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茂,字文厚,號奎霖,1944-2012,山西太原人。曾任海南省博物館名譽館長,國家一級美術師,國務院特貼專家。中國央視《鑒寶》專家,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專家委員等
李元茂[海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北京國博文物鑒定中心書畫鑒定專家,中國工商聯古玩業商 會鑒定委員會委員,
北大資源學院文物專業教授,中國書畫名家網藝委會副主席,
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鑒定評估委員會委員,
海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物修復委員會理事,海南藝術品鑒定委員會副主任,海南省文物鑒定專家組成員,山西省文物鑒定組顧問。
1954年拜鄉師寧紹武接受
舊學教育,繼承書法絕學。1956年相繼拜郭伯英、
高壽田學習書畫篆刻、書畫鑒定學。1973年,調山西省美術工作室從事專業工作,拜古文字學家張頷攻古文字考據學。1983年發起創辦了“山西省金石書道研究所”,任所長。1991年調任海南省博物館副館長、名譽館長。其成就分藝術創作、書畫文物鑒定、古代書畫仿製、修復研究。李元茂長期從事書畫篆刻藝術創作,習篆五十年不輟,能運用“心理合一”的理論闡釋篆法,體現“心與理合、理與心一”的心境,名為“寫篆”,為此,一字至千萬字淋漓揮灑、渾為統一,將
篆法推向一個新的境界。創作《百壽印存》1982年以國禮贈朝鮮金日成元首,1985年在日本東京堂出版。從1968年至今的近四十年間,藝術作品前後入展了省展、跨省聯展、全國性展、國際展、全國五屆、六屆書法國展,第三屆篆刻國展,全國最高國展(首屆
蘭亭獎)等百餘次,獲中國國際文學藝術博覽特別等級獎,國際第三屆書畫展銀獎,世界銀獎,海南省優秀精神產品獎等。1987年名字被載入印學史冊《中國印學年鑒》。1993年獲“世界藝術名人”稱號,作品載入大型專集多部。發表論文多篇。有專著《徐徐齋印痕》、《
名石治印》、《中國篆刻百家·李元茂卷》、《古書畫仿製研究》、《書畫鑒定學講義》等多部。李元茂五十年目鑒書畫、碑帖、
田黃石及古印等雜器近百萬件。為各級博物館
館藏文物鑒定、定級;海關、公檢法機構文物的
司法鑒定及社會公私機構的流散文物、拍賣市場書畫標的的鑒定。多年的書畫鑒定中發現了“篆印”(即寫印)在鑒定學中新的學術意義:即“篆印”可作為書畫本身筆法的一部份,成為鑒定書畫的主要依據,不再是與“鈐印”等同的輔助性鑒定依據。李元茂對於書畫仿製和修復有深邃的研究,制定出的古書畫修復方案,為搶救頻臨滅絕的古代書畫起到決定存亡的指導意義。在1993年12月北京召開的“93·全國文物修復學術研討會”上榮獲
國家文物局、
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修復委員會聯合頒發的“三十年修復文物工作者”證書(文物界最高榮譽證)。獲取此證的
書畫修復專家全國共三人(另二人為故宮張金英、上博孫堅)。
真誠治學 篤實為先
中央電視台《鑒寶》欄目中,一位專家鑒定團成員對
王雪濤花鳥圖、
王石丈山水圖冊及黃均讀書圖等作品予以鑒定評估,其專業水準令人折服。這位專家即是海南省博物館名譽館長、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協鑒定評估委員會委員、海南書協副主席李元茂。
李元茂[海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李元茂1944年生於山西太原,自幼受到家庭的舊學教育與精神熏陶。他的姐 姐曾任鄧穎超的秘書,大哥曾與
鄭林、王若飛一同幹革命,后犧牲。他的三叔祖父民國時期曾為
孔祥熙書畫、
古物鑒別專職人員,解放后應邀攜年少的李元茂奔走於京津、滬等地,為社會搶救瀕臨滅絕的古代書畫。10歲時,李元茂便拜寧紹武先生為師,三個月時間將《
說文解字》中九千餘篆字通錄一遍;后又經老師介紹拜高壽田、郭伯英為師,習書畫篆刻、書畫鑒定、經史及校讎目錄學16年。
李元茂[海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1973年,李元茂被調入山西美術工作室,又從古文字學家
張頷攻文字考據學。數十年來,他在藝術創作、古書畫鑒定與修復、仿製研究等領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這位有著真知灼見的文博專家,已經目鑒文物逾百萬,為文物部門、海關、公檢等機構鑒定
流散文物、館藏文物及拍賣會藝術品標的做權威鑒定,積累了豐富經驗。他在1993年曾獲得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修復委員會聯合頒發的“三十年修復文物工作者”證書(當時全國書畫修復專家中獲此榮者僅三人)。同年,李元茂當選中國文物修復委員會理事。在半個多世紀的書畫鑒定與修復仿製工作中,李元茂掌握了精湛的技藝,研究出一套能將名畫複製的難辨真偽的特殊技藝,其成果得到國家的認可與社會的公認。其間,他發表過《從鑒定學角度看篆印》、《民間所見宋徽宗字款“御鷹圖”的鑒定》、《定武本蘭亭校刻》、《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明摹本》等近百遍論文,出版專著有《名石治印》、《古書畫仿製研究》(
海南出版社)等。他指出,好的摹本在真跡消失后能擔負起真跡的
歷史使命,如《
蘭亭序》
馮承素本、
顧愷之《
洛神賦圖》、《列女圖》卷唐摹本;且各代仿製本能起到驗證真跡的作用,證實當時書畫的時代格調和社會風貌。李元茂指出,如果能進一步將仿製書畫在鑒定領域和利用方向上建立一學科加以研究,使之發揮應有的作用,其意義不可估量。目前,李元茂不僅奔忙於大江南北,參與相關的鑒定事務,而且還在《鑒寶》大講堂、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中國國家畫院等高等學府講學,並一如既往地深入探索自己傾心血的學術課題,正著手編著《李元茂鑒定論集》、《古書畫鑒定大系》以及《簡化字源》、《流向海南的書畫鑒定》等。除此之外,李元茂的書畫篆刻藝術在同輩同行中亦堪屈指可數。他的創作始終本著以古文字為依據的學術、藝術相合的原則進行,所有篆字字形、字音、字義均爛熟於心,並運用自如。他於書學上的貢獻在於能用“心理合一”的理論解釋書學及篆法,創立“心體草篆”,在表現手法上體現出“心與理合、理與心一”之心境,故能一字至千萬字同樣淋漓瀟灑、渾然和諧。他主攻
篆書,借鑒
吳昌碩、
徐三庚筆意乃至鐘鼎、
石鼓、
秦詔版古趣,採取長鋒羊毫,以
焦墨沉著走筆,意在筆先、心手雙暢,中和法度的嚴謹與性靈的張揚,兼入篆刻的金石氣與廟堂氣於筆底紙上,潤與枯、則與柔、方與圓、黑與白、甜與辣等感性元素巧妙地對比著、映照著,呈現出跌宕壯偉的姿態,予人以亢奮的力量、激昂的情懷。常言道,好字是可以站起來的。看了李元茂的作 品,更堅信此言不虛。他尤擅寫尺方
草篆,儘管尺幅不大,但張掛起來欣賞,依然氣勢逼人,既凝重又充滿生機。從某種意義和角度而言,李元茂已經將篆書推向一個新的書寫境界。 審美過程也是一個主客休統一協調的過程。
審美主體在審美對象中發掘的美,不僅取決於客體所具備的客觀屬性,還取決於它能喚起審美主體怎樣的經驗感受。因而,一個藝術家的審美與創作就與他本身的思想傾向、生活經歷、文化素養和性格氣質息息相通。
傅山提出“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書為心畫”、“四寧四毋”等書論,李元茂為人為藝可謂與傅山的觀點不謀而合。他調任海南省博物館17年來,潛心做學問,不事空物,即使出書、獲獎后依然低調虛懷。作為一名正直的鑒定專家,他從不願昧著良心說假話。在篆刻藝術上,李元茂曾摹古印三千,上尋秦漢。他的書法篆刻作品曾入選全國三屆篆刻展,第五六屆全國展以及全國首屆書法“蘭亭獎”大展等。“面壁”乃李元茂用之多年的常用印,由此不難感知他甘於寂寞、微觀探道的治學精神和可貴品質。在如今喧囂浮躁的藝術圈,像李元茂這樣特立獨行、德才兼備的鑒定家和書印家,已然極為難得。我們預祝他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與感動的同時,也祝願他的生命與藝術之樹根深葉茂、歷久彌青!(江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