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路
江蘇省蘇州市道路
平江路是蘇州的一條歷史老街,是一條沿河的小路,其河名為平江河。平江路歷史街區是蘇州古城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區域,堪稱古城縮影。對照南宋《平江圖 》及明末《蘇州府城內水道總圖》,平江路基本延續了唐宋以來的城坊格局,並至今保持著活力。
平江路南起幹將東路,北越白塔東路和東北街相接,古名叫做"十泉里",較早出現了1834年的《吳門表隱》中,說道:"平江路古名十泉里,有古井十口,華陽橋南一,奚家橋南一,苑橋北一",很詳盡。平江路是沿河的路,這條路我去走的時候,看看地圖,全長是1606米,也就是三里路長,兩側的橫街窄巷就多了,比如獅子寺巷、傳芳巷、東花橋巷、曹胡徐巷、大新橋巷、衛道觀前、中張家巷、大儒巷、丁香巷、胡廂使巷、蕭家巷、鈕家巷、懸橋巷等等。
平江路
宋時蘇州稱“平江”,取名緣於此。平江路古名十泉里,因該路有古井十口的緣故。但清乾隆《長洲縣誌》學宮圖中,已標作“平江大路”,自清同治《蘇州府志》起,本路一直稱作平江路,《姑蘇圖》等也均標平江路。
長1606.8米,寬3.2米,1985年改彈石路面為長方石人字形路面。2004年5月,平江路完成保護與整治工程,路面改建傳統長條石橫鋪徹成。兩側支巷多為歷史悠久的小巷,路以“水陸并行,河街相鄰”特色著稱,西側平江河即為古城內“三橫四直”幹流中第四直河,寬5~6米,從南端苑橋到北端華陽橋,中間共有11座橋東西向跨越其上。
蘇州平江路
一個大才子和高官,居然看上一個紅粉佳人,本身就充滿了浪漫的味道,據說洪鈞是在返鄉奔喪的路上,看到了在秦淮河上賣唱的賽金花,這一看就此看出一段“梨花海棠”的歷史來。那時,他三天兩頭讓賽金花為他彈唱。再後來,在朋友的慫恿之下,這段姻緣又得到了大夫人和二夫人的同意。於是在第二年桂花飄香的季節,美女賽金花走進了懸橋巷27號。洪大人還專門給賽金花造了房子,就是洪家大院的“第七進”房。在江南的水氣氤氳中,賽金花悠閑而滋潤地在27號的院落里舒展著,她時常會在飯後或閑暇在大院里聽評彈唱崑曲,還有京戲。在下人的眼裡,她是個溫和善良的人。大奶有點看不起她是一個妾,但是總的來說,這段婚姻還是非常精彩的。
平江路
平江路高清組圖
平江路雖是作為歷史文化街巷進行了保護改造,但主打的卻是修舊如舊的牌。沿街不少老宅實已充作酒吧、會所,只是外表並不張揚,悄悄掩隱在木製門板之下,乍看起來與普通民居並無二致,只有從格外精緻的雕花門廊上可以窺出些端倪。與同是蘇州老街的山塘街相比,平江路少了份商業氣,保住了市巷舊貌,更大限度地留住了民情風貌。
蘇州平江路
這裡的老街不僅保存古代的建築,而且老街的美食與餐館都是與蘇州古老的飲食文化密切相關,在這條街上美食最大的特色有三種:
一是沿著老街從頭到尾的街邊美食,由當地的原著居民烹飪,穿著極具江南特色的服裝沿街叫賣吆喝,有桂花糕、酒釀丸子、鮮肉月餅、海棠糕、竹筒糍粑、大碗茶、等特色的平江路街邊小吃,讓你可以邊走邊食感受平江路文化。
二是青磚白瓦下臨街而立的店鋪,可不要小看這樣臨街小鋪,許多會吃的朋友是為它專門而來,比如說在平江客棧旁邊有一家狀元街餃子館,他家的蘇味鴉片魚頭入口滑嫩,奇香無比,讓人難忘。平江路北段的樂格子比利時烈日鬆餅店,現烤的鬆餅外酥里軟,再搭配上純正的奶油和新鮮的水果,從拙政園出來循著香味大概就可以找到他家了。中軸線上的雞腳旮旯,他們家的雞腳,鴨舌可是非常美味,香味四溢整條老街,還有生煎店鋪,咬上一口,生煎的汁隨之流出,肉味口感甚佳,居住在江南的老人都把蘇州的生煎包與上海有名的小籠包相聘美,如果你覺得飽了,喝杯酸奶有助消化,當然要屬“狐狸家的酸乳酪” ,如果你認為它是普通的酸乳酪,那就錯了,凡是來過平江路的10個人必定9個會買狐狸家的酸乳酪,它家的口感以及口味絕對是你在任何地方都吃不到的,它家的焦糖味酸乳酪、玫瑰酸乳酪、原味酸乳酪以及榛仁酸乳酪、是飽受大家喜愛,讓人嘗過便不會忘記。
三是有些規模的餐館,主要經營蘇州菜,老口味更地道,例如:松鼠桂魚、蟹黃豆腐、糖醋排骨、糖醋魚、醬蹄膀、皮蛋瘦肉粥等都是必點菜,光看到這菜名就會讓人垂涎欲滴。這裡的所有美食都彰顯著平江路的飲食文化,訴說著古老的飲食故事。
蘇州評彈博物館高清組圖
日常住宅,幽靜的河道便與粉牆黛瓦的房屋、樓閣、小橋、花木之間彼此借景,宛如一幅長卷畫。偶然一枝柳樹斜斜地倚到河面上,頗有拂波之意。河道窄處兩岸似乎援手可握,寬處可容一船周轉裕如,也不過隔水可呼。
繞過前廳展設,後院即是書場。趕得巧,花上幾塊門票,聽上一段彈詞,看台上人說噱彈唱,也不由人聽得神采飛揚。從書場轉出,再往巷子深處走,又見一處崑曲博物館。崇脊筒瓦,牌匾顯赫,還掛著大紅燈籠,似與一般傳統的建築相似,乍一看也沒覺得什麼稀奇,事實上要走進去才覺得好。庭院里寬暢,石板鋪地,兩邊是廂樓,北為朝南的大廳,南面正中是一個古戲台。
平江路[江蘇省蘇州市道路]
悠悠平江路
漫步在平江路上,你會發現有很多的石橋,從北端的東北街開始至南邊的幹將路,總共有17座橋,每一個橋都有著不同的特色,需要慢慢的去感受和發現:苑橋(平江路南端,跨平江河,“傳為闔閭苑囿遊憩之地”見《吳郡圖經續記》)、思婆橋、壽安橋、雪糕橋、積慶橋、青石橋、眾安橋、新橋(與眾安橋成雙橋格局)、朱馬交橋(傳春秋時初建,宋岳飛貼身待衛馬後王橫血濺於此)、通利橋、唐家橋、胡廂使橋(僅有的一座拱式古石橋,傳紀念胡姓廂使官所建)、保吉利橋、慶林橋、奚家橋、潘家橋、華陽橋。
蘇州平江路
晚清近代即有不少名士寓居在這些窄巷深宅之中,懸橋巷中有書痴黃丕烈的“士禮居”舊址,傳是其藏書所在。同一巷子中還有清代狀元洪鈞故居,他與賽金花便曾寓於此。此外名醫錢伯煊、歷史學家顧頡剛的顧氏花園都可在此尋覓到鴻爪片影。只是舊時王謝堂,已作百姓家,或許故居正廳的形貌還在,雕花窗欞也尚可見舊日氣派,只是高牆早已擋不住市井生活的侵近,偶作一番歷史的憑弔,也只有付與窗欞木樑、潺潺流水,留與形容難辨的石墩了。或許只有曲水人家的灑掃忙碌,吳儂軟語的家長里短才是蘇州文化中最綿長久遠的記憶,炊煙、書香一併混雜在記憶中,講述著蘇州當年的風華。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
宋平江府屬兩浙西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昇平蘇州平江路江路,屬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平江路治吳縣、長洲縣(均在今蘇州市區),領吳縣、長洲二縣和崑山、常熟、吳江、嘉定四州。至正十六年(1356)張士誠改置隆平府,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更名蘇州府。
平江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委會對該區保護規劃的評價是:“該項目是城市復興的一個範例,在歷史風貌保護、社會結構維護、實施操作模式等方面的突出表現,證明了歷史街區是可以走向永繼發展的。”也正因為遵守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平江路更沒有將居民遷出進行大規模的商業開發,這裡也因此散發出一份迥異於北京后海、陽朔西街、麗江古城的生活氣息。
緊鄰蘇州博物館、拙政園。可步行約10分鐘即到。拙政園可乘游1、游2、游5線,202路、313路、923路、529路、40路、178路等蘇州博物館·拙政園·獅子林站下。
軌道交通1號線相門站下,沿幹將路向西約400米。
景點類型:休閑度假
開放時間:全天24小時開放
適宜時間:中午前後,可以吃特色小吃
乘車路線:地鐵1號線,公交2號路,89路到相門站下車
門票價格:免費,無需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