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4條詞條名為劉玉清的結果 展開
劉玉清
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玉清(1923.03.14- )放射-醫學影像學專家。天津寧河人。1948年畢業於原國立瀋陽醫學院醫本科,獲學士學位,1951年北京協和醫學院研究生畢業。
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國家心臟病研究中心主任醫師、教授。我國心血管放射影像學主要創建人。
1923年3月14日,劉玉清出生,天津市寧河縣人。
1943年4月—1948年7月,在滿洲醫科大學-國立瀋陽醫學院(現中國醫科大學)學習,畢業后獲得學士學位。
1948年1月—1950年1月,在國立瀋陽醫學院附院放射科工作。
1951年1月—1952年1月,在北京協和醫學院放射學系學習。
1953年1月—1956年1月,在北京協和醫院放射學系工作。
1956年1月—1958年1月,擔任解放軍胸科醫院放射科副主任。
1958年1月—1989年1月,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協和醫大阜外醫院和心血管病研究所放射科先後擔任副主任、主任。
1981年1月—1983年1月,擔任阜外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院長、所長。
1987年1月—1992年1月,擔任阜外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三屬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1989年1月,在阜外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工作。
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醫學衛生學部)。
劉玉清(1923.3.14-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市寧河縣人。 1948年畢業於原國立瀋陽醫學院(醫本科),1951年北京協和醫學院研究生畢業。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教授。我國心血管放射影像學主要創建人。自1958年以來,在支氣管造影、肺膿腫、食管癌、心血管造影、心肌病、主動脈疾患、先心病、肺心病、冠心病的放射診斷研究,以及近年對數字減影和心臟大血管磁共振成像等新技術應用研究中,業績卓著,處國內領先地位。在心血管放射-影像學研究領域,獲7項科技成果獎,其中大動脈炎的研究屬國際先進水平。為推動我國放射學和醫學影像學事業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發表學術論文270餘篇,編著出版放射影像學專著7部。
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阜外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院、所長,三屆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美國哈佛大學客座教授、世界衛生組織(WHO)專家諮詢委員等。
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協和醫大阜外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放射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協和醫大醫學影像中心主任,解放軍總醫院和軍醫進修學院放射學名譽教授,華西醫科大學名譽教授,中華醫學會原常務理事,放射學會原主任委員, 日本醫學放射學會名譽會員,《中國醫學影像學雜誌》、《心血管和介入放射學》(美國出版)等國內外17種雜誌的顧問、編委和名譽主編。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20世紀50年代中期,劉玉清倡導與病理科合作,在中國國內率先開展了X線與手術切除肺、食管標本的“X線-病理對照”研究,並逐步形成制度,建立了對照記錄,定期進行分析總結。
20世紀60年代,為提高心臟X線診斷水平,劉玉清一方面將“X線-病理對照”轉變為“X線-手術對照”;另一方面,他意識到,對於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臨床、心電圖和X線各有其作用和限度,於是他逐步創建了以X線為基礎的“X線-臨床-心電圖”三結合的心臟X線診斷方法,這使放射科醫師能夠發現一些臨床醫師沒有注意到的診斷問題,糾正了某些不當的臨床印象,明顯提高了臨床診斷水平。
20世紀70年代,隨著CT的問世,劉玉清注意到,這是放射學向影像學發展的新動向。
1974年前後,劉玉清在中國國內首先提出了“醫學影像學”的學科新概念。
1977年,劉玉清發表文章較全面地向中國國內評價了CT及其臨床應用的概況。
1985年,劉玉清向中國國內介紹了這一新概念,並在中國國內首次提出“介入診療已成為同內科、外科治療並列的三大診療技術之一”。同時,“介入診療技術及相關器械、器具的應用研究”被列為國家“九五”醫學攻關項目,並與防治重大疾病以及中國相關器械、器具現狀相結合,制定了15個攻關專題。劉玉清作為專家組組長,主持了專題的評審、中期評估和項目的總結、驗收工作。
20世紀90年代初,劉玉清倡導、推動現代醫學影像學新學科體系的建設和發展,並多次撰文或在全國性學術會議上演講。劉玉清提出,應加強影像科室介入專業人員的培訓以及主要介入治療技術的規範化問題,並強調,介入放射學應為醫學影像科的組成部分,實現與影像診斷優勢互補,這將更有利於其發展,他還提倡開展影像學綜合診斷優選應用研究,即“各種技術綜合分析,優選應用”。針對心血管疾病,他提出“三主軸”(超聲、CT、磁共振)和“兩翼”(X線平片及相應造影和核醫學)的主要診斷進程,並應以患者診治的“實際需要”為原則。臨床和影像學醫師應綜合分析研究多種影像技術(新技術和普通X線檢查)的診斷性能(優勢及不足),從中優選出合理的檢查技術,向患者提供優質的影像診斷服務,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診治效益。
21世紀初,劉玉清組織放射學(含介入)、超聲、核醫學有代表性的專家,主持召開了“醫學影像學前沿學術討論會”,著重探討了新世紀現代醫學影像學的發展和中國的戰略對策。
劉玉清展望21世紀初國際和中國醫學影像學動向,參照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戰略目標,根據中國國情,提出以下看法:
(一)積極開發影像診斷學新技術及其應用研究,同時仍應不斷提高普通放射學,尤其胸部、胃腸道和骨骼放射學診斷水平。
(二)在縣或縣以上醫療單位,逐步普及超聲和CT,有重點地發展MRI技術。
(三)開展影像學(含普通放射學)綜合診斷及優選、合理應用研究,多快好省地向廣大城鄉居民提供高質量的影像學服務。
(四)大力開展介入放射學,不斷擴大應用範圍,提高療效及規範化,並注意與其他治療方法的優選、配合應用,並致力於普及推廣。
(五)加強影像診斷和介入放射學的基礎理論和相關的醫學生物工程學和新技術的研究,繼續發揮中國影像學應用研究的優勢,並致力於建設中國的實驗影像學體系。
(六)對引進、研製和開發醫學數字化圖象貯存傳輸系統(PACS或DICOM)工作也應予以研究,提上日程。
● 國際交流
從1978年到2009年,劉玉清先後40餘次出訪美、日、澳、德、法、印、新、韓、馬等國,進行考察、學術交流、參加會議和講學,增進了與中國國外同行間的交流和相互理解,開展學術“外交”,促使中國放射學加入亞太放射學會和國際放射學會。
1984年,劉玉清應邀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做學術報告。
1978年至1984年,先後四次參加WHO舉辦的放射-影像學研討會,並於1988年任該大會副主席。
1990年4月和9月,劉玉清分別在日本全國放射學會和磁共振醫學大會上做特別演講。
1993年9月,中國大陸放射學專家組首次訪台,劉玉清擔任組長,拓展了海峽兩岸學術交流。
● 學術論著
據2020年4月中國工程院官網顯示,劉玉清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編著出版放射影像學專著8部、參編17部。
出版日期 | 名稱 | 作者 | 出版社 |
---|---|---|---|
2007年6月 | 《阜外心血管疾病影像診斷手冊》 | 劉玉清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2004年1月 | 《心血管疾病影像診斷圖譜》 | 劉玉清 | 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
2000年 | 《心血管病影像診斷學》 | 劉玉清 | 百通-安徽科技出版社 |
1981年 | 《臨床心臟X線診斷學》 | 劉玉清 | 北京出版社 |
1962年 | 《心血管造影術及診斷》 | 劉玉清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1951年 | 《支氣管造影術》 | 劉玉清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 科研獲獎
據2020年4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官網顯示,劉玉清先後獲2項國家級科技成果獎(1項負責人、1項參加者),5項部級科技成果獎(4項負責人、1項參加者),1項醫科院科技成果獎。
獲獎年份 | 獲獎項目名稱 | 獎項名稱 |
---|---|---|
1989年 | IA-87醫學圖像分析儀-左室及冠脈處理臨床研究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
1988年 | 大動脈炎的放射性診斷研究 | 省部級科學技術二等獎 |
1987年 | 紫泔型先心病X線平片和造影診斷研究 | 省部級科學技術獎 |
1986年 | 非紫紺型心臟和大血管記性X線平片和造影診斷研究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
1986年 | 非紫紺型心臟和大血管記性X線平片和造影診斷研究 | 省部級科學技術二等獎 |
1985年 | 慢性肺原性心臟病診斷、治療和病理研究 | 省部級科學技術二等獎 |
人才培養
● 組建學科
關於如何組建中國現代醫學影像學學科,劉玉清認為,根據中國國情並借鑒中國國外經驗,可採取“兩步走”的策略:一是先組建“獨聯體式”的醫學影像學部,開展聯合性學術活動;二是逐步組建統一的醫學影像學學科。
● 教育理念
劉玉清強調:每一次的讀片分析,都要認真、細緻,稍有疑問就要追根究底,力求診斷意見清楚、全面,決不能有半點粗心和怠慢,因為這關係到對患者的全面診斷,還將影響對治療和預后的判斷,劉玉清認為,要做出正確、全面的影像診斷,不能僅局限於影像學徵象的分析,還要客觀地探討其內在生理、病理學基礎,並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盡量作出全面的診斷分析。
劉玉清根據個人的體會和教訓,總結了以下幾點教育理念:
一、刻苦學習,勤於實踐,打好全面的專業基礎。除刻苦攻讀本專業外,還必須打好與本專業密切相關的解剖和病理基礎,努力學習並爭取以各種不同形式親自參與臨床實踐,具有較廣的知識面。
二、勤於總結,善於總結,處理好讀書學習和工作實踐的關係。對待具體業務實踐,要切實注意質量,求其甚解,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同時要有韌勁,不斷努力、追求。要努力讀書學習,更新知識,用來指導實踐,更應善於從實踐中發現問題和不足,查閱文獻,借鑒他人經驗,進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形成不斷向上的良性循環。這樣不但能不斷提高個人專業水平,分析實踐材料和經驗,加以總結提高,對豐富、發展本專業的學術工作也有積極意義。對待實踐、學習、總結、著述工作,不僅要刻苦努力,更要持之以恆,抓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包括節假日的閑暇時間。
三、愛崗、敬業,發揚為病人、為事業負責的精神。放射科醫師既要精於讀片及有關的技術操作,也要學習、掌握有關的臨床知識,必要時自己檢査病人,這樣才能向病人、向臨床提出有價值的放射-影像學服務。
四、跟蹤中國國內外文獻,不斷了解學術發展動向。要以科研選題為例,既要立足於現實,更應求新,注意先進性。要按現有的條件辦事,也要努力爭取必要的和更好的條件。
榮譽表彰
年份 | 榮譽稱號 |
---|---|
2002年 | 光華工程科技獎 |
1994年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1993年 | 中國醫科院、協和醫大名醫 |
1986年 |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和中國醫學科學院“教書育人先進工作者” |
1978年 | 全國醫藥衛生科學大會先進個人獎 |
劉玉清曾任阜外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院、所長,三屆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美國哈佛大學客座教授,世界衛生組織(WHO)專家諮詢委員等職務。
多年來對支氣管造影,肺膿腫,食管癌,心血管造影,大動脈炎和主動脈疾患,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和肺心病的放射診斷,以及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心血管磁共振成像等研究屬國內領先,某些達國際先進水平。先後獲2項國家級科技成果獎(1項負責人,1項參加者),5項部級科技成果獎(4項負責人,1項參加者),1項醫科院科技成果獎。為國內外著名醫學影像學家、中國心血管放射—影像學主要創建人,為發展中國現代醫學影像學作出重要貢獻。
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其中約60%為第一作者),出版8部放射影像學專著,參加17部專著的編寫工作。
動脈粥樣硬化
軸軸樣硬化血栓症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重要疾病,在這個基礎上實際上是全身性的病理的改變,可以累積不同的血管區域,例如像冠狀動脈動脈經動脈和下肢動脈等等,這樣可以導致冠心病、腦缺血和下肢缺血性的改變。它包括心肌梗死、心絞痛、穩定性和不穩定性的,以及猝死等等。
腦佇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的發作等等。
這些改變都是在所謂易損或者高危斑塊造成的,主要是累積冠狀動脈,在斑塊基礎上破裂,引起血小板積化,這是引起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最主要病理改變的基礎。下肢動脈這種斑塊由於纖維板塊以高度狹窄為主,而不是像動脈所謂高危的斑塊,一個血栓和高危的斑塊,也可以伴有血栓在下肢動脈。
冠狀動脈血栓性的斑塊由於血液粘稠度增高,主要是由於血液內的細胞因子導致血液高粘稠度的血液,這種情況長低密度的質蛋白的升高或者高血壓、吸煙等等,這都是所謂動脈粥樣血栓症重要的致病因素。
劉玉清
動脈粥樣硬化有多種技術可以用在這方面,主要目的顯示動脈壁和動脈的斑塊,常用技術MR成像,多層的薄層的成象和MR血管造影或者超聲,血管內超生。
CT,特別是今年開發的電子束和CT、CTA,不同的X線血管造影和DSA,上述各種技術各有優勢和不足,根據不同的血管區域,要查冠狀動脈還是查下肢動脈,在選擇相應的技術達到診斷檢查和要求的目的。
底下先講所謂頸動脈及斑塊成像診斷分析。靜動脈硬化主要以狹窄為主,高危斑塊,而它是引起腦佇中和短暫性腦缺血重要的發病因素,大概有四分之一併發冠心病或者有三分之一左右有下肢缺血性的改變,這三種情況常常是多發的,不僅僅單發一種,出現夾層,這種斑塊目的最終結果是導致顯著的狹窄,血栓比較少見,頸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現實狹窄程度與斑塊成分同樣或更重要,不在乎有沒有易損和形成血栓,這一點跟冠狀動脈有所不同。
劉玉清主要研究動脈粥樣硬化
比如鈣化常常是無信號或者高信號,選擇不同的脈衝系列,根據信號的強度進一步鑒別斑塊的成分是鈣化為主還是有脂質性的,這方面還是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有它相對的限制。
新近開發一種所謂MR血栓成像,可以顯示急性亞急性板塊形成的出血和血栓的改變,直接顯示正血紅蛋白,只有在急性和亞急性才能呈現,對它非常敏感,所以呈高信號的,這種有助於顯示這一類高危的斑塊
國外有一種63個晶動脈複合性的斑塊直接血栓成像跟晶動脈內膜切除標本對照,敏感性達到84%。
這是利用超生顯示頸動脈有關情況,這邊是超生,這是內膜這是中膜、外膜,這是跟所謂動物實驗切片所對照的,複合率還是很高的。這是血管內超生,這是組織切片,這是有一個纖維性的斑塊,這個是一個在顯微斑塊基礎之上,本身是高信號,裡頭有低信號區,根據組織學的對照反映脂質核。這是利用磁共振血管造影,雙側的頸主動脈分杈,輕度狹窄,這是重度狹窄,同時做了所謂黑學MR成像,這是重度狹窄,這裡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狹窄,周圍白的是增厚的內膜造成的狹窄,這個狹窄相對比較輕,頸動脈的壁增厚比較輕,導致頸動脈輕度狹窄。
這是核磁共振。這裡有一個頸內動脈重度的狹窄,這也是重度狹窄,在重度狹窄基礎之上,偏心型的斑塊,這裡有一個突出的信號,這就表明頸動脈斑塊潰瘍,在頸動脈相對燒鹼,出現這種潰瘍同樣導致血栓的形成。
直接用斑塊顯示它急性和亞急性缺血的改變,有出血的斑塊這是頸動脈是高信號區,經過標本對照,把它的斑塊拿出來滯貨,出血高信號區這裡有明顯的斑塊內出血的改變,這對它的診斷效果還是相對比較好的。
底下就是利用磁共振血管成像或者CT的血管成像直接檢測兩側頸中動脈的分杈和頸內動脈,可以顯示它的全貌,在這此基礎上分析有沒有斑塊潰瘍和斑塊不規則,是不是有血栓形成。這種情況之下,目前它的效果能夠臨床初步診斷的基礎,X線血管造影跟DSA數字血管造影仍然是檢測血管狹窄的標本。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病變主要是狹窄,好發在頸總分杈向頸內動脈起始部20厘米範圍內,一般狹窄達到70%或者以上就形成進行頸動脈內部切除術的指症。
從這兒開始,這是20厘米,這是最容易發生頸動脈狹窄的區域。
冠狀動脈
劉玉清主要研究冠狀動脈冠狀動脈的斑塊成像和診斷的分析。冠狀動脈引起心臟病所謂冠心病最重要的,尤其是急性冠脈綜合征以及急性事件的防止,在顯示和識別比分析斑塊狹窄的程度更有意義。
冠狀動脈
MRI,以高解析度,黑學、薄層掃描,可檢測冠脈斃和斑塊。根據信號強弱表形態,有助於分析組織成分,但有一定的限度。CSCT,測量組織密度,可分析斑塊的成分。Schrooder提出了軟、中、硬斑塊,利用CT把斑塊分成三種,跟血管內超生的檢查結果有很好的相關性,一般來說大於50CT值的軟斑塊它就預示有高脂質核了,超過一百CT值以上一般由於纖維組織構成的硬話的斑塊,也只能通過CT間接推測斑塊的成分,還不能直接顯示斑塊的成分,CT在顯示冠狀動脈鈣化方面有它的優勢。
血管內超生可以直接顯示冠脈壁,如脂質、鈣化、纖維化。脂質是無回聲區、鈣化和纖維化是強回聲反射區或無回聲區,學雙鑒別困難,有張力的成像超生,對進一步分析斑塊有一定的幫助,但是仍然對顯示斑塊本身具體成分的細節還有一定的限度,還不如所謂OCT效果更好一些。
這個片子是普通的冠脈造影,給它做MR斑塊成像,放大以後在斑塊內有一個突出的高信號,這就是斑塊,黑的變窄的冠狀動脈的內腔,但是還不能分析斑塊的成分。
這是另外一個,這是CTA冠脈造影,這個有一個斑塊,小雨50CT值的軟斑塊,這是核磁的造像,白的是斑塊內膜,內膜裡邊有一個低信號區,這是它的脂質核,這是動物實驗的切片,這是內膜帽,這是質脂核,這是中層 和外層的改變,反映斑塊成分上如果做好了黑血薄學的技術仍然有一定的作用。
這是利用CT值,跟血管內超生對照的,這是所謂軟斑塊,50個CT值以上,這是中的斑塊,100個CT值,這是完全鈣化的,200以上,就把整個腔給堵塞了,CT值可以根據它的大小初步分析斑塊的成分,但是看真正的內部成分還有一定的限度。
OCT,它的特點是穿透力低,但是空間分配律比較高,可以達到微米級,甚至可以觀測所謂斑塊的細薄的纖維帽,這對鑒別纖維脂質和鈣化等斑塊有一定的作用。OCT導管已初步進入臨床試驗,與VUS對比,能夠更有效準確判定斑塊的成分。比如薄的纖維帽,小於65個微米的包和纖維帽或者是大的脂質核等等都有它的優勢。
另外到現在為止最常用的X線冠狀動脈造影仍然是檢測冠狀動脈狹窄和堵塞的金標準。根據分析,冠狀動脈遍布規則,有一個突出的影子出來,反映是冠狀潰瘍,如果被口狀反映血栓性的血管的堵塞,間接提示板9塊某些病理改變特徵,但是本身並不能反映斑塊具體的成分。
冠脈造影CT和MR的冠脈造影已經成為冠心病篩查技術,確定技術以X線觀察為主要的,在CTA和MRA比起來,CTA空間解析度比較高,但是顯示斑塊成分上仍然有比較大的限制。
高限制表示纖維組織,這是低信號,表示鈣化,黑的是鈣化,這是另外一個有明顯纖維性的斑塊,高信號的白的是大量的纖維組織,切片和大量的纖維組織是一致的。在纖維組織基礎之上這是纖維帽,有的比較薄,裡頭有一個所謂低信號區,這就是所謂脂指核,跟切除標本基本上是一致的,到目前為止在顯示斑塊成分上OCT效果是最好的。
冠脈造影
這是冠狀動脈造影,動脈狹窄大家都熟悉了,這是中等度的狹窄,這是一個小的動脈流,這是在狹窄的基礎之上有缺損,這裡突出的影子,這就是所謂斑塊潰瘍,不僅要冠狀動脈軸樣硬化病變各種特種性病理改變的有關的症象。
這個病人是入院劇烈的胸痛,六個小時,插了管,血栓溶解掉了,堵塞的官腔開通了,但是在局部仍然有不規則的輕度的狹窄,大家知道所謂冠狀動脈血栓形成多半都是在由原有冠狀動脈狹窄病變基礎之上形成的,
ASO屍體標本。從腹主動脈到下肢動脈有不規則狹窄的改變,橫斷面剖面在腔內有明顯不同程度的斑塊的形成,斑塊增厚為主,這是國外資料,這種情況在臨床常常導致缺血性改變,腿發楞、靜息痛。ASO高齡的病變,男性明顯多於女性,大概80%到20%的比例關係,雖然非致死性的病變,致殘率相當高。20%到30%併發腦血管和冠心病,有三分之二到三分之一有高血壓和糖尿病或吸煙史,這種病變三種情況互相有聯繫和連接的。
在原有外科血管腔內治療,對小腿動脈有限制,太細,導管插不進去,近年來骨髓細胞的移植已經初步進入臨床。從診斷上應該進一步明確類型、狹窄堵塞的程度,大於50%是有意義的,範圍、側支以及流入流出有助於制定確切的治療的方案。同時給大家也講一講影像學有關診斷的問題。
包括超生,血流動態的,超生屬於初步診斷和篩查,用於治療後效果的評價,對確診需要在MRA和CTA、X線造影基礎之上確定診斷。目前由於 MI已經成為這類病變最常用有效技術。主要累及小腿動脈、股髂、主髖,直接投到三部分都顯示出來,目前效果比較好。
這是MRA,這是左側股外動脈,左側在股外起始段有輕度的狹窄,MRA診斷效果和圖像質量已經達到DSA的技術之上。這是下肢細小的動脈都看得不能清楚,基本上可以取代普通的血管造影了。
根據9組216例MRA分析,檢測動脈狹阻的敏感特異性81%75%,DSA86%/88%,盡端動脈MRA效果是81到75%,彩色Doppler效果更好一點。它的有它的好處,能直接測量兩者的壓差,這是一個累積整個髂股動脈和下肢,這是有不規則的下,這是小腿動脈。
CTA血管造影
這個時間一直看到小腿動脈,這是足的動脈,這裡的堵塞和狹窄和側支循環都顯示比較清楚,下肢動脈狹阻的病變基本上普通的造影。CTA顯示鈣化有一定的好處,如果鈣化太多了,廣泛大林的鈣化反倒影響內腔的觀察,所以採取所謂圖象處理的辦法,把鈣化去掉,這時候能看到,雖然有廣泛的動脈粥樣化的改變,但是並沒有有意的重要狹窄。X線血管造影仍然是ASO影響學檢診金標準,但是已經被取代了。
冠心病、腦卒中和ASO下肢動脈硬化堵塞性疾病是為害人民生活、健康的重要疾患,血栓症作為全身性的病變具有統一的病理基礎,因此對它有全面的了解,對此才能很好地進行預防診斷和治療,這方面的問題受到普遍的重視。
影像學對動脈壁和斑塊成像及相應的診斷學對這三類疾病有關的診斷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不同的血管區冠狀動脈、下肢動脈有的易損斑塊有的是高危狹窄性的斑塊像頸動脈、下肢動脈有相應的特徵,在診斷分析上加以注意。對高危和易患人群比如有所謂高血脂症、糖尿病等應該早期發現,這樣有助於提高防、診、治的效果,影像醫師,應全面分析有關臨床化驗等知識,這樣才能夠為病人提供更高質量的影像學服務。
劉玉清是中國心血管放射影像學主要創建人,為推動中國放射學和醫學影像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工程院評)
劉玉清不僅在學術研究上勤耕不輟,多年來對心胸放射-影像學醫、研、教工作作出了重大貢獻,還為中國的醫學影像學學科結構建設嘔心瀝血,他致力於拓展國際學術交流,為使中國放射學躋身於世界放射學之林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也為國際放射學的發展作出了一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