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李峘的結果 展開
- 朝鮮明宗
- 唐朝越國公
李峘
朝鮮明宗
李峘(1534年—1567年),即朝鮮明宗(조선 명종),朝鮮王朝第十三任君主(1545年—1567年在位),字對陽,朝鮮中宗李懌次子,朝鮮仁宗李峼異母弟,母為文定王后尹氏。
李峘初封慶原大君,朝鮮仁宗無嗣而薨後繼承王位,文定王后垂簾聽政。繼位不久后發生乙巳士禍,以尹元衡為首的小尹派肅清以尹任為首的大尹派,掌控朝政。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親政,後起用李梁以分尹元衡之權。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文定王後去世后,外戚專權的時代落下帷幕。
隆慶元年(1567年),李峘薨逝,享年三十四歲。死後廟號明宗,謚號獻毅昭文光肅敬孝大王,明朝賜謚恭憲,葬於康陵。由於其獨子順懷世子李暊早卒,故傳位於其侄河城君李鈞,即朝鮮宣祖李昖。
人物關係
(1546年)二月初六日,明世宗所遣太監聶寶、郭鑾冊封李峘為朝鮮國王。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小尹派效法朝鮮睿宗編纂《武定寶鑒》以記錄朝鮮王朝開國以來的內外變亂的舉措,為正當化乙巳士禍而編纂《續武定寶鑒》。在此過程中要調出史官對政事的記錄“時政記”,結果發現裡面竟然為尹任等鳴不平,此外還有許多不利於小尹派的敘述。史官韓智源向小尹派告發這主要是另一史官安名世所寫,導致安名世被斬。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王子(順懷世子)出生,為此大赦全國。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文定王後撤簾歸政,李峘雖名義上親政,實權仍掌握在尹元衡一派手中。后李峘厭惡尹元衡的專擅,起用王妃沈氏的舅舅李梁(孝寧大君五世孫)來牽制尹元衡。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五月,發生乙卯倭變。在中國沿海掠奪后歸來的60餘艘倭寇船隻又來掠奪朝鮮全羅道靈岩郡之達梁浦、梨津浦一帶海岸,史稱“乙卯倭變”,達梁城失守,長興府使韓蘊戰死。其後擊敗全羅右水使金斌,轉攻珍島。李峘派李浚慶、南致勤、金景錫等率禁軍平亂。倭寇在進攻靈岩城時受挫,最終被驅逐。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林巨正在黃海道一帶起義,震動朝廷,三年後才得以平息。
英年早逝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李梁遭台諫彈劾,李峘迫於“公論”的壓力,將其流放江界。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文定王後去世,尹元衡遭彈劾並被流放,不久死去,外戚專權的時代落下帷幕,李峘“將有大正之志”,然而體弱多病,未能有所作為。
隆慶元年(1567年)六月二十八日,李峘薨逝於景福宮養心堂,享年三十四歲。由於其獨子順懷世子已在四年前死去,故王妃沈氏(仁順王后)命傳位河城君李鈞,是為朝鮮宣祖李昖。 死後廟號明宗,謚號獻毅昭文光肅敬孝大王,明朝賜謚“恭憲”,葬於康陵。
王妃
宣烈懿聖仁順王后沈氏(籍青松)
嘉靖十一年(1532年)生,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冊封王妃。萬曆三年(1575年)於昌慶宮通明殿薨逝,終年四十四,合葬康陵。
後宮
貴人尹氏(籍海平)
生年不詳,嘉靖二十四年(1514年)冊為貴人,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去世。
貴人慎氏(籍居昌)
生卒年不詳,是端敬王后的親戚,何時冊為貴人無可考證。
子女
嗣子宣祖大王李昖
長子順懷世子李暊
政治
李峘在位期間,將備邊司常設化。中宗年間雖設備邊司,但只是發生邊警時的臨時會議機關,事罷即撤。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備邊司開始成為獨立官廳。翌年發生乙卯倭變,備邊司的活動日益頻繁,許可權也不斷擴大,並擁有自己的衙署,成為常設的正式衙門。不過李峘在位期間的備邊司仍然僅限於籌劃邊事,經過宣祖年間的壬辰倭亂后發展為事實上的最高決策機關。
經濟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因財政困難和國家掌握的土地不足,李峘廢止了給在職官吏分配土地、賦予其收租權的職田法,國家只向官吏發放俸祿,承認兩班地主對土地的所有權,國家收取田稅。這標誌著朝鮮半島自新羅以來上千年的國家分配土地的制度畫上句號。從此以後,朝鮮的土地除了一部分宮房田和官廳田外,均為私有,也促成了“地主-佃戶”制的生產關係在朝鮮的全面普及。
文化
復興佛教
李峘在位期間,受文定王后的影響,一度復興佛教。文定王后篤信佛教,並重用僧人普雨,任命他為奉恩寺住持,並於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恢復禪、教兩宗,翌年設置兩宗僧科。其後任命普雨為都大禪師。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文定王後去世后,普雨失去靠山,士林也接連上排佛上疏,普雨被流放濟州島,並被濟州牧使邊協所殺,朝鮮佛教也隨之再次衰落。
資助書院
明宗李峘御筆“紹修書院”
中宗末年,周世鵬在慶尚道豐基郡(今韓國慶尚北道榮州市)建立朝鮮第一所書院——白雲洞書院。嘉靖二十五年(1550年),大儒李滉請求依宋朝白鹿洞書院故事,國王頒賜匾額,並賞給土地、奴婢,使士子得以安心讀書,李峘予以批准,並給白雲洞書院賜額“紹修書院”,從而開啟朝廷賜額制度之先河,這也意味著書院得到朝鮮官方的資助與支持。李峘在位期間建有書院16所,每年將近一所,呈現出明顯的上揚趨勢,預示著書院將在朝鮮走上蓬勃發展的道路。
明宗李峘御筆“紹修書院”
外交
對明朝(含女真)
李峘在位期間,朝鮮對明外交的首要課題仍是“宗系辨誣”問題,即請求明朝糾正《大明會典》上對李成桂父親的錯誤記載。史載李峘“常以宗系疚懷,思欲圖效萬一,無所不思” ,先後於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派趙士秀、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派金澍專程入明辨誣,並一直在打探明朝重修《大明會典》的進展。然而明朝並未完成重修《大明會典》的工作,所以李峘任內未能解決“宗系辨誣”問題。
李峘在位期間,朝鮮與女真不時發生衝突。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女真人入侵滿浦鎮,燒毀守護廳,搶走長城門鑰匙。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朝鮮咸鏡道慶興官府為解決耕地問題,搶佔豆滿江(圖們江)外的骨看兀狄哈女真人居住地伊應巨島,被趕走的女真人報復朝鮮,攻擊西水羅,大肆殺掠。翌年十二月,咸鏡北道兵使李思曾率軍渡豆滿江,擊破草串山(今俄羅斯波西耶特境內)一帶的女真人,半年後又有500餘騎女真人圍攻造山堡。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平安道兵使金德龍派虞候奉昕去慈城郡西海坪偵察定居當地的女真人,途中與女真人交戰,損失一百餘人。翌年,新任平安兵使李思曾提議征討西海坪女真人,但因副提學尹毅中等人的反對而未果。
對日本
中宗末年蛇梁鎮倭變后,朝鮮一度斷絕對日關係。李峘即位后,室町幕府派遣使節,請求復交,對馬島也斬首了倭寇頭目,獻給朝鮮。在日本的反覆請求下,李峘於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二月在景福宮勤政殿接見了室町幕府的使節安心東堂等人,同意復交。同年締結《丁未約條》,進一步加強對來朝日本人的約束,規定如有違反,重則三年、輕則兩年停止交往。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朝鮮允許對馬島歲遣船從25艘增加到30艘。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五月發生“乙卯倭變”,雖被平定,但此後直到壬辰倭亂,倭患時有發生。
《朝鮮王朝實錄》所載史臣們的評價如下:
性慈孝恭勤,雅好文藝。然幼沖踐祚,母妃臨朝,政由外家。群奸得志,良善多被竄殺,主勢孤危。暨親政之後,猶未免寵信戚畹,昵近刑餘,朝政日紊。終幸覺悟,斥黜李樑、尹元衡之徒,國家復安。
嗚呼!上有聰明睿智之德,而不能施於國家也。嗚呼!上無闇昧貪殘之失,而貽其害於臣民也。上欲用君子,則有小人恐其害己而殲殺之;上欲去小人,則有小人利其附己而引進之;上有明德,而有小人阻隔沮遏,使民情物議不得上達;上無欲心,而有小人引導承順,使內需之司奪人田民;異端非上之所崇,而有小人譸張禍福,使寺剎半一國;宦官非上之所親,而有小人憑作蹊徑,使城社有狐鼠。嗚呼!上之在位二十年間,無德及民,而有害於國者,皆小人之所為,而其失則皆歸於上矣。嗚呼!上之末年,浸悟前非,除去權奸,伸釋諸賢,將以收效於桑榆。而天不假年,虞淵遽暗,使四方後世,只知上之失德,而不知上之聖德復明、日蝕及更之可仰。言念及此,不覺血涕自滂。嗚呼痛哉!嗚呼!不幸者,其惟上乎!以文定為母,以元衡為臣,母教不善,臣順其教。嗚呼!上之不得為堯舜,無上下之輔也。嗚呼痛哉!
上在位二十三年,當初嗣位之時,年方幼沖,文定王后垂簾聽政,李芑、尹元衡輩擅弄權柄,濁亂朝廷。凡秕謬之多,過咎之彰,皆非上志。暨乎末年,聖德漸隆,權奸盡屏,深知既往之非,欲盡方來之善。於是廣聰明,納諫諍,放釋無辜,昭雪幽冤,辟黜異教,尊崇正學。岩穴之士,搜揚畢聚;耆碩之臣,招延盡禮。佇見淳古之治,而奄棄臣民,國之無祿,一至於此。嗚呼痛哉!
上英明剛毅,仁孝出天,雅好文藝。幼沖即位,喜察善斷,若使名儒碩輔導引為善,則真可與有為之君也。不幸初年,文定以殺戮為事,一時忠良,駢首就刑;李芑、尹元衡相繼執政,肆其貪虐,使士氣摧沮,廉恥掃地,舉一世汨沒於頹波之中,垂二十年。晩而李樑以嬖倖用事,將導之以聲伎、花石。幸賴廟社之佑,權奸繼逬,末年悔悟,政多改轍,民方想望小康。而又不幸,自喪春宮,久患心熱,疾恙頻作,竟至奄忽,嗚呼痛哉!上方患心熱,台諫有所啟,每發盛怒,批答之際,援筆書之,極其峻拒之辭。然再三玩復,及其怒霽,改刪后始下,外庭不知也。故待官寺極其叱打,而待外臣一無違誤。其畏公論、尊朝廷,亦至矣。
上天性純美,動遵禮法。其於文定王后三年之內,極其孝思,凡祭祀之儀,無不一出於至誠。是時上方在未寧之中,祔禮已迫。將行躬奠,大臣請止之,上不從,冒觸炎熱,力疾行禮,馴致大漸,終不可救,一國攀號之痛,曷有窮已?言之可為於悒。先是時,上以至誠好善之意召李滉,又以招賢不至為嘆,發於讀書堂之命題。至是滉感上意懇切恩命稠疊,應召而來。未及謝恩,而上已升遐矣。中外臣民,追感其好賢之意,悲愴尤不能自已。
上天性純美,動遵禮法。其於文定王后三年之內,極其孝思,凡祭祀之儀,無不一出於至誠。是時上方在未寧之中,祔禮已迫。將行躬奠,大臣請止之,上不從,冒觸炎熱,力疾行禮,馴致大漸,終不可救,一國攀號之痛,曷有窮已?言之可為於悒。先是時,上以至誠好善之意召李滉,又以招賢不至為嘆,發於讀書堂之命題。至是滉感上意懇切恩命稠疊,應召而來。未及謝恩,而上已升遐矣。中外臣民,追感其好賢之意,悲愴尤不能自已。
上天資英睿,孝友純至,祗奉兩殿,怡愉之色溢於房闥;待臣以禮,和敬之德浹於內外。事大憂國,出於誠,慈祥惻怛之教,日聞於下,原其行事之跡,可謂一代之令主。惜乎沖年嗣位,母后聽政,朝廷之上,政皆姑息,士林之間,大獄連仍。加以尊寵妖僧(普雨),崇尚釋教,皆非上意也。是以二十年間,疵政日多,美法無聞,賦煩役重,歲饑民困,盜賊興行,國內虛渴,遂使上雖懷盛德,而終不能展其萬一,可勝惜哉?及夫文定賓天,始專萬機,首罷兩宗,而快見久翳之青天;划除元兇,而拔去固結之根蒂。疏放乙巳之人,善良之廢斥遐荒者,咸使量移於內地。是以神人悅預,和氣旁達,時雍泰和之盛,庶幾想望。而昊天不弔,上之疾病,始遘於順懷之喪,柴毀於文定之薨,數年以來,心熱內煽,百疾沈綿,遂至不諱,奄棄臣民,不能大有為於東方,嗚呼慟哉!所不可知者,以上之英明邁古之資,非不知早建儲副之為盛舉,而遷延歲月,牢拒人言,乙丑大漸之時,豫能屬於有德,丁寧親自書下,使臣民知有所依,可謂付託得人,而終不能正其名號而進位春宮,何哉?宮車夜半晏駕,而上有內殿之明聖,下有臣僚之奉戴,萬無絲毫之可疑,而人心遑遑,尚懷危懼,豈非以名位之未早定故也?
《韓國史年代記》:在位末葉,明宗欲廣舉賢才,以開展仁政,沒過多久就升遐,明宗的改革政治無果而終。1563年失去兒子后,明宗在悲傷和痛苦中得病,又在至誠處理母親文定王后的三年喪的過程中病情惡化,很快就升遐了。如果明宗在位再多一點時間,今天對明宗的評價或許會有所不同。
喜食鹿肉
據說李峘喜歡吃鹿肉,尤其喜歡吃鹿尾巴。有時候地方官找不到生鹿,就用生獐來湊,明宗對近侍說:“十首生獐,安能當生鹿一首?”後來編《續武定寶鑒》時,史官的這條記錄被翻出來,明宗大怒,表示沒有這回事,並追究和嚴懲了記錄此事的史官。
反躬自省
順懷世子夭折后,李峘哭得很傷心,但隨後就嘆息道:“我為什麼要哭呢?乙巳年間的忠賢們一個個無辜遇害,我身在君位,卻不能阻止,我家還能世世代代做君王嗎?”
廟號巧合
據說李峘生前常說:“得謚為明足矣!”死後群臣所上廟號果然是“明宗”。仁順王后獲悉這個廟號后,哭著對群臣告知李峘生前的這番話。
《列聖御制》中僅收錄明宗四篇文章,分別是《親策儒生御題》《下示儒生御札》《祭文定王後文》《賜開城留守慎希復書》。
明宗死後,與仁順王后合葬於康陵,緊挨文定王后的泰陵,位於今韓國首爾特別市蘆原區孔陵洞。壬辰倭亂時,泰陵齋舍被日軍燒毀。
2016年MBC電視劇獄中花,徐河俊飾李峘。
2016年JTBC電視劇魔女寶鑒,李大衛飾李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