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元奇

吳元奇

吳元奇,四川農業大學農學副教授。

教育背景


1998.09-2001.06 在浙江大學生命科學院生態學專業學習,獲理學博士學位
1990.08-1993.06 在四川農業大學作物栽培與耕作學專業學習,獲農學碩士學位
1986.09-1990.07 在四川農業大學農學專業學習,獲農學學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06.03-今 在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工作,任副教授,主要承擔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課《數量遺傳學》和農學類本科專業必修課《生物統計學》的教學任務、以及白玉米和青貯青飼玉米的選育工作。主持完成四川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作為主研人員參加973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作為主研人員培育雜交水稻新品種1個、雜交玉米新品種7個。獲省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指導碩士研究生3人。
2001.01-2006.02 在廣東海洋大學(原湛江海洋大學)農學院工作,任副教授,主要承擔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課《數量遺傳學》和農學類本科專業必修課《生物統計學》、《生態學》、《普通遺傳學》的教學任務以及雜交水稻新組合的選育工作。主持並完成廣東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作為主研人員參加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培育雜交水稻新品種6個,獲地市級科技進步獎一、二等獎各1項,指導碩士研究生9人。
1997.12-2000.12 湛江海洋大學農學院工作,任講師,主要承擔作農學類本科專業必修課《生物統計學》、《作物育種學》和《普通遺傳學》的教學任務以及雜交水稻新組合的選育工作。作為主研人員參加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
1993.07-1997.12 在湛江農業高等專科學校農學系工作,任講師,主要承擔農學專業本、專科學生必修課《生物統計學》、《作物育種學》、《普通遺傳學》和園藝、林學土壤學專業必修課《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的教學任務以及雜交水稻新組合的選育工作。作為主研人員參加省部級和校級科研項目多項。

研究領域


玉米遺傳育種、數量遺傳

科研情況


主持課題
1.西南地區優質高產飼草玉米品種篩選與機械化高效生產技術,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2016-2020
2.3份白玉米矮生新材料的遺傳鑒定及其育種潛勢初探,四川省教育廳重點項目,2017-2019
3.玉米灰斑病抗性基因組選擇,四川省科技廳應用基礎項目,2014-2016
4.西南地區白玉米地方種質資源優異基因的發掘與利用,四川省教育廳青年基金項目,2012-2014

論文明細


1.四川近十年小麥主栽品種的品質狀況 .作物學報,2016-03-28 11:16(第4作者)
2. 新型飼草玉淇淋58的性狀、遺傳及飼草潛力. 草業學報,2015-04-20(第10作者)
3. 不同休眠玉米種子內源激素的含量測定和分析. 草業學報,2015-12-20(第1作者)
4.漬水對四川小麥生理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應用生態學報,2015-04-15(第1作者)
5.小麥籽粒灌漿參數的基因型差異及其穩定性分析。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4-02-15(第3作者)
6.西南地區白玉米地方種質資源分佈及遺傳多樣性. 草業學報,2013-08-20(第1作者)
7.不同施藥模式對小麥產量、品質及效益的影響. 麥類作物學報,2012-01-15(第6作者)
8.玉米種質資源對灰斑病的抗性評價。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08-18 (第4作者)
9.農桿菌介導的遼寧鹼蓬膽鹼單氧化酶基因CMO轉化煙草提高抗氧化脅迫的研究 .中國農學通報,2010-08-05期(第3作者)
10.四川小麥主栽品種的品質性狀表現及其穩定性. 作物學報, 2010年第11期(共同第1作者)
11.Effect of high-molecular-weight glutenin allele, Glu-B1d, from 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 on wheat quality parameters and dry, white Chinese noodle-making quality. Crop & Pasture Sciences, 2010, 61: 310-320(第3作者)
12.棉花黃萎病菌與品種互作的格局分析. 棉花學報, 2009年第6期(第1作者)
13.玉米絲裂病發生的數量遺傳分析. 中國農業科學, 2008年第8期(第6作者)
14.人工合成小麥對普通小麥農藝性狀及產量潛力的改良, 中國農學通報, 2008年第3期(第3作者)
15.玉米籽粒鐵含量雜種優勢及相關分析. 華北農學報, 2007年第6期(第4作者)
16.再論楊允奎估算特殊配合力效應的簡便方法.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 2006年第2期(第1作者)
17.作物穩定性研究進展.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 2005年第4期(第1作者)
18.轉基因水稻恢復系產量構成性狀的雜種優勢分析. 湛江海洋大學學報, 2005年第6期(第3作者)
19.不同播期早秈稻米品質性狀的變異及主成分分析. 廣東農業科學, 2005年第3期(通訊作者)
20.不同產量潛力玉米籽粒胚乳細胞增殖與籽粒充實期的生理活性. 作物學報, 2005年第5期(第2作者)
21.分期播種對早秈稻米品質影響的研究.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 2004年第4期(第2作者)
22.綜合產量、品質和抗蟲性評價轉基因抗蟲棉方法探討.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 2004年第3期(第1作者)
23.梯度分析在稻米外觀品質評價中的應用.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 2003年第3期(通訊作者)
27.棉花黃萎病菌與品種的互作研究. 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 2003年第1期(第1作者)
24.對應分析在水稻區域試驗中的應用初步.生物數學學報, 2002年第4期(第1作者)
25.聚類分析計算方法的理論及結果比較. 湛江海洋大學學報, 2002年第1期(第1作者)
26.浙江仙居風景區景觀格局與旅遊價值的關係. 山地學報, 2001年第3期(第3作者)
28.結合抗蟲性評價轉基因抗蟲棉方法探討. 棉花學報, 2001年第3期(第1作者)
29.運用AMMI模型分析水稻區域試驗. 湛江海洋大學學報, 1999年第4期(唯一作者)
30.種植密度和施肥對馬鈴薯養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響.瀋陽農業大學學報, 1998年第4期(第1作者)
31.甘蔗苗期耐鹽性評價指標的研究. 湛江海洋大學學報, 1998年第3期(第3作者)
32.應用因子分析綜合評價水稻種子活力.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 1998年第2期(唯一作者)
33.不育胞質對水稻雜種種子活力的效應初探. 湛江海洋大學學報, 1997年第2期(第1作者)
34.水稻亞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的探討.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 1995年第3期(第2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