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起翔

雙起翔

雙起翔,北京傳統玩具研究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931年出生,滿族人,13歲師從北京“泥人聖手”李榮山。1962年至1965年就職於北京彩塑廠期間,作品共獲7次優秀獎。作品“老北京泥娃娃”獲2003年“北京旅遊商品設計大賽”銀獎,“精製大臉譜”獲2003年“首屆北京工藝美術展”金獎。

人物背景


雙起翔
雙起翔
1944年師從北京泥人聖手李榮山,歷時三年半。1962年至1965年就職於北京彩塑廠期間,作品共獲7次優秀獎。2003年被北京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評為“北京市一級工藝美術大師”。2005年被中國藝術研究院聘為“民間藝術創作研究員”。現為北京傳統玩具研究會會員。作品《老北京泥娃娃》獲2003年“北京旅遊商品設計大賽”銀獎;《精製大臉譜》獲2003年“首屆北京工藝美術展”金獎。雙起翔的作品有兩個特點最為突出,一是繼承了老北京民間玩具的優良傳統,保持著濃厚的北京風味。二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改革,闖出了一條符合現代人審美興趣的新路子。1994年,雙起翔應邀赴新加坡訪問,並舉辦“雙起翔大師京劇臉譜特展”,作品受到新加坡各界好評。

從業經歷


雙起翔,1931年生於北京滿族家庭。從事專業:彩塑 從事專業;年限:62年;工作單位:原中國北京金屬工藝廠他從小酷愛彩塑藝術,三四歲時即到崇文門外花市一帶看彩塑玩。13歲從師其舅父李榮山學彩塑,17歲學滿離師自製自銷。解放后,他到東安市場生順祥玩具店做彩塑泥人、動物、花鳥、沙盤等。1953年在家自產自銷。1956年合作化后,他到彩塑廠任彩塑組組長。1964年彩塑廠與金屬工藝品廠合併,成為金屬工藝制胎工人。

社會評價


認真工作
認真工作
現為北京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民間工藝委員會會員、民間玩具研究會會員。雙起翔的師傅李榮山為民 間彩塑藝人,技藝很高,作品粗獷、色彩艷麗,以民俗、人物、鳥獸為主要題材,受過花臉桂子的指點,做一些臉譜賣。因生活所迫要多出活多賣錢,所以沒時間多搜集素材。李的作品路子雖不廣,但已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作品“萬象更新”、“北京兔兒爺”,均被首都博物館所收藏。“泥虎”、“虎娃”等多種作品,得到中國和其他國家藝術家好評。雙起翔先生的藝術造詣來源於兒時接受的北京民間藝術的熏陶,廟會廠甸出現的民間玩具和街頭玩具藝人的創作都深刻地影響著雙老藝術思想的形成。

人物經歷


雙起翔是北京市人。13歲隨二舅——有“泥人聖手”之稱的李榮山學習彩塑,17歲出師開始自己創作;1953年起他製作的彩塑臉譜在北京東安市場北京工藝美術服務部出售;1958年到北京西城模具廠工作;1961年起任北京彩塑廠臉譜車間主任,並七次獲產品評選優秀獎;1970年隨企業合併到北京金屬工藝品廠,任技術組設計;1983年退休后,與子女們一起製作泥娃娃供應市場;1994年赴新加坡訪問,舉辦“雙起翔大師京劇臉譜特展”;2003年,製作的“精緻大臉譜”獲“首屆北京工藝美術展”金獎,“老北京泥娃娃”獲“北京旅遊商品設計大賽”銀獎;同年,被北京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評為“工藝美術一級大師”。2006年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作品特點


雙起翔不僅學到了他師傅的全部技藝,而且有了很大的發展。多年來,他摸索了一套彩塑工藝的經驗,作品多次得獎。他對造型、紋飾、色彩都有重大的創造。他的作品造型穩重大方,紋飾、色彩筆鋒流暢,繁中求簡,組色協調,不斷推陳出新。他出自北京民間藝人之家,卻能虛心博取眾家之長,勤於學習,努力探索,從而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雙起翔喜好京劇,藉以觀察探究京劇凈角的臉譜妙處,並多方求教;搜集素材,不拘一格,也不追隨某派,自己獨闢蹊徑。他經常看戲,請戲劇界各派指點,他觀察到郝壽臣袁世海的臉型上額大、底額寬,紋飾構圖比較開展,所以將彩塑臉譜兩腮加寬成七分臉,使人一目了然:紋飾紋樣妙處和一幅畫一樣。他研究紋飾后,發現各流派各有所長,如郝壽臣扮的竇爾墩臉譜好看,紋路清晰,但色彩過跳,他將大綠色改為粉綠色,更顯得裝飾味足;袁世海演的張飛,勾臉精神、火爆,性格突出,他在勾畫時將眉心畫得簡練一些,這樣顯得精神勁兒足;金少山勾的包公臉一團秉公正氣,但雙起翔也減少了黑色,使額頭月牙更突出,一副清官面目;裘盛戎勾的姚期臉相穩重,徐茂公臉有正氣,他就學習其長;侯玉山勾的鍾馗活靈活現,用在彩塑臉譜上也不大適合,因此他將額上紫蝙蝠改為紅蝙蝠,把黑鬍子改為紅鬍子,這樣效果更符合繪畫要求。就這麼一改動,使鍾馗在1963年行業評比中取得了一等獎。他認為,舞台藝術要求遠效果,因此色彩對比強烈,紋飾的誇張比較大;而彩塑臉譜不過三五寸,只在眼下欣賞,因此要求靜中求動,色彩豐富穩重。他吸取京劇各流派代表人物的長處,並對其加以改造,使之適應彩塑臉譜。其作品紋飾細膩,造型流暢,點睛之處最具神彩,能夠聚焦到作者或觀賞者的眼睛上。他將北京的泥土分為紅、黃、藍、白、黑五色,具有五種特點,根據泥土的“五色五性”分別處理,成為他的藝術創作特點。

獲得榮譽


獲獎作品
獲獎作品
雙起翔就這些原材料,根據不同要求,製作各種工藝美術品,近年來多次參加展覽。他的作品《萬象更新象》、《兔兒爺》,均被首都博物館收藏。泥虎、虎娃等多種作品,得到國內外藝術家好評。雙起翔的北京傳統民間彩塑,是北京民間藝苑中的一朵奇葩。

白泥絕活


北京傳統臉譜是泥的,最大的不超過10厘米,裝在錦匣里,供人觀賞。雙老現在做的臉譜卻不是這樣,是大臉譜,凈高40-60厘米,再加上髯口,就更大了。製作這種大臉譜,雙起翔是全國第一人。大臉譜的工藝與泥玩具有所不同,都是雙老的獨創。臉譜做大了,完全用泥土已不可能。傳統的面具,用紙漿製作,其實是用廢紙裱糊成型,費工費時,而且表面粗糙。雙老經過多年的摸索試驗,終於發明了一種類似膠質的材料,叫“白泥”,性能安全可靠,便於加工,而且輕便、堅固,易於運輸保存。白泥由紙漿、大白和膠構成,用它製作的大臉譜,可以20年既輕薄又不走形。從外頭拉來泥土,曬乾,然後用水洗滌,再嘗試往裡添加些別的東西,前後試驗了一年多,才把泥土、紙漿、大白和膠之間的幾種比例關係弄好。
“兔兒爺”工藝
兔兒爺是老北京中秋節的節令玩具,產生於明代,盛行於清代,曾經是舊日北京中秋節的標誌。以泥胎兔兒爺最為典型,模印成型,遍施彩繪,兔首人身,一副武將的裝束,形態可人。直至上個世紀50年代初,北京的兔兒爺依然多見。中秋節前,街巷仍設“兔兒爺攤子”,專售此物。大的約1米,小的不足3厘米,衣冠畢具,執葯杵,或披甲胄,或衣紅袍。又有騎黑虎的、騎黃虎的、騎鹿的、騎麒麟的、帶蓮花座的、帶雲氣紋的,還有背插靠旗的、頭頂傘蓋的,各式各樣不勝枚舉。兔兒爺的造型多為模印,上底粉,施彩繪,注重衣著華麗和面目五官的神情。通常兩目直視,三瓣嘴緊閉,臉蛋上施淡淡的胭脂,俊秀中含威武,端莊中有稚氣,活潑生動惹人喜愛。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到了80年代,兔兒爺這種民間工藝品竟然不知不覺,從人們視線中消失了。有一次,雙老無意中和一個老人聊天,他感嘆說:好久沒有在市面上看到兔兒爺了,可惜呀,現在的年輕人連什麼是兔兒爺都不知道了。雙老聽了,心中一振:他想,咱是這行兒人呀,有義不容辭把它複製出來的義務。
於是,他就使勁回憶小時候在泥人攤上看到的兔兒爺的樣子,先憑印象做出來,然後再拿給老人提意見。第一遍,老人說兔腦袋小了,拿回改進;第二遍又說兔腦袋合適了,可它騎的虎比例又不對了,再改。直到第三次,才複製成功。並且,他又對原有的兔兒爺進行了改進。到了雙老這裡,製作兔兒爺的泥土必須要經過“洗泥”的程序,或者又叫“澄漿泥”,把沙子濾出;如果還不夠結實,又摻些“白泥”。而今,中國美術館收藏雙老的臉譜作品300餘件,其中就有1米高的大兔兒爺。現在,雙老支持兒子繼承自己的衣缽,並且還受了另外一個徒弟,以期把民間手藝繼續傳承發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