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氣管炎

支氣管黏膜炎症

急性支氣管炎是病毒或細菌等病原體感染所致的支氣管黏膜炎症。是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多發病,往往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之後,也常為肺炎的早期表現。本病多同時累及氣管、支氣管,故正確命名應為急性氣管支氣管炎。徠臨床以咳嗽伴(或不伴)有支氣管分泌物增多為特徵。

就診科室


● 小兒內科或兒科、呼吸內科或內科

病因


● 急性支氣管炎是由生物、理化刺激或過敏等因素刺激支氣管黏膜而引起的炎症。
● 生物因素:病毒、細菌、寄生蟲感染。
● 理化因素:冷空氣、粉塵、刺激性氣體或煙霧吸入等。
● 過敏反應:吸入花粉、有機粉塵、真菌孢子、動物毛皮及排泄物等。

癥狀


● 急性支氣管炎在早期大多數會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也可忽然出現頻繁而較深的乾咳。

早期癥狀

● 鼻塞
● 咽喉疼痛
● 全身不適
● 低熱
● 肌肉疼痛

主要癥狀

● 咳嗽
● 咳痰
● 發熱
● 胸痛,咳嗽時加重
● 呼吸困難

檢查


● 診斷急性支氣管炎主要的檢查方法包括體格檢查、血常規、胸部X線檢查。
● 體格檢查
● ● 主要的體格檢查為聽診,醫生可以了解患者呼吸音有無異常,能夠初步判斷病情。
● 血常規
● ● 查看有無感染以及感染類型,其中白細胞和重型粒細胞計數增高,常提示有細菌感染。
● 胸部X線檢查
● ● 可以發現有無支氣管炎症,而且能夠排除肺炎、肺不張支氣管異物等其他疾病。

診斷


● 醫生通過典型癥狀和體征可以做出初步診斷。為了確診,還要結合輔助檢查的結果。
● 出現咳嗽、咳痰、發熱、胸骨后痛、呼吸困難等典型癥狀。
● 醫生聽診可能聞及散在的高音調或低音調干啰音,偶然在肺底部聞及捻發音或濕啰音。尤其在咳嗽后,常可聞及哮鳴音
● 血常規檢查顯示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增高
● 胸部X線檢查發現肺紋理增粗,偶有肺門陰影增濃,而無其他異常。

鑒別診斷


● 急性支氣管炎需要和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肺炎、肺結核、肺癌、肺膿腫、麻疹、百日咳等疾病相區別,一般去醫院醫生會做詳細的檢查進行區分。
● 如果出現持續的乾咳或咳黏液痰,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請醫生診斷疾病,不可自行診斷、用藥。

治療


● 急性支氣管炎的治療有一般治療和對症治療,主要是為了控制感染,緩解癥狀。

一般治療

● 多休息,多飲水,避免勞累。
● 經常變換體位,有利於痰液排出。

對症治療

● 咳嗽、無痰或少痰,可以使用鎮咳葯
● 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應使用祛痰葯,而不宜單獨使用鎮咳葯。
● 發生支氣管痙攣時可能會用平喘葯。
● 發熱時,一般體溫在38.5℃以下使用冰袋、酒精擦浴等物理方法降溫,體溫過高時,會使用退熱葯。
● 如果檢查發現有細菌感染時,還會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危害


● 急性支氣管炎會引起患兒咳嗽、咳痰、發熱等不適,造成患兒哭鬧、煩躁。
● 急性支氣管炎還會造成呼吸系統損害,引起肺炎、急性呼吸衰竭等併發症,嚴重時會導致患兒死亡。

預后


● 急性支氣管炎一般通過積極治療,可以治癒;少數體質虛弱者可能會遷延不愈。

預防


● 經常鍛煉身體,提高自身免疫力,但要避免勞累。
● 天氣變化時注意保暖,預防感冒。
● 改善生活衛生環境,避免接觸污染空氣及過敏物質。
● 流感高發的時節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場所,出門要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