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當歸生薑羊肉湯的結果 展開

當歸生薑羊肉湯

中醫方劑名

當歸生薑羊肉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金匱要略》卷上,具有溫中補虛,祛寒止痛之功效。主治寒疝腹中痛及脅痛里急者;產後腹中㽲痛,腹中寒疝,虛勞不足。

製作方法


製作材料

食材用量
羊肉400g
當歸6片
生薑1截
適量
料酒1勺

製作步驟

● ●
當歸生薑羊肉湯
當歸生薑羊肉湯
帶皮羊肉兩條,解凍
● ● 取出冰箱里的藥材,選當歸。(滋補藥材放冰箱冷藏可永久不變質)
● ● 取用當歸五六片,切用帶皮生薑一小截
● ● 解凍后的羊肉剁成塊,生薑帶皮切成片
● ● 冷水下鍋,將羊肉焯水處理
● ● 等水開
● ● 撈出羊肉塊用自來水沖洗乾淨白沫
● ● 將羊肉塊倒入電燉鍋,加入水沒過,放入當歸和生薑片,加料酒少許
● ● 開始燉
● ● 等氣消,加入食鹽兩茶匙
● ● 後分次入小砂鍋,燉了食用。

食用須知


1、生薑不去皮是為了保持生薑藥性作用的涼熱平衡。在烹調羊肉、火鍋等熱性菜肴時,洗乾淨帶皮的生薑即可。
2、大多數人都可食用,尤其是年老體弱的。但發燒、上火、咽喉疼痛的人忌用。陰虛有熱、溫盛中滿者不宜用本湯。

別名


小羊肉湯《千金》卷三,當歸湯《聖濟總錄》卷九十四。

歌訣


當歸生薑羊肉湯,產後腹痛蓐勞匡。亦有加入參芪者,千金四物甘桂姜。

組成


當歸三兩(9g),生薑五兩(15g),羊肉一斤(500g)。

用法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功用


溫中補虛,祛寒止痛。

主治


寒疝腹中痛及脅痛里急者;產後腹中㽲痛,腹中寒疝,虛勞不足。

方義


本方功能補養精血,散寒止痛。方中“當歸、羊肉兼補兼溫,而以生薑宣散其寒。然不用參而用羊肉,所謂‘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也。”(徐彬《金匱要略論注》)“然胎前責實,故當歸芍藥散內加茯苓澤瀉,瀉其水濕;此屬產後,大概則虛,故以當歸養血而行血滯,生薑散寒而行氣滯,又主以羊肉味厚氣溫,補氣而生血,俾氣而得溫,則血自散而痛止矣。此方攻補兼施,故並治寒疝虛損,或疑羊肉太補,而不知孫真人謂羊肉止痛利產婦。”(魏念庭《金匱要略方論本義》)本方證是以血虛內寒為主要病機的病症。症見腹中綿綿作痛,喜溫喜按,或有脅痛里急,面白無華,唇舌淡白,脈虛緩或沉細等。

運用


本方主治產後腹中㽲痛的血虛里寒證。腹中疼痛,不論急痛或緩痛,凡系血虛內寒所致者,皆可用本方治療。對於婦女痛經,屬於虛寒證型的,亦可應用本方。現代常用本方治療疝氣、閉經、產後腹痛、崩漏等。

加減化裁


如見寒甚,加重生薑劑量,或加肉桂附子;痛而嘔者,加橘皮、白朮;痛劇,加烏葯沉香川楝子;氣虛,加黃芪、人蔘;瘀血內阻,加桃仁、紅花丹參肝腎不足,加枸杞子、當歸、首烏菟絲子

使用注意


1、陰虛火旺,或肝經鬱火致病者不宜。
2、關於當歸生薑羊肉湯的制服法,亦可以先煮羊肉,以羊肉湯煎當歸、生薑,然後去當歸、姜而服食羊肉湯,刺葯膳之法。

附註


附方1當歸羊肉湯
組成 黃芪一兩(30-50g),當歸(酒洗)二兩(6-10g)
功用 補氣生血
主治 血虛發熱證。肌膚面紅,煩渴欲飲,脈洪大而虛,重按無力。亦治瘡瘍潰后,久不癒合者。
出處 《內外傷辨惑論》
附方2羊肉湯(千金羊肉湯)
組成:肥羊肉三斤(去脂),當歸一兩,桂心二兩,芍藥四兩,甘草二兩,生薑四兩,川芎三兩,乾地黃五兩。
功用:養血祛寒,止痛。
主治:產後虛贏喘乏,自汗出,腹中絞痛。。
出處:《備急千金要方》卷三
附方3當歸湯(千金當歸湯)
組成:當歸二兩,生薑五兩,芍藥二兩,羊肉一斤。
功用:養血祛寒止痛。
主治:婦人寒疝,虛勞不足,產後腹中絞痛。
出處:《備急千金要方》卷三

鑒別


當歸補血湯重用甘溫之黃芪,少輔當歸,重在補氣以生血,適用於血虛發熱之證。當歸生薑羊肉湯用辛溫之生薑,羊中藥材載養血散寒,適用於血虛有寒之腹痛等證。
千金羊肉湯,用四物湯加羊肉、乾薑、肉桂、甘草四味。與當歸生薑羊肉湯不同,將生薑易為乾薑,增加補血藥,而且更加肉桂以溫通血脈,因此,養血祛寒、止痛的作用更強,對於產後體虛,腹中絞痛,自汗等症,治療效果可更好。

文獻


尤怡:此治寒多而血虛者之法,血虛則脈不榮,寒多則脈絀急,故腹脅痛而里急也。當歸、生薑溫血散寒,羊肉補虛益血也。(《金匱要略心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