830 |
65歲及以上(總) | 874 |
65歲及以上男 | 463 |
65歲及以上女 | 411 |
2011年末有鎮文化站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1處,各類文化專業戶20戶,各類圖書室12個,藏書2萬餘冊。
2011年末有幼兒園8所、小學1所,初中1所,在校學生共2355人,專任教師91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99%。
2011年末有學校體育場2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8%。
有鎮廣播電視網路公司1個。現有有線電視戶2580戶,入戶率85%。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0戶,人數44人,支出11.25萬元,月人均19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43戶,人數548人,支出42.84萬元,月人均68元;醫療救助19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9人次,共支出0.3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8萬元。社會福利費32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2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8人。社區服務機構1個。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95萬元;基金支出181萬元。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0.8萬人,參保率95%。
交通運輸 境內有1條鄉道油路,長35千米。村村通公路,通村公路45千米。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有郵政所1處,代辦所1處,電信服務網點4個。信息通訊網路全覆蓋,通訊便捷。
水利設施 2001年末有蓄水池2口,年蓄水量68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0.23萬畝。有集中供水站1處,衛生井763口,解決了0.7萬人的安全飲用水問題。
給排水 2003年建成周河自來水廠,年供水3.6萬立方米。
供氣 2009年接通天然氣管道,2011年末天然氣用戶200戶。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鎮駐地有街心花園1個,綠化面積3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