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中鄉
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下轄鄉
法中鄉位於沁源縣東南部,鄉名取自原抗日烈士張法中之名,是連接長治和沁源縣城的戰略中轉腹地。全鄉東依屯留,北交沁縣,南接安澤,西抵縣城,是全縣的重點農牧基本地鄉,省級家庭牧場示範鄉,全省天保工程家庭託管制的起源鄉。
全鄉轄16個行政村,86個自然村,2350平方公里。全鄉居民來源以山東、河南等九省七十六縣市移民為主,民風淳樸,是縣誌記載上兩次農民起義的發源地。全鄉耕地面積2.04萬畝,林地8.16畝,森林覆蓋率66%,牧坡19萬畝,年均生產糧食1322萬公斤,年大牲畜飼養量達余頭。全鄉交通通訊便利,村村通油(水泥)路,自然村通公路。全鄉野生資源和光熱資源豐富,黃芪、柴胡等中藥材達80餘種,並盛產優種玉米和無公害綠色穀子、大豆。
法中鄉目前有全縣標準最高的、
總人口 | 7715 |
男 | 4089 |
女 | 3626 |
家庭戶戶數 | 1950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7424 |
家庭戶男 | 3933 |
家庭戶女 | 3491 |
0-14歲(總) | 2076 |
0-14歲男 | 1061 |
0-14歲女 | 1015 |
15-64歲(總) | 5131 |
15-64歲男 | 2777 |
15-64歲女 | 2354 |
65歲及以上(總) | 508 |
65歲及以上男 | 251 |
65歲及以上女 | 257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7607 |
法中鄉工會聯合會在縣總工會及鄉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工會一班人,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建設“六好”鄉鎮工會為目標;以擴大工會覆蓋面,增強工會凝聚力為抓手;組織起來,切實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今年以來,工會聯合會在工會規範化建設、發展會員、勞動力轉移、開展勞模競賽、送溫暖活動中,做了大量工作,現將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1、健全組織,工會委員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女職工委員會“三委”班子全部健全,並積極發揮作用。
2、掛牌運行,製做了工會聯合會牌子,工會主席辦公室牌子。工會辦公室牌子,職工活動室牌子,職工之家牌子,刻制了工會聯合會印章和工會財務專用章。
3、鄉工會按照服務群眾深入,積極推動經濟發展的要求,支持和引導全鄉剩餘勞動力轉移工作,並對200餘人剩餘勞動力進行了為期三天的技能培訓和基本知識培訓,到現在為止在縣總工會的支持和幫助下,在鄉工會的努力下,已轉移勞動力1500餘人。主要分部在餐飲業、家政服務業、建築等行業。每年為該鄉拿回2000餘萬元的收入。
4、購置設施,工會一班人,想為職工所想,心為職工所系,在經費較為緊張的情況下,購置了象棋、書籍,建起了圖書閱覽室和職工活動室,大大豐富了職工的業餘生活,同時也得到了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別是縣總史主席檢查該鄉工會聯合會工作后,他很高興,肯定了該鄉工會的做法,並投資9000餘元為該鄉工會購置了新乒乓球台案,配置了微機,鄉黨委拿出3000元,為工會製作了版面、購置了沙發、辦公桌椅等辦公用品,使鄉鎮工會規範化建設有了實質性的進展。
5、建立檔案,一是對全鄉的勞動力轉移人員和待轉移人員建起了流動檔案,一人一卡,對轉移人的基本情況、轉移地點、從事職業、長期工、季工、特長等都進行了詳細的登記,並跟蹤服務;二是建起了工會會員實名登記檔案;三是建起了樹勞模實名登記檔案;四是建起了困難職工實名登記檔案。
工會一班人在做到鄉機關、學校、企業員工99%入會的同時,積極發展個體工商戶入會,在工作中有的個體工商戶不理解,不參加,經過工作人員耐心細緻的做工作,使他們自願地加入工會組織,到現在為止已發展個體工商戶30名,我們決心把全鄉的個體工商戶全部組織入會。工會要做到維護個體工商戶的合法權益,讓他們合法經營,努力培養積極分子,為全鄉的經濟振興做出貢獻。目前全鄉工會會員達到200人。
工會聯合會在全鄉大力開展向勞模學習,塑勞模形象為主題競賽活動,在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建設中塑典型,造氛圍,奏響時代強音,在濃厚氛圍的感召下,出現了一批不計個人得失,認真踐行“三個代表”,為該鄉的經濟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的先進人物,如勤奮工作,任勞任怨的李建東,帶頭奉獻,積極投身光彩事業的青龍山莊經理唐銀慧,他們為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帶了好頭。
今年元月份,個體工商戶會員杜晉剛因白血病,家裡無錢無法醫治,工會聯合會號召會員獻愛心,為白血病患者捐款,在短短的五天內,捐款3000元,送到患者手中,青龍山莊公司積極投身光彩事業,為董家學校和鄉中學捐款20000餘元,為北道溝30戶貧困戶送去了白面和食油。在今後的工作中要繼續實施獻愛心工程,堅持經常化,為建設和諧社會做出努力。
鄉工會根據鄉黨委年初提出的工會聯合會在新農村建設中,積極引導和支持全鄉剩餘勞動力轉移,努力實現農民增收的意見,鄉工會組織“三委”成員,分頭深入17個行政村,對已外出的農民工和待出農民工,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對已外出的農民工的基本情況進行了登記,對待出農民工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專業特長、求職意向進行了登記,一個一卡,全部建起檔案,在健全檔案的同時,對待出農民工和過年返鄉的農民工進行了為期6天的技能和知識培訓,提高了外出務工人員的整體素質,改善了該鄉外出務工人員“只能幹粗活,工資收入低”的弊端。截止目前,全鄉農民工轉移2000餘人,每年可為我鄉增收2300餘萬元,實現了全鄉人民生活富裕、社會和諧的新氣象。
總之,今年以來,在鄉工會、“三委”、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工會聯合會規範化建設取得了一定進步。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嚴格執行工會的各項制度,努力把我鄉工會建設成為黨委政府重視、組織網路健全、履行職能規範、指導基層到位、服務群眾深入、積極推動經濟發展的“六好”鄉鎮工會,為建設和諧法中、小康法中做出積極的貢獻。
法中鄉位於沁源縣東南部,全鄉東與屯留縣、沁縣交界,南與安澤縣相連,西接沁河鎮,北與交口鄉接壤,總面積225平方公里。1956年前實行區、鄉建制。1956年後撤區建鄉,設立鄉政府。1958年撤鄉建社,全縣成立了10個政社合一的大人民公社。1980年取消公社革命委員會,恢復原稱。1984年,進行撤社建鄉改革,建立了鄉人民政府。2001年2月,根據上級批示,將柏木鄉併入法中鄉,設立新的法中鄉。下轄友仁、支角、馬西、桑凹、董家、上灣、法中、南溝、馮村、周家溝、柳灣、麻坪、柏木、水泉、南庄、三條棧、石板廟共17個行政村,含88個自然村。
法中鄉人口居住分散,自然村較多,地勢開闊,土質肥沃,全鄉2971戶,農業人口8391人,非農業人口316人。耕地面積24199畝,林地面積81553畝,森林覆蓋率68%。土壤屬於褐土,年平均氣溫8.6℃,有效積溫2752℃,無霜期130—170天,海拔985—1470米,年均降雨量605㎜。
該鄉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是連接長治和沁源縣城的戰略中轉腹地。省幹線公路汾屯線橫貫本鄉。
工會名稱 | 農民工數 | 工會主席(主任) | 年齡 | 在本村任職務 |
友仁村工會 | 24 | 付國鎖 | 58 | 支書 |
支角村工會 | 84 | 高灼亮 | 54 | 支書 |
馬西村工會 | 61 | 馮文山 | 54 | 支書 |
桑凹村工會 | 24 | 王新來 | 36 | 支書 |
董家村工會 | 30 | 董智虎 | 37 | 支委 |
上灣村工會 | 40 | 陰國亮 | 35 | 支委 |
法中村工會 | 49 | 李虎林 | 46 | 支委 |
南溝村工會 | 15 | 李粉娥 | 44 | 支書 |
馮村工會 | 34 | 李拴來 | 44 | 支委 |
周家溝村工會 | 9 | 王建國 | 53 | 會計 |
柳灣村工會 | 10 | 韓秀勤 | 40 | 支書 |
麻坪村工會 | 50 | 董玉柱 | 45 | 會計 |
柏子村工會 | 38 | 呂衛東 | 35 | 支書 |
水泉村工會 | 19 | 王永光 | 43 | 支書 |
南庄村工會 | 32 | 李新安 | 33 | 支書 |
三條棧村工會 | 16 | 高晉亮 | 32 | 會計 |
石板廟村工會 | 23 | 孟令麗 | 46 | 支委 |
合計 | 558 |
全方位、多角度地拉動新農村建設。
一是召開鄉黨政領導班子會定目標,並將目標分解細化到人,實行一把手負總責,人人肩上挑擔子,個個頭上有任務,要求“事無巨細,必先事必躬親”。二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規劃先行。在謀划新農村建設規劃布局時,緊扣新農村建設“345567”工程,在農業龍頭企業青龍山莊野生資源有限公司的帶動下,繼續推行“公司+農戶+基地”的發展模式;重點發揮我鄉的畜牧大鄉優勢,推行“部門幫、農戶養、公司銷”的成功養殖經驗,將全鄉的畜牧產業做大做強。強調以穩步發展農村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積極穩妥地推進新農村建設。三是針對新形勢,結合新目標,創新工作路子。首先尋求政府職能部門的支持,對新農村建設中遇到的土地徵用、資金困難等問題合理把握,積極應對。積極與幫扶單位聯繫,尋求幫助。並動員全鄉在外工作人員積極為全鄉的新農村建設諫言獻策。四是機關行政效能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努力實現機關工作作風與幹部精神風貌的轉變,進一步創優工作環境,更好地服務新農村建設。
目前,全鄉的新農村建設工作正穩步推進:示範村法中村投資10萬餘元在街道兩側安裝了路燈,街道硬化及“戶戶通”水泥路等工程已全面鋪開;整治村董家村、柳灣村、馮村三村的殘牆斷壁已全部拆除,“生態沼氣”工程逐步推廣;推進村在環境衛生的整治中婦女同志走在了前面。全鄉形成了“比、學、趕、超”的建設新氛圍。
2010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6187萬元,財政稅收完成12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88元。在農業調產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結合本地實際,建設了四大園區。即:小雜糧種植園區、肉牛養殖園區、優質穀子種植園區、科技含量高的優質高產玉米科技種植園區。同時,一是根據市場需求,通過訂單形式,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緊緊依託種植示範戶,輻射和帶動種植能手,通過大戶帶能手,能手幫農戶,充分調動起農民調產的積極性;二是從畜禽肉蛋的價格行情看,藉助項目優勢,形成年出欄500頭以上的養殖規模,採取基地養殖、大戶養殖、家庭養殖等形式,讓畜牧業成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三是通過園林村建設,形成遠山有林、近處有樹、身邊有景的宜居環境。四是利用荒山圍欄放養野豬、放養家雞、採集山貨,充分利用了林下資源,使其轉化為增加農民收入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