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資產階級改良主義

小資產階級改良主義

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是以社會主義面貌出現的小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潮。它產生於 19世紀上半葉,打著社會主義旗號,用小資產階級的尺度批判資本主義制度,企圖恢復工業中的行會制度和農業中的宗法經濟。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首次使用這一概念,並對這一思潮進行了批判。

簡介


資產階級社義創始蒙,《政治濟論財富系》。蒲魯易·勃朗。屬派“”社義、薩義、杜林義。資產階級社義曾精闢析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矛盾,論證資本和地產的積累、小生產者的破產、無產階級的貧困化、生產過剩和危機的不可避免性。但由於不了解資本主義矛盾的實質,認為這些都是由機器大生產和分工造成的,因而他們並沒有作出革命的結論,而是主張通過資產階級政府來“調節”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反對資本主義的大生產,把大農場土地分給個體農民,把大工廠分為小手工業工廠,力圖建立一個小生產者的理想社會。
思恩指:“社義按積極容,企圖恢復舊產資料交換段,恢復舊制系舊社,企圖產資料交換段硬塞突破且必突破舊制系框。合反,空。”(《思恩選集》卷頁)

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的一般特徵


小資產階級改良主義
小資產階級改良主義
社義,資產階級社義資產階級改良義般政治求,首九紀產占 流。歷史具件,資產階級社義提形形社改良案,抹怪陸離革油彩,質。希資產階級存基礎件,制必造悲慘。階級妥協幻掩蓋階級鬥爭,超階級般“”取產階級專政。,列寧稱資產階級資義。
小資產階級永遠在資產者和無產者之間搖擺:一方面希望躋身於資產階級的行列,一方面懼怕墮入無產者的境地;一方面希望參加一份對公共事物的領導以保障自己的利益,一方面唯恐不合時宜的對抗行為會觸怒政府。小資產階級內部從經濟地位看,有上、中、下三個階層,其對待革命的態度也相應地取右、中、左三種立場。在小生產占人口大多數的國家中,這個階級是無產階級和大資產階級爭奪的主要對象。這個階級的向背往往成為革命鬥爭成功或失敗的決定性力量。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實際上更集中地反應了這個階級內部上層和中間階層的利益和要求。
小資產階級的一般要求最終是由這個階級所處的經濟地位決定的,但是它往往把保證自身獲得解放的那些特殊條件,看成也是無產階級解放的條件,以為按照他們的需要改造過來的世界對於一切人都是最好的世界。製造這種幻想,是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最顯著的特點。
這種真正烏托邦式的空論的社會主義,只有在無產階級還沒有發展為獨立的歷史運動以前,才是無產階級的理論表現。在這以後,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總是站在革命的工人運動之外,用可以說是虛假的小恩小惠來收買工人,用暫時改善工人生活條件的方法來挫折工人的革命力量,向“有教養”的階級尋找支持,鼓吹勞資合作的福音,化解使這個社會革命化和解體的因素。因此,在馬克思和恩格斯他們的那個時代,無產階級寧願把一般的“社會主義”這個名稱讓給小資產階級,而把自己愈益團結在革命的社會主義即共產主義的旗幟下。
小資產階級代表人物,按照他們所受的教育和個人的地位來說,可能小資產階級相隔天壤。但是,他們的思想不能越出小資產者的生活所越不出的界限,因此他們在理論上得出的任務和作出的決定,也就是他們的物質利益和社會地位在實際生活上引導他們得出的任務和作出的決定。一般階級的政治代表和著作方面的代表人物同他們的階級間的關係,都是這樣。
雖然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在口頭上說工人階級的利益也是他們的利益,但是為了維護市場經濟的基本條件,工人首先毫無疑問的是他們還應當照舊做雇傭工人,民主主義的小資產者根本不願為革命無產者的利益而變革整個社會。因此,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不是把他們希望實現的《共產黨宣言》和《共產主義原理》中所提出的部分措施當作引向共產主義的過渡辦法,至多不過是希望實行了上述要求便趕快結束革命,實際上他們的每個所謂體系都是特意強調社會變革中的一個過渡階段以與其他階段相對抗,把變一切生產資料為公有財產的要求推到遙遠的、實際上無限渺茫的未來。
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往往成為資產階級社會主義的附庸和應聲蟲。資產階級社會主義也不斷向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伸出援手,特別是在鼓吹“勞資合作”的現代騙局上。資產階級社會主義一方面說,資產階級經濟學旨在保證市場經濟“最佳經濟效益”的“鐵的規律”,即依靠飢餓紀律保證資本最大限度地榨取剩餘價值的基本條件,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另一方面又安撫工人,等待著將由他們為其找出一些手段和辦法,來把無產階級的物質和文化福利“提高到有產者的水平”,使一切雇傭工人都變成資本家而又不失其為雇傭工人。
馬克思評論道:這些杯水車薪、純粹演說式的辭令,就象發誓要把拿破崙的“帶著元帥杖的全體士兵都變成元帥,而又不失其為普通士兵”,“使德意志帝國的四千臣民都變成德國皇帝”那樣荒謬可笑。“他們願意把一切人都變成資本者,…願意保存那些表現資產階級關係的範疇,而不要那種構成這些範疇的實質並且同這些範疇分不開的對抗。博愛論者認為,他們是在嚴肅地反對資產者的實踐,其實,他們自己比任何人都更象資產者。”“它要求無產階級實現它的體系,走進新的耶路撒冷。其實它不過是要求無產階級停留在現今的社會裡,但是要拋棄他們關於這個社會的可惡的觀念。”
在勞動者被剝奪了生產資料、普遍淪為勞動力商品、成為資本的雇傭工人的歷史條件下,製造和販賣諸如此類的有產者先富、無產者后富、最終人人成為資產者的社會幻覺和精神鴉片,是資產階級社會主義的基本功能。因為“抹煞無產階級的存在是資產階級生產關係所造成的同時又是這些生產關係繼續存在的條件這一事實,是符合資產階級的利益的。

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觀


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從這個階級自身的生產方式和經濟地位出發,把市場經濟幻想成一個充滿美妙的人間四部曲的天堂:誠實的勞動——十足的佔有——公平的交易——滿意的消費。他們實際上把市場經濟看作僅僅是小生產者以使用價值為目的的交換,以為等價交換的價值規律作為“永恆的規律”,將在這個基礎上獲得充分的實現。由此產生的明確的商品所有權和公平的自由競爭,將保證小私有者對自己的勞動獲得“十足的收入”並換取“十足的價值”補償。他們把小生產頌揚為“社會的支柱”,把商品生產看作“人類自由和個人發展的頂峰”。
按照這套發展生意經的邏輯,市場經濟會在人們的心靈深處刺激起一架又一架無限追求個人利益和個人發展的永動機,其結果是,一方面將促進生產力和財富持續的增長,另一方面將把“一切社會成員都變成小資產者和小農,社會就能自然而然地避免兩極分化的弊端。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就這樣把現代資本主義制度描繪成一幅沒有陰暗面的理想畫圖。在法權領域中體現了小資產階級意志的關於永恆公平的幻想,成了他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高原則。他們將不顧這個社會的現實而力求實現自己的理想。
資本主義愈是發展,價值規律愈是充分展開,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愈是發現他們頭腦中關於市場經濟的幻覺與現實的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尖銳矛盾。他們解決這一矛盾的方法,正如馬克思在批判蒲魯東主義時指出的,是要在不觸動資本主義社會基本制度和基本社會關係的前提下,把現代社會“機械地劃分出好、壞兩面”,並用個別學究頭腦中先驗的活動代替整個社會現實的基本矛盾運動,虛構出二者相互平衡的綜合公式,建立整套或半套的體系,保留其好的方面,消除其壞的方面。
所謂好的方面,就是上述他們理解的市場經濟所體現的永恆公平的原則。所謂壞的方面,就是集中起來的大資本主要以債權人身份在不公平的壟斷性競爭中對這個階級的迫害和扼殺。
於是,就有各種各樣社會改良方案的問世出台。其中包括:限制官僚制度以縮減國家開支;設立國家信貸機構給小生產者優惠貸款,頒布取締高利貸的法令;把封建地產交給農民,以便在農村建立資產階級的財產關係和造成一個小資產階級;建立由國家維持的合作社;實行累進稅,限制繼承權;發展國家資本經營的企業以限制私人資本的增長和集中;以及部分地用國家保證工作的辦法,部分地用各種慈善救濟的辦法,使工人有較高的工資和較有保障的生活;等等。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反覆講到,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的社會民主綱領中那些“多少帶點社會主義性質的措施”,與《共產主義原理》和《共產主義宣言》中提出的無產階級在奪取政權后必須立即實施的初步措施的一部分,是相似的或一致的。但是他們只希望通過和平的民主發展,取得議會中的多數,從而利用現有的資產階級國家機器來達到他們的目的。
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關於市場經濟可以使人人都發財致富的幻想,是建立在這樣一個高度不穩定、勢必為後來資本主義的不平等競爭所扼殺的、臨時性的過渡經濟和無法持久的初期繁榮上的。
市場經濟成為社會佔主導地位的普遍形式,市場調節成為社會資源配置的基礎,無論何時何地都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和法律規定為轉移,必然地把剝奪勞動者階級的生產資料、使勞動力普遍成為商品作為自己的基本歷史前提。這是因為:只有當勞動者被剝奪了生產資料、勞動力普遍成為商品並通過它的買賣與生產資料重新結合時,生產資料的佔有者才能強迫他們超過必要勞動的工作時間,無償地為自己生產剩餘價值,生產資料才因此轉化為資本。資本的使用權因為有了榨取剩餘價值的功能,才進而成為可以買賣的商品,才有資本市場的出現。在勞動者與生產資料分離、被迫從土地上遊離出來的同時,也把原來由勞動者自己通過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生產的生活資料遊離出來,為從事專業化生產的農業和輕工業的建立提供了大規模的消費品市場。市場經濟的這些基本要素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了工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社會分工。隨著產業革命的深入,出現了一系列新的工業部門特別是製造生產資料的部門及其市場。
在西方歷經數百年之久的資本原始積累過程中,各類政體的重商主義國家,從君主專制、開明專制、君主立憲到波拿巴式的權威主義政府,都曾直接使用有組織的暴力並扶持商人資本和高利貸資本,大規模地或漸進地剝奪小生產者的生產資料,使他們成為“自由”的無產者和遊民,成為在小塊地旁苟延殘喘的半無產者,同時把生產資料和貨幣集中到少數佔有者手中,為新社會的誕生起了助產婆的作用。這是一部用血與火寫成的轉型社會的編年史。
但是,即使沒有國家使社會轉型大大加速的干預,單純由於小生產之間特別是他們與大生產之間在不同的生產條件下勞動生產率的不同所形成的商品的不同生產成本,以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起家的小私有者的商品生產所有權,經過市場經濟重複億萬次的商品自發的自由競爭,也會緩慢地和自然地轉變為資本佔有權,形成社會財富的兩極分化。
幾個世紀以來,商品生產在世界範圍內迅猛發展的歷史和實踐,都清晰地顯示了以下的長期相關趨勢:在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轉型社會中,生產力的增長同階級的對抗一起發展,規模經濟的增長同資本對小生產的排擠齊頭並進,勞動生產率的增長同勞動力的破壞與閑置同時推進。社會財富的兩極分化愈是嚴重,生產愈是相對過剩;市場競爭愈是激烈,資本愈是趨於集中。小生產愈是為大資本所割斷命脈、成為它們的附庸,落後國家現代化發展的農業基礎愈是遭到嚴重的破壞,而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關於人人都將成為小私有者和資產者的彌天大謊就愈是迅速地破滅。

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和商品拜物教意識


小資產階級改良主義
小資產階級改良主義
以蒲魯東主義為典型代表的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在理論上把具有特定社會階級內容的生產關係混同於反映人與自然之間物 質轉換的生產力範疇,把商品拜物教的性質當成社會生產的自然規律;把財產關係的法律規定混同於這種規定所反映的現實經濟形態,把表現為國家和長官意志的法律和法令以及個別人物頭腦中先驗的公式,當作決定社會生產關係的東西。因而,用生產力範疇和法權關係取代和取消了作為社會結構之基礎和本質的生產關係的歷史規定。蒲魯東先生的唯心史觀“不只是犯了方法上的錯誤:他清楚地表明自己沒有理解把資產階級生產所具有的各種形式結合起來的聯繫,他不懂得一定時代中生產所具有的各種形式的歷史的和暫時的性質。”
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們認為,在私有財產和私有觀念的基礎上,市場經濟的自由競爭將為所有的人提供自由發展的機會,驅使每個人都唯利是圖、不擇手段地謀求發財致富,這不僅是生產力發展和財富取之不盡的根本動力,而且會由於個人之間、企業之間自發的盲目的相互制約和反饋調節,使稀缺的資源得到最合理的分配,從而使整個社會達到最大的利益。關於市場經濟的這種滲透著階級偏見的意識形態,僅僅是為了適應資產階級和中上層小資產階級的利益需要和狹隘眼界,而由其御用文人們以系統化的學究方式編織起來的似是而非的表面文章,是“把資產階級生產當事人關於自己的最美好世界的陳腐而自負的看法”,宣布為永恆的真理。
抹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基本矛盾及其運動的基本規律,極力掩蓋這一社會由資產階級壓迫和剝削和與無產階級的對抗構成的本質關係,這是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的首要任務。他們的基本做法是,把市場經濟這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運動的歷史的暫時的社會特殊形式,說成是生產力自身發展的自然本性,以至美化為人類進步最深厚的泉源、最合理的法規,是社會發展不可愈越的普遍原則。
資產階級經濟學雖然反映了市場經濟表象之間的多種現實聯繫,但是由於它們歪曲了在更深的層次上最終規定表象的本質關係,所以這些描述只有在不觸動資本主義基本生存條件的局部經驗的範圍內,才有其客觀存在的實際意義。隨著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深入發展,這些互相矛盾的局部經驗,正如歷史所表明的,總是象走馬燈式地被交替使用和交替拋棄,無論何者都終究無法從根本上擺脫其兩難的困境。
由於小資產者從他們自身的經濟地位出發,把商品生產看作人類自由和個人發展的頂峰,因此他們的代表人物不但不可能對資產階級經濟學進行實質性的批判,而且必然成為它們的間接維護者。
如果說在無產階級尚未獨立地登上歷史舞台的資本主義成長的初期階段,隨著產業革命的展開,面臨巨大衝擊的小生產還能產生出象西斯蒙第那樣的人物,既作為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在法國的最後代表、又作為小資產階級的經濟浪漫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主要代表,對資產階級經濟學及其歪曲了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有過難得的尖銳批判,那麼隨著小生產無可挽回的衰落及其完全從屬於資本主義的統治。也許在效率與公平孰先孰后的問題上,它們之間還會有局部或表面的爭執。但是,商品拜物教的意識,卻是資產階級經濟學和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在理論上共同的出發點。這是阻止它們從局部經驗產生的幻覺中走出來的致命障礙。
商品形式這種表現為物與物之間關係的社會聯繫,本來是歷史上一定的特殊社會生產關係的產物,但它現在卻反轉過來,荒謬地成了再生產過程中支配生產當事人的獨立的東西。這就是所謂商品的拜物教性質,即市場經濟本身所具有和表現出來的一種特殊形式的生產關係。實際上,商品形式和它藉以得到表現的勞動產品的價值關係,是同勞動產品的物理性質以及由此產生的物的關係完全無關的,這只是人們自己的一定的社會關係,但它在人們面前採取了物與物的關係的虛幻形式。把物化了的商品形式的表象關係所採取的虛幻形式,當成就是社會勞動產品物理性質的天然屬性,當成就是社會化生產永恆的自然規律,這是直觀地反映商品拜物教性質的商品拜物教意識,是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它的種種形式恰好形成資產階級經濟學的各種範疇。因為這樣一來,資本主義制度就成了永恆的制度。
小資產階級改良主義
小資產階級改良主義
《共產黨宣言》中的相關論述“中世紀的城關市民等級和小農等級是現代資產階級的前身。在商業不很發達的國家裡,這個階級至今還在新興的資產階級身旁苟延殘喘。
在現代文明已經發展的國家裡,形成了一個新的小資產階級,它搖擺於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並且作為資產階級社會的補充部分不斷地重新組成。但是,這一階級的成員經常被競爭拋到無產階級隊伍里去,而且,隨著大工業的發展,他們甚至覺察到,他們很快就會失去他們作為現代社會中一個獨立部分的地位,在商業、工業和農業中,很快就會被監工和僱員所代替。
在農民階級遠遠超過人口半數的國家,例如法國,那些站在無產階級方面反對資產階級的著作家,自然是用小資產階級和小農的尺度去批判資產階級制度的,是從小資產階級的立場出發替工人說話的。這就形成了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西斯蒙第就是這個學派的首領,對法國來說是這樣,對英國來說也是這樣。
這種社會主義非常精闢地分析了現代生產關係的矛盾,她揭穿了經濟學家的虛偽和粉飾。它確鑿地證明了機器和分工的破壞作用,資本和地產的積聚,生產過剩、危機、小生產者和小農的必然沒落,無產階級的貧困、生產的無政府狀態,財富分配的極不平均,各民族之間的毀滅性的工業戰爭,以及舊風尚、舊家庭關係和舊民族的解體。
但是,這種社會主義按其積極內容來說,或者是企圖恢復舊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從而恢復舊的所有制關係和舊的社會,或者是企圖重新把現代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硬塞到已被它們突破而且必然突破的舊的所有制關係的框子里去,它在這兩種場合都是反動的,同時又是空想的。
工業中的行會制度,農業中的宗法經濟——這就是最後的結論。”《共產黨宣言》48-49頁。

代表人物


小資產階級改良主義
小資產階級改良主義
西斯蒙第(1773~1842)Sismondi,Jean Charles Lnard Simonde de 法國政治經濟學家。經濟浪漫主義的奠基人。原籍義大利,生於瑞士日內瓦,后移居法國。曾在巴黎上過大學,后中途退學到里昂一家銀行當職員。法國大革命時回到瑞士。曾移居英國、義大利。1800年西斯蒙第重返瑞士,以後一直從事著述活動。1803年出版《論商業財富》時,他還宣傳斯密的學說。但法國大革命后小生產者的破產分化和英國的經濟危機使他成為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激烈反對者。1819年發表《政治經濟學新原理》。他從小生產者的立場出發,批評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以財富為研究對象,忽視了人和人的享受,認為經濟自由主義給社會帶來災難,要求依靠國家政策調節社會經濟生活。他強調消費先於生產、生產服從消費,反對李嘉圖為生產而生產的思想。西斯蒙第還指出,資本家為利潤拚命擴大生產,但小生產的破產和社會分配不公使廣大人民收入不足,收入不足使消費不足,因而一部分產品不能實現而必然產生經濟危機。他最早論述了資本主義生產過剩危機的必然性,這是他的科學功績。但他的危機理論僅歸結為主要是生活資料消費不足,並未真正認識危機的原因。他讚美中世紀行會手工業和宗法式農業的原則和規範,他的改革建議實際上未超出小生產者的眼界,從而形成了小資產階級經濟浪漫主義的思想體系。著有《政治經濟學研究》等。
小資產階級改良主義
小資產階級改良主義
蒲魯東(1809~1865)Proudhon,Pierre-Joseph 法國政論家,經濟學家。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者,無政府主義奠基人之一。1809年1月15日生於貝桑松一農民兼手工業者家庭,卒於1865年1月19日。曾在印刷廠當排字工人,后與人合夥開辦小印刷廠。1837年遷居巴黎,從事著述活動。1840年發表《什麼是財產?或關於法和權力的原理的研究》,提出“財產就是盜竊”的論點,蜚聲於世。該書從小資產階級立場出發批判資本主義大私有制,認為可以通過保護小私有制擺脫資本主義的各種弊端。
1846年發表《貧困的哲學》,企圖以政治經濟學來論證自己的改良主義思想,反對工人階級的革命鬥爭。1848年革命發生以後,開始從事實際的社會改革活動,曾任《人民代表》報和《人民之聲》報主編,被選為國民制憲議會議員。1849年因著文反對路易·拿破崙·波拿巴被捕入獄,被判3年徒刑和3000法郎罰款。在獄中寫成《一個革命家的自白》和《十九世紀革命的總觀念》。1852年獲釋,1858年在《論革命與教會的正義》一書中激烈抨擊天主教會,在再次被捕威脅下流亡比利時。1862年遇赦返國,繼續宣揚無政府改良主義思想。
蒲魯東被稱為無政府主義之父,他首先使用安那其(Anarchy)一詞表述社會的無政府狀態。他否認一切國家和權威,認為它們維護剝削,扼殺自由。他反對政黨,反對工人階級從事政治鬥爭,認為其主要的任務是進行社會改革。他的無政府主義與改良主義合成一體,提出一個所謂“互助主義”的救世良方。主張生產者根據自願原則,通過訂立契約進行互助合作,彼此“等價交換”各自的產品。這種空想的互助主義方案建立在小生產者的小私有制基礎之上,其目的是形成生產者之間“永恆的公平”,防止他們遭受破產的厄運,使小私有制永世長存。
蒲魯東的學說和政治活動對巴黎公社前的法國工人運動頗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