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宗萬

謝宗萬

謝宗萬(1924.5~2004.8),男,江蘇省江都市人,中國中醫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大學學歷,畢業於中國藥科大學。曾任生葯室主任、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北京中醫藥大學名譽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藥學會理事兼藥學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英語可熟練閱讀及寫作,多次赴日本、伊朗、馬爾他、菲律賓等國家進行學術交流或考察。培養碩士研究生5名、師帶徒1名。

謝宗萬,生藥學家和本草學家。他長期致力於中藥複雜品種的研究,將本草學植物分類學生藥學有機地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了獨特的學術風格;他潛心於中藥品種理論的研究,創立了10個新論點,豐富和發展了中藥理論內容。

個人簡歷


1924年5月15日 生於江蘇省泰州小紀鎮(現改隸江都縣)。
1945—1946年 在江蘇省立揚州中學任職員。
1946—1950年 在國立藥學專科學校(現中國藥科大學)生藥專業學習。
1950—1955年 任山東醫學院助教、講師及華東藥學院(現中國藥科大學)講師。
1955年— 先後任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生葯研究室助理研究員、副主任、主任、副研究員、研究員、院及所專家委員會委員。
主要從事中藥品種的本草考證及中藥資源、中藥鑒定及藥學史研究,包括歷代本草藥物品種的考證、澄清中藥材混亂品種及中藥材傳統經驗鑒別。在國家中醫藥局重大課題“《中華本草》編纂研究”中,擔任總編委會副主任、本專業編委會主任;“中藥品種理論研究”獲1992年度國家中醫藥局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名)。發表論文230篇,論著有《中藥材品種論述》等36部。獲1989年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1997年中國科協“全國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2001年中國科學技術基金會頒發的中國藥學發展獎中藥獎。

生平介紹


謝宗萬,字衍千,1924年5月15日出生於江蘇省泰州小紀鎮(現改隸江都縣)。他的中學時代,正值抗日戰爭時期,他在動蕩不安的生活中,斷斷續續地上完了高中課程。他除在學校學習外,寒暑假跟隨舅父學習古文,讀完了四書、《古文觀止》、《左傳》及部分唐詩,為後來在工作中運用古漢語打下了牢固的基礎。1944年,高中畢業后,他綴學在家,一面自學,一面當家庭教師,以解決生活問題。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在揚州中學當了一年職員。
1946年,謝宗萬考入國立藥學專科學校,選讀生藥專業,在耿以禮教授的指導下學習植物分類學。在畢業分配之際,他將兩年間採到的標本,全部獻給了學校。他雖然對生藥學感興趣,但對所學生葯都是外國葯(如顛茄、洋地黃、美遠志、歐龍膽、波希鼠、李皮等)甚為憾事。在校期間,由於得到生藥專家管光地、徐國鈞、趙守訓等老師的教導,他在生藥學理論知識和科研方法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50—1955年,謝宗萬在山東醫學院任教期間,曾多次帶學生到泰山、嶗山採集藥用植物標本,並對濟南一年一度的葯市進行中藥品種調查。當時曾搞清了聞名山東的泰山何首烏蘿藦科植物Cynanchum bungei Decne,紫花地丁有堇菜科的Vioka yedoensis Makino、豆科的Guekdenstaedtia mukti-fkora Bunge、罌粟科的Corydakis bungeana Turcz等多個複雜品種。他在山東工作時,還與劉德儀等合編《藥用植物及生藥學》,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為支援當時瀋陽醫學院藥科(現瀋陽藥學院)的生葯教學,謝宗萬曾在1954年被借調到該校任教半年。
1955年,全國高等院校的院系調整,謝宗萬被調回南京,任華東藥學院(現中國藥科大學)講師,同年11月,全國第一個中醫研究院在北京成立,謝宗萬被調到北京,從此在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從事生藥學研究,當時,中國老一輩的生藥學家和本草學的奠基人趙燏黃教授就在生葯研究室任研究員,並不時地為室內年輕的科研人員講授本草學。謝宗萬本來就對本草學感興趣,又得到趙教授的親自教誨,因而更加深入地鑽研本草學。1982年,謝宗萬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1981—1987年),中國藥學會第16、17屆理事會理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第二屆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醫藥行業評審委員會委員,衛生部藥典委員會委員,衛生部藥品審評委員會委員,中國藥學會藥學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藥學會藥學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本草》編委會副總編兼品種考證專業編委會主任委員,《中國中藥雜誌》、《中國藥學雜誌》、《中西醫結合雜誌》等六種雜誌及《中國藥學年鑒》編委會編委,《中國中醫藥年鑒》編委會顧問,光明中藥函授學院顧問、編委。
致力於複雜的中藥品種的研究 謝宗萬一貫擁護黨的中醫政策,熱愛祖國醫藥學事業。他把繼承、發揚、整理、提高的精神貫徹在生藥學研究工作中。使生藥學研究既符合中國國情,又突出中醫藥特色,並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為臨床、科研、教學和生產服務,這是他多年來堅持對複雜的中藥材品種研究以澄清中藥業存在的嚴重品種混亂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他既重視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作用,又重視調查採集鑒定研究,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繼承與發揚相結合,特別著重把傳統的本草學與現代植物分類學和生藥學三者有機地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學術風格。他通過具體分析,在複雜的異物同名中藥中,考證出中國歷代傳統藥物的正品中藥,區別出地區慣用品和其他錯用混用品,從而提出澄清混亂品種的意見和鑒別真偽的方法。《中藥材品種論述》一書即為其代表作。該書上冊載文100篇,約40萬字,1964年,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集中論述中藥材複雜(混亂)品種的專著,於1978年榮獲全國醫藥衛生科學大會科研成果獎。該書1985年又經他補充修訂,1990年,以嶄新的面貌重新出版(82萬字),中冊載文50篇(40萬字),1984年出版發行(第二版1992年修訂出版,80萬字);下冊正在編著中。

調查研究


調查研究過程

謝宗萬不但重視實地調查和解決中藥混亂品種問題,他還十分關注中藥品種的理論研究。只有加強各個領域裡的理論研究,才有可能較好地解決本領域的實踐問題,而傳統中藥學的理論,從來都是以藥性理論為核心,至於中藥品種方面是否有理論,前人未有論述。謝宗萬認為,中藥品種繁多,是中醫藥偉大寶庫的物質基礎,應該在研究中藥品種發展歷史的基礎上,在現代應用中藥的實踐中,總結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來補充和發展中藥理論,從而進一步指導實踐,解決有關複雜品種的問題。他在總結歷代本草沿襲、變遷與發展的基礎上,比較深入地探討了中藥品種在不同歷史時期,長期延續或迅遭淘汰以及發生變遷的發展規律,從而創立了“藥材品種延續論”與“藥材品種變異論”這兩個有關藥材品種的新論點。其後,又陸續提出藥材“新興品種”優選論;藥材基原(品種)的單一性與有限多原論;解決中藥品種“異物同名”問題的關鍵在於“統一藥名”論;優良品種遺傳基因是形成“道地藥材”的內在因素論;解決偽劣、混亂品種問題的根本措施在於發展“道地藥材”論;品種相近、性效相近論;品種雖同,在一定條件影響下性效可變論;研究中藥品種,立足該國,放眼世界論等論點,為中藥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中藥品種理論研究》,1991年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1992年2月12日,該項成果通過了技術鑒定。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謝宗萬首次提出的十個全新論點,全面地分析討論了中藥品種諸多問題的複雜性、形成的歷史原因及有關的規律性,並上升成為系統理論,是中醫藥學理論研究中的一項重要突破,對於中藥複雜品種的整理研究、中藥新品種、新資源的開發、道地藥材的發展、藥名的統一等均有重要指導意義。因此,可以說謝宗萬是中藥品種理論的創始人。

總結

謝宗萬不但重視古人的經驗,也重視現代中藥師傅的經驗,特別是關於貴重藥材真偽、優劣的鑒別經驗。他主張從中汲取其精華,並從科學的角度給以總結提高。謝宗萬在中藥原植物定名方面也有他自己的獨到見解。他主張植物的命名應在國際命名法規許可的範圍內適當考慮 結合生產與醫療實際。但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他認為白蘇紫蘇川穀與薏苡、東北大活與白芷的學名都應有所區別,不宜過分強調所謂大種概念,應實事求是,該細分的就得細分,不宜統得過死。他堅決反對把歷來公認的兩個不同藥物的原植物用同一個學名來表示。種以下的單位適當應用是合宜的。他在1989年《中藥材》雜誌中發表的《多原性藥材取名的原則與方法芻議》一文,為統一藥材名稱和解決“異物同名”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建議。謝宗萬和所內其他同志一起合作編寫的一部大型的《全國中草藥名鑒》收葯1萬種以上,分《同物異名集》與《異物同名集》兩大部分,1991年底脫稿,全稿約600萬字,已交出版社出版。

巨大貢獻


中藥材書籍
中藥材書籍
在70年代,由全國九省二市協作編寫的《全國中草藥彙編》上、下二冊(400餘萬字)和《全國中草藥彙編彩色圖譜》(收彩圖1152幅)即由謝宗萬擔任主編。這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建國以來出版的第一部中草藥巨著,於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時獲科研成果集體獎。另外,由他本人擔任的“50種中藥材複雜品種的研究”,於1987年獲中國中醫研究院科研成果一等獎;由謝宗萬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加的“中藥秦皮藥材學的研究”,1989年,獲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七五”攻關項目“常用中藥的品種整理與質量研究——茵陳”,1991年獲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他又主編了Medicinak Pkants inChina(英文)一書,1989年由世界衛生組織出版,行銷世界60多個國家。此外,他還擔任過大型著作《中藥志》和《原色中國本草圖鑑》的編委,為該書的編審做了一定的工作。培養和造就新一代中藥科研人才,1978年,謝宗萬承擔了首批研究生的指導工作。他將自己多年來科研的寶貴經驗全部傾注於研究生的培養中。對於自己的學生,他首先通過直接交談與間接了解,對於他們的興趣、特長等做到胸中有數,以便因人施教,揚長避短。在研究課題的選擇時,他從不以個人的意志強加於學生,而是啟發學生的主動思維能力。他提倡學生要深入第一線調查研究,獲得第一手資料。在研究工作的每一步驟,從文獻收集、開題報告、實驗記錄至論文脫稿,他都嚴格把關。對學生的論文,他也是逐字推敲,認真修改。正是由於他教學有方,在他指導下完成的論文中,無論是秦皮、辛夷的生藥學研究,還是《本草品彙精要》、《本草原始》的本草學研究,都有新的發現和創新,達到了較高的學術水平。他所指導的學生已迅速成長,成為科研、教學骨幹。有的已成為國家、部級重點課題的負責人,並分別獲得過國家中醫藥科技進步獎及青年藥學工作者優秀論文等多種獎勵。這一切,都凝聚著謝宗萬的心血。

主要論著


《本草綱目藥物彩色圖鑑》
1 謝宗萬,《中藥芫花生藥學的研究》藥學學報,1958,6(6):356。
2 謝宗萬,劉美蘭,樓之岑,《白前與白薇生藥學的研究》(一)、(二).藥學學報,(一)1959,7(5):175—188;(二)1960,8(2);77—
3 謝宗萬《中藥材品種論述》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上冊,第一版.1964,第二版.1990;中冊,第一版.1984,第二版1992。
4 謝宗萬(全國中草藥彙編編寫組組長)主編,《全國中草藥彙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上冊,1975;下冊,1978。
5 謝宗萬,《枸骨葉就是傳統藥用功勞葉的本草考證》藥學通報,1978,(1):1012.
6 謝宗萬,《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藥物的本草考證》,馬王堆醫書研究專刊,1981,(2):8792。
7 謝宗萬,《本草綱目》圖版考察。中醫雜誌,1984,(3):72—75。
《本草綱目藥物彩色圖鑑》
《本草綱目藥物彩色圖鑑》
8 謝宗萬,《中藥材品種本草考證的思路與方法》(一)、(二).中藥材科技,1984(3):37;1984(4):29;1984(5):37;1984(6):37。9 謝宗萬,《中藥葶藶子品種的本草學研究》中醫藥研究雜誌,1985,(3):24;1985(4、5):4548。
10 謝宗萬,《威靈仙藥用歷史淵源考》,中醫藥研究雜誌,1986,(4):12;1986,(5):23;1987,(3)38. 11 謝宗萬,通草木通品種的本草考證,中藥通報,1986,11(5):26。
12 謝宗萬,“藥材品種延續論”與“藥材品種變異論”,中藥材,1987,(2):35。
13 謝宗萬,《中藥葶藶子的掃描電鏡觀察》中藥通報,1987,12(7):9。
14 謝宗萬主編,Medicinak Pkants in China.Manika:Workd Heakth Or-ganization,1989。
15 謝宗萬《Changes and devekopment in Chinese herbs recorded in His-toricak Ben Cao Literature》Int Orien Med,1989,14(3):143154。
16 謝宗萬,《佩蘭與澤蘭的本草考證》中醫藥研究,1989,(5):29。
17 謝宗萬,《陰行草作“金鐘茵陳”和“劉寄奴”的藥用歷史研究》中國中藥雜誌,1989,14(6):7。
18 謝宗萬《血竭基原的本草考證》中藥材,1989,12(7):40。

人物評價


嚴謹治學,一絲不苟

《本草綱目藥物彩色圖鑑》
《本草綱目藥物彩色圖鑑》
謝先生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者,待人笑呵呵,非常隨和的樣子。但他對待自己的研究工作,對待他發表的每一篇論文或著作,卻是格外認真,甚至可以說是叫真。在編纂《本草綱目藥物彩色圖鑑》過程中,文稿及彩圖均已交付出版社,且文稿清樣已經作者校對后,本已無作者的責任。但謝老仍然提出,對作者提供的原植物彩色圖片進行一次品種鑒定工作,除他親自把關外,還邀請了在京有關單位的相關專家一起參加,把底片投影放大,由同行專家共同把關,給出版社方面及所有參加者都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吃苦耐勞,甘於奉獻

謝先生是全國知名的專家學者,在中國所有中醫藥領域的知名度都很高。但他到任何地方去,從不擺知名教授的架子,對各個地方的同行、同事從不造成麻煩,凡是能夠自己解決的,就決不求助於對方。而且,即使是邀請謝老去講課、做學術報告或是評審成果等活動,他也從不向對方提出任何要求,有時甚至來往路費都是由自己課題中出。做弟子的也樹立了良好的風範。

淡泊名利,不事張揚

在與謝先生的接觸過程中,給體會最深的另一個優秀品質是對名利地位一類的事情都看得很淡,為人處事的時時處處總是謙虛謹慎,從不張揚。對於外人、外單位對自己的讚許之詞,也從不聲張,總是默默保存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