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鳥

賞鳥

賞鳥:人們留意身邊蹦跳鳴囀的小鳥,注視公園裡從湖面掠過的野鴨,抬頭領略飛鳥掠過晴空的瞬間。鳥兒,這些長翅膀的朋友,它們活動最活躍的時間是早晨和日落前。愛鳥者進入真正的觀賞飛鳥之旅,觀察小鳥的存在,探索身邊的自然之美,這對放鬆身心,享受生活,陶冶性情都是很有益的事情。

飛鳥類型


鳥類
鳥類
飛鳥色彩斑斕的羽毛、動人的姿態,以及悅耳的鳴叫,無不令人們心動。愛鳥、賞鳥,體現了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統一。將所看見的該鳥與觀鳥者所知的鳥相比,做一個簡單的歸類。例如:像鴨子、像麻雀、像燕子、像鷹等。

翅膀形紋


飛鳥翅膀形狀歸類的依據,有些燕、雨燕猛禽更是鑒別鳥種的根據。仔細的看翅膀的形狀是寬圓形、瘦長而圓的或是短而寬而圓的,還是尖的像燕子,像鐮刀等等。此外,比較翅膀寬度與尾巴長度的比例也是辨識重點。停棲時 也可以比較初級飛羽的長度,作為鳥種的判斷。
要觀察飛鳥有無翼帶,翼鏡(翼下協羽)的顏色,有無黑翼尖,次級飛羽的顏色,那個部位有明顯的斑塊,顏色如何,尤其雁鴨的翼鏡顏色是辨別飛行中或相似母鴨的最佳辦法,譬如灰斑鴴的翼鏡為黑色,金斑鴴則無。

尾長形紋


灰鶺鴒觀察飛鳥的尾巴的末端是圓的還是方的,楔形、圓凹、叉形或是中間特別尖長的。例如灰鶺鴒的尾巴是幾種鶺鴒中最長的,紅燕鷗長長的尾巴是其他燕鷗所沒有的。白腰雨燕的尾巴開叉,可用來區別其他種,鳶的尾巴則內凹像魚一樣,其他猛禽則完全不是。
一般尾巴上的花紋有幾種:尾羽外側白色,黑色末端,尾羽 末端兩側有白斑等。同時尾下覆羽也是辨識許多鳥種的重要指標,尤其是當混在一群里時,要耐心等鳥飛起來,看看尾巴及腰部、尾下覆羽的顏色。

飛行剪影


飛行的剪影是辨別猛禽和海鳥的利器,觀察翅膀與尾長的比例,翼后緣是直或圓,翼尖端有無指叉,深度如何,盤旋時翅膀 成何種形狀,大冠鷲、鵟盤旋時翅膀鷲成V字形,蜂鷹的翅膀則 為平展。至於換羽中的鳥剪影就不易顯現出特徵,增加辨認的困難度。

頭部模樣


鳥喙
鳥喙
首先觀察臉部的花紋,有無明顯的眉線、顎線、頰線。即使是兩隻特徵部明顯的鳥也可以長到些許的差別。頭頂各區塊的顏色為何,嘴的長度何形狀,是屬於細長的,還是粗短的,是上翹還是下彎,若屬於長的一類,與其頭部的長度比例如何,若屬於短的一類則與眼先的比例為何,有些鳥種的雄雌性嘴長不同,而嘴長型的鳥種,幼鳥的嘴尚未長成,極容易混淆。更有些分佈廣 泛的鳥種,不同地區的鳥嘴長也有差異。

鳥腳長度


一般水鳥的腳都比較長,它們彼此之間也有長短差異,尤其是當他們飛行的時候,腳突出尾部的長度最容易比較的。例如:小青足鷸的腳就比鷹斑鷸來得長,斑尾鷸的腳就明顯得比黑尾鷸要短。

裸部顏色


灰腹角雉(裸臉)
灰腹角雉(裸臉)
所謂“裸部”就是指鳥類身體未被羽毛覆蓋的區域,包括眼睛、眼圈、嘴喙、蠟膜以及腳。有些鳥還有懸垂的肉垂,像公雞,都是特殊的特徵。而且還須注意嘴喙的顏色是前端暗色基部黃色,是上喙紅下喙黑,還是完全紅色等等細小的差別。

習性行為


鳥類的行為通常有其長久的歷史傳承,鳴唱點的喜好、棲息地的選擇、覓食的方法、或群棲的習性,多少都可提供為辨識的參考。田鷸屬用長嘴在泥里“鋸”的動作,青足鷸在淺水追逐小魚,磯鷸習慣性的擺動尾部,在眾多水鳥中是很特殊的行為。而紅隼常在空中定點鼓翼,紅尾伯勞則喜歡停棲在空曠地中突出的 樹或木樁。不過遷移期間的鳥類行為會有些改變,使得辨識有點困難。它們怎樣飛法也是很重要的,如:燕鷗有俯衝入水的行為,鶺鴒科的鳥飛起來像波浪,鳩鴿科則以直線飛行。

野外觀察


賞鳥者
賞鳥者
觀鳥者 當人們在野外從事觀察時如何選擇地點能有較好的收穫:選擇棲地形態較多變化的地點,如河口、有沼澤、泥灘、樹叢、草叢、河流、農耕地、魚塭等各種地形,或是兩種棲地交會的地方,如森林、草原交界處,有溪流流過的樹林。而公路兩旁可視為兩個生態環境交界處,同時觀察、移動方便。鳥類食源植物的 所在也是找鳥的好地方,尤其當花、果成熟時。由經驗可知,鳥類一日中以清晨及黃昏時活動最為頻繁,是觀察的好時間,而鳥類營巢、育雛的時節則較容易干擾或影響鳥的活動,除了研究的需要,應小心或避免接近鳥巢。
在善於尋覓飛鳥的蹤影,如影子、樹枝草叢的不尋常動作,風的吹動除外,鳥聲所在及天空等處。天空因距離遠,不容易看,鳥又比較不鳴叫,就算鳥叫也不容易聽見,所以較不易引起賞鳥者的注意。尤其是海上飄忽的海鳥以及遠山上盤旋的猛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