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族民居

維吾爾族民居

生活在新疆的維吾爾族經濟早就以農業為主,因此在維吾爾族居住的地方,多為村莊。信仰伊斯蘭教后,其民居形式深受波斯——阿拉伯的影響。房屋為中亞地區的平頂,呈方形,牆壁是泥土夯築的,有較深的帶護欄的前廊。庭院中種植花卉、果樹和葡萄,是彈唱、休息、餐飲之所。維吾爾族人民喜愛在庭院或外廊擺設茶具,接待客人。

建築風格


維吾爾族的建築物有其獨特風格。房屋方形,有較深的前廊;室內鑿壁龕,並飾以各種花紋圖案。舊式房屋多系土木結構,窗子較小,房頂開一個窗,通風采光差;室內進門有一連灶土炕,用來做飯取暖。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住房質量逐漸提高,有的住進了樓房。即便是自建的平房,一般也比較寬敞明亮通風。廳室布置整潔朴雅,四壁呈白色泛藍,掛的壁毯,靠牆置床,被褥均展鋪於床罩毛毯之下,床上只擺設一對鏤花方枕。室中央置長桌或圓桌,傢具及陳設品多遮蓋有鉤花圖案的裝飾巾,門窗掛絲絨或綢類的落地式垂簾,並襯飾網眼針織品。地面多裝飾民族圖案。維吾爾族人喜歡在庭院中種植花卉、果樹和葡萄,整個環境顯得雅靜、清新。
維吾爾族的居室一般是土木結構平房。其建築方式是以粗木或沙石作基,土塊砌牆,或笆子牆,房頂架梁棱、椽后鋪葦席加土抹泥。房屋平頂,開天窗採光,四壁不開窗只留門,房門忌朝西。現在,建築式樣發生變化,多留壁窗,建材也多由土木結構,向磚、混凝土結構發展。室內布置過去較為簡單,一般多砌土炕,炕一側隔矮牆砌鍋台,牆上留有壁翕,放置物品,喜掛壁毯。冬季多燒爐子、火牆取暖。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立櫃、五斗櫥等傢具和電視機、收錄機、洗衣機等家電產品也進入普通人家。室內布置由實用、美觀漸趨華麗。院內多植有葡萄和果樹花卉。房門口兩側砌土台,上鋪氈毯,用以夏天乘涼、睡覺。

民居風格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處祖國西北,地域遼闊,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其中以維吾爾族為主,人口約佔全區的三分之二。新疆屬大陸性氣候,氣溫變化劇烈,晝夜溫差很大,素有“早穿皮襖午穿紗,晚圍火爐吃西瓜”的說法。再加有七個民族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是我國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最多的地方。所以,這裡的建築必然會受到當地文化的深刻影響,形成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維族的傳統民居以土坯建築為主,多為帶有地下室的單層或雙層拱式平頂,農家還用土胚塊砌成晾制葡萄乾的鏤空花牆的晾房。住宅一般分前後院,後院是飼養牲畜和積肥的場地,前院為生活起居的主要空間,院中引進渠水,栽植葡萄和杏等果木,葡萄架既可蔽日納涼,又可為市場提供豐盛的鮮葡萄和葡萄乾,從而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院內有用土塊砌成的拱式小梯通至屋頂,梯下可存物,空間很緊湊。
還有一種“阿以旺”式住宅,房屋連成一片,庭院在四周,平面布局靈活,前室稱“阿以旺”,又稱夏室,開天窗,有起居會客等多種功能,后室稱冬室,做卧室,一般不開窗。
新疆民居的結構雖以土胚牆為主,但隨著不同地區的氣候不同,在構造上還是有若干差別。例如,北疆的昌吉伊犁地區,降雨量較多,民居土胚牆就多用磚石做基礎和勒腳,天山南麓的焉耆地下水位高,人們就採用填高地面地基的
做法,並在基礎與牆身結合處鋪一層葦箔做防潮層,以防土胚牆受到水的侵蝕。吐魯番地區幾乎終年無雨,牆體就全用土胚砌築,用不著磚石基礎和勒腳了.
新疆民居的屋蓋多用土胚拱券,以滿足夏季隔熱冬季防寒的要求。阿以旺式住宅則用密梁平頂,受漢族文化影響較多的回族民居,多喜用內地木構架起脊的屋頂,平面布置也採取四合院、三合院形式,和漢族的住宅沒有多大差別。
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喜好清潔,很重視沐浴,特別講求水源的潔凈。在沒有渠水可引的地方,幾乎每戶都在庭院自打一口井,並嚴格保護水源,使其不受污染。
為了在節日舉行宗教儀式活動和接待親友,每戶居民通常都有一間上房,一般在西面,最少是兩開間,使用面積約30~40平方米。考慮到人群聚散和空氣流通,常設內外兩重門,房中有一個通長的大火坑,火坑對面的牆壁懸掛著古蘭經字畫或麥加聖地圖畫,便於老年人做禮拜。
建築裝飾方面,多用虛實對比,重點點綴的手法,廊檐彩畫磚雕、木刻以及窗欞花飾,多為花草或幾何圖形;門窗口多為拱形;色彩則以白色和綠色為主調,表現出伊斯蘭教的特有風格。

民居特色


維吾爾族民居花窗
維吾爾族民居花窗
雖然磚飾所採用的材料不過是最普通的磚石,但經過鋸、切、打磨后,工匠卻可以通過相互穿插、交錯、重疊、拼砌將它們組合成各種花飾。據說,一個高明的工匠可以將這些磚石拼砌成上百種圖案。石膏雕花也是維吾爾族民居最常採用的裝飾手法之一,主要用於庭院前廊端部和室內外窗間牆壁等處,以花卉、植物、幾何紋飾等作為邊框陪襯,看上去像是一幅完整的裝飾圖畫,又像是一幅鏡框。維吾爾族的院落結構也很有特色,據清代《新疆圖志》卷48記載:維吾爾族居民的房屋“皆與漢同,而門多北向。富室高構重樓,砌土為榻,穴牆為爐,圓上而方下,其高三尺,突出屋頂……燃之則一室溫和。牆中皆穿洞為閣庋藏食物……屋頂開天窗,洞達陽氣……四壁飾以人物花卉,兌為潔麗。富家巨室屋旁多築園林,溝以渠水,為銷夏燕遊之處……市居者,門左右築土為台,旅陳仁貨,謂之‘巴扎爾’。”而伯克和王公貴族的府第華麗壯觀,如哈密郡王的‘王府在城東隅,附牆築台,高出城上。頭二門內,正宅三層,皆在平地。宅之左,即拾級登台,台上屋舍遐環,懸窗下瞰,其內院也。宅左,步長廊更進一門,則園林在焉。亭台數座,果樹叢雜,名花異草,列盆成行,儼然內的風景。(《西藏雜述詩》卷三)
許多年過去,記載中的許多場景或許已經難以重現,但其中的一些特色卻完整保留了下來。例如在六星街,大多數維吾爾族民居依然保留著天窗和門廊。門廊有頂有柱,兩側還有類似漢族建築中美人靠的長凳,供人們休憩和納涼。院門也多用雙扇,門面採用鑲邊、貼花、雕刻等手法組成各種圖案,做工尤為精緻。
維吾爾族同胞的庭院大多也十分寬敞,住室的門前都有寬敞的廊檐,然後在葡萄架下放一張床,稱之為“卡塔”。這是一種比雙人床還要寬大的木塌,床面有的用整板,有的用格板釘成,一張“卡塔”可以躺下三四個人。在夏日裡,即使在中午,躺在“卡塔”上也格外涼爽。

民居結構


住宅有前室——后室、客室——后室、外間——客室等幾種組合形式。室內設有壁爐、璧龕。壁爐用來取暖,壁龕用來存放物品。壁龕和壁爐均飾以精緻的石膏花。牆壁用磚砌成圖案花紋或掛有壁毯,地上鋪設地毯毛氈。室中央放有長桌或圓桌,傢具及陳設品多由裝飾巾遮蓋。
維吾爾族民居
維吾爾族民居
吐魯番盆地全年基本無雨,生活在這裡的維吾爾族人就地取材,用土坯建房,建成單層或雙層帶半地下室的土拱平頂房。院子周圍以平房和樓房相穿插,用土坯花牆、多種形狀的拱門、平台、葡 萄棚等組合成富於變化的空間。宅內各組房間之間由葡萄棚或天棚組成的寬敞過道相連。院內引入渠水,通風良好、避日納涼的庭院成為人們生活起居的主要中心。室內外裝飾較少,僅有用木模壓印出的圖案花紋裝飾牆面。
伊寧地區寒冷多雨,維吾爾族住宅多為磚土木結構的坡頂房屋。房屋與果園以綠籬(葡萄棚等)分隔,綠籬與房屋外廊搭接,組成涼爽的戶外生活場所。門廊有掛落和欄桿,牆面和頂棚為淺藍色,木門窗板有裝飾性木雕。室內陳設較為講究,用工藝刺繡、壁毯、大幅織花窗帘裝飾。
喀什和田的維吾爾民居多為磚砌,不講朝向,室內多壁龕和石膏花飾,精美華麗。因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裝飾顏色多為綠色。
在建築裝飾方面,由於石膏質地細膩、潔白,塗色和不塗色使用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維吾爾族常用它來裝飾民居。石膏花飾有用於牆頂邊緣、壁龕周邊的帶狀圖案,有用於壁面的大幅尖拱形圖案和用於頂柵的圓形、多角形圖案。圖案取材於牡丹、荷花、葵花、菊花梅花玫瑰等。石膏粉花飾中的植物紋與幾何紋結合自然,疏密有致。
另外,彩畫、木雕、拼磚等手法也常用於維吾爾族建築裝飾。彩畫色調淺淡柔和,在頂棚邊緣和密梁等處稍加點綴,效果突出。木雕花紋多取材於桃、杏、葡萄、石榴、荷花等植物花卉,主要用於柱子、梁、枋和門窗裝飾。木雕花飾多用原色材料或施加彩繪,在雕法上有線雕、淺浮雕及透雕等。拼磚所拼砌出的花紋為各種幾何紋,施工中要求有高度的拼合技巧,主要用於裝飾磚砌的牆面、台基、柱墩和樓梯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