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哲學略述
中國古典哲學略述
《中國古典哲學略述》以現代、理性的跟光審視古典思想的價值,以古典、浪漫的情懷反省現代性的混亂,為繼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之後,對傳統儒學,對道家、道教思想,對中國佛學,以及三者的相互問難與會通,均予全新詮釋的又一簡明而精到之作。
馮達文,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山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山大學中國哲學研究所、中山大學比較宗教研究所兩所的首任所長,現任全國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廣東禪文化研究會會長,中宣部和教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中國哲學史教材編寫組”首席專家。長期從事中國古典哲學與宗教學的教學與研究,撰寫的代表性著作有《早期中國哲學略論》、《宋明新儒學略論》、《回歸自然:道家的主調與變奏》、《中國哲學的本源一本體論》等。主編教育部下達統編教材《新編中國哲學史》(上、下冊)、《信仰?運思?悟道》等著作多種。
先秦篇
導言:中國古典哲學的發源
一、傳說時代的“帝”“皇”形象
三、古典文明的最初結晶:六經
四、春秋時期的貴族風貌
第一章 孔盂原創儒家學說
一、精神文化的守護意識與開創精神
二、建基於“世間情”的獨特視域
三、由“情”說“仁”與由“善”論“性”
四、緣“情”制“禮”與以“仁”行“政”
五、“人道”與“時命”的背離與理想人格的完善
六、孔孟原創儒家學說的思想史意義
第二章 老莊原創道家學說
一、“隱者”的身份與批判者的姿態
二、從對社會與文化的反省出發
四、“人間世”審視與莊子的荒誕意識和藝術人生
五、老莊原創道家學說的思想史意義
第三章 儒學的早期開展
一、《大學》:格物致知的理性走向
二、《中庸》:貫通“性”“命”的最初努力
三、宇宙論的引入與《易傳》的成德論
第四章 名辯思潮的興起與墨家學派
一、認知的不確定性與惠施的“合同異”說
二、認知的確定性與公孫龍的“白馬非馬”論
一、“正名”說與荀子的知識論
二、“天人相分”說與荀子的天道觀
三、“性惡”說與社會的“同一化”趨向
四、“隆禮”觀滲合的法治意識
五、“化性起偽”說顯露的價值困頓
一、前期法家的強國追求與變法活動
二、韓非對《老子》的新釋與“道”的術數化
三、從“性惡”說到陰冷的“法治”觀
四、韓非的思想與秦王朝的興亡
漢唐篇
導言:漢唐哲學的發展與三教(學)的交匯
一、由理性回歸信仰的思想轉型
二、儒道佛三教(學)的傳播與交匯
三、中古時期的浪漫精神
第一章 儒學的復興與董仲舒的“天人相與”說
一、董仲舒的宇宙論建構
二、依“天”立法的社會政治理論
三、“性三品”說與價值的存在化取向
四、從董仲舒到《白虎通義》
五、宗教化儒學提示的意義
第二章 遒家的新發展與魏晉玄學
一、王充的“自然”觀
三、郭象的“貴有”論
四、魏晉玄學與魏晉風度
第三章 道教的創建與道教哲學
一、道教的初創及其理論基礎
二、道教的發展與葛洪的外丹道
三、道教的鼎盛與隋唐道教轉向
四、三教(學)的融會與內丹道的流行
五、道教哲學的認識論考量
第四章 佛教的傳播與佛教哲學
一、佛教的傳人與佛教的基本信仰
二、空宗般若學的開展與僧肇的“解空”說
三、“如來藏”思想的傳播與《大乘起信論》
四、隋唐佛教的繁榮與佛教的四大宗派
五、佛教的中國化趨歸:走進日常生活
宋元明清篇
導言:宋元明清時期的社會變遷與思想歷程
一、近古社會的變遷及其近代化走向
二、融會三教的儒學及其俗世化先兆
一、周敦頤的《太極圖說》與“仁誠”之德的證立
二、張載的“太虛即氣”說與“民胞物與”之境的證成
三、存在的價值化路向如何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