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明山

位於河北邯鄲永年區西部的山脈

永年明山,亦稱聰明山,簡稱明山,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西部,距縣城西行十餘里,是一座孤峰突兀而起,主峰海拔262.8米,山底面積一平方公里,形勢高峻、山勢峻拔,形如卧象。

洺水北繞,蜿蜒如帶。東有豬山、狗山、兔山諸峰逶迤相望。沿著彎彎的蹬道攀上峰頂,怪石嶙岣,峭壁懸崖,山烏啾啾,林木蔥蔥,一派仙山幽境,蔚為壯觀。這就是冀南名勝被稱之為平干八景之一。

歷史記載


永年明山
永年明山
,亦稱聰,據唐御史盧項《聰碑》載:“彰善禍淫聰,降祥育”。,千唐,聰。詩劉曾登臨賦詩勝:“西山雄峙控沙沼,紫氣東來滿都城,靜里有聞天簌發,望中時見曉峰晴。蒼茫萬點雲霞爛,迢遞干崖星斗平,天為聖王新耳目,股肱之首童聰明。”

位置境域


巒盤踞,綿亘廣,溝澗深邃,易藏兵。溪廣,千砥,富糧豐,虎視臨洺鎮,歷兵必爭。《廣府志》載:“唐建二(),()燧救臨洺、攻田悅進軍明山”。明山即此地。明山北有一高地為當年馬燧的點將台,現仍稱這塊地為將台地。清咸豐三年(1853年),有太平軍天官副丞相林鳳祥、地官正丞相李開芳、春官副丞相吉文元率領約二萬人北伐,在石北口村西明山腳下與清兵展開激烈戰鬥,大敗直隸總督納爾經額率領的清軍。太平北伐軍由於不信天命,得勝以後,乘勢將明山腳下的建築一焚而光,故現僅存點將台遺址。

主要山峰


狗端,豬,聰綿延連,兔,底積.,峰拔米。清《廣府志》載:“狗今婁,豬南,距府城六,勢崇廣,怪石崚嶒,古剎。”《隋唐志》載:“臨洺狗,頂石狗跡。”唐《元郡縣誌》稱“唐武五()宗戌討劉黑闥於此立營。狗山有太宗故壘,一名駐蹕山”,也叫太宗山。明崇禎十四年《永年縣誌》載:“狗山,城(廣府城)西六十里,山勢崇廣,後人嫌其名,易之曰婁。唐太宗討劉黑闥駐軍於此,古碑數字尚存。”就是說狗山即自明代起逐漸被雅化為婁山。明代白南金《婁山懷古》詩曰:“千載屯兵事已非,言尋故壘尚依稀。寒煙不鎖青山色,每至登臨翠滿衣。” 

自然資源


明山地處永年區丘陵區水源貧乏,開採困難。東部淺層淡水較薄,中層存有微鹹水,水質較差。
明山不同方向裂隙發育,裂隙兩側岩石普遍蝕變,多漿級石化,常伴有金、銅、硫礦化。局部達到工業品位。如:洪山黑山門金礦、東楊窯金礦點;婁里銅礦、溫窯含銅鑽黃鐵礦點。

地理環境


明山屬華北台地南段,西部丘陵為太行山背斜的一部分。地勢西高東低,自西向東可分為低山丘陵、山前傾斜平原、平原和窪地等地貌單元。

主要景點


明山之東有朱山(豬山)、婁山(狗山)逶迤相望,附近還有石北口遺址、朱山石刻等古迹。 

石北口遺址

石北口仰韶文化遺址位於石北口村西南、明山東面、豬山狗山北側,不大的區域內田疇縱橫,是山河相間的台地,面積約二十萬平方米。1986年發掘出陶環、罐、壺、石斧石鏟、石環、石球等五百餘件文物,是仰韶文化后崗類型,距今約六千多年。該遺址被列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朱山石刻

朱山上有戰國摩崖刻石,是山頂上一塊不規則的砂岩天然石,石刻長1.5米,寬0.52米,鐫刻“趙廿二年八月丙寅群臣上醻此石北”一行十五個小篆體大字,其書體處於篆書向隸書過渡時期,該書法吸引了海內外許多書法家,已被法國、英國、日本、韓國等國的博物館收藏。該石刻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狗山景觀

至清代時,狗山頂還建有九龍聖母廟、碧霞元君殿以及戲樓。現殘存碧霞元君殿重修碑和建戲樓石碑,從磨泐不清的碑刻中,還可辯認為清康熙三十四年時物。20世紀以來,當地已陸續在山頂恢復碧霞元君殿和九龍聖母殿。碧霞元君殿端坐山頂,坐北朝南,面闊三間,為硬山仿古式建築,頂覆灰瓦。殿內碧霞元君像眉清目秀,面目慈祥。西殿為九龍聖母廟,每逢農曆初一、十五及碧霞元君壽誕,八方香客登山朝拜。山頂西側也建有佛祖殿,據傳原佛祖殿為無梁式石砌結構,所以也稱無梁殿,也投資進行了修復,成為求神拜佛的高山道場。 

昭惠王祠

在洺山腳下有一神殿廟宇,被傳為“昭惠王祠”。主祭大殿坐西面東,供奉著明山的山神昭惠王。神象端莊,頭戴平天冠,身披黃龍袍。但是,這座祠廟初建於何年供奉的昭惠王為誰卻不知,就是上溯到明清乃至唐代也俱皆不明。清乾隆年間碑文載:“昭惠者,不知其何許人也。”還有一通唐代元和年間的古碑,載有盧頊禱聰明山記:“聰明山之神,蓋俶落上古,不知其所自興也。”由此看來,昭惠王祠的來歷在一千二百年前就已經失傳了。
據殘存的碑銘和史志記載,洺山神廟之勝景,在西漢之前就早已存在,古來聰山被稱為“平干八景”之首。史載:西漢時的頃王劉偃,字平干,曾被漢武帝封往廣平就任,因而改廣平國為平干國。頃王劉偃擅長經史,酷愛文學,廣設學校,推行教化,喜愛遊覽名勝古迹,把廣平國內的聰明山、昭惠王祠、毛遂墓、朱山石刻、紫山、趙王陵等八處勝跡排列為“平干八景”,而聰明山列為第一景,名為“聰山蘊秀”。這是漢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至漢宣帝五鳳二年(公元前56年)的事,這說明聰明山昭惠王祠廟勝景早在西漢初年就揚名於世了。
上溯到春秋戰國時代,被稱為惠王的有五位:國都邯鄲趙惠文王、國都湖北江陵的楚惠王、國都河南開封的魏惠王、國都陝西咸陽的秦惠王和國都在今北京一帶的燕惠王。這五位惠王除趙惠文王以外,均距離遙遠,全無可能在此建祠立廟,唯有趙惠文王有成為“昭惠王”的可能。
趙惠文王是趙武靈王的繼位人,於趙武靈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99年)即位,在位三十三年。於公元前266年卒。在趙國歷史上,從武靈王到惠文王當政的60年問,是趙國由弱到強,富國強兵,躋身七雄的最為輝煌的時期。趙惠文王在民間受到崇拜,被奉若神明是很自然的事。
據《戰國策-趙策》載:惠后即趙惠文王之生母吳姚,深受武靈王寵愛。她長期住在洺河北岸的陽城信宮,所以,信宮也稱吳姬宮,與聰明山相近。據長期生活在聰明山腳下的成世和先生考證:聰明山應是趙國王侯的祭祀重地。趙以諸侯立國,進而為王,必有其郊祭之處以成祭天大禮。歷代帝王祭天於泰山,是因此山雄拔於東方,最先得日。考邯鄲郊野,雄踞趙疆東部,突兀峻拔、雄偉壯麗者,當首數聰明山,恰又在邯鄲與陽城之間,是王侯祭天的最佳之處。趙於聰明山郊祭,必以其祖為配祭,故聰明山之懷理當有配祭趙氏之宗廟。趙王後世遺族、趙國遺民為祈求先王的神靈護佑,仍會續祭於聰明山之下,代代傳承,使得聰明山祭祀的香火延續下來。這樣,推斷“昭惠王祠”為趙氏宗廟是似可以成立的。
關於昭惠王祠之“昭”字,根據趙國墓葬的葬制和葬俗,在邯鄲縣三陵鄉和永年溫窯的五座趙王陵台,都是坐西朝東,東邊均築有“神路”,東西筆直,呈斜坡狀自下而上直達陵台。其中溫窯1號陵封土最為高大。按古代宗法制度規定,宗廟或墓次的輩次排列,以始祖居中,在其後的第一、三、五世位於始祖的右方,稱穆,第二世、四世、六世位於始祖的左方,稱昭;據成世和先生推斷:自趙敬侯始以邯鄲為都,此後,趙國各代王侯多葬在邯鄲西北紫山東麓一帶。如以趙敬侯為始祖墓,則左方即北方為昭,右方即南方為穆。若居中的為永年溫窯1號陵墓,居右的應是三陵村的陵墓,對應的北部雖不見封土,當也有陵墓存在於地下。三陵村的三陵陵墓業經考證確定為趙國的三個國王陵墓,溫窯靈台也當為趙王陵墓。其北的聰明山附近也當有趙王陵墓。趙惠文王為敬侯四世孫,故應葬於北部,且稱之為“昭”。誠若如此,那麼“昭惠王祠”理當就是趙惠文王的祠廟了。況且,在許多先秦古籍中,有把趙惠文王稱之為趙惠王,昭惠王與趙惠王音同字異,在世代傳承中,把趙惠王誤傳為昭惠王是極有可能的。
所以昭惠王祠可能就是現存世可見的趙氏祖先最古老的祠廟。邯鄲是趙國的都城,趙氏在邯鄲立國、興盛、名揚四海,國內外趙氏後代子孫來邯鄲尋祖,來此祭拜先祖趙惠文王。

聰山蘊秀

永年縣城臨洺關西行十五華里的聰明山,山下有趙昭惠王祠。

滏水流虹

永年縣境內的滏陽河,更有位於廣府古城東五華里東橋村的千年古石橋“弘濟橋”。

荷香千里

廣府古城外東北隅護城河旁的蓮亭書院,清末時稱清暉書院。一到夏日千里荷花盛開。

稻引千浦

從明嘉靖至崇禎年間,歷任官員在滏陽河上修建了八處閘,自西依次曰廣仁、普惠、便民、濟民、廣濟(崇禎十四年建)、潤民、惠民、阜民等。因為八座灌溉閘均勻地分佈在廣府古城西面,被百姓統稱為“西八閘”。“西八閘”陸續完工後,引滏陽河水灌溉城西四萬餘畝土地,從此這一片不毛之地,變成水稻豐產區。

毛冢高峰

戰國時,平原君門下說客毛遂的衣冠冢。古時永年是毛遂的封地。毛遂墓在廣府古城西南五華里大堤內

冉墓遺跡

永年縣城臨洺關北十二華里瓜井村的冉子墓。傳說春秋時期,孔子的七十二賢弟子之一冉子,身染重痾,經年不愈。為尋找能治療此病的溫泉,來到了瓜井村地界。在此地病情加重,不能繼續前行,仙逝於瓜井村。後人修造冉子墓和冉子祠堂永世紀念。

龍潭風雨

永年縣廣府古城東北二華里的黑龍潭。水經年呈黑色,傳說潭裡有一黑龍。

奎閣凌霄

永年縣廣府古城上的魁星閣

交通


永年縣城坐1路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