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姜村

山東青島沙子口街道下轄村

南姜村地處嶗山區沙子口街道辦事處西南2公里,西與西姜村相接,北與東姜村相連,南臨大海,全村轄區總面積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4公頃,海岸線長5公里,三面環山,南面臨海,是一個自然風光秀麗的地方。

歷史沿革


明朝初期,江姓人氏從雲南大槐樹里遷居即墨,后遷到姜哥庄,姜哥庄以世祖江姓人氏命定村名為“江哥庄”,后演化為現名姜哥庄。
1961年3月,劃為4個行政村,該村居南故名南姜村。

區位環境


南姜村交通非常便利,湛流幹路從村南穿過,到市區、嶗山風景區很便利。
村民現主要從事漁業生產、海珍品養殖和房地產開發等,是一個以旅遊業為主的開放的漁業村莊。

人口經濟


2000年,全村共有680戶,總人口0為28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3‰。現有曲、王等姓氏,以曲姓為多,約佔全村人口的90%以上。
解放初期該村生產總值4.67萬元,總產量為48000公斤,1978年生產總值8.4萬元,到2000年總產值達到1.4億元,全村人均純收入5000元,主要收入有漁業、工業、養殖業、房地產開發等,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20∶50∶30。

所獲榮譽


該村是青島市經濟強村。
1995年被山東省建設委員會、山東省人事廳授予“村鎮建設明星村”;
1996年被青島市授予“紅旗村黨支部”;
1996年定為省級旅遊民俗對外開放村;
1998年被青島市委授予“五個好先進黨支部,社會主義文明村莊”稱號;
2000年被青島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村莊”稱號,是年被授予“文明村莊示範點”。

大事記


1950年,曲振峨入伍成為該村建國后的第一名革命軍人。
1952年,曲立節擔任第一任姜哥庄鄉鄉長。
1958年,成立高級社,王修君任社長。
1961年,成立中國共產黨南姜村黨支部,曲學教任黨支部書記。
1982年,建立青島嶗山拉鏈廠,佔地5.4公頃,是第一個村辦企業。
1990年,成立新型建築材料廠。
是年,自籌資金80萬元,建起漁港碼頭。
1992年,建起青島嶗山玻璃鋼遊艇廠。
1994年,引進外資企業巨星電子廠。
是年,投資60萬元建起嶗山膠粘劑廠。
是年,建起塑鋼門窗廠。
是年,與合作單位聯合開發房地產項目。
是年,與東姜、西姜、北姜、石灣聯合建起高標準、現代化教學樓,購進先進儀器,改善辦學條件。
1995年,自籌資金修築一條長1050米,寬24米與湛流幹路相接的公路。
1996年,拆除民房98戶,拓寬湛流幹路;11月份拆遷戶搬進新住宅樓。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

南姜村原有耕地54公頃,新中國建立初期,糧食畝產60公斤。1968年,先後把一部分沙地、窪地、山地進行了整改,變成“樣板田”,打機井、修水渠,改善水利條件,購進優質良種,使糧食畝產達到了400公斤。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面推行了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科學種田,使糧食畝產達到了600公斤。進入90年代后,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著重發展工業和企業、漁業和第三產業
部分土地用於工業、企業的建設,山地實行了退耕還林,全村的經濟收入由第一產業逐步向第二產業過渡發展。到2000年全村的經濟收入達1.4億元。

第二產業

改革開放以前,村中沒有工業,大部分人員轉入到漁業生產中,與城市聯合搞勞力輸出,年收入也不足20萬元。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抓住改革開放的大好機遇,村內先後建起了拉鏈廠,膠粘合劑廠、塑鋼廠、玻璃鋼遊艇廠等企業,經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經濟收入大大提高,人均收入達到4000多元。
1997年,成立了工貿總公司,黨支部書記曲訓海兼任總經理。
公司擁有多個企業,並大力開發房地產業,使經濟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

第三產業

改革開放以前,只有磨坊等幾個小副業,經濟收入微簿,改革開放后,建起了農貿市場、商業街等服務業,特別是利用地處海洋的優勢,建起了多座冷庫,總庫容量達2000多噸,年經濟收入達4000多萬元,繁榮了當地的經濟,現在從事第三產業的人數達300多人。

社會事業


文教科技 新中國建立前,群眾文化落後,學齡兒童入學率20%左右。新中國建立后,逐步改善辦學條件, 1996年投資興建了姜哥庄學校,使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協助沙子口鎮興辦了沙子口中學,有了較好的辦學條件,使學生素質大大提高,為國家培養輸送了大、中專畢業生36人。
人民生活 新中國建立前,大多數村民過著半飢的生活,人均糧食只有30公斤,人均經濟收入幾元錢。新中國建立后,人民生活有了大大的改善和提高。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個質的提高,從解決溫飽到走進小康
2000年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人均居住面積達到30平方米,全村80%以上的村民住進了新樓房。絕大部分家庭擁有彩電、冰箱、空調、洗衣機、熱水器、電飯鍋等家用電器。有630戶裝了程式控制電話,行動電話400多部,各種機動車輛530輛,其中摩托車500多輛,村民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村莊建設 新中國建立前,村內的街道不整、排水不暢,村民住房以土石木草結構為主。矮小晦暗,人均居住面積不足5平方米。新中國建立后,逐漸以磚石結構代替,70年代以後,大多利用水泥鋼筋結構予製件為主建房,使住房條件有了一個初步改善。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1996年根據城鎮建設的標準、要求,結合本村的實際情況,依湛流幹路拓寬的時機,決定統一規劃建設新型住宅樓區,於當年實施。並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使村民們高高興興地搬進了新建住宅樓區。還與其它房地產開發商聯合開發住宅樓和商品房,共達40000平方米,使人均居住面積提高到30平方米。
另外,還重點抓好新住宅區的配套建設,硬化道路4000多平方米,環境綠化2000多平方米,樓區內和街內安裝了路燈,設立小區物業管理處,設專職環衛、綠化人員負責街道和居民區的衛生和綠化管理,集體投資為村民安上有線電視、自來水、供電電纜、程式控制電話等。1995年被山東省建設委員會、山東省人事廳授予“村鎮建設明星村”;
1998年被青島市委授予“文明村莊”,同年被授予“文明村莊示範點”和省級旅遊民俗對外開放村。
集體福利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社會福利事業也在不斷地發展。南姜村根據本村的實際情況,建立和完善了多項福利待遇,1994年全村免費用上自來水后,每逢過年、過節給村民分發肉、魚、糧等物品。
1997年以後,對男60歲、女50歲的村民每月發放260元的生活補助費,提高老人的生活水平。對殘疾病人每年按實際情況發放一定數額的補助款、糧油等物品。對家庭生活有困難和遭遇不幸的家庭給予適當的錢款補助。村民們每年應負擔的各項統籌費、獨生子女保險金、家庭財產保險等費用,全部由集體支付。
考上高中、中專、大專等以上的學生,分別給予600元、800元、1500元的助學金。2000年集體出資600萬元,為全村符合參保的村民辦理了社會養老保險。

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1949年,曲立節同志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該村第一名中共黨員。
1961年,成立了該村第一個黨支部,曲學教任黨支部書記;
1964年曲知誥任黨支部書記;
1987年曲成悅任黨支部書記;
1989年由曲訓海任黨支部書記至今。
至2000年,全村共有黨員61名,多年來,黨支部非常重視自身建設,帶領全村村民共同發展致富,使一個貧窮落後的小漁農村,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經濟強村。
1996年,被青島市政府授予“紅旗村黨支部”。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 1949年解放后,該村成立了第一個隊委會,逐步以初級社、高級社為主體組織。
1952年成立了以各村組合的鄉組織,曲立節任第一任姜哥庄鄉鄉長;
1958年成立了人民公社,設姜哥庄鄉,曲立節繼任鄉長;
1961年3月,姜哥庄鄉分成東姜、西姜、南姜、北姜4個行政村,南姜哥庄大隊設13個生產小隊。
1984年建立南姜哥庄村村民委員會。曲訓海、王悅華、曲同良先後任村民委員會主任。
1999年村民委員會實行直接選舉的辦法進行換屆選舉,選出新一屆村民委員會。

名人


曲訓海 1951年生,青島市嶗山區南姜村人。
1980年6月參加工作,198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90年6月擔任南姜村黨支部書記併兼任村委會主任,1992年任南姜村黨支部書記至今,1997年兼工貿總公司經理。
1996年,南姜村黨支部被青島市政府授予“紅旗村黨支部”,曲訓海本人當選為區勞動模範、區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