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子剛

玉器工匠

陸子剛,中國明代玉器工匠,生卒年不詳,活躍於嘉靖萬曆年間。江蘇太倉人,擅玉器雕刻,長於立雕、鏤雕、陰刻、剔地陽紋、鑲嵌寶石及磨琢銘文印款等技藝。也被玄色寫進小說《啞舍2》中《錕鋙刀》和《啞舍4》。

簡介


陸子剛所雕玉器大都為日用器皿,如壺、杯、水注、筆洗、香爐之類,能在所雕器物上雕琢出人物、花卉、鳥獸及幾何圖案、詩詞、銘文等,並在器物的隱僻處雕出“子剛”、“子岡”、“子剛制”等款文,頗受各階層人士的喜愛,而名重一時,對後世的玉器雕琢有很大影響。

記載


“陸子剛之治玉”,曾被當時著名文學家張岱稱為“吳中(指蘇州)絕技”之首(《陶庵夢憶》),這在當時文人士大夫的圈子內幾成定論。陸子剛因為只是一名工匠,故生平事迹少見詳贍記載。據當時《太倉州志》等載,陸子剛是太倉人(子岡可能是他的別名),一生主要在蘇州專諸巷(各種工匠的聚集處)琢制玉器,他的與眾不同之處是,玉器的治琢因為質地太硬自古以來一直是用解玉砂碾磨法,只有他獨創了一種用“昆吾刀”雕刻法,這也是他能夠流暢隨意書寫詩文銘款的主要原因,他死後這種技法便成絕響。

所制玉器


陸子剛所制玉器以小型器玩為主,尤以文房器具一類居多,紋飾有仿古的雲雷、蟠螭、夔龍等,更多的是花卉、山水、人物等寫實一類的飾紋,刻琢極為雅緻生動。當時喜歡交遊的華亭隱士陳繼儒,在《妮古錄》中曾提到他見到過陸子剛所琢治的幾種玉器,有白玉嵌青綠石片的辟邪形水注,獸面錦地紋仿古尊水中丞(水盛),周身連蓋滾螭白玉印池(印盒),帶有十三連環柄的百乳白玉觶等,均為文房器玩。他最擅長雕琢飾有水仙花紋的玉簪,據《蘇州府志》載,他“造水仙簪,玲瓏奇巧,花莖細如毫髮。”當時著名書畫家徐渭曾寫過一首《詠水仙》的七言詩:“略有風情陳妙常,絕無煙火杜蘭香。昆吾解盡終難似,愁殺蘇州陸子剛。”意思是你陸子剛儘管琢刻水仙花飾紋的玉玩功夫再高,也還是及不上真正的“凌波仙子”,從側面描述了陸子剛的這種聲聞朝野的絕技。在當時,他製作的一枚玉簪,就已價值五六十兩銀子了,比一般市價要高數倍。
明代萬曆年間,社會上出現了一股“時玩熱”,許多文人雅士注重搜藏近時甚至當時名家的工藝作品,這也推動了當時工藝製作的精益求精,在工藝美術各領域湧現了許多名家工匠,帶有這些名匠落款的作品人們趨之若鶩,有的往往可價埒古董珠寶。許多工匠成名后,士大夫們也樂於與之交往,為之引援吹噓,從而躋身為社會名流。陸子剛正是隨著這股“時玩熱”應運而生的佼佼者。他所琢治的玉器都有自己的銘款,大都是字體嚴謹的篆體陰文款“子剛”,以示“只此一家,別無分店”。明清兩代琢玉工匠有姓名傳世的名家不下二三十人,幾乎沒有敢效顰者。

影響


史稱“陸子剛治玉”為“吳中絕技”。其創作的“茶晶梅花花插”令人稱絕,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在民間廣為流播佩玩的白玉牌中,人們可以隨處可見淺陋的“子剛”或“子岡”的刻款,這種正方形或長方形的玉牌,上側大都有蟠螭或夔龍紋鏤雕或浮雕,一面淺雕山水人物,一面雕刻有行、楷書體的古詩,下方篆書落款“子剛”或“子岡”(後者多見),很受一般人士喜好,現今照此仿製的玉牌在海外還相當受歡迎。就是在富麗堂皇的北京故宮博物院,也收藏有數件“子剛”款的玉器。至於在世界各地的公私藏家中更是不乏此類藏品。古代玉器一般少見文字刻銘(玉的摩氏硬度達到7度,不易表達筆意),至於有名字落款者更是絕無僅有,由此亦可見其不同凡響之一斑。子剛(子岡)姓陸,是明代中后朝的蘇州琢玉大師,大致生活於嘉靖、萬曆年間。

精神


陸子剛十分注重名聲,從不粗製濫造,據說生前所琢玉器不及百數(有99件一說),玉料務求純凈無瑕,尤以羊脂白玉為多。他的作品不但為士大夫們所搜玩,有的還被宮廷所購藏。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一件明代青玉合巹杯,上刻隸書“萬壽”二字,杯身兩側刻以剔地陽文隸書體詩文,一側為“濕濕楚璞,既雕既琢。玉液瓊漿,鈞其廣樂。”末署“祝允明”三字;另一側為“九陌祥煙合,千香端日明。願君萬年壽,共醉鳳凰城。”末署“子剛制”三字。極為古樸典雅,當是陸子剛為皇帝大婚所制的玉玩。因為他的名聲大,所以有關他的傳聞也特別多。民間流傳明代皇帝曾召他入宮供事。有一次,皇帝存心想為難一下陸子剛,拿出一隻拉弓用的玉扳指(套在大拇指上者)要他在上面雕出百駿圖來。幾天後陸子剛便交卷了。皇帝一看,玉扳指上只有三匹駿馬(三即意味多也)、崇山峻岭和打開的城門,一馬已到城門並向城裡奔去,一馬正奔向城門,還有一馬在山谷中剛露出馬頭,可謂以虛寫實之傑作,皇帝大為滿意。當朝的奸相嚴嵩慕名想求得一件玉玩,遭到陸子剛的拒絕,他懷恨在心,便向皇帝進讒言,稱陸子剛雕的玉佩將自己名字刻於二龍戲珠的珠子上,而珠子又高於龍頭,存心有藐視皇帝之意,結果陸子剛因此而遭害。云云。

其它


陸子剛死後,仿冒子剛款的玉器便漸漸多了起來,有的甚至在明代早期的玉器上追刻子剛款識。至於現在傳世的子岡款玉器中以清代仿製的最為多見,特別是白玉牌大多為康熙年間或以後的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