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站

中國遼寧省瀋陽市境內鐵路車站

瀋陽站(Shenyang Railway Station),位於中國遼寧省瀋陽市。是中國鐵路瀋陽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客貨特等站,是東北第一大站,是集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公交等多種交通方式相銜接的現代化綜合客運交通樞紐。

瀋陽站始建於1899年,原名謀克敦,后改稱奉天驛,1946年4月,奉天驛改為瀋陽南站。1950年5月,瀋陽南站正式改名為瀋陽站。1988年6月,遷址重建新瀋陽站。

截至2010年5月,瀋陽站建築面積約為12.11萬平方米,站場規模為10台19線。

歷史沿革


● 奉天站時期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為了奪取中國東北地區,沙俄政府提出了把西伯利亞鐵路延伸到中國東北境內的要求。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11月,在今瀋陽站北1.2千米的位置修建了一座俄式青磚平房作為奉天站站舍,俄國人稱為“茅古甸”,站內的鐵路線只有5股,屬於四等站。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1月14日,奉天站開始臨時辦理旅順至寬城子業務。
● 奉天驛時期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為滿足旅客需求,日本以安奉鐵路與“南滿本線”接軌為名,建築新火車站“奉天驛”(瀋陽站的前身)。
瀋陽站
瀋陽站
清宣統二年(1910年)10月1日,奉天驛搬遷。
奉天驛建成后,先後經歷了民國15年(1926年)和民國23年(1934年)兩次擴建,陸續建成四個候車室,建築面積為6555平方米,是當時中國東北地區最為重要的客運中轉車站。
民國33年(1944年)12月至民國34年(1945年)1月,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對日作戰的美軍轟炸機先後3次轟炸奉天,將5座貨物倉庫炸毀。
● 瀋陽南站時期
民國34年(1945年)后,奉天驛被更名為“瀋陽南站”。
民國37年(1948年)10月,由於瀋陽市尚未解放,秘密進行瀋陽南站的接收工作。
● 瀋陽站時期
1950年5月1日,瀋陽南站更名為“瀋陽站”,並升至特等站。朝鮮戰爭爆發后,瀋陽站成為向前線運輸物資的集散地。為改善旅客候車條件,滿足旅行需求,瀋陽站進行了多次改擴建,但樣式、比例、色彩等方面仍然延續原有建築的風格。
2010年4月,瀋陽站進行改造工程。
2012年7月9日,瀋陽站候車室投入使用。
2013年,瀋陽站東站房拆除南售票廳,僅保留並改擴建北售票廳。
2014年2月19日,瀋陽站改造工程完工。
2019年10月1日,瀋陽站西廣場工程竣工。

建築規模


建築設計

設計理念
瀋陽站候車室
瀋陽站候車室
瀋陽站平面上講究嚴格的軸線對稱,正立面橫、縱分三段式,中央及兩翼有穹頂,紅磚為牆,線腳、門窗框、牆角等用白石砌成,紅白相間,色彩明快。
瀋陽站東站房紅色磚牆上檐頭及門窗洞口均設有白色裝飾線角。站房外立面呈三段式構造,鐵皮坡屋頂的中央和兩翼各設一座綠色彎頂,中央大彎頂上設21個雕花圓窗,彎頂四周為帶有瓶形浮雕欄桿的女兒牆和挑檐。東站房建築風格與東京站類似,呈典型的辰野式建築風格。
瀋陽站西站房整體外觀為棕紅色,頂棚為深灰色。候車大廳頂部為玻璃穹頂,採光良好又能隔離紫外線,具節能和美觀兩種功能。
設計參數
瀋陽站西站房,建築面積約為5萬平方米。
截至2002年10月,瀋陽站候車室建築面積為9375平方米。候車室中有效使用面積為5380平方米,橫跨5個站台,全長108.75米。大廳共分4個候車室(每個候車室長68米,寬20米),在第一候車室內設336平方米的軟席,其餘的都是普通型,面積為5044平方米。
截至2009年4月,瀋陽站候車大廳,迎面可見的是4部扶梯,兩側還設有步行梯,方便乘客通行。

整體布局

東站房及東廣場
瀋陽站東站房共三層:乘客可通過一層大廳的實名制驗票口后,乘自動扶梯和樓梯進入高架候車大廳二層候車區。旅客進入二層候車大廳后,通過兩側的自動扶梯就可以直達三層商業夾層空間,在等待候車的間歇完成購物、餐飲需求。瀋陽站東站房高架候車大廳與東廣場老站房之間,由長度超過10米的空中連廊相連,旅客可從東站房入口進入車站,然後通過自動扶梯上到二層,經空中連廊直接進入高架候車大廳。瀋陽站車站一樓作候車室用,二樓起初曾被大和旅館使用,設置20多間客房。
瀋陽站東廣場由一條7米寬的“n”型環繞通道,南、北兩處機動車停車場和中央廣場三部分組成。廣場南、北兩側的兩個大型的停車場,能夠同時容納133輛機動車停放。在廣場的東南側和東北側各有一處進出停車場的站廳,一桿一車進出廣場停車場。
西站房及西廣場
瀋陽站西站房共三層,一層中間是進站口,南側是售票處。二層為高架進站送客平台。乘客進站時從一層的中門進站口進站,進入一層大廳進行安檢,然後通過南北兩側的兩部手扶電梯和步行樓梯登上二層的高架候車大廳。由於西出口進出站模仿了飛機場候機樓的進出模式,所以送客車輛也可通過廊橋直達二樓候車大廳門前,乘客直接進站。在大廳內有多部電梯和直梯通向三層的商業夾層空間。
截至2009年4月,瀋陽站西廣場仿造飛機場候機樓的進出模式,送客車輛可通過廊橋直達二樓候車大廳,出站人員則走一樓。在候車大廳左右兩側設立多個檢票口,同時,瀋陽站還在候車大廳內設置“商鋪”,乘客還可在候車的同時進行購物。
東西通道
瀋陽站的站台和東西站房下面有條地下市政通道,連接東、西站前廣場。市民即使不乘火車也能通過捷徑在和平區與鐵西區間穿行。地下通道的出入口寬12米,出入口設置一部步行梯和兩部電扶梯,地下通道連通東西廣場與地鐵口,出站旅客可由站台下到地下通道,選擇東西兩個方向出站或由東側“瀋陽站站”B出入口搭乘地鐵。

站台線路


截至2012年7月,瀋陽站站場規模為10個站台、19條客貨運股道。自西向東分別為:普速區5台9線,用來停靠時速120千米及以下的普通列車,高速區6台10條線,用來停靠時速250公里以上的動車組列車,其中第6站台為高速區和普速區共用的站台。

運營情況


自助售票

截至2012年7月,瀋陽站西站房南側的一樓售票廳20個人工窗口和8台自動售票機、二樓售票廳12個人工窗口和8台自動售票機全部投入使用;出站地道內還設有2個中轉補票窗口。增設的16台自動售票機中,1至4號、9至16號自動售票機提供網際網路換票服務;5至8號、13至16號自動售票機提供動車全價票、現金及刷卡購票、電話訂票取票服務。
瀋陽站
瀋陽站
截至2015年12月,瀋陽站西站房進站大廳設置了佔地面積520平方米全自動售取票廳,內設自動取票機15台、全功能售取票機11台、刷卡購票機3台。為了方便旅客,還設置了1台銀行自動取款機,自動售取票廳可同時容納800名旅客購、取票。

便民設施

● 進站通道
截至2009年4月,瀋陽站二樓封閉的候車大廳全部打通,成為敞開式候車大廳。
● 愛心通道
截至2012年7月,瀋陽站設立殘疾人服務窗口。
● 智能導航
2018年2月1日起,瀋陽站增設微信掃碼支付、在線選座、自動售票機發售跨局異地票等功能,旅客通過手機APP可以實現自助進站、候車、換乘、出站位置引導,餐飲引導,設施查詢等信息服務。撥打車站服務熱線電話或12306客服電話,可以預約輪椅、進出站、小紅帽等便利服務,瀋陽站按標準配齊便民餐桌、保暖坐墊、自動查詢機、重點旅客服務室、無障礙售票窗口、自動售貨機和ATM、手機加油站等服務設施。
瀋陽站
瀋陽站

客運流量

2019年春運期間,瀋陽站發送旅客310萬人,日均發送旅客7.6萬人,較2018年同期增長4.3 %。

交通換乘


公交線路

公交路線起止站票價運營時間
瀋陽公交223路(瀋陽站南——江南水鄉)投幣2元/人次5:30-20:10
瀋陽公交225路(瀋陽站南——東塔機場)投幣2元/人次05:20-21:00
瀋陽公交324路區間(瀋陽站南-----蘇家屯)投幣2元/人次:05:20-20:40
瀋陽公交327路(瀋陽站南——碧桂園鳳凰城)投幣2元/人次05:20-20:20
瀋陽公交523路(瀋陽站南——東方威尼斯)投幣2元/人次06:00-20:00
瀋陽公交206路(瀋陽站南——瀋陽化工大學)投幣2元/人次05:40-23:00
瀋陽公交152路(瀋陽站——瀋陽理工大學)投幣2元/人次06:00-20:30
瀋陽公交220路(瀋陽站——金山小區)投幣2元/人次05:00-21:30
瀋陽公交221路(瀋陽站——瀋陽東站)投幣2元/人次05:00-23:00
瀋陽公交232路(瀋陽站——三檯子)投幣2元/人次04:50-23:00
瀋陽公交246路(瀋陽站-------方凌路)投幣2元/人次05:30-21:00
瀋陽公交271路(瀋陽站——炮兵學院)投幣2元/人次05:30-19:50
據2019年4月,瀋陽公交網顯示,瀋陽站共布設12條公交路線。 

軌道交通

截至2012年7月,乘坐地鐵的旅客可在瀋陽地鐵1號線瀋陽站站下車。
瀋陽地鐵一號線瀋陽站站共有4個出入口,A出入口位於中華路路北,B出入口位於瀋陽站廣場,C出入口位於中華路路南、勝利南街路東,D出入口位於中華路路南;目前站廳層共有兩個乘客服務中心,分別位於A出入口和C出入口旁;共有兩台安檢機,分別位於B出入口和C出入口進站方向。

出租汽車

截至2013年8月,計程車從東廣場地面“n”形通道南側的勝利大街與民主路路口進入廣場,繞行一圈后在東站房前設置計程車乘降進站,最後由廣場北側的勝利大街中山路路口駛出。

停車場

截至2013年8月,在瀋陽站東廣場地面南、北兩側各設兩片大型的停車場,能夠同時容納133輛機動車停放。東廣場的東南側和東北側各設置一處進出停車場的站廳,一桿一車進出廣場停車場,呈順時針通行。

建設成果


● 榮譽表彰
2020年10月23日,瀋陽站客運車間被交通運輸部評為“全國交通運輸系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

價值意義


瀋陽站,成為東北第一大站。是集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公交等多種交通方式相銜接的現代化綜合客運交通樞紐。(中國新聞網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