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笑天
中國社會學會常務理事
時間 | 院校 | 專業 | 學位 |
1978年3月-1982年1月 | 華中師範大學 | 理學 | 學士 |
1985年9月-1987年7月 | 北京大學 | 社會學 | 碩士 |
XX-1990年6月 | 北京大學 | 社會學 | 博士 |
1982年-1994年,在華中師範大學政治系工作。
風笑天
1987年5月,被評為講師。
1993-1994,華中師範大學法商學院副院長兼政治系主任,被破格晉陞為教授。
1995年-2001年,在華中理工大學社會學系工作。
1996-2001,文學院院長兼社會學系主任
2001年起至今,南京大學社會學系工作。
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河南師範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南京財經大學、中南大學、安徽財經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成都理工大學、西北大學、南昌大學、湖北文理學院、西安財經學院兼職教授。
科研領域
著作與教材
已出版獨著、合著、及主編、主譯著作、教材30多部,參編20多部:
1.《社會研究:科學與藝術》(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2.《社會學》(第十四版)(主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3.《社會科學視野中的青年研究》(參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5)
4.《社會研究:設計與寫作》(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5.《社會調查中的問卷設計》(第三版)(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6.《現代社會調查方法》(第五版)(獨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
7.《社會變遷中的青年問題》(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8.《二胎,你想生嗎?》(參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9.《中國教育科學2013》(參編),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10.《中國家庭變遷與家庭政策比較研究》(參編),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
11.《社會研究方法》(第四版)(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12.《中國獨生子女問題研究》(合著),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
13.《中國青年亞文化研究》(參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14.《江蘇婦女社會地位十年回眸》(主編),中國婦女出版社,(2013)
15.《社會的印記》(獨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16.《社會調查原理與方法》(修訂版)(主編),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2012)
17.《社會調查方法》(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18.《研究項目的實施》(校),重慶大學出版社,(2012)
19.《新世紀中國社會學》(2006-2010),(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0.《低生育水平下的中國人口與經濟發展》(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1.《信息時代新青年議題:理論、政策與實務》(參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22.《社會學研究方法》(第三版)(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23.《現代社會調查方法》(第四版)(獨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24.《社會學》(第十一版)(主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25.《社會學導論》(第二版)(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26.《社會調查原理與方法》(主編),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2008)
27.《青年文化與價值觀30年變遷》(參編),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2008)
28.《中國社會學發展30年》(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9.《南京市人口與社會經濟發展》(參編),南京出版社,(2008)
30.《全國高等院校社會學發展30年》(參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31.《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家庭變遷》(參編),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
32.《落地生根:三峽農村移民的社會適應》(合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
33.《定性研究方法》(主譯),重慶大學出版社,(2006)
34.《社會研究方法》(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5.《社會學研究方法》(第二版)(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36.《現代社會調查方法》(第三版)(獨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
38.《中國獨生子女:從小皇帝到新公民》(主編),知識出版社(2004)
39.《研究設計與社會測量導引》(主譯),重慶大學出版社,(2004)
40.《社會調查中的問卷設計》(獨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41.《現代社會調查方法》(第二版)(獨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
42.《社會學研究方法》(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43.《私營企業勞資關係研究》(主編),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
44.《社會管理學概論》(參編),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9)
45.《中國婚姻家庭變遷》(參編),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
46.《中國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研究》(主編),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8)
47.《當代中國社會學》(參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48.《社會學導論》(主編),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7)
49.《社會學方法教程》(參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50.《蛻變中的中國家庭》(參編),香港廣角鏡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
51.《現代社會調查方法》(獨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1996)
52.《社會調查理論與方法》(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3.《社會學》(主編),華中師大出版社,(1994)
54.《社會調查原理與方法自學考試指導》(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5.《獨生子女:他們的家庭、教育和未來》(獨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2)
56.《中國大百科全書·社會學》(參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1)
58.《透視社會的藝術-社會調查中的問卷設計》(獨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
59.《社會學教程》(參編),華中師大出版社(1989)
60.《新思維與大改革》(參編),陝西人民出版社(1988)
61.《哲學社會科學名人名著辭典》(參編),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
62.《當代社會調查科學方法與技術》(參編),工人出版社(1986)
63.《調查研究知識手冊》(參編),工人出版社(1986)
B學術論文(唯一作者與第一作者)
在《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人口研究》、《人口與經濟》、《北京大學學報》等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30餘篇。如:
1.風笑天,推動社會研究方法創新,《人民日報》(學術版),2017年1月23日
2.風笑天,推動與引領:《社會學研究》三十年來的方法論文回顧,[J].社會學研究,2016,(6)
3.風笑天,《江村經濟》教我們如何做研究,[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16,(5)
4.風笑天,沈暉,應該調查誰?生育意願調查的對象選擇及其後果,[J].人文雜誌,2016,(9)
5.風笑天,再生一個?城市一孩育齡人群的年齡結構與生育意願,[J].思想戰線,2016,(1)
6.風笑天,生不生二孩?城市一孩育齡人群的生育抉擇及影響因素,[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6,(1)
7.風笑天,“遇冷”還是“正常”?“單獨二孩”政策實施效果評價的認識,[J]. 中國社會科學評價,2015,(4)
8.風笑天,生育政策潛在人口的結構及其二孩生育意願,[J].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5,(6)
9.風笑天,四二一:概念內涵、問題實質與社會影響,[J]. 社會科學,2015,(11)
10.風笑天,“單獨二孩”生育政策對年輕家庭親子社會化的影響,[J]. 東南大學學報,2015,(4)
11.風笑天,“男大女小”的婚配模式發生變化了嗎?[J]. 探索與爭鳴,2015,(4)
12.風笑天,王占國,陳宇光,高校畢業生成功就業的性別差異分析,[J]. 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15
13.Feng Xiaotian, Dudley Poston, Wang Xiaotao, 2014. China’s One-child Policy and the Changing Family. 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 No.1.(SSCI)
14.風笑天,大學生就業研究的現狀與問題,[J]. 南京大學學報,2014,(1)
15.風笑天,聶偉,曹麗娟,社會流動、網路工具與追蹤成功率,[J].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4,(2)
16.風笑天,誰和誰結婚?大城市青年婚配模式及其理論解釋,[J].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4,(4)
17.風笑天,單獨二孩:生育政策調整的社會影響前瞻,[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4,(5)
18.風笑天,烏靜,在職青年的“家庭-工作”衝突及其影響因素,[J]. 北京青年研究,2014,(3)
19.風笑天,城鎮化:概念、目標與挑戰,[J]. 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4,(3)
20.風笑天,江臻,機構養老與孝道:南京市養老機構調查的初步分析,[J].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14,(5)
21.風笑天,肖潔,中國女性性別角色意識的城鄉差異研究,[J]. 人文雜誌,2014,(11)
22.風笑天,王曉燾,城市在職青年的工作轉換:現狀、特徵及影響因素分析,[J]. 社會科學,2013,(1)
23. 風笑天,社會變遷背景中的青年問題與青年研究,[J]. 中州學刊,2013,(1);《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24.風笑天,社會調查中的中間答案:設置與否的差別研究,[J].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3,(1)
25.風笑天,三十年來我國青年研究的主題、對象與方法,[J].青年研究,2012,(5)
26.風笑天,城市在職青年的擇業途徑及相關因素分析,[J]. 南京師範大學學報,2012,(5)
27.風笑天,城市青年擇偶方式:未婚到已婚的變化及相關因素分析,[J].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2,(2)
28.風笑天,青年婚配類型與夫妻關係――全國五大城市1216名已婚青年的調查分析,[J].社會科學,2012,(1)
29.風笑天,家安何處:當代城市青年的居住意願與居住現實,[J]. 南京大學學報,2011,(1)
30.風笑天,工作的意義:兩代人的認同與變遷,[J]. 社會科學研究,2011,(3)
31.風笑天,已婚獨生子女身份與夫妻權力,[J].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1,(5)
32.風笑天,馬德峰,王小璐,中國大陸“剩女”現象研究述評,[J]. 青年研究學報[香港]2011,(1)
33.風笑天,獨生子女:媒介負面形象的建構與實證,[J]. 社會學研究,2010,(3)
34.風笑天,論社會調查中的無回答與樣本替換,[J]. 南京大學學報,2010,(5)
35.風笑天,論社會研究中的文獻回顧,[J].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4)
36.風笑天,調查社會,認識中國:重讀費孝通的《社會調查自白》,[J].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6)
37.風笑天,面臨養老: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的心態與認識,江蘇行政學院學報,[J]. 2010,(6)
38.風笑天,也論我國獨生子女群體的婚姻穩定性——兼與吳瑞君等先生商榷,[J]. 探索與爭鳴,2010,(6)
39.風笑天,生育二胎:“雙獨夫婦”的意願及相關因素分析,[J]. 社會科學,2010,(5)
40.風笑天,農村第一代獨生子女的居住方式及相關因素分析,[J]. 南京社會科學,2010,(4)
41.風笑天,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生育意願:我們目前知道多少?,[J]. 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6)
42.風笑天,城市獨生子女與父母的居住關係,[J]. 學海,2009,(5)
43.風笑天,青年個體特徵與生育意願——全國12城市1786名在職青年的調查分析,[J].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9,(4)
44.風笑天,論參與觀察者的角色,[J].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3)《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45.風笑天,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的家庭結構:全國五大城市的調查分析,[J]. 社會科學研究,2009,(2)
46.風笑天,獨生子女父母的空巢期:何時開始?會有多長?,[J]. 社會科學,2009,(1)
47.風笑天,青年獨生子女比例與育兒模式的再討論,[J]. 中國青年研究,2008,(4)
48.風笑天,社會調查中答案順序對調查結果的影響——來自一項大規模調查的經驗證據,[J].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2)
49.風笑天,安置方式、人際交往與移民適應——江蘇、浙江343戶三峽農村移民的比較研究,[J]. 社會,2008,(2)
50.風笑天,中國獨生子女問題:一個多學科的分析框架,[J]. 浙江學刊,2008,(2)
51.風笑天,城市在職青年的網路接觸——全國12城市1786名在職青年的調查分析,[J]. 中國青年研究,2007,(12)
52.風笑天,再談樣本規模和調查回收率――對《應答率的意義及其他》一文的回應,[J]. 社會學研究,2007,(6)
53.風笑天,生活質量研究:近三十年回顧及相關問題探討,[J]. 社會科學研究,2007,(6)《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54.風笑天,許傳新,比較中呈現因果——迪爾凱姆“自殺研究”的方法論啟示,[J]. 探索與爭鳴,2007,(9)
55.風笑天,在職青年與父母的關係:獨生與非獨生子女的比較及相關因素分析,[J]. 江蘇社會科學,2007,(5)
56.風笑天,高回收率更好嗎?——對調查回收率的另一種認識,[J]. 社會學研究,2007,(3)
57.風笑天,方長春,教育分流意向——差異與影響因素,[J]. 公共管理高層論壇,2006,(1)
58.風笑天,追蹤研究:方法論意義及其實施,[J].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6)《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59.風笑天,第一代獨生子女婚後居住方式:一項12城市的調查分析,[J]. 人口研究,2006,(5)
60.風笑天,社會學視野中的青年與青年問題研究,[J]. 探索與爭鳴,2006,(6)
61.風笑天,董海軍,城市居民社會保險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J]. 中國研究,2006,春季卷
62.風笑天,從“依賴養老”到“獨立養老”——獨生子女家庭養老觀念的重要轉變,[J]. 河北學刊,2006,(3)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2007年第4期轉載
63.風笑天,生活的移植——跨省外遷三峽移民的社會適應,[J]. 江蘇社會科學,2006,(3)
64.風笑天,社會調查中不同收入測量方法的特點及其應用,[J]. 社會科學研究,2006,(3)
65.風笑天,中國獨生子女:規模、差異與評價,[J]. 理論月刊,2006,(4)
66.風笑天,城市在職青年的婚姻期望與婚姻實踐,[J]. 青年研究,2006,(2)
67.風笑天,農村外出打工青年的婚姻與家庭:一個值得重視的研究領域,[J]. 人口研究,2006,(1)
68.風笑天,社會學研究方法:走向規範化與本土化所面臨的任務,[J].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6)
69.風笑天,中國第一代城市獨生子女的社會適應,[J]. 教育研究,2005,(10)
70.風笑天,關於已婚獨生子女獨立生活能力的實證研究,[J]. 中國青年研究,2005,(9)
71.風笑天,走進“圍城”的獨生子女:概念、規模與質疑,[J]. 江蘇社會科學,2005,(3)
72.風笑天,青少年社會化:理論探討與經驗研究述評,[J]. 青年研究,2005,(3)
73.風笑天,大學的教育功能與大學生的全面發展,[J]. 中國青年研究,2005,(1)
74.風笑天,“落地生根”?——三峽農村移民的社會適應,[J]. 社會學研究,2004,(5)
75.風笑天,城市青年的生育意願:現狀與比較分析,[J]. 江蘇社會科學,2004,(4)
76.風笑天,王小璐,我國三峽移民研究的現狀與趨勢,[J]. 社會科學研究,2004,(1)
77.風笑天,英克爾斯“現代人研究”的方法論啟示,[J]. 中國社會科學,2004,(1)
78.風笑天,王小璐,城市青年的職業適應: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比較研究,[J]. 江蘇社會科學,2003,(4)
79.風笑天,結果呈現與方法運用——141項調查研究的解析,[J]. 社會學研究,2003,(2)
80.風笑天,獨生子女政策對青少年教育的影響,[J]. 探索與爭鳴,2003,(3)
81.風笑天,對教育亂收費現象的幾點思考,[J]. 探索與爭鳴,2003,(1)
82.風笑天,中國獨生子女研究:回顧與前瞻,[J]. 江海學刊,2002,(5)
83.Feng Xiaotian,The Growing up of a New Generation : The Socialization of Chinese Only-child Teenagers and Its Outcome,[J]. Chinese Social Science,2002,(2)
84.風笑天,張青松,《二十年城鄉居民生育意願研究》,《市場與人口分析》,2002年第5期
85.風笑天,城市中學生與父母的關係:不同視角中的圖像,[J]. 青年研究,2002,(8)
86.風笑天,鄧希泉,大眾媒介在社會變遷中的功能分析及其模型,[J]. 株洲工學院學報,2002,(2)
88.風笑天,易松國,《城市居民家庭生活質量:指標與結構》,《社會學研究》,2000,(4)
89.風笑天,《社會學方法二十年:應用於研究》,《社會學研究》,2000年1期
90.風笑天,論社會調查方法面臨的挑戰,載於《中國社會學年鑒》(1995-1998),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91.風笑天,孫龍,虛擬社會化與青年的角色認同危機——對21世紀青年工作和青年研究的挑戰,[J]. 青年研究,1999,(12)
92.風笑天,陳璇,樂章,《十年來國內費孝通研究述評》,《江海學刊》,1999年5期
93.風笑天,《我們的方法水平可以打幾分?》,《華中理工大學學報》,1999年3期
94.風笑天,社會學者的方法意識和方法素養,[J]. 社會學研究,1999,(2)
95.風笑天,趙延東,《下崗職工的社會資本、人力資本與其再就業機會獲得的關係》,《理論月刊》,1998年8期
96.風笑天,田凱,《近十年來我國社會學實地研究評述》,《社會學研究》,1998年第2期
97.風笑天,趙延東,當前我國城市居民的閑暇生活質量——對武漢市1008戶居民家庭的調查分析,[J].《社會科學研究》,1997,(5)
98.風笑天,易松國,《武漢市居民家庭生活質量調查報告》,《浙江學刊》,1997年3期
99.風笑天,社會調查方法還是社會研究方法?社會學方法問題探討之一,[J].社會學研究, 1997,(2)
100.風笑天,易松國,居委會在城市社區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J]. 學習與實踐,1997,(3)
101.風笑天,他們信息世界的另一半:中學生與大眾傳媒的描述性報告,[J]. 青年研究,1995,(6)
102.風笑天,近五年社會學方法研究述評,[J]. 社會學研究,1995,(1)
103.風笑天,獨生子女家庭:一種新的生活方式,[J]. 社會科學輯刊,1994,(5)
104.風笑天,《方法論背景中的問卷調查法》,《社會學研究》,1994年3期
105.風笑天,如何把社會調查做得更好,[J]. 青年研究,1993,(12)
106.風笑天,撰寫調查報告,[J]. 青年研究,1993,(9)
107.風笑天,《共處與分離:獨生子女父母養老形式初探》,《人口與經濟》,1993年2期
108風笑天,論獨生子女父母的角色特點,[J].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2)
109.風笑天,問卷法,[J]. 青年研究,1993,(5)
110.風笑天,偏見與現實:獨生子女教育問題的調查與分析,[J]. 社會學研究,1993,(1)
111.風笑天,什麼是社會調查,[J]. 青年研究,1993,(2)
112.風笑天,《二加一家庭》,《光明日報》,1993年2月
113.風笑天,李靜,家庭及社區因素對小學獨生子女發展的影響,[J].西安石油學院學報,1994,(3)
114.Feng, Xiaotian,The changing Images of Women──An Analysis of the Contents of the Magazine Chinese Women,[J].《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May-June,1993
115.風笑天,張小天,《獨生子女社會化的特定環境》,《社會科學輯刊》,1992年5期
116.風笑天,變遷中的女性形象——對《中國婦女》雜誌的內容分析,[J]. 社會,1992,(7)
117.風笑天,《論城市獨生子女家庭的社會特徵》,《社會學研究》,1992年1期
118.風笑天,《獨生子女父母的生育意願》,《人口研究》,1991年5期
119.風笑天,《城市獨生子女父母的老年保障問題》,《北京大學學報》,1991年5期
120.風笑天,父母眼裡的獨生子女,[J]. 社會,1991,(7)
121.風笑天,論獨生子女對當前小學教育的影響,[J].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3)
122.風笑天,淺談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的角色特點,[J]. 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1991,(5)
123.風笑天,《我國獨生子女研究的現狀分析》,《江海學刊》,1990年1期
124.風笑天,論問卷調查的特點和適用範圍,[J].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9,(6)
125.風笑天,我國社會學恢復以來的社會調查分析,[J]. 社會學研究,1989,(4)
126.風笑天,優良問卷的標準,[J]. 社會,1989,(7)
127.風笑天,問卷設計在調查中的地位和作用,[J]. 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1989,(4)
128.風笑天,《有關問卷設計的幾個問題》,《統計與決策》,1987年5─6期
129.風笑天,《淺談當前抽樣調查的若干失誤》,《天津社會科學》,1987年3期
130.風笑天,這樣的調查能不能反映客觀現實?——對一次大型社會調查的質疑,[J]. 社會,1987,(5)
131.風笑天,《論人的社會化之特點》,《湖北社會科學》,1987年3期
132.風笑天,要為回答者著想——社會調查問卷設計中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J]. 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1986,(6)
133.風笑天,《問卷調查中阻礙合作因素淺析》,《社會科學評論》,1986年8期
134.風笑天,問卷設計中常見錯誤淺析,[J]. 社會,1986,(4)
135.風笑天,姓氏之爭引起的思考,社會問題導報,1986,(16)
136.風笑天《結婚為何成為愛情的墳墓》,《婚姻與家庭》,1986年9期
137.風笑天,武漢市青年工人婚戀情況調查,[J]. 青年研究,1985,(2)
138.風笑天,低年齡大學生的戀愛問題,[J]. 青年研究,1982,(10)
作為負責人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2014)、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2014)、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3項(1995、1999、2003)、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攻關項目1項(2006)、教育部社科基金一般項目2項(1997、2001)、國外基金項目2項(1995、1998)、國際合作項目4項等。
學術訪問與國際會議
1. 2012年11-12月,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學系,訪問學者
2. 2012年4月,日本名古屋大學、東京大學、長崎大學,訪問與出席學術會議
3. 2012年3月,台灣淡江大學,出席學術會議
4. 2011年3月,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出席國際老年學會“應對老齡化全球社會行動戰略計劃”理事會議
5. 2011年10-11月,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學所,訪問學者
6. 2011年11月,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學所,出席兩岸三地青年問題學術研討會
7. 2011年7月,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學系,訪問學者
8. 2010年12月,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出席青年問題論壇
9. 2010年5月,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系,出席國際會議
10. 2008年11月,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學系,訪問學者
11. 2007年5月,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系,出席國際會議
12. 2006年2月,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訪問學者
14. 2004年11月-2005年9月,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社會學系,訪問學者
15. 2004年3月,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訪問學者
16. 2003年12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人口研究中心,出席國際會議
17. 2003年8月,美國亞特蘭大,出席美國社會學協會年會
18. 2000年11-12月,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訪問學者
19. 2000年7-10月,美國杜克大學社會學系、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社會學系、阿拉巴馬大學社會學系、得克薩斯理工大學社會學系,訪問學者
20. 1999年7月,美國密西根大學社會學系,合作研究
21. 1999年6月,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出席國際會議
22. 1998年12月,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訪問學者
23. 1998年12月,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學所,訪問學者
24. 1998年11月,台灣輔仁大學,出席國際研討會
25. 1998年11月,澳門,出席國際社會學會青年社會學分會第四屆年會
26. 1997年8-10月,美國杜克大學社會學系,訪問學者
27. 1994年10-11月,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訪問學者
28. 1990年9-11月,美國得克薩斯大學人口研究中心,合作研究
主要課題
項目性質 | 項目名稱 | 起止時間 | 主持人 |
中港合作課題項目 | 家庭與青少年發展問題研究 | 2011/2014 | 風笑天 |
教育部重大項目攻關課題 | 中國獨生子女問題研究 | 2006/2010 | 風笑天 |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 中國獨生子女新生代的社會適應 | 2003/2005 | 風笑天 |
中美合作課題項目 | 三峽移民與經濟發展 | 2002/2006 | 風笑天 |
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 | 網路交往與青少年社會化 | 2001/2004 | 風笑天 |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 電視媒介的社會控制功能 | 1999/2002 | 風笑天 |
美國福特基金重點項目 | 獨生子女青少年的社會化問題 | 1998/2001 | 風笑天 |
國家三峽移民局重點項目 | 三峽移民社會適應研究 | 1997/2000 | 風笑天 |
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 | 社會學方法的特徵及應用研究 | 1997/1999 | 風笑天 |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 私營企業勞資關係研究 | 1995/1998 | 風笑天 |
註:表格根據主要課題成果繪製。
講授的主要課程有《社會學研究方法》《青年社會學》《中國家庭與人口問題研究》等。
兼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社會學評審組成員。
北美華人社會學協會(NACSA)中國大陸協調人。
中國社會學會常務理事等。
曾任教育部社會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第一屆、第二屆委員。
中國社會學會常務理事。
湖北省社會學會常務副會長。湖北省人口學會副會長。
湖北省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
湖北省人口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武漢市社會保障協會副會長。
華中理工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研究生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
時間 | 獎項全稱 | 具體獎項 | 獲獎作品 | 頒布機構 |
1987年 | “首屆嚴景耀獎學金一等獎” |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 | ||
1989年 | “首屆光華博士獎學金” | 北京大學 | ||
1993年 | “政府特殊津貼” | 國務院 | ||
1995年 | 湖北省首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省級(著作類)三等獎 | 《獨生子女:他們的家庭、教育和未來》 | |
1995年 | 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 (著作類)二等獎 | 《獨生子女:他們的家庭、教育和未來》 | |
1996年 | 《社會學研究》創刊十周年青年優秀論文獎 | 三等獎 | “獨生子女家庭社會特徵” | |
1996年 | 華中理工大學優秀共產黨員 | |||
1996年 | 華中理工大學1996年度“華為獎教金” | |||
1997年 | “湖北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 | |||
1997年 | 湖北省優秀共產黨員 | |||
1998年 | 華中理工大學“113人才工程”第一層次10名中青年學術帶頭人之一 | |||
1998年 | 華中理工大學1997-1998學年度教學質量優秀一等獎 | |||
1998年 | 華中理工大學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 | |||
2000年 | 華中理工大學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 | |||
2001年 | 武漢市社會學會優秀論文獎 | 一等獎 | “獨生子女青少年的社會化過程及其結果” | |
2001年 | 湖北省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著作類)三等獎 | 《現代社會調查方法》 | |
2003年 | 江蘇省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獎 | 《社會學研究方法》 | |
2003年 | 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獎 | “獨生子女青少年的社會化過程及其結果” | |
2003年 | 全國大學生第八屆“挑戰杯”優秀指導教師 | |||
2004年 | 江蘇省教育廳教學成果獎 | 一等獎 | 《社會學應用創新性人才培養與實踐》 | |
2005年 | 全國高等院校教學成果獎 | 二等獎 | 《社會學應用創新性人才培養與實踐》 | |
2005年 | 江蘇省第九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一等獎 | 論文“英克爾斯現代人研究的方法論啟示” | |
2006年 | 全國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個人) | 《社會學研究方法》 | ||
2007年 | 全國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個人) | 《現代社會調查方法》 | ||
2007年 | 南京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 | 二等獎(個人) | 《現代社會調查方法》 | |
2007年 | “江蘇省高等學校精品教材”(個人) | 《現代社會調查方法》 | ||
2007年 | 南京大學精品課程 | 《社會調查方法》 | ||
2007年 | 江蘇省精品課程 | 《社會調查方法》 | ||
2008年 | 國家精品課程 | 《社會調查方法》 | ||
2011年 | “江蘇省高等學校精品教材” | 《社會學研究方法》 | ||
2011年 | 國家教育部“全國高等教育本科精品教材” | 《社會學研究方法》 | ||
2012年 | 全國高等教育“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 《社會學研究方法 | ||
2012年 | “北京陸學藝社會學基金會第二屆優秀成果獎” | 論文《獨生子女青少年的社會化過程及其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