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
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建社近五十年,其前身為古典文學出版社,成立於1956年11月,1958年6月改組為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78年1月易稱今名。現有職工123人,有編審11,副編審等29人。設有七個編輯室、編審室、美編室、出版科、校對科、發行一、二科、宣傳信息科及辦公室、人事科、行政科、儲運部等部門。上海古籍出版社是一家專業出版社,以出版古典文學、歷史、哲學、語言、科學技術、醫學、軍事、工具書、畫冊、大專教材等古籍的整理和學術研究著作為主,兼及普及傳統文化的讀物。累計出版圖書6000多種。近年來初版品種每年約290種左右,重版圖書約佔出書總數的40%。經過多年不斷探索、總結,確立了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以質量與品牌為中心,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提高文化品位適應讀者的需求,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建設與上海一流國際大都市相應的一流專業出版社。
地圖
簡介
企業名稱 上海古籍出版社
所在城市 上海 @ 上海
所屬行業 媒體/出版
經營範圍 古籍類圖書
6
對古代作家的詩文集(別集、總集),以及哲學、史地、科技、語言類古籍,經過校勘、標點、分段出版註釋本,有的利用前人箋注,大部分約請當代專家學者整理和新注。這類古籍整理的書籍,還包括各個門類的其他系列性圖書,以及未列入系列或叢書的單獨品種。
1956年,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根據
出版當代老中青著名學者對中國傳統文化各個方面的學術論著,如陳寅恪、鄭振鐸、郭紹虞、錢鍾書、饒宗頤、呂思勉、岑仲勉、俞平伯等著名學者,或編為文集,或作為專題論著。此外,對海外漢學研究成果,有選擇地出版《海外漢學叢書》。1962年起出版了不定期的學術刊物《中華文史論叢》。
已成系列的有《文化春秋叢書》、《三百題系列新刊》、《十大系列叢書》、《生活文化叢書》、《文物鑒賞叢書》、《中華文明寶庫》等等。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時期出版了《中國叢書綜錄》、《詩韻新編》、《變文字義通釋》等等。近年又有《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二十五史紀傳人名索引》等。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時期已設立了影印組。現已發展為3個編輯室。歷年來影印的有《中國古代版畫叢刊》、《古本戲曲叢刊》、《古本小說集成》、《敦煌吐魯番文獻集成》、大型的《四庫全書》等。
新書上市
前身古典文學出版社,由李俊民任社長兼總編輯;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時期,自1959年3月至1966年12月,由金兆梓任主任,總編輯一直是由副主任李俊民兼任。上海古籍出版社成立后先後擔任社長、總編輯的有李俊民、戚銘渠、魏同賢、錢伯城、李國章、趙昌平。
上海古籍出版社認真貫徹社會主義的出版方針,堅持古籍整理和學術著作與普及傳統文化讀物並重,排印和影印並舉,大中小型圖書合理安排的出書框架。還注重出版物的文化含量與提高經濟效益相統一,加強多層次的標誌性品種與擴大規模效應相統一,從而積極主動地貫徹適應市場,引導市場這一宗旨。
一、大型集成性文獻叢刊與古籍整理形成規模。
校勘。評註的圖書
中國出版史上規模最大的工程《續修四庫全書》,1800冊於2002年全部出齊。
圖書
二、學術著作的新格局
該社已出《中華學術叢書》、《海外漢學叢書》在海內外享有很高聲譽。
圖書
王運熙、顧易生主編的《中國文學批評通史》七卷本1997年整套推出,榮獲第三屆國家圖書獎,標誌著我社傳統形態的學術論著邁上了一個新台階。1998年將繼續推出版郭預衡先生耗時十餘年的力作《中國文學史》(全四冊),也以慎密精當為基本特色。《中西紋飾比較》、《謚法研究》、《求索真文明》、《夏商周青銅器研究》、《恩辨錄》、《隋唐帝國形成史論》、《上海史研究譯叢》等論著更以嶄新的視角向讀者展示了學術研究的新成果。
三、高品位、系列化的普及讀物
圖書
四、大中型畫冊與工具書,形成個性與規模
所出圖書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圖書在海內外學術界、讀書界產生良好的影響。1978年來共有300多種圖書分獲國家圖書獎、全國古籍整理優秀圖書獎、金鑰匙獎、上海市優秀圖書獎等。其中《華陽國志校補圖注》、《中國文學批評通史》分獲第一、第三屆國家圖書獎,《續修四庫全書》獲第六屆國家圖書榮譽獎;《文心雕龍義證》、《上海博物館藏敦煌吐魯番文獻集成》、《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全祖望集匯校集注》、《朱子全書》(與安徽教育社共同出版)分獲第一、第二、第三屆、第五屆、第六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中華奇石》、《中國古代軍戎服飾》、《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戴敦邦新繪全本紅樓夢》分獲第九、第十屆、第十二屆、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