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祖廟
茶祖廟
茶祖廟即安化黑茶起源——渠江皇家湘淳薄片茶祖文化廟,渠江茶祖文化濃郁,有《皇家茶賦》描敘:神吉山中藏古茗,宗祖薄片救鄉民。皇家歷代品湘淳,千年渠江流香韻。是對湖南省安化縣渠江鎮神吉山茶祖廟的歷史淵源的寫照。
目錄
皇家薄片——黑茶茶祖薄片 茶祖廟是指黑茶宗祖廟,位於安化黑茶起源:渠江皇家薄片的發源地——湖南省安化縣渠江鎮紙槽村神吉山,文革燒毀后,現在只有遺址。茶祖廟遺址仍在,但已經無人看管,也很少有人路過了,只剩下半截土牆空架子和古道西風、枯藤昏鴉的遺韻,顯得蒼涼破敗。鄉民都知道是茶廟,也知道古時有張某仙人在里修仙時製造茶片救治鄉民,還知道這裡是產渠江皇家薄片的地方,但不知道究竟是何許人在此制茶?有德高望重的知識老人才知道是西漢的名臣張良。
相傳漢代名臣張良好茶,謝官后,先雲遊天下,后帶領眾徒弟在位於雪峰山余脈的安化渠江神吉山張家沖隱居修道,因留戀這裡的奇山異水,便定居於神仙屋場,並興修廟宇、道家學堂各一座(現尚在渠江鎮紙槽村神吉組留有神仙屋場、道家學堂及廟宇遺址)。其時,張良看到山下各處瘟疫肆虐,生靈塗炭,十室九空,便用渠江神吉山的茶葉提煉成多種形狀的茶片——后稱薄片救治鄉民。從此渠江茶名聲大振,更因薄片方便攜帶和長時間收藏,百姓皆做此茶,常飲終生無疾。漢代時,渠江黑茶薄片已經成為朝廷貢茶,而被取名為“皇家湘淳薄片”又稱“渠江皇家薄片”簡稱“皇家薄片”。湖南省益陽市茶葉局局長、高級農藝師易梁生認為,他有三大依據,認為馬王堆出土茶葉來自安化黑茶薄片。后經各界考察團考證證實此觀點。唐代時,地方官員把渠江皇家薄片獻上朝庭,皇上飲後龍顏大悅,遂賜“渠江薄片”之名,明代時,發展成為“渠江茶”。《皇家茶賦》描敘:神吉山中藏古茗,宗祖薄片救鄉民。皇家歷代品湘淳,千年渠江流香韻。秦漢時期:西漢。王褒《僮約》:“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經考該荼即今茶。1972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陪葬清冊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簡文和木刻文,經查證"?"即"檟"的異體字,說明當時湖南等地飲“古漢渠江皇家薄片”茶頗廣。五代十國時期后蜀二年(935年)毛文錫所著《茶譜》,文中有載:“潭邵之間有渠江,中有茶……其色如鐵,芳香異常,烹之無滓也。”又載:“渠江之薄片,一斤八十枚”。據宋代吳淑的《茶賦》所述:“夫其滌煩療渴,換骨輕身,茶荈之利,其功若神,則渠江之薄片,西山白露,雲垂綠腳,香浮碧乳……”。可見,渠江皇家薄片宋時已被列為全國茶苑中的名品。據明代醫學家李時珍的醫學巨著《本草綱目》記載:“昔賢所稱,大約謂唐人尚茶,茶品益眾,有渠江之薄片,會稽之日鑄,皆產茶有名者”。時至今日,陳宗懋主編的《中國茶經》、施海根主編的《中國名茶圖譜》、阮浩耕主編的《中國名茶品鑒》都對“渠江茶”作了詳盡的記載。
茶祖廟遺址的邊上有小溪,溪邊有水車房,隔壁山上有古學堂、制茶坊、草木亭等。由於山高,又沒有公路,鄉民大多移到鎮上或人口密集的地方去居住了,到處草木叢生。渠江鎮政府對茶葉產業高度重視,招商引資茶葉公司,公司出資修了一條環山公路到了山頂,並在半山腰開發幾百畝現代化的茶園,恢復皇家茶園,並重修茶祖廟,茶祖廟的神韻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