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立克次體
普氏立克次體
普氏立克次體主要傳播媒介是體虱。虱叮兄弟病人後,立克次體進入虱腸管上皮細胞內繁殖。當虱再去叮咬健康人時,立克次體即隨糞便排泄在皮膚上,並經搔抓的皮膚破損處侵入人體。
0.8~2.0×0.3~0.6um,單個存在或呈短鏈排列。在宿主細胞的細胞質內生長。
對熱、紫外線、一般消毒劑很敏感,對低溫及乾燥抵抗力較強。
患者是唯一傳染源,主要傳播媒介是體虱。立克次體在乾燥糞便中於室溫下能保持感染性達二個月。偶有經呼吸道或眼結膜傳染的。
普氏立克次全感染虱后7~10天造成虱腸阻塞而死亡,並不經卵傳給下一代,故體虱僅為普立克次體的傳播媒介而非儲存宿主。隱性感染者或病癒病人體內可潛伏立克次體,一般認為這類人可能是普氏立克次體的儲存宿主。當機體免疫力降低時,潛伏於巨噬細胞內的立克次體重又繁殖,可導致複發。
發病後儘快於一周內采血並注射入雄性豚鼠腹腔,每日測量體溫並觀察陰囊有腫大。若體溫超過40℃或陰囊有紅腫則說明有立克次體感染。若無陰囊紅腫而體溫超過40℃。可取脾組織接種雞胚卵黃囊,35℃孵育數日,如卵黃囊膜塗片查貝立克次體可能即為普氏立克次體,並根據形態、細胞內部位及免疫熒光法等進行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