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官印
魏晉南北朝官印
魏晉南北朝官印
Official Seals of the Wei,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魏官印標準品有河南孟津出土的窖藏“部曲將印”,傳世的有“萬歲亭侯”、“安國亭侯”、“千秋亭侯”、“東武亭侯”等。吳官印有山東滕州出土的“遂昌令印”、“奉車都尉”等。蜀官印有傳世的“梓潼令印”。遺存晉印較多,標準品有湖南長沙東北郊基建工地晉墓出土的“關中侯印”、甘肅嘉峪關新城晉墓出土的《武鄉亭侯》及傳世的“常山典書丞”、“東平飤官長”等。司馬氏建立晉朝后,大封宗室,建五等爵,設新官名,這些措施在官印中多有反映。魏晉官印一般比漢印厚,龜紐印造型質樸,體長,龜背刻紋粗簡,甚至光素無紋,龜首長而向上伸出。鼻紐印的紐邊均較厚,孔小,其中縣令長丞尉印及低級武吏印的鼻紐紐面甚寬。少數印面加邊框,印文比東漢印更顯方正,結體一般較鬆散,缺乏韻味。將軍印印文刀法均取直勢,字划流暢雄健。
南朝官印
可確定為前後趙印的有傳世的“親趙侯印”、“歸趙侯印”、“率義侯印”。傳世的“兼并州陽河蕇督”印,清瞿氏《集古官印考》定為苻秦印。陝西靖邊縣夏國統萬城遺址出土的“駙馬都尉”印,傳世的“右賢王印”也是十六國時期遺物。遼寧北票馮素弗墓出土的金質“范陽公章”等 4印則為隨葬品。十六國官印印式與晉印大致相同,唯龜紐的龜首前伸更長更高。前後趙官印用馬紐,這在漢印系統中也是一種獨特的印式。
安陸太守章
魏晉十六國官印
印製有金、銀、銅,多為鑿印,特別是這段時間賜封給藩屬部落的官印,有明確的時代標誌,如賜給少數民族首領的官印,首字都冠“魏”、“晉”字。如“魏率善氏仟長”,“晉歸義 王”這些印章出現看出了當時朝廷為了維護安定和緩和矛盾,給少數民族首領頒發的各種官、爵號印章,以安穩社會。這此印章多以駝、馬、蛇等為鈕,鈕制具有顯明的特點,其龜鈕龜首長而向上龜體長而背平,印文已刀鑿露鋒芒,如晉“高句驪率善佰長”,如:“夷侯印”,都具備了這個時期的特點。
晉室南渡,這時南北割據分立長達二百年,戰事使社會處於動蕩凋敝狀態,東晉十六國,印章出現了直接鑿刻階段,這時出現的“將軍印”大多為急就章,印文勁挺、直率。如“范陽公章”。
北朝的印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印風粗獷樸厚,印鈕形制變大,龜的四腿立起狀,龜頸粗大,龜首平伸,背甲稜角分明,刻畫精細,甲沿突出體態雄健,如“宣威將軍印”。
在魏晉南北朝官印中,傳統的印製仍佔主要地位,歷時300餘年的歷史更迭中,印製印風自由式的發展生機勃勃,也顯露了印章從鼎盛時兩漢發展至魏晉南北朝時已遮擋不住衰落的跡象。
“永興郡印”和“天元皇太后”璽兩方朱文印的出現和鈕制的變化也是隋唐宋官印印製鈕制的雛形,對我國官印發展上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