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濕

中濕

“中濕”為中醫術語。

脈浮而緩。濕在表也。脈沉而緩。濕在里也。或弦而緩。或緩而浮。皆風濕相搏也。脈經曰。濕家為病。一身盡疼。發熱而身色似熏黃也。濕者。因坐卧濕地。遠行涉水。或冒風雨久著汗衣。多食生冷濕面。酒後多飲冷水。類能致之。不自覺耳。蓋濕能傷脾。脾土一虧百病由是生焉。滯而為喘嗽。漬而為嘔吐。滲而為泄瀉。溢而為浮腫。濕淤熱則發黃濕遍體。則重著。濕入關節。則一身盡痛。濕聚痰涎。則昏不知人。至於為身熱。為鼻塞。為直視。為鄭聲。為虛汗。為香港腳。為腹中脹。臍下堅。為小便難。大便自利。皆其症也。治濕之法。必以健脾燥濕分利為主。經雲。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宜蒼朮白朮茯苓豬苓澤瀉、車前之類。或因濕而生痰。故用二陳湯羌活防風、酒芩。去風行濕。蓋風能勝濕故也。大抵宜微汗及利小便。使上下分消其濕。是其治也。

一論中濕而一身盡痛者。乃風濕相搏。邪在表也。

目錄

正文


中濕 ①濕痹。《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並治》:“太陽病關節疼痛而煩,脈沉而細者,此名濕痹(《玉函》去中濕)。”參見濕痹條。 ②外感或內傷濕邪引起的疾患,證見皮膚頑麻,喘滿,倦怠,腫脹腰胯疼痛,肢體強硬,肢節不利等。見《古今醫鑒·中濕》。 ③類中風之一。即濕中。又名痰中。參見濕中、痰中條。 ④五邪之一。《難經·四十九難》:“有中風,有傷暑,有飲食勞倦,有傷寒,有中濕,此之謂五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