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縣
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轄縣
清遠縣,舊行政區劃名,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廣州市下轄縣,位於廣州市北部。縣人民政府駐清城鎮。1987年,轄28鎮。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冽江縣,因北江流經,取江水清冽為名。漢元鼎六年(前111年)改名中宿縣,因當時海潮溯北江達縣內飛來峽,經一宿(晝夜)即退而取名。梁武帝元年(502年)改屬清遠郡,隋開皇十年(590年)以中宿及梁代新置的威正、廉平、恩洽、浮護等縣合併置清遠縣,縣名襲冽江之義。
1983年改屬廣州市。
1988年1月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清遠縣,設立地級清遠市,原清遠縣分為清城區、清郊區(現為清新區)兩個市轄區,改屬清遠市。
清遠縣
今日,“珠三角後花園”——清遠的良好地區形象已日益深入人心,招商引資勢頭迅猛,經濟社會發展加快。2002年2月28日,清遠市成功舉辦了48個重點項目奠基剪綵儀式,總投資額達128.7億元。可以說清遠招商引資的“羊群效應”正在形成和擴大。在新世紀新一輪發展浪潮中清遠市正以其嶄新的形象、獨特的魄力、美好的前景充分展現其巨大的發展新優勢。
清遠是新世紀大展宏圖的創業實地。我們竭誠歡迎海內外社會各界朋友前來清遠參觀考察、旅遊度假、投資置業。我們相信,只要我們身體力行江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在省委、省政委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部門、兄弟地區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在海內外客商的共同開拓下,清遠必將快馬加鞭,跨步騰飛,成為百業興旺、百花爭艷的珠三角後花園。
中國廣東省轄地級市。位於廣東省中北部、北江中游、南嶺山脈南側與珠江三角洲的結合部;南連廣州、佛山,北接湖南、廣西,東及東北與韶關市相鄰,西及西南與肇慶市為界。廣東省地域最大的地級市和廣東省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
地處東經111°55′至113°55′,北緯23°31′至25°12′之間,位於北回歸線北側附近,距南海約2OO公里,一半以上地域是山區,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分佈於北江兩岸的南部地區。獨特的地理位置、奇特的地形地貌,孕育出個性鮮明的高山峽谷、河流湖泊、原始森林、溶洞溫泉等奇特景觀。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0.7℃,最低氣溫為1月份,最高氣溫為7月份,年平均日照1662.2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900毫米,每年無霜期平均為314.4天。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清遠市轄1個市轄區、3個縣、2個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5個街道、77個鎮、3個民族鄉。總面積1.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87萬人。家庭戶數98.25萬戶,城區人口54萬人,家庭戶數16.03戶。農村人口佔全市人口的75%,達到310萬人,其中農村勞動力175.3萬人。居住著15個少數民族,共15萬人,其中瑤族、壯族約12萬人。
清遠縣
英德市:面積5679平方千米,人口105萬。連州市:面積2661平方千米,人口50萬。佛岡縣:面積1302平方千米,人口31萬。陽山縣:面積3372平方千米,人口53萬。清新縣:面積2579平方千米,人口70萬。連南瑤族自治縣:面積1231平方千米,人口16萬。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面積1264平方千米,人口11萬。
全市有耕地面積28.9萬公頃,林地面積118.8萬公頃,園地面積3.0萬公頃,水域面積6.4萬公頃,未利用土地26.6萬公頃;是廣東省的主要礦產市之一,已發現有60種礦產,已探明儲量的有44種,工業儲量10億噸以上。其中金、銅、鐵、銘、鋅、猛、煤和硫鐵礦儲量較大,稀土、瓷土、石墨、滑石、瑩石、大理石、花崗岩、漢白玉、水泥灰岩、石英石、重晶石等十分豐富,優質瓷土儲量6500萬噸,優質石灰岩儲量6.37億噸;水力資源豐富,可供開發利用87.62萬千瓦,至2003年底,已開發建設小水電裝機容量62萬千瓦。
春秋戰國時,清遠地區屬百粵。秦統一中國后,設置行政機構,開發嶺南,清遠地區屬南海郡、長沙郡。漢初,屬趙佗稱號的南越國。高祖年間(前206—195年)先後置桂陽縣(今連州一帶)、陽山縣、湞陽縣和含匡縣(湞、含今為英德市境),均屬桂陽郡。元鼎六年(前111年),置中宿縣(原清遠縣一帶),屬南海郡。
三國時,各縣隸屬始興郡。
南朝梁天監年間(502—519)置清遠郡,清遠之名由此而始,轄中宿、威正、平、恩洽、浮護五縣。還置陽山郡,轄陽山、桂陽、廣德(后改稱廣澤、連山)等縣。在含匡設衡州,領陽山郡。
隋開皇十年(590年),廢清遠郡及其所屬的中宿等縣,置清遠縣、政賓縣(今清新縣濱江一帶),仍屬於南海郡。同時,廢陽山郡改置連州,把衡州改名為匡州。二十年(600年),廢匡州,其屬縣改隸廣州府。
唐武德六年(623年),政賓縣併入清遠縣,屬廣州府。天寶元年(742年),連州改置連山郡。
五代南漢乾享五年(921年),於湞陽縣設英州。
宋宣和二年(1120年),英州改置真陽郡,含匡、湞陽先後改名為含光縣、真陽縣。慶元元年(1195年),真陽郡升為英德府。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英德府改為英德路總管府,不久又降為州,並含光、真陽縣。慶元元年(1195年),真陽郡升為英德府。
明洪武二年(1396年),英德州改置英德縣,屬韶州府。十四年,連州和陽山、連山二縣改屬廣州府。
清雍正五年(1727年),連州為廣東省直隸州,領陽山、連山二縣。嘉慶十八年(1813年),由清遠、英德兩縣劃地設廣東布政司佛岡軍民廳(相當於縣級建制)。
民國元年(1912年)連州改稱連縣。民國3年,佛岡改廳為縣。抗日戰爭期間,廣東省政府北遷連縣,清遠各縣均屬廣東省第二行政督察區(駐連縣)管轄。民國35年,由連山、連縣、陽山三縣劃地,新置連南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除佛岡縣曾先後歸屬韶關、廣州、佛山管轄外,各縣先後由北江行署、韶關專署、韶關行署管轄。1953年,連南與連山合併為連南瑤族自治(后改為縣)。1958年,連縣、連南、連山、陽山四縣合併,稱連陽各族自治縣。同年,佛岡、從化兩縣合併,稱從化縣。1960年恢復陽山縣。1961年恢復佛岡縣,屬廣州市轄。1961年,恢復連縣、連南瑤族自治縣。1962年,成立連山壯族瑤族縣。1963年,佛岡縣由廣州市劃為韶關地區管轄。1983年7月,韶關地市合併,將清遠、佛岡兩縣劃歸為廣州市,其餘各縣屬韶關市管轄。
1988年1月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清遠縣,設立清遠市,原清遠縣分為清城、清郊兩個市轄區(1992年清郊區改為清新縣),並划廣州市市屬的佛岡縣和韶關市屬的縣、陽山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連南瑤族自治縣、英德縣為清遠市所屬(英德、連縣1994年改為縣級市)。
清遠市委、市政府全面實施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及後花園發展戰略,確立了三大產業的主導產業志向。第一產業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第二產業以大力發展生物醫學、能源、陶瓷、建材、電子、電器和輕工業等高科技與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第三產業以大力發展旅遊業、房地產業為主。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電力、電子、電器、陶瓷、建材、紡織服裝、生物醫學、食品加工為支柱產業,大中小企業分工協作,上下游產品較為配套的工業頭系,產業鏈條不斷延伸,配套能力逐步增強。①工業:全市已初步形成生物醫學、陶瓷、建材、電子、食品加工、化工、紡織、印染、化纖、輕工、玩具、紙製品、機械電工為支柱產業的工業頭系,組建了多家大型集團企業及在僵或廣東省正式上市的股份公司。全市私營企業得到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以展蓬勃,目前有近1500家。 ②農業:從粗放型、封閉型向規模化、集約化、開放型多種經營轉型。以山地農業開發為突破口,重點發展"三高"農業,初步形成優質蔬菜、優質水果、優質"三鳥"、反季節蔬菜、清遠麻黃雞、鳥鬃鵝、清遠筍、北江水產養殖等一批較具規模的農業商品生產基地。出口產品形成以陶瓷、輕紡、機電、玩具為主的工業製成品和食品等農副特產兩大出口產品體系。
從清遠市區出發,30分鐘車程到廣州、60分鐘車程到佛山、90分鐘車程到深圳。全市形成了以京珠高速、廣清高速公路為主骨架,國道106、107、323線為主幹線,京廣鐵路為主動脈,大、小北江為主航線,清遠火車站、清遠客貨汽車總站、清遠港為主樞紐的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與珠江三角洲發達地區聯成一體,已經完全融入珠三角“一小時生活圈”,成為接納港澳台和珠三角輻射的最前沿。相距僅28公里的新白雲國際機場正式投入使用后,清遠市形成了發達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路。
清遠縣
清遠旅遊發展著力打造清新生態、飛霞風景名勝、英西奇特峰林、英佛湖光山色、連陽民族風情等“五條熱線”和溫泉休閑、漂流感受、山水風光、溶洞奇觀、民族風情等“五大品牌”。
旅遊項目
活力參與:漂流、溯溪探險、野戰、高山滑草、卡丁賽車、戶外拓展。
湖江山色: 北江小三峽、桃花湖、湟川三峽、譚嶺水庫。
休閑度假:清新溫泉度假區、新銀盞溫泉度假區、後花園。
民族風情:三排瑤寨、油嶺風情、瑤族篝火晚會、連山鷹揚關。
攝影聖地:沙龍聖景萬山朝王、英西峰林走廊、英德油菜花、連州古村。
1.清遠市政府公眾網:http://www.gdqy.gov.cn/
2.清遠旅遊網(http://www.qyta.com清遠旅遊局舉辦的旅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