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旱土

分佈於世界乾旱半乾旱地區的土壤

乾旱土是指發育在乾旱水分條件下具有乾旱表層和任一表下層的土壤。相當於土壤發生學分類中的棕鈣土灰鈣土、高山及亞高山草原土、灰棕漠土、棕漠土。廣泛分佈於世界乾旱半乾旱地區。中國在年降水量小於350mm地區廣為發育。植被為旱生叢生禾草,旱生和超旱生小半灌木及灌木,覆蓋度1%~5%,乾旱程度愈高的地區植被愈稀疏,總生物量隨降水量減少而降低。

簡介


乾旱土是指發育在乾旱水分條件下具有乾旱表層和任一表下層的土壤。
相當於土壤發生學分類中的棕鈣土、灰鈣土、高山及亞高山草原土、灰棕漠土、棕漠土。廣泛分佈於世界乾旱半乾旱地區。我國在年降水量小於350mm地區廣為發育。植被為旱生叢生禾草,旱生和超旱生小半灌木及灌木,覆蓋度1%~5%,乾旱程度愈高的地區植被愈稀疏,總生物量隨降水量減少而降低。土壤淋溶弱,形成具有低腐殖質含量的特徵表層,碳酸鈣石膏,易溶鹽在剖面不同部位積聚。

主要診斷層


有:
①乾旱表層
②土表至100cm範圍內有一層或更多的如下土層:粘化層、雛形層、鈣積層、石灰磐等等

環境


土壤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自然資源,它是農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沒有土壤就沒有農業,也就沒有人們賴以生存的衣、食基本原料。由於人口不斷增加,人類對食物的需求越來越大,土壤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人們必須更深入的了解土壤,利用和保護土壤。
乾旱土區,年平均降水量多不超過200毫米,甚至僅數毫米或終年無雨。日溫差較大,植被稀疏矮小,代表性植物屬旱生、超旱生小半灌木和灌木荒漠類型。成分簡單,多為肉汁、深根耐旱種屬。半乾旱地區平均降水量稍高(200~500毫米),植被以蒿屬為主,具有短命或類短命植物。乾旱土形成中,生物累積過程較弱,土壤水分屬非淋溶型。表層有機質的含量普遍都很低,整個剖面均含有碳酸鹽,並具有較明顯的石膏累積和殘餘鹽化特徵,土壤鹽基高度飽和,一般呈中性至鹼性反應。粘土礦物主要為水雲母,乾熱下的乾旱土可有高嶺石。分佈於溫帶的乾旱土有棕鈣土和灰鈣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和棕漠土;熱帶、亞熱帶有紅棕漠土;中國青藏高原有高山漠土。
在中國南疆乾旱土區雨量小,對現代石膏聚集的影響不大;石膏含量和形態與母質類型有關,不受質地的影響;石膏層常發生在拱積扇的上部,穩定的高階地,時間較長,是一種地質形成物。西北內陸乾旱地區,水分稀缺,阻滯著地球化學過程的順利發展,在土壤與風化殼中石灰與石膏以及其他易溶性鹽類均得以保存,形成含鹽風化殼和鹽漬乾旱土;半乾旱地區雨量稍多,土壤風化殼具有明顯的鈣化過程,發育了碳酸鹽風化殼和草原鈣積乾旱土、半干潤鬆軟腐殖土,前者如棕鈣土、灰鈣土,後者如黑鈣土栗鈣土等。東部濕潤地區雨量豐沛,在排水良好的情況下,地球化學過程大大加強,土壤與風化殼中不僅易溶性鹽類多被淋失,就是難於遷移的硅、鋁、鐵等元素,在一定條件下也發生遷移和聚積,粘化過程和富鋁化過程占統治地位,發育了硅鋁風化殼,發育的土壤為濕潤硅鋁土、鐵硅鋁土和鐵鋁土,自北而南,隨熱量增加,粘化過程和富鋁化過程加強,主要地帶性土壤由寒棕壤遞變為暗棕壤棕壤黃棕壤黃壤紅壤赤紅壤磚紅壤

分類


棕鈣土

:半荒漠植被下的土壤。中國主要分佈於內蒙古高原中西部、鄂爾多斯高原西部、新疆準噶爾盆地北部。表層腐殖質含量為1%左右。有明顯的鈣積層,以及石膏累積和鹽漬化特徵。

灰鈣土

:同為半荒漠條件下的乾旱土。中國主要分佈於甘肅蘭州一帶的黃土高原、新疆伊犁河谷地等。灰鈣土發育於黃土母質上,與棕鈣土比較腐殖質積累稍有增強,有假菌絲狀鈣積層,有時可見不明顯的石膏和鹽分累積。

灰漠土

:處於溫帶荒漠邊緣,發育於細土物質上。表層土壤有機質含量達1.0%,孔狀結皮和片狀層發育良好,石灰有弱度移動,石膏和易溶鹽有弱度聚積,大多具有鹼化特徵。

灰棕漠土

:分佈於溫帶荒漠的中心地帶,氣候極端乾旱,母質多具粗骨性,植被稀疏,地面幾乎全部裸露,呈現一片黑色礫冪。同灰漠土比較,表層有機質累積減少,多不超過0.5%,有褐棕色或淺紅棕色緊實層,碳酸鈣表聚性明顯。石膏含量因地區和地形部位不同而異,高者可達30%以上,低者尚不到1%。石膏和易溶性鹽含量低時,具有弱鹼化特徵。

棕漠土

:暖溫帶極端乾旱氣候條件和粗骨性母質上發育的土壤。地面植被簡單稀疏,地表通常為具有黑褐色荒漠漆皮的礫石所覆蓋,當地稱為“黑戈壁”。中國主要分佈於吐魯番盆地塔里木盆地土壤剖面的特點是:在弱度發育的孔狀結皮下,為紅棕色或玫瑰紅色緊實層,再下的石膏層含量可高達30%左右。有的石膏層下部出現厚度達10~30厘米的黑色堅硬鹽盤層,含鹽量可達30~40%,表層石灰含量最高,有機質含量很低,多小於0.3%。

紅棕漠土

:見於亞熱帶、熱帶。主要分佈於非洲大陸、阿拉伯半島和澳洲大陸的荒漠地區。土壤剖面發育較弱,在很薄的孔狀結皮和鱗片狀層下,緊實層呈現紅棕色或淡紅色,其下往往有石灰膠結體或結晶狀和瘤狀石膏聚積層,石膏含量可達40~60%。易溶性鹽含量不高,有機質含量低於1.0%。其中北非紅棕漠土,表面有鐵殼及礫幕存在,並附有黑色漆皮和紅棕色沙土,呈微酸性反應。

高山漠土

:高海拔(4200~4500米)干寒條件下形成的土壤。植被多為矮小蓮座狀的荒漠類型,生長稀疏。土壤發育原始,但具有明顯的漠土特徵。地表具有多角形裂隙,常有鹽斑,結皮層很薄,其下有4~10厘米的片狀或鱗片狀層,全剖面呈石灰性反應,表層有機質含量多在1.0%以下。

分佈


乾旱土
乾旱土
西北內陸乾旱地區的乾旱土壤粘粒含量(指澱積層)約14—17%,粘土礦物以水雲母為主。乾草原區的土壤粘粒含量19%左右,粘土礦物以水雲母-蒙脫石為主,其成土過程主要表現為鈣化過程和鹽漬化過程。森林與森林草原植被下發育的褐土和棕壤,粘粒含量約25—30%,粘土礦物以水雲母-蛭石為主,有時出現高嶺石。北亞熱帶常綠闊葉-落葉闊葉混交林植被下的黃棕壤,粘粒含量達30%,粘土礦物以水雲母-蛭石-高嶺石為主,說明粘粒中礦物脫鉀、脫硅作用較棕壤明顯。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下的紅、黃壤,粘粒含量達30%以上,粘土礦物以高嶺石-水雲母為主,高嶺石居突出地位。發育在南亞熱帶與熱帶地區雨林與季雨林植被下的赤紅壤和磚紅壤,粘粒含量高達39—60%,粘土礦物以高嶺石、三水鋁礦及赤鐵礦針鐵礦為主。

灰鈣土


乾旱土
乾旱土
灰鈣土是暖溫帶荒漠草原區弱淋溶的乾旱土,表層弱腐殖化,土壤有機質含量1-2.5%,15-30cm處為假菌絲狀或斑點狀的鈣積層,剖面中下部還可出現石膏澱積層與可溶鹽澱積層。剖面構型與棕鈣土近似,但乾旱程度稍低,淋溶略強,且因多發育子黃土母質,土層通常較深厚。灰鈣土土類劃分4個亞類,本區均有分佈。灰鈣土亞類具土類典型特徵;淡灰鈣土亞類較乾旱,表土有機質含量<1%;草甸灰鈣土亞類腐殖化作用強,底土有銹色斑紋;鹽化灰鈣土亞類鹽分聚明顯。
灰鈣土歸屬下的土種:灰白土 忠和灰白土 榆中灰白土 海源黃白土 尖扎灰黃土 結皮灰黃土 鞏留灰黃土 底礫灰黃土 霍城灰黃土 淡灰黃土 黃白泥土 灰黑砂土 石田灰白土 薄淡灰鈣黃土 中淡灰鈣黃土 同心白腦土 化隆灰白土 綿白土 白腦砂土 白腦泥土 白腦礫土 淡灰紅土 石洞綿白土 寺灘綿白土 白腦銹土 咸紅粘土 咸紅砂土 咸性土 白腦土 破皮灰白土 咸石土 鹽灰黃土 砂田咸灰土

寒性乾旱土


乾旱土
乾旱土
寒性乾旱土是具有寒性溫度狀況的乾旱土。

特徵


是:
(1)受寒冷溫度影響,土壤有機質的分解速度減緩,有機質含量比低海拔同類乾旱土高5g/kg左右;
(2)土壤CaCO3溶解度和遷移能力迅速提高,除發育在石灰性母質和高寒荒漠條件下者外,其表層或全剖面較少碳酸鹽;
(3)土壤生物和化學風化作用很弱,石膏和易溶鹽含量也遠低於正常乾旱土,但在昆崙山北側,因受沙漠乾熱氣流影響,含量相對增高。
(4)在最寒冷的寒性乾旱土上,地面還有石環、石帶、凍丘或多角形斑紋。
寒性乾旱土主要分佈在帕米爾東緣木吉-塔什庫爾乾乾旱谷地、昆崙山、阿爾金山、祁連山西段、西藏中西部和藏南雨影區等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