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湖區
山西省下轄區
鹽湖區古為鹽販之澤,曾稱“鹽氏”、“鹽邑”、“苦城”、“潞村”等,是運城市政府所在地,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地處黃河中游晉、秦、豫三省交接地帶,東連夏縣,西臨永濟、臨猗,南依中條山與平陸、芮城為界,北傍稷王山同萬榮、稷山、聞喜相接。轄區東西寬41公里,南北長62公里,國土總面積1237平方公里。
鹽湖區戰國時期屬魏,漢魏皆屬安邑縣地,唐另置解縣。1958年,安邑、解縣等合併為運城縣;1983年運城縣改為運城市(縣級市);2000年原運城市(縣級市)改為鹽湖區。全區現轄6鄉7鎮8個街道辦事處,233個行政村,112個社區,總人口71萬人(2019年)
2020年8月,入選“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名單。
2021年6月,運城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928344人。
秦置郡縣,安邑為河東郡治所,解梁屬之。
西漢安邑為河東郡首縣,始置解縣。
魏、晉因之。北魏太和十一年,安邑南北分設,是境為北安邑。
隋開皇十六年(569年),安邑縣兼置虞州,隋大業初(605年),罷州為縣。義寧元年(617年),置安邑郡,領安邑、虞鄉、夏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罷郡復置虞州,解縣複名而屬。唐武德三年(620年),析安邑縣地置興樂縣,故治今北相鎮西北,屬秦州。貞觀元年(627年),復入安邑。貞觀十七年(643年),解縣併入虞鄉縣,同屬蒲州。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復置解縣,屬河中府。唐干元元年(758年),更安邑名為虞邑,屬陝州。唐大曆四年(769年),複名安邑縣,隸河中府。
後漢干元年(948年)九月,始置解州,治解縣,轄安邑、解縣、聞喜。
宋,安邑縣屬解州,隸陝西路河中府。
金初置解梁郡軍,隸河東南路。貞裕二年(1214年),為節鎮寶昌軍,安邑屬之。
元複名解州,安邑仍屬之,隸平陽路。元貞初(1295年),改隸晉寧路總管府。
明,安邑縣隸平陽府解州。清依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九月,解州升為直隸州,隸平陽府,領安邑、夏縣、平陸、芮城、垣曲五縣。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河東道移駐安邑縣運城,轄平陽府、蒲州府及解州、絳州、隰州、霍州二府四直隸州。
民國元年(1912年)1月2日,運城建立河東晉軍政分府,改解州為解縣。民國2年(1913年)3月,復置河東道,轄安邑、解縣等35縣。民國26年(1937年)10月,安邑為第七行政主任公署治所。民國28年(1939年)4月,日軍在運城置河東道,領安邑、解縣等23縣。民國31年(1942年)5月,抗日政權稷麓縣政府在上王鄉牛庄成立。民國33年(1944年)6月安邑成立抗日縣政府,政權屬太岳第五專署。民國34年(1945年)8月20日,閻錫山設第七專員公署於解州,轄芮城、永濟等六縣,同年9月建立安北縣民主縣政府,隸太岳五專署,同年12月改隸太岳三專署。民國35年(1946年)3月,更名安夏行政聯合辦事處。民國36年(1947年)3月,撤銷安北民主縣政府、安夏行政聯合辦事處,成立安邑縣民主政府。民國36年(1947年)4月26日解縣解放,同年12月29日安邑解放,成立安邑縣政府。
關帝廟
1983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改運城縣為運城市(縣級市)。
2000年6月14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撤銷運城地區和縣級運城市,設立地級運城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鹽湖區;運城市設立鹽湖區,以原縣級運城市的行政區域為鹽湖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府東街。
2000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改運城市(縣級市)為鹽湖區。
鹽湖區位於北緯34°48′-35°30′,東經110°12′-111°41′,地處運城盆地中部,東連夏縣,西臨永濟、臨猗,南依中條山與平陸、芮城為界,北傍稷王山,同萬榮、稷山、聞喜相接。鹽湖區境域東西距41公里,南北長62公里,總面積1237平方千米。
轄區地勢呈東北向西南傾斜,南靠中條山,最高海拔1357米;北依稷王山,最高海拔1279米,兩山橫亘市南市北。中部地勢開闊平坦,海拔300至400米,是運城盆地腹地。沿中條山北麓,地勢低凹,為鹽池地帶。地勢除南(中條)北(稷王)兩山外,呈東北至西南傾斜,海拔300至600米。中條山西連華岳,東接太行,連綿300餘里,最高點刀山海拔高達1494.7米,由於居中若帶,故名;稷王山由棒槌山、柏王山及餘支峨嵋嶺組成,海拔600至1000米。
境內自南向北,有中條山、四十里崗、七里崗、鳴條崗,峨嵋嶺、稷王山等東西走向的條帶高地與平原相間。由於境內山地、平原、崗嶺、階地交替,形成了多樣化的土質,可分為4個土類、10個亞類、22個土屬,82個土種。
境內有硝池、湯里灘、鴨子池、北門灘等天然湖泊,此外還有上馬水庫和苦池水池,庫容分別為4485萬立方米和1310萬立方米。主要河流有涑水河和姚暹渠,均為季節性河流。中部因地勢低洼,排水不暢,土地鹽漬化較為嚴重。
鹽湖區地處華北高原,屬大陸溫帶季風氣候,光熱資源豐富,雨熱同季集中,年平均降雨量559.3mm,年平均日照時數2247.4小時,年平均氣溫13.6°C,全年無霜期208天左右,歷年總積溫平均為513.8°C。
鹽湖區轄8個街道、7個鎮、6個鄉。
鄉 | 席張鄉 | 金井鄉 | 王范鄉 | 馮村鄉 | 上郭鄉 | 上王鄉 | ||
鎮 | 解州鎮 | 龍居鎮 | 北相鎮 | 泓芝驛鎮 | 三路里鎮 | 陶村鎮 | 東郭鎮 | |
街道 | 中城街道 | 東城街道 | 西城街道 | 南城街道 | 北城街道 | 安邑街道 | 大渠街道 | 姚孟街道 |
截至2011年年底,鹽湖區常住人口為684220人,比上年增長3611人;人口出生率為9.95‰,死亡率為5.03‰,自然增長率為4.92‰;城鎮人口444639人,比重為64.98%;男性人口為342060人,女性人口為342160人,總人口性別比為99.97。鹽湖區居住著漢、回、滿、苗、朝鮮等14個民族,其中漢族佔總人口的99.7%,回族佔總人口的0.27%,其它少數民族人口數均不足百人。
2021年6月,運城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928344人。
截至2019年,鹽湖區地區生產總值289.7億元,增長7.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9億元,增長8.6%。固定資產投資108.6億元,增長17.8%。財政總收入32.1億元,增長13.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億元,增長1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9.7億元,增長7.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22元,增長7.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56元,增長9.7%。
2019年,鹽湖區糧食播種面積55萬畝,總產1.6億公斤。建設高標準農田4.9萬畝。水果出口新增4個國家,出口量6萬噸。認證“三品一標”14個,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45家、家庭農場10家,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100人。
2019年,鹽湖區培育孵化小微企業375家,新增“小升規”企業13家。吸引在外人員返鄉辦企83家,帶動就業1375人。實施19個工業技改項目。
2019年,鹽湖區新增市場主體2.1萬戶,外貿綜合服務平台孵化跨境電商企業15家,新增外貿進出口企業6家。
福同惠
福同惠
羊肉胡卜
羊肉胡卜
相棗
相棗因分佈於北相鎮一帶,故名,已有3000餘年栽培歷史,遠在二千多年前已為朝廷貢物。
道路建設
2019年,鹽湖區2348名群眾穩定脫貧,13個貧困村鞏固成效。投資720萬元,實施牛庄飲水安全、正北庄引黃提灌等19個項目。
2019年,鹽湖區改建2所公立幼兒園,擴建魏風小學,新增學位1100個。維修改造55所農村中小學,提檔升級20所夢想中心。全國首家錢學森科技小學掛牌命名,第二屆全國新樣態學校論壇成功舉辦。高考文理兩大類達線率55.5%,創歷年最好水平。
2019年,鹽湖區送戲下鄉230場,送電影3768場。新增各類球場12個,更新健身路徑50套。
2019年,鹽湖區山醫大一院鹽湖區分院掛牌運行,3個區域醫療中心投入使用。
2019年,鹽湖區13家企業通過省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7家企業被評為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家企業被評為省級智能製造試點,8家企業獲得省級兩化融合貫標試點。
運城鹽湖
九龍山自然風景區
在蜿蜒百里的鳴條崗西端,座落著舜帝陵廟。明人相宗皋曾寫道:“觀廟之形勝,北枕孤峰,涑水之波濤繞於後;南對條山,鹺海之鹽花獻於前。右纏黃河玉帶,媯油厘降之風猶存;左拱香山瑤台,歷山耕稼之跡如故”。舜是傳說中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領袖,以孝悌而聞名天下。舜舉薦“八愷”、“八元”著稱的蒼舒等十六人輔佐堯帝,除去鯀、共工、顴兜、三苗等惡人,使天下大治。
解州關帝廟
2020年1月2日,入選全國第四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2020年6月2日,入選第五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
2020年8月,入選“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名單。
2020年11月,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