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機構負責人

負責會計工作的中層領導人員

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是指在一個單位內具體負責會計工作的中層領導人員。在公司制企業中,他通常是由單位負責人提名並報董事會或其他權力機構批准作用的組織、領導會計機構或會計人員依法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的負責人。

概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規定,設置會計機構,應當配備會計機構負責人;不單獨設置會計機構,而在有關機構中配備專職會計人員的,應當在專職會計人員中指定會計主管人員。行使會計機構負責人的職權。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應當按照規定的程序任免。會計機構主管人員不同於通常所說的“會計主管”、“主管會計”和“主辦會計”等,它是指一個單位內負責組織管理會計事務、行使會計機構負責人職權的負責人。
2008年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指定教材《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07年12月版第 21 頁二、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任職資格《會計法》對擔任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應當具備的條件作出了相應的規定。根據規定,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除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外,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者從事會計工作3 年以上經歷。除此之外,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還應具備下列基本條件:
1、堅持原則,廉潔奉公;
2、熟悉國家財經法律、法規、規章和方針、政策,掌握本行業業務管理的有關知識;
3、有較強的組織能力;
4、身體狀況能夠適應本職工作要求;
5、能較好服務人民群眾。

職責


(1)遵守國家法規,制定企業財務會計制度。
具體領導本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對各項財務會計工作要定期研究、布置、檢查、總結。要積極宣傳、嚴格遵守財經紀律和各項規章制度。要把專業核算與經營管理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改進財務會計工作。組織制定本單位的各項財務會計制度,並督促貫徹執行。根據《企業財務通則》和《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結合本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制定適合本企業的各項財務會計制度,要貫徹經濟核算的原則,以便提高經濟效益。要隨時檢查各項制度的執行情況,發現違反財經紀律、財務會計制度的情況,要及時制止和糾正,重大問題並向領導或有關部門報告。要及時總結經驗,不斷地修訂和完善本企業各項財務會計制度。
(2)組織籌集資金,節約使用資金。
組織編製本單位資金的籌集計劃和使用計劃,並組織實施。資金的籌集計劃和使用計劃要結合本單位的經營預測和經營決策以及生產、經營、供應、銷售、勞動、技術措施等計劃,按年、按季、按月進行編製,並根據企業的經濟核算責任制將各項計劃指標分解下達落實,督促執行。根據生產經營發展和節約資金的要求,組織有關人員,合理核定資金定額,加強資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果。根據管用結合和資金歸口分級管理的要求,擬定資金管理與核算實施辦法,並組織有關部門貫徹執行。
(3)認真研究稅法,督促足額上繳。
對於應該上繳的稅金、費用等款項,積極組織完成各項上繳任務。
(4)組織分析活動,參與經營決策。
按月、按季、按年分析計劃的完成情況,找出管理中的漏洞,提出改善經營管理的建議和措施,進一步挖掘增收節支的潛力。參加生產經營管理會議,參與經營決策。充分運用會計資料,分析經濟效果。提供可靠信息,預測經濟前景,為領導決策當好參謀助手。
(5)參與審查合同,維護企業利益。
審查或參與擬定經濟合同、協議及其他經濟文件。對於違反國家法律和制度,損害國家和集體利益,以及沒有資金來源的經濟合同和協議,應拒絕執行,並向本單位領導報告。對重要的經濟合同和協議,要積極參與擬定,加強事前監督
(6)提出財務報告,彙報財務工作。
負責按規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企業管理當局、職工代表大會報告或股東大會報告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以便高層管理人員進行決策。要按照會計制度和上級有關規定,認真審查對外提供的會計報表,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可靠,並及時按規定報送給有關部門。
(7)組織會計人員學習,考核調配人員。
要建立學習制度,組織會計人員學習業務技術,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定期召開專業研討會,研究工作問題。要制定對會計人員的考核辦法,按期進行考核。參與研究會計人員的任用和調配。對不適合做會計工作的人員,要提出建議,進行調整;對不能勝任會計工作的人員,要幫助培養提高,或者另行安排適當的工作。

作用


強化會計核算,降低企業運行成本。
會計核算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利用價值形式和專門方法對企業經營活動及其成果進行核算,既對已發生的經營業務進行反映,也為未來經營進行預測和決策提供重要依據。如果企業經營不善——材料浪費、人工浪費,沒有準確的原材料消耗定額和工時定額,生產沒有真實的消耗記錄,那麼這個企業經營者就不能夠針對問題採取措施去加強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企業要想真正地提高效益就必須紮實做好會計核算的基礎工作,會計機構負責人要做到各項會計核算準確、及時,充分發揮會計工作存企業管理巾的職能作用,促進企業效益的全面提高。
加強會計監督,提高企業效益。
會計監督是指利用貨幣計價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進行全面、綜合的監督,包括事前監督、事中(日常)監督和事後監督。在利用價值指標進行貨幣監督的同時,也要進行實物監督,以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和完整。會計監督只是手段,目的是為了堵塞經營管理中的各種漏洞,促使企業效益的提高。會計機構負責人要推動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就必須通過自身的工作努力,檢查各項指標的執行情況,監督企業的經營活動和經營成果。如利用成本和費用指標考核、監督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消耗情況,利用流動資金指標考核、監督原58材料、產成品或商品的儲備情況,利用利潤指標考核、監督生產經營成果等。而做好內部控制和內部約束機制的健全,也必須強化會計機構負責人責任,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的潛力得到充分地發揮,才能不斷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
做好會計分析,為決策提供參考。
會計機構負責人要根據會計核算提供的會計信息,對企業經營過程及其經營成果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及時發現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並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而會計分析應當善於運用岡素分析法,從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兩個方面進行。定性分析就是對事物質的規定性進行分析的方法,對影響某一類財務指標完成情況的各項定性因素或對某一方面事物各種屬性及其相互關係的分析,例如影響一個企業償債能力高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對來源於會計報表中有關定量的財務指標分析之外,還要對錶外的主客觀情況進行定性的因素分析。定量分析法就是對事物量的規定性進行分析的方法,包括對事物的數量及其組成部分數量關係的分析,其中敏感分析是指研究與分析系統因周嗣條件發生變化而引起其狀態或輸出結果變化敏感程度的方法,提供了—套簡捷的計量模型計算方法。會計機構負責人要善於運用敏感分析,應當事先知道哪一個參數影響小、哪一個參數影響大,影響程度如何,而掌握這些數據對企業經營影響、對企業發展決策都有著重要而現實的意義。
參與經濟預測和決策,當好參謀助手。
企業要發展,就要不斷推出新產品,就必須進行事前預測,然後才能進行科學決策。作為會計機構負責人要利用在實際工作中掌握的大量會計數據,以及統計資料、業務資料、生產記錄等,對企業所處的經營環境做出正確的分析判斷,從而使企業決策科學化而不致於出現重大的失誤,為取得良好效益奠定基礎。如某企業準備投資“廢水回收工程”項目,計劃投資幾百萬元,認為既可解決污染問題,又能獲得很高的經濟效益,全部投資只需5年即可收回。但是,會計部門經預測分析后認為,按照新增生產能力、支付銀行貸款利息、廢水利用情況、提取折舊費用等計算,這項投資需1O年才能收回而不是5年,如果再考慮到投資的現值等因素,證明這是一項沒有投資價值的項目,從而避免了決策失誤。而要參與經濟預測和決策,作為會計機構負責人要善於充分運用會計資料,如按月、按季、按年分析計劃的完成情況,找出經營管理中的漏洞,提出改善經營管理的建議和措施,為領導決策當好參謀助手。
合理處置企業會計工作,提高會計辦事效率。
會計機構負責人要組織會計人員學習業務技能,不斷提高業務水平;要定期召開專業研討會,研究具體工作問題;要制定對會計人員考核辦法,定期進行考核;要參與研究會計人員的任用和調配;要組織籌集資金,節約使用資金。會計機構負責人還要認真研究稅法,對於企業應該上繳的稅金、費用等款項,要按照國家稅法等規定進行嚴格審查,督促辦理解繳手續,做到按期足額上繳,不擠占、不挪用、不拖欠、不截留。同時要為企業的增收節支精打細算,把關守口,出謀劃策,正確處理好國家、企業、職 j者利益關係,從而為企業發展提供最有保障的服務。

任職條件


《會計法》第三十八條第二款對會計機構負責人的任職資格作了明確規定:“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除取得會計從業人員資格證書外,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者從事會計工作三年以上經歷。”從這裡可以看出,會計機構負責人的任職條件較一般會計人員從業資格更加嚴格。關於會計機構負責人的任職條件,依據《會計基礎工作規範》,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除應具有一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外,還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政治素質

即應能堅持原則,做到廉潔奉公。會計工作直接處理經濟業務,經濟上的問題必然會在會計處理中反映出來,不能堅持原則,就不可能揭發已經出現的漏洞,就不會去糾正違反財經紀律和財務會計制度的行為;沒有廉潔奉公的品質,還可能犯下通同作弊的錯誤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工作經歷

即主管一個單位或者單位內一個重要方面的財務會計工作時間不少於兩年。作為會計機構的負責人或者會計主管人員,沒有一定的實踐經驗顯然是不行的,否則既會“誤人子弟”(不能對下級實施有效的指導),更會貽誤工作,造成經濟損失。

政策業務水平

即應熟悉國家的財經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方針、政策,掌握本行業業務管理的有關知識。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我國的經濟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任何單位的經濟業務都要直接或間接地受到有關法律、規章的規範。從事財務會計管理工作不了解、不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和相關管理知識,容易使單位的經營管理工作走入法律的“盲區”或“誤區”,帶來危險的後果。

組織能力

即應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組織能力是一種基本的領導能力。會計機構負責人或者會計主管人員應當具備一定的組織能力,包括協調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它對整個會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是十分關鍵的。

身體條件

即要求身體狀況能夠適應本職工作的要求。會計工作勞動強度大、技術難度高,作為會計機構負責人或者會計主管人員必須有較好的身體狀況,以適應本職工作。
上述這些條件,是對會計機構負責人和會計主管人員素質的全面要求。各單位在選配會計機構負責人或會計主管人員時,應該堅持《會計法》和《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的這些標準,嚴格把關,才有利於把本單位的財務會計工作做好,從而為把本單位的整個經營管理工作做好起到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