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家山
蘇家山
蘇家山村位於平湖鄉東北部,東連上沖,西接八里畈,南與沙塘角,北抵河鋪,下轄12個村民小組0.2萬人,版圖面積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500餘畝。平湖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南宋時便在此建鎮立關抵禦金兵,岳家軍曾在此地斬盜殺賊,大敗金兵蕩平胡虜,平湖由此名揚千年。蘇家山原名梳髻山,得自於山的形態,遠觀蘇家山,它像一個古人梳的一個髮髻。自清朝改名原名松吉山,可想而知松吉山山清水秀,景色秀麗,山勢巍峨參差,重巒疊嶂,綠樹成蔭,森林覆蓋率達百分之八十以上,村境內還有一山峰,峰頂有一天源水井,據傳說在同治三年水井中有一倒影形似天竹,奇觀數月,故此而得名並建一寺廟名曰天竹庵娘娘廟。至今寺廟續而擴建,香火旺盛靈念至極。寺廟旁乃張家邊也就是中華民國羅田縣第一屆縣長何南廷先生的出生地。村水泥路自石獅坳盤山而上約四公里處還有一人造董家畈天湖,水面200餘畝掩映著南天,明月相映,碧波蕩漾,休假日、釣魚者、取樂者無不留戀往返,這些都充滿詩情畫意,恰似一輪明月落蘇山,激起往事越千年。見景生情,得魚誇釣技,鬥富數禾堆。更有留人處,微風動酒旗。
蘇家山村
村民何江林深有感觸地說,過去我們在上小學的時候走在路上又是灰,又是泥,一到雨天車子又不願意上來,現在路是又寬又乾淨,我們的穀物、小麥、板栗不管是天晴、下雨,都可以用車拉到外面去賣好價錢,我們是又增收又得實惠。
從2004年開始,平湖鄉把通村公路建設作為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的前提條件,按照先易后難的方法,科學制訂公路建設計劃,在施工中堅持把好材料和資金等重要環節,發揮農村老黨員、老幹部的作用,對每條通村路建設進行監管,從而保證了工程質量和進度。
蘇家山由數十個小村落組成,共分為十二個村民小組,姓氏眾多,基本是一處一姓,可謂“百家姓”了。
小組基本組成及姓氏如下:
一組:匡崗(方姓);
二組:葉崗(林姓);楊家塆(楊姓);
三組:馬鞍腰(方姓);林家塆(林姓);
四組:大余家塆(余姓)
五組:細余家塆(余姓);毛家壟(吳姓);
六組:打馬墩(吳、龔姓);
八組:張家邊(何姓);對面塆(何姓);陳家塆(蕭姓);嚴家塆(聞、晏姓);細林家塆(林姓);
十組:吳家灣(吳姓);晏家塆(晏姓);塘背後塆(晏姓);
十一組:夏崗(晏姓);徐家塆(徐姓);細蕭家塆(蕭姓);
十二組:生機溝(徐姓);大門沖劉家塆(劉姓)
孫機溝風景
截止2012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286戶通自來水。有568戶通電,有26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6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6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20戶。
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5.6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7.9公里。截止2012年底,全村共擁有轎車13輛、摩托車169輛。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263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500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5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75畝。
該村到2012年底,農戶住房以灰磚結構住房為主,有33戶居住於土泥巴結構住房。
該村201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6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6萬元,佔總收入的57.1%;畜牧業收入34萬元,佔總收入的20.2%;林業收入28萬元,佔總收入的16.7%;農民人均純收入4360元,農民收入以水稻、小麥、板栗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9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63人(占勞動力的25.2%),在省內務工86人。
截止2012年底,該村有農戶568戶,鄉村人口2230人,其中男性1262人,女性968人。農業人口2230人,勞動力1960人。
到2012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620人,占人口總數的72.6%;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230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2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8公里,距離鄉衛生院9.8公里。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蘇家山小學,中學生就讀到平湖初級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1.8公里,距離中學10.6公里。截止2012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78人,其中小學生96人,中學生84人。
到2012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3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6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財務公開,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