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學院

東北石油大學二級學院

東北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學院(原石油開發系)創建於1960年,是東北石油大學主幹學院。已故國際著名學者、國內石油界元老周世堯教授擔任首屆系主任。1994年將鑽井工程、採油工程和油藏工程合併為一個涵蓋這三個專業及相關學科內容的石油工程專業,1997 年創辦油氣儲運工程專業。2002年,正式更名為石油工程學院。

學院作風


石油工程學院經過50年的發展,形成了“嚴謹、樸實、勤奮、創新”的良好作風,創建和發展了具有石油工程特色優勢學科,為祖國培養出一批又一批適應石油工業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需要的各類高素質複合型人才,在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及學生工作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教學建設


東北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學院擁有1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石油與天然氣工程),3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油氣田開發工程、油氣井工程和油氣儲運工程),4個省級重點學科(石油與天然氣工程、油氣田開發工程、油氣井工程、油氣儲運工程),1個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石油與天然氣工程),3個博士學位授權點(油氣田開發工程、油氣井工程和油氣儲運工程),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油氣田開發工程、油氣井工程和油氣儲運工程);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石油與天然氣工程);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提高油氣採收率重點實驗室、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實驗室);1個CNPC共建重點實驗室(油氣藏改造試井與評價重點研究室);1個國家級本科實驗示範中心(石油工程與地質);2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石油工程和油氣儲運工程);2個省級本科重點專業(石油工程和油氣儲運工程)。

師資力量


東北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學院有教職工12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博士生導師15人,教授(研究員) 38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31人。在校本科生2499人,碩士研究生634人,博士研究生126人,博士后研究人員23人。
石油工程學院本著“強化基礎、發揮優勢、拓寬領域、提高水平”的指導思想,以提高油氣採收率為科研特色和優勢。近年來承擔了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230餘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0項,省、部級項目98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50餘項,其中包括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50篇,被SCI、EIISTP收錄110篇,出版著作20部。
東北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學院師資一覽
分類姓名
院士王德民蘇義腦王玉普胡文瑞---
博士生導師艾池曹廣勝成慶林崔海清李士斌李瑋劉揚
劉義坤劉永建盧祥國宋考平孫玉學王克亮王淑彥
魏立新吳文祥夏惠芬閆鐵楊二龍殷代印尹洪軍
張繼成趙萬春周志軍范振中劉慶旺吳景春張繼紅
教授畢雪亮陳濤平黨慶功韓宏升賀鳳雲劉振宇龍安厚
王立軍閆文華楊晶楊樹人張大為張景富張文
趙春森趙明國-----
副教授柏明星曹曉春范森國麗萍胡紹斌黃斌紀大偉
李佔東劉保君劉承婷劉宏劉麗劉銀慶羅雲
馬文國皮彥夫施寒清宋文玲王春生王繼剛魏建光
聞守斌楊釗於寒穎張承麗張紅艷趙法軍王志華
講師陳凌雲單丹丹單五一董馳馮福平傅程李銘
劉進祥劉麗麗劉音頌劉維凱逯廣東馬一玫曲國輝
孫曉峰王胡振周彥霞文華張立剛趙景原趙躍軍
支繼強鍾會影----
助教董航李吉張璐瑩李玉偉孫士慧趙健崔曉娜
備註:表格信息來源

專業設置


石油工程

專業概況
石油工程專業是在原鑽井(建於61年)、採油(建於61年)及油藏(建於79年)三個專業基礎上於1994年合併構建的,是石油行業中的主幹專業,黑龍江省重點專業,國家特色專業。本專業以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和油氣田開發工程、油氣井工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為支撐,在專業隊伍、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條件建設、學術交流等各個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已成為石油工程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的基地,達到國內外本專業領域的領先水平。
專業特色
(1)該專業將原來的油藏、採油、鑽井三個專業合併成一個專業,經過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完善,具有厚基礎、寬專業、強能力的特點;(2)石油工程專業是石油領域主幹專業,黑龍江省重點專業,國家特色專業(3)具備完善的課程體系,配合專業方向,模塊化設置專業課,突出專業特色,建成“石油工程”和“滲流力學”兩門國家級精品課;(4)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具備完善的實驗條件,擁有具有“石油工程與地質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鞏固的實習基地;(5)有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和油氣田開發工程、油氣井工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支撐;(6)教師熔入企業,傳承大慶精神,拓展油田開發的理論與技術,長期承擔大量科研項目,具有很高的科研水平和實力,注重將最新的研究成果引進教材和課堂,不斷加強科研促進教學;(7)學生面向全國油田企業和科研院所就業,畢業生質量高,就業形勢好。
人才培養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工科基礎理論和石油工程專業知識,能在石油工程領域從事油藏工程設計、採油工程設計、鑽井工程設計、工程施工與管理、應用研究與科技開發等方面工作,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油氣儲運工程

專業概況
油氣儲運工程學科是根據國家對油氣儲運工程技術人員的需要及該校的具體條件,於1997年創建,1998年招收專科生,2001年招收本科生,2000年獲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被評為黑龍江省重點學科和國家重點專業。自2001年7月以來,本專業在專業隊伍、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條件建設、學術交流等各個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已成為油氣儲運工程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的基地,達到國內外本專業領域的先進水平。
專業特色
油氣儲運工程專業是黑龍江省重點專業,隸屬於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國家重點學科及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是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重要支撐專業,是提高採收率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主幹學科專業。面對新世紀石油工程領域對人才培養的新需求,針對以往石油工程領域本科人才培養中存在的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等問題,將強化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作為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堅持產學研合作辦學特色,用大慶精神育人,積極推進和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逐步形成了以“提高素質,強化能力,敢於創新,勇於創業”的為理念的專業特色。
人才培養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數理化及外語基礎,具有良好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掌握油氣儲運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的基本訓練,具有初步的教學、科研、開發和規劃管理能力,能在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從事相關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能在國家與省、市的發展計劃部門、交通運輸規劃與設計部門、油氣儲運管理等部門從事油氣儲運工程的規劃、勘查設計和施工項目管理等工作,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教學團隊


油氣田開發教學團隊的團隊帶頭人為劉永建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東北石油大學副校長,油氣田開發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石油工程“國家級特色專業、黑龍江省重點專業帶頭人,《石油工程》國家級精品課負責人,“石油工程與地質”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主任。團隊成員共2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5人,講師及助教5人,其中有14人獲得博士學位,6人獲得碩士學位,團隊平均年齡為40.8歲,45歲以下教師14人。團隊中有博士生導師2人,龍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校教學名師1人,校教學質量優秀獎獲得者3人。
該教學團隊自1961年東北石油大學建校成立開發系(后改為石油工程系)以來,一直作為基層教學單位承擔石油工程專業12門教學任務。該教學團隊以石油工程專業為依託,擁有碩士點、博士點、博士后流動站及石油與天然氣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是目前全國三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之一。曾經湧現出周世堯、胡靖邦、翟雲芳、張洪亮、蔣漢青等一批石油工程界著名學者、教授。
近年來,該教學團隊依託於油氣田開發國家級重點學科平台、“提高油氣採收率”黑龍江省與教育部共建重點實驗室及石油工程與地質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平台,堅持以“加強基礎、拓寬專業、提高能力、培養素質、辦出特色”的為教學改革宗旨,以發展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油氣田開發理論與技術為科研奮鬥目標,在我校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團隊成員:
劉永建 孫玉學 殷代印 張繼紅 王克亮 吳景春 夏惠芬 盧祥國
陳濤平 王立軍 張 文 曹廣勝 張繼成 劉 麗 鍾立國 楊二龍
李 銘 張承麗 趙躍軍 文 華

實習基地


基地名稱

大慶油田技術培訓中心

基本介紹

培訓中心全景
培訓中心全景
大慶油田技術培訓中心位於大慶市薩爾圖區火炬東路2號,2003年4月被授予國家二級安全生產培訓機構資質。中心佔地面積5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9萬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1.5億元,教職工645人,具有4000人教學培訓規模。這個中心具有大慶石油高級技工學校、石油工程技術培訓學院、大慶石油管理局技術培訓中心、大慶油田HSE培訓諮詢中心、大慶外派勞務培訓中心六個職能,實行六塊牌子、一套班子的辦學模式,主要承擔石油行業各種培訓工作。

實習設備

大慶油田培訓中心
大慶油田培訓中心
石油工程生產實習對口教學單位是技術培訓中心油氣田開發系,擁有國內比較先進和完備的訓練設施和設備,具有一個4萬多平方米室外訓練場(包括鑽井工程演練場,採油工程演練場)和500多平方米的模擬演示陳列室。

實習內容

鑽井演練場
鑽井演練場
(1)鑽井工程生產實習
鑽井演練場,承擔著鑽井技能訓練的任務,演練場共分工具識別、設備解剖、二層平台操作、鑽台操作大鉗訓練以及繫繩套等六個訓練區,實習設備見表1;模擬演示陳列室包括石油鑽井簡介、鑽進技術、固井技術、鑽井常用工具、鑽井機械、氣控制流程、全套模擬井架等部分組成,採用了實物、模型、照片、光機電模擬顯示板、錄象等方式,直觀形象地展示石油鑽井工藝技術、工具設備和流程,對鑽井工程培訓直起到了非常的重要輔助教學作用。培訓內容:檢查鑽具;檢查套管;丈量鑽具、套管;使用鑽井繩索;檢查吊鉗;操作吊鉗;使用吊卡;使用卡瓦及安全卡瓦;操作液氣大鉗;內、外鉗崗井口操作;使用壓桿式黃油槍;維護保養絞車;更換鏈條;操作電(氣)動小絞車;啟動振動篩;使用滅火器;使用液壓千斤頂
(2)採油工程生產實習
石油工程專業培訓教學樓
石油工程專業培訓教學樓
採油工程演練場,承擔採油技能培訓任務,演練場分抽油機操作、注水井搗流程、油井修井作業三個訓練區,實習設備見表2;模擬演示陳列室包括油水井搗流程、井下管柱、管柱連接、集輸流程、油水分離等部分組成,對採油工程培訓起到了非常的重要輔助教學作用。培訓內容:常用工具識別、使用與維護;壓力表使用和安裝;水表使用和安裝;啟、停游梁式抽油機;更換抽油機井光桿密封盤根;更換游梁式抽油機V型皮帶;試電筆使用;更換配電箱保險;更換電泵井電流卡片;倒注水井正注流程;注水井水量調節;抽油機井、電泵井、注水井的巡迴檢查;抽油井化學防蠟加藥;抽油機一保作業;油、水井取樣;油井量油測氣;填寫油、水井日報表;常用滅火器的使用;識別各類工具;管鉗扳手黃油槍遊標卡尺的使用;測量並計算油補距和套補距;校正井架;卡活繩、死繩、拉力表;打常用繩結;起下作業前、后,裝、卸採油樹;吊裝液壓鉗及液壓鉗的使用;排、丈油管(抽油桿)並計算;起(下)油管(抽油桿);調防沖距;洗、壓井管線的連接;掛吊卡、吊環;填寫班工作日報表;油罐檢尺量油操作;油罐採樣;離心泵啟動操作;離心泵停運操作;離心泵加盤根;三相分離器的投運操作;三相分離器的停運操作;罐的進油操作;罐的倒罐操作。

科學研究


科研所

提高採收率研究所
提高採收率研究所是由原石油工業部1979年批准組建的“驅油機理研究室”擴建而成,現已成為我國石油高校中獨具特色的以提高採收率研究為主的綜合性的科研實體;成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油氣田開發工程”、提高油氣採收率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及其博士點的主要支撐點;成為我國提高油氣採收率應用基礎和應用技術研究的主要基地之一。
油氣田開發工程研究所
東北石油大學油氣田開發工程研究所創建於1960年,擁有實力雄厚的專家隊伍和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目前現有成員32人,其中博士生導師5人,教授15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學位17人。
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研究所在三次採油、現代試井理論和油藏描述、儲層動態評價與油藏模擬、多相管流與油井生產系統優化分析等方向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整體研究水平處於國內前列,聚合物驅后剩餘油分佈、複雜滲流試井綜合解釋等方面的研究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近5年承擔了國家級科研項目15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8項,科研經費2000餘萬元,獲省部級獎勵20餘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4項、二等獎7項。發表論文3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檢索收錄100多篇。
油氣井工程研究所
東北石油大學油氣井工程研究所創建於1960年,擁有實力雄厚的專家隊伍和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目前現有成員28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人,教授9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8人,具有博士學位14人。
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研究所在在油氣井工程力學、油氣井工作液力學、油氣井作液化學和鑽井工藝理論與技術等方向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研究水平處於國內前列。
近5年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8項,省部級及國家科研項目12項,年均科研經費1200餘萬元,獲省部級獎勵10餘項,發表論文300多篇,其中三大檢索收錄100多篇。
油氣儲運工程研究所
東北石油大學油氣儲運研究所創建於1997年,2000年被批准為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權點;2003年石油與天然氣工程一級學科被批准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油氣儲運研究所附屬於石油與天然氣工程一級學科開始招收博士后;2006年所屬油氣儲運工程學科被批准為黑龍江省重點學科,2007年被批准為國家重點學科。經過十餘年的建設與發展,油氣儲運研究所已具備人才梯隊建設合理、科學研究實力雄厚、人才培養碩果累累、學術交流不斷增多、優勢明顯特色鮮明的特點,是全省乃至全國油氣儲運工程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的重要基地。該研究所擁有以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省部級優秀中青年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劉揚教授為帶頭人的油氣儲運工程人才梯隊,共有科研人員25人,其中教授7人,擁有博士學位者7人。研究所注重基礎性和創新性的科學研究,充分利用地處東北老工業基地大慶油田的地域和學科人才優勢,通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項目,省部級和油田公司科技攻關項目,形成了“油氣儲運工程優化與節能降耗技術”、“複雜流體流動”、“油氣集輸技術”三個穩定的研究方向,整體科研水平居國內領先。
石油工程實驗中心

重點實驗室

提高油氣採收率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省級重點實驗室
CNPC油氣藏改造試井與評價重點研究室

學生建設


學院領導合影
學院領導合影
組織機構:石油工程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74個班,2501名學生,學生工作組現有7人,構成如下
黨委副書記:張金輝(兼任大學黨總支書記)
07級輔導員:趙提財(兼任大學生第二黨支部書記)
08級輔導員:趙金子(兼任團委書記)張兵(兼任大學生第三黨支部書記)
09級輔導員:孫紅敏(兼任大學生第一黨支部書記)
10級輔導員:金姍、唐秀明

培養目標


以本科教學為中心,以“厚基礎、寬專業、強能力、高素質”為培養目標,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建成國家級精品課2門,省級精品課2門,校級精品課4門;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13項。

機構設置


黨委機構設置

下設五個黨支部:油氣田開發工程系黨支部、油氣井工程系黨支部、油氣儲運工程系黨支部、石油工程實驗中心黨支部、提高採收率研究所黨支部。

行政機構設置

石油工程學院行政機構設置
石油工程學院行政機構設置
下設六個系(研究所):油氣田開發工程系、油氣井工程系、油氣儲運工程系、石油工程實驗中心、提高採收率研究所、石油工程學院辦公室。

研究中心機構設置

石油與天然氣研究中心機構設置
石油與天然氣研究中心機構設置
下設五個研究所:油氣田開發工程研究所、油氣井工程研究所、油氣儲運工程研究所、石油工程實驗中心、提高採收率研究所。

發展前景


石油工程學院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日益擴大。近年來,先後派出 90 多名教師和學生前往美國、英國、德國、日本、韓國、挪威、澳大利亞、加拿大和俄羅斯等國家攻讀學位、進修學習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每年都有外籍專家、學者到系裡參觀、訪問或講學。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勞倫斯國家實驗室、懷俄明大學三采研究中心、新墨西哥州礦業學院石油採收率研究中心及日本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等建立友好合作關係。
石油工程學院培養的畢業生遍布海內外,已成為石油行業的骨幹力量。湧現出一批優秀企業家、科技專家和基層技術骨幹。
回首往昔,石油工程學院教學科研碩果累累;展望未來,持續發展任重而道遠。石油工程學院全體師生員工正滿懷信心地為建設全國有特色、有優勢、有影響的一流石油主幹學院而不懈努力。

院士簡介


王德民

王德民
王德民
王德民,採油工程專家,1937年2月出生於河北唐山市,教授級高工,中國工程院院士。1960年畢業於北京石油學院鑽采系採油專業。1994年當選為首屆中國工程院院士。歷任大慶石油管理局總工程師、副局長。現為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享受國務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貼”。國際石油工程師學會(SPE)傑出服務獎委員會委員、長遠規劃委員會委員、著名演講人評選委員會委員,中國礦業聯合會顧問、中國石油學會常務理事、黑龍江省科協副主席、黑龍江省高校科學技術顧問委員會委員、黑龍江省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黑龍江省石油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科學》、《工程師論壇》等6種雜誌編委。東北石油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項、國家發明獎二等獎二項、,此外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科技大會獎、省科技進步一、二等獎以及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石油工業部)特等、一、二、三等獎等24項獎勵,並取得國家專利9項、國外發明專利3項。同時,在國內外核心期刊和重要學術會議上發表和宣讀論文40多篇,著有5部專著和譯著。1995年11月至1996年初,王德民院士作為亞太地區首位國際石油工程師學會(SPE)“傑出演講人”,先後赴印度、荷蘭沙烏地阿拉伯等17個國家巡迴講學。1997年還獲得了SPE亞太地區“貢獻獎”。2001年榮獲了國際石油工程師學會(SPE)“傑出會員獎”,2007年,他獲得國際石油學會亞太地區授予的“油藏描述與開發貢獻獎”,2009年獲何梁何利科技成就獎,2010年獲國際石油工程師學會“提高採收率開拓獎”,SPE“終身會員”榮譽。
從1968年到1978年研製了一整套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分層注采和分層測試工藝;1979年至1985年提出和組織了“大慶油田高含水期採油工藝”的系統工程,使大慶油田開採技術在總體上具有世界水平,為大慶增加原油可采儲量6億噸;1986年至2000年大慶進入高含水後期,為再穩產10年而作技術準備的八個系統工程的主要提出者及組織者之一,為大慶提高採收率進行了系統研究,尤其是聚合物驅三次採油技術已大規模推廣應用,增加可采儲量三億多噸,年產油1000多萬噸;三元複合驅油技術正在推廣之中。這些工藝都是世界上油田開發方面意義最大、難度最大、工藝最先進的技術,為大慶油田的穩產提供了技術保證。目前,王德民院士正從事“四次採油”、“一元驅”、“二元驅”、“多元多相驅油”和與之配套的採油工藝技術等對石油工業有重大影響的理論和工程技術研究工作。

蘇義腦

蘇義腦
蘇義腦
蘇義腦,油氣鑽井工程專家,蘇義腦1949年7月出生於河南省偃師縣。1976年畢業於武漢鋼鐵學院,1982、1988年分別獲碩士、博士學位,1990年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后流動站(力學)出站,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曾任國家科技部863計劃海洋領域820主題專家組專家,國家科技獎勵地礦專業組評委,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鑽井工藝研究所副所長,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教授級高工,博士生導師;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科技委員會委員,鑽井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石油學報》等8刊物編委。
作為主研人員連續參加國家“七五”和“八五”、“九五”、“十五”及部級六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省部級二等獎4項、部級一等獎和總公司特等獎及重大成果獎各1項。獲國家專利18項,另8項發明待授權;
1991年被國家授予“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稱號;1994年獲得首屆“國民博士后獎勵基金獎”,1999年獲得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科技鐵人獎”;2004年獲得國家“中央企業勞動模範”稱號;2005年被評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特等勞動模範”和“首屆鐵人獎章獲得者”。出版專著7部,編譯著4部;論文160餘篇。
定向井叢式井水平井等鑽井技術研究與應用方面有較深造詣。在鑽井力學、軌道控制和井下工具研究中多項創新成果居國際先進水平,形成體系用於生產效益顯著。創造性地把工程式控制制論和航天制導技術引入鑽井工程,開拓新領域,提出"井下控制工程"這一新概念並做開拓性基礎研究;主持研製P5LZ四大系列導向鑽具,主持導向鑽井工藝技術研究,主持高陡構造防斜打快研究,均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主持設計全國第一口薄油層中曲率水平井軌道控制方案並負責實施成功,首創鑽深2080m處水平擊中6m靶窗中線僅偏0.14m。

王玉普

王玉普,油氣田開發工程管理專家,1956年10月生於遼寧省新民縣。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1982年畢業於東北石油大學石油礦場機械專業,2003年獲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油氣田開發工程專業博士學位,200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歷任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現任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
1999年獲得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科學技術進步獎,2004年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05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7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5年獲世界石油工程師協會亞太地區技術獎。
領導組織實施化學驅三次採油工程化管理,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化學驅三次採油生產基地;組織實施勘探-開發一體化管理,推動海拉爾盆地石油勘探取得新突破,發現了我國東部陸上最大的深層火山岩天然氣田,有力地支撐了大慶油田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創建百年油田”發展戰略,制定了階段性發展規劃。主持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重大科技項目攻關多項。
中共第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