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約瑟夫·多諾萬

前美國戰略情報局局長

威廉·約瑟徠夫·多諾萬(William Joseph Donovan1883—1959),美國戰略情報局局長,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早年從業法律界,1912 年入伍。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二十年代任羅徹斯特市市長和聯邦司法部長助理。三十年代重操律師職業。1940年至1941年間負秘密使命前往英國、巴爾幹諸國和中東地區考察。1941 年7月被任命力情報協調員,負責收集情報並與英國安全協調小組合作,執行對海外納粹分子的特別行動計劃。1942年建立戰略情報局並任局長,直接對聯合參謀長委員會負責,掌管對德國和歐洲被佔領區派遣間諜、收集軍事情報、反宣傳、策劃破壞活動等。1942年12月訪蘇,試圖建立互設情報交換代表,未獲成功。1944年獲少將軍銜。同年到中國,與國民政府軍統局長戴笠簽訂《中美合作所補充合同》。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10月戰略情報局撤銷,他被免職。主張建立和平時期的中央情報機構。儘力為在1947年成立中央情報局獻策,但未任職務。后曾任駐泰國大使、國際情報研究所所長。1959年病逝。

人物簡介


威廉·約瑟夫·多諾萬(William Joseph Donovan1883—1959),美國戰略情報局局長,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早年從業法律界,1912 年入伍。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二十年代任羅徹斯特市市長和聯邦司法部長助理。三十年代重操律師業。1940年至1941年間負秘密使命前往英國、巴爾幹諸國和中東地區考察。1941 年7 月被任命為情報協調員,負責收集情報並與英國安全協調小組合作,執行對海外納粹分子的特別行動計劃。1942 年建立戰略情報局並任局長,直接對聯合參謀長委員會負責,掌管對德國和歐洲被佔領區派遣間諜、收集軍事情報、反宣傳、策劃破壞活動等。1942 年12 月訪蘇,試圖建立互設情報交換代表,未獲成功。1944 年獲少將銜。同年到中國,與國民政府軍統局長戴笠簽訂《中美合作所補充合同》。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10月戰略情報局撤銷,他被免職。主張建立和平時期的中央情報機構。儘力為在1947 年成立中央情報局獻策,但未任職務。后曾任駐泰國大使、國際情報研究所所長。

生平經歷


時代的背景

羅斯福上台後,對美國情報機構的現狀非常不滿意,還得不停地協調各情報機構之間的紛爭。1938年末,為擴大反情報工作,他給聯邦調查局專門撥款30萬美元,這讓其他情報機構很不服氣。聯邦調查局局長埃德加·胡佛乘機擬出一項規劃,要求與陸、海軍情報部不定期交換情報,但是這兩家不買他的賬。同時,國務院、財政部等其他非軍事情報機構也不願意削弱自己的情報職能,覺得聯邦調查局太過囂張。情報界一時吵得不可開交。老奸巨滑的胡佛找了個機會,把這一堆爛攤子又推回給了白宮。羅斯福總統慌了,這時希特勒已經佔領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而且德意日三國都已開始動手,國際形勢十分緊張--國內的這些情報精英不但交不出他想要的東西,竟然還為爭奪控制權吵個沒完!因此,1939年,總統發布秘密指示,將全部諜報工作、反諜報工作和對敵破壞工作交給聯邦調查局和陸、海軍情報部。同時,他還授權聯邦調查局在拉丁美洲針對軸心國間諜開展反情報和安全工作。
隨著德國軍隊閃電般的進攻,希特勒在歐洲戰場一路長驅直入,佔領了法國后與幾乎算是"碩果僅存"的英國隔海對峙。羅斯福心急如焚,他開始著手支持被圍困的英國。可是情報機構長期效率低下,國務院又思想僵化,愛和他唱對台戲,他對這些固定的情報渠道實在不放心,於是開始重用私人情報網。他跳開政府的規定,直接挑選和使用一些對他極為忠實和可靠的人,這些人直接對他本人負責。這些人中間有外交官、軍方人士、記者、作家、社會名流,還有一些是他的私人朋友。中央情報局的開山始祖,威廉·多諾萬就是其中之一。

野蠻的比爾

多諾萬是羅斯福在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的同班同學,兩個人骨子裡都是強硬派,看問題總要發表意見,經常因為意見不合爭起來,外人看起來像在鬧彆扭,其實兩個人私底下關係很不錯。多諾萬強壯、勇敢、意志堅決,上了戰場就極其的興奮活躍。"一戰"的時候他隨陸軍上將潘興出征墨西哥,有段時間天天長途行軍。他的部下怨聲載道,永遠精力充沛的多諾萬上尉就沖他們吼道:"看我,我都沒有倒下去,也沒有喘氣,你們為什麼就吃不消!"有人在隊伍後面悄聲地說:"我們可不像你,野蠻的比爾。"從此,這個外號就慢慢傳開去。不料,多諾萬知道后反而很高興,儼然以"野蠻的比爾"自居。到戰爭結束時,"野蠻的比爾"已晉陞為上校,成為功勛卓著的戰鬥英雄。
退役后的多諾萬曾想走仕途,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可是他的運氣不好,連續幾次競選州長都以失敗告終。1924年他擔任美國司法部副部長,日後的聯邦調查局局長埃德加·胡佛此時是他的下屬。隨著好友赫伯特·胡佛當選總統,他一直以為自己會被任命為司法部部長,可是由於種種原因,他都沒能如意。多諾萬於是拍拍屁股走人,在華爾街開了一家律師事務所。後來白宮又曾邀請他擔任海軍副部長,他覺得沒勁,便不客氣地拒絕了。
多諾萬是一個典型的美國佬,他的性格極其豪爽,社交廣泛,律師事務所的生意一直蒸蒸日上,很快發了大財。不過這個老兄是個閑不住的人,掙錢與他的雄心壯志比起來算不得什麼,他很快就把事務所交給合伙人,自己跑到歐洲各個戰場上去巡視。他目睹了德國在歐洲氣勢洶洶的進攻,分析了軸心國的活動態勢和走向,並考察了英法等國的抵抗運動,回國后寫了一大堆分析報告,最後得出來的結論是:美國要儘早做好全面的戰爭準備。在這一點上,多諾萬與老同學羅斯福的觀點是一致的,不過他要激進得多。當時美國精英階層關於是否要參與這場大戰還存在爭論,"野蠻的比爾"對此很是生氣:"在這樣一個殘酷無情、惡魔當道的時候,怎麼能像個女人一樣扭扭捏捏呢!"
1940年7月,多諾萬接到邀請,來到羅斯福的橢圓形辦公室里,談談他對國家形勢和英國的看法。他的聽眾有四個:總統、國務卿科德爾·赫爾、陸軍部長亨利·劉易斯·史汀生和海軍部長哈羅德·斯塔克。多諾萬情緒高昂,滔滔不絕,再三強調美國要做好戰爭準備,並及時給予英國必要的援助,以對抗納粹。另外,美國還需要建立一個"統一的對外情報機構"。這和羅斯福當時的想法是不謀而合的。此時華盛頓剛剛收到兩份完全相反的情報報告,駐英大使老約瑟夫·P·肯尼迪悲觀地認為英國抵抗不了多久就會投降,使館其他人員則堅持英國的抵抗運動一定能堅持下去。為切實了解英國的實際情況,密談結束后,羅斯福委派多諾萬去英國,考察其士氣和抗擊納粹的實力,同時了解它的情報工作和反諜經驗。
1940年12月,多諾萬來到英國,受到最為隆重的歡迎。日益吃緊的英國一直拚命謀求美國參戰,並與美方就交換秘密情報開展了初步合作。英方希望保持這種情報合作的穩定性,也希望情報上的合作能促使美國進一步看清事態,及早參戰,因此一直竭力說服羅斯福,美國需要建立一個協調性的統一的情報機構。多諾萬的來訪是一次重要的機會。
英國秘密情報處處長斯圖爾特·孟席斯親自陪同多諾萬全程訪問,並向他保證,他能見到他所想見的任何人,能了解他想了解的任何情況。而且,若美國決定建立統一的情報機構,英國情報機構願意提供必要的幫助。在孟齊斯的陪同下,多諾萬看到了英國為抵抗納粹而做好的各項準備,看到了英國人最新發明的秘密武器,還了解到英國情報工作的經驗、訓練方法和一些基本技戰術。他還受到溫斯頓·丘吉爾首相和喬治六世國王的接見,丘吉爾向他反覆強調了諜報工作的重要性。
多諾萬回國后的樂觀報告堅定了羅斯福放棄中立、援助英國的決心。同時,多諾萬向總統提議,仿效英國的方法,建立一個專門機構負責國外情報工作,搜集敵情,並為總統提供分析意見。羅斯福對這一提議有點動心,但是陸、海軍情報部和聯邦調查局一致反對,他們擔心多諾萬的機構會侵越自己的許可權,都拒絕與這個"隨心所欲""無法無天"的人共事。

初期的混亂

多諾萬不管這些,不屈不撓地找羅斯福;英國諜報官員,有"小比爾"之稱的斯蒂芬森借著與白宮的特殊交情為他辯駁。1941年6月22日,德國對蘇聯開戰。形勢的嚴峻程度已經大大超出之前的預料,羅斯福迅速做出決定,成立美國情報協調局,由多諾萬任局長。
1941年7月,多諾萬從預算局要來45萬美元的撥款,在白宮附近幾間破舊的大樓里開始工作。他運用靈活的社交手腕,招徠一大幫精英分子。這裡面有哈佛大學的知名學者,著名詩人、商人富翁、銀行家、電影導演、劇作家等等,全都是顯赫人物,個個精明強幹,神通廣大。
幾個月以後,情報協調局的膨脹能力讓所有人跌破眼鏡:它的工作人員從最初的幾十人猛增到600多人,在華盛頓很多地方和紐約都設有大大小小的辦事處。但多諾萬還不滿意,他要把機構規模再擴大一倍!
多諾萬完全不管有關的行政規定,大肆招攬各種身份的人才,不管是雞鳴狗盜之徒還是有不同政治傾向的人,他一概不管,只要有一技之長就行。招攬來的人大部分對情報工作一竅不通,連最簡單的領取日常工作用品的機關常識都沒有。但是多諾萬一點都不在意這個,他要通過正規的訓練把這些"有潛力的人"訓練成最一流的情報人員。在一些秘密學校里,英國的情報專家擔任教師,教授情報協調局特別行動處的人各種隱蔽行動技能,包括製圖、暗殺、爆破和格鬥等等。
情報協調局的工作分公開和隱蔽兩部分,公開活動主要是由學者們對情報進行專門的分析和研究,隱蔽工作主要是指在敵後從事破壞和顛覆活動。協調局由5個專業機構組成:秘密情報處,從事諜報工作;特別行動處,從事破壞與顛覆活動;反情報處,從事防諜工作;心戰行動處,製造和傳播黑色宣傳;作訓處,訓練打入敵占區的游擊分隊。另外,還有財務管理、通信聯繫、人員招聘等後勤部門。
研究開發處是情報協調局下的另一個重要部門,它主要由發明家和科學家組成,負責開發各種情報工具,偽造各類身份證件,研製專供特工使用的特別武器。他們發明了很多暗殺使用的無聲手槍和精巧的爆炸裝置。有一種叫做"凱西·瓊斯"的精巧裝置,專門用來破壞鐵路,它用磁鐵吸在火車頭和電眼的下部,這樣火車只有在進入隧道時才會爆炸,造成的損失更大。
研究開發處的處長斯坦利·洛弗爾看上去沉默寡言,實際上是個狂熱的異想天開分子。聽說希特勒是素食者,他就想了個怪主意:在希特勒的蔬菜中偷偷注入雌性激素,使他的鬍子掉光,接著說起話來就會尖聲尖氣,像個女人--這樣就達到了"閹割"這個魔頭的目的,進而可以毀壞他的個人形象,讓德國人不再尊敬這個女人似的"元首"。說了這麼多,洛弗爾先生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我想,大約是他想憑藉對希特勒個人形象的破壞來破壞德國納粹政權的穩定吧。
情報協調局的發展很快,多諾萬源源不斷地給羅斯福提供各種情報報告,總統對他的工作是滿意的。但是,這時候它的地位還遠遠沒有達到多諾萬預想的高度。羅斯福多疑的性格使他不相信任何一個機構或某個人提供的情報--至少有10多條情報渠道在運轉。陸、海軍情報部和聯邦調查局擔心情報協調局的擴大會危及自己的利益,因此對它十分排斥,拒絕提供一些秘密情報,總之,拖多諾萬後腿的事他們也沒少干。
事實上,情報協調局成立之前那種各自為政的混亂局面並沒有太大的改變,這種不該出現的情況最終導致了一場歷史性的悲劇的發生。
1941年12月,一個晴朗無風的日子,多諾萬正在波洛運動場看一場足球比賽,眼看到了射門的關鍵時刻,賽場外的高音大喇叭突然響了起來:"緊急通知!緊急通知!威廉·多諾萬上校,請給華盛頓19號話務員打電話!"
華盛頓19號話務員!這是白宮的一條緊急電話線路,多諾萬立刻知道出大事了。總統的秘書告訴他,日軍偷襲珍珠港,美軍珍珠港基地遭到毀滅性打擊,總統要他立即趕回華盛頓。
"這幫混蛋!"掛上電話,多諾萬憤怒地罵了出來。他早就向陸海軍情報部索要過有關日本軍事動向的材料,那幫混蛋沒給!雖然情報協調局的職責之一就是"協調各情報機構",但他根本拿不到最及時最核心的秘密情報,而陸、海軍情報部自己向總統呈交的則是些基本的原始材料,而不是整體的分析成果。
多諾萬急沖沖地趕到華盛頓,立刻召集情報分析專家開會,準備給總統和內閣提供分析材料,但他手頭缺乏基本的日本情報,而此時三大情報機構亂成一團,都忙著自己搜集情報,沒有人在意多諾萬索要情報的要求。多諾萬氣壞了。
1941年12月7日深夜,多諾萬被叫進橢圓形辦公室,羅斯福陰沉著臉,房間里的氣氛很尷尬。忽然,總統狠狠地敲了下桌子,開始大發雷霆:"他們像獵人打野鴨一樣在打我們的軍艦!打鴨子!比爾!"他揮舞著手臂,激動而憤怒。
珍珠港事件在整個美國社會引起巨大的震驚。為什麼沒有任何警報?那麼多情報機構都在幹什麼?誰應該為這一國家的悲劇負責任?
多諾萬有理由發火,珍珠港的悲劇本來可以避免的,種種資料表明,從1941年初開始,美國的軍方情報機構曾通過不同的渠道多次獲得關於日軍可能襲擊珍珠港的情報,但是,這些情報要麼因為某種原因被擱置起來,要麼被認為不重要而忽視。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情報軍官埃德溫·萊頓發現日軍航母動向異常,多次警告在遠東和珍珠港可能發生戰鬥,但是他卻因此被作戰部的軍官視為庸人自擾,"酷愛散布星期六危機"。在陸軍和海軍情報機構中,沒有一個人負責研究日本外交情報,沒有人專門整理互相交錯的秘密情報,也沒有一個精幹的中央機構對總統和內閣獲得的大量情報進行分析,使其看到最為迫切和危險的事情。
無論如何,就像一位軍方高官所說:"情報部門對珍珠港事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陸軍和海軍情報部一時間成為眾矢之的,被罵得抬不頭來。
徠在憤怒和恥辱感中,任何荒唐滑稽的方案都可能出籠---頭腦同樣發了一回熱的多諾萬慫恿總統派遣剩餘的太平洋艦隊的一半兵力和1萬多名突擊隊員--美國其實沒有這樣的突擊隊員--去攻打日本北海道。還有人建議美國轟炸日本火山,把日本埋在岩漿和灰燼中。情報協調局不知道從哪裡搞來情報,聽說日本人極端害怕蝙蝠,提出向日本空投蝙蝠,以擾亂人心。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羅斯福總統居然認真考慮並採納了這個計劃--美軍不辭勞苦地捕獲了數萬隻大蝙蝠,在它們身上綁上一種特殊微型炸彈,以便讓它們在降落後引起爆炸和火災,造成更大的恐慌。後來美軍出動了多架轟炸機把這些蝙蝠空投到日本境內,結果大部分蝙蝠還沒落地就在高空凍死了或摔死了,沒死的也是奄奄一息--而日本人根本就不怕這個!總之,這種種荒誕怪事,竟然發生在一個現代民主國家,也算是千古奇談了。
珍珠港事件之後,在羅斯福的支持下,多諾萬加大了情報協調局的活動範圍和力度。他甚至一度從老朋友斯蒂芬森手中接過英國間諜原來乾的一項活兒,即定期到西班牙駐華盛頓大使館進行秘密搜查,偷拍親軸心國的佛朗哥政府的密碼本和重要文件,以協助英國攻克德國"迷"字機密密碼。但是這一秘密舉動令聯邦調查局局長鬍佛大為光火,因為這該是他管的事。胡佛一氣之下,在情報協調局的密探再潛入使館時,聯邦調查局出動車輛,打開明亮的信號燈,並且高放警報信號,最後把驚慌失措的密探給逮回去了。多諾萬氣得渾身發抖,他和胡佛一直吵到羅斯福面前,但是總統出於自己的考慮,並沒有訓斥胡佛,反而是下令把這項任務轉交給聯邦調查局。
為改善當前的混亂情報局面,1942年初,羅斯福一度想解散情報協調局,將其各個機構分配到其他情報部門中去。多諾萬為了使這一想法不被實施,真是費盡了心思,後來他找到了一個意外的盟友--美國最高軍事機構參謀長聯席會議。後者堅信美國必須有一個機構專門從事對敵秘密工作,多諾萬則使他們相信情報協調局就是最好的執行者。

歐陸大滲透

1942年,丘吉爾首相發出"到歐洲放火"的號令,正中多諾萬的下懷。他選派大批戰略情報局的人去英國接受訓練,回來後分成多個特別行動小組,去各地執行特種軍事任務,其中多數是"燒、殺、砸、搶"等顛覆和破壞活動。除了太平洋地區海軍和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領導的部門不許他們插足外,多諾萬麾下的特別小組幾乎遍布世界各地。有時他自己還要求參與某些冒險活動,儘管以他的身份和級別,這是不被允許的。
盟軍在歐洲發動攻勢后,多諾萬堅持要去諾曼底親身體驗一下。他找到一位關係不錯的海軍上將,但是後者一口拒絕了。多諾萬的身份太特殊,了解太多機密,這樣的重量級官員無論犧牲或被俘,都會帶來非常重大的負面影響。多諾萬爭辯說,在諾曼底犧牲是一名軍人最光榮的事,而且他是沒有權力做俘虜的,如果陷入絕境,他會服毒,如果沒有毒藥,他就用槍對準自己的太陽穴。無論如何他一定要去。為了實現這一想法,多諾萬威逼利誘,無所不用其極,死活賴著要去。最後他終於"靠關係"登上了諾曼底海灘,他像普通戰士一樣,全副武裝,在敵人呼嘯的子彈中沉著應對。登陸之後,多諾萬心滿意足,他的"關係人"卻嚇出了一身冷汗。
膽大的多諾萬不僅愛搞些這樣的"小冒險",在執行任務的時候也很執拗,凡是他認為對美國有利的,就算上司不同意,他變著法兒也會幹。1944年末,戰略情報局搞到蘇聯4種軍事和外交密碼(蘇聯人當時還不知道這些密碼被破獲,仍然在使用)以及約1500份文件,多諾萬欣喜若狂。可是羅斯福總統和副總統愛德華·斯瑞紐斯卻命令他在不透露來源、不留副本的前提下,將密碼與文件交還蘇聯。多諾萬執行了這一命令,但在送還之前,他偷偷地將密碼複製了一套。這些副本後來在調查隱藏在美國的蘇聯間諜時發揮了重要作用。1945年初,多諾萬還擅自下了一個口頭命令,讓手下的人收集分析能透露蘇聯人在巴爾幹的意圖的秘密資料。
在多諾萬的帶動下,戰略情報局的風格極其自由,這裡的人一個個都被訓練得膽大包天。由於它的機構人員很多是臨時雇傭的,沒有一個正式的等級制度,就顯得更加混亂了。
二戰快結束時,戰略情報局進行了一項代號為"紙夾"的行動計劃,專門搜尋德國科學家,把他們帶回美國,防止落到蘇聯人手上。一個名叫羅茲的中尉在執行任務時遇到了一個不肯合作的美國上校,上校指責他的做法,並且拒絕交出這些科學家。羅茲竟然掏出手槍對準他,並指揮他的小分隊包圍了這些科學家。後來他因為這一魯莽的行為受到軍事法庭的審判,多諾萬卻很欣賞這樣有膽色的舉動並為他提供證詞和辯護。他表示,羅茲無視軍紀的做法令他很惱火,但是他"寧可看到一個有膽量不服從命令、堅決完成任務的中尉,而不是一個循規蹈矩、只顧自己往上爬的下屬。"
多諾萬不拘一格的用人標準和長期的實戰經驗使戰略情報局裡走出了不少優秀的特工人才,其中很多人後來直接成為中央情報局的高級官員,有4個人還先後當上了中央情報局的局長--艾倫·杜勒斯,在瑞士指揮對德間諜網;理查德·赫爾姆斯,當過記者,參與過反納粹的秘密活動;威廉·科爾比,作為傑德堡突擊隊隊員空降到挪威和法國執行破壞任務;威廉·凱西,領導德國諜報小組。其中,尤以杜勒斯的表現最為出色。(瓦解義大利德軍的日出行動的詳細過程見艾倫·杜勒斯的詞條)

美國特工王

1945年初,羅斯福讓多諾萬制定一個有關戰後長期情報機構的規劃,這正是多諾萬一直想做的事。他很快拿出一份絕密計劃,提出建立一個常設的統一的中央情報機構,該機構由總統直接控制,機構負責人與國務卿、陸軍部長和海軍部長共同組成顧問委員會,協調各大情報機構,完成諜報、反諜報、研究與分析、對外政治顛覆和總統可能交給的"與情報有關的其他工作"。但是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這個計劃暫時被擱置起來。
不久,多諾萬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這份計劃走露了風聲,隨之而來的是四方的抵制、批評和反對。本來就對戰略情報局不滿的國務院、參謀長列席會議、預算局和陸、海軍情報機構都對這一想法強烈反對,胡佛更是憤怒之極,因為他正在起草讓聯邦調查局控制所有國外情報工作的計劃。這次,他決心和多諾萬大幹一場。
1945年2月,反對羅斯福的《芝加哥論壇報》和《華盛頓時代先驅報》都以醒目標題登出多諾萬的這一計劃,說他"要建立戰後超級間諜系統","監視公民生活",並稱這一機構將是"美國超級蓋世太保"。多諾萬心裡清楚,能搞到這個絕密文件又把它泄露給外界的正是他的老對手胡佛。不過他沒工夫吵架,建立中央情報機構的構想已經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反對聲不絕於耳。他開始多方尋求支持者,並極力地說服總統。
1945年4月,羅斯福逝世,哈里·S·杜魯門接任總統。杜魯門本身不喜歡搞秘密組織,華盛頓的各個情報機構趁機大告戰略情報局的狀,包括機構膨脹、人浮於事、腐敗無能、嚴重親英等等,媒體也開始新一輪的抨擊。這一切都令多諾萬感到大事不妙,他清楚地看到,戰略情報局在戰後很可能將不復存在。他試著挽回這一局面,並為之四處奔走,但此時他對白宮的影響力已經和往日不能比了。
1945年9月,杜魯門下令解散戰略情報局,他對多諾萬長期的傑出表現表示感謝和讚賞,但在和平時期,"這種才能已經不再需要",但安慰他說,"政府的戰後情報機構將以你創立的組織為基礎建立起來"。
9月28日,在戰略情報局總部,多諾萬顫抖著聲音,向下屬們宣布解散。他感謝他們在戰爭時期的優秀工作,讚揚他們的勇敢與獻身精神,並肯定這一工作對美國今後還將有重要的意義。最後,他再次望了一眼這棟熟悉的大樓,獨自離去。
戰略情報局結束以後,沒有了中央的協調和分析系統,美國的情報活動又陷入混亂和分散中。杜魯門經常發現他辦公桌上的情報毫無條理,各個機構發出許多未經分析和相互矛盾的報告,讓事情更加混亂。這並不是他樂於見到的。他開始意識到,解散戰略情報局是一個錯誤。
1946年1月,杜魯門下令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其成員由國務卿、陸、海軍部長和總統軍事顧問組成,全面負責美國對外情報活動。委員會下設一個中央情報組,作為執行機構,代替原來戰略情報局在海外的情報活動。

戰略情報局


1942年6月13日,在參謀長聯席會議和多諾萬的聯合建議下,羅斯福下令將情報協調局與軍方情報力量結合,成立美國戰略情報局(OSS),多諾萬任局長。這是美國第一個統一的中央情報機構,也是中央情報局的前身。它的正式工作是破壞、諜報、反間諜和部署、實施秘密行動--這些工作成為後來中央情報局的基本行動範圍。

登陸北非

1941年底,美英達成協議,盟軍將於次年底進入北非,開闢新戰場。這一計劃代號為"火炬"。這時華盛頓對北非的形勢簡直是一無所知。陸軍情報部的一位專家奉命分析利比亞的供水情況,他在資料室里找了半天,只找到一個很薄的文件夾,裡面夾著"一份20年前的電報,一篇報紙副刊上的文章,題目是《饑渴的沙漠》,還有一份旅遊宣傳材料,印著沙漠和幾棵椰子樹的照片。這就是相關的全部資料……" "如果怕狼,就別待在森林裡!" 這是多諾萬的名言。接著,他又把這句話搬了出來,在情報協調局的秘密會議上,瞪著手下一幫情報專家:"無論如何,要在一周之內拿出這份東西!" 一幫手下面面相覷,快一年了,一年裡幾乎他們所有的行動都圍繞那個大計劃展開,凡是跟這個計劃沾邊的,頭兒就特別地緊張和興奮。到了今年秋天,他簡直是高度緊張,任務越派越多,要求越來越細,給的時間越來越緊。剛剛收到北非傳來的消息,海邊的一支德國軍隊有調動的跡象,他立刻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查明它的意圖和動向,寫出一份詳盡的分析報告。多諾萬知道大家的心思,在散會之前,他再一次清楚地強調:"先生們,我們的整個未來將取決於這個計劃的結果,所以,請務必絕對保證我們情報的準確性和機密性!" 窗外,正是1942年的秋天。多諾萬強調的那個"大計劃"從去年年底就開始醞釀和準備。他心裡比誰都清楚,這一次計劃的結果,直接關係戰略情報局的命運。
情報的空缺必須立即填補起來。戰略情報局迅速接管了美國在北非的情報機構,多諾萬委派"一戰"英雄、海軍陸戰隊上校威廉·埃迪為負責人。埃迪拿著200萬美元,擴大了先前法國的地下秘密組織,並找到當地的部落和宗教首領尋求幫助,後者出動了上千名信徒幫盟軍搜集情報和偷運武器。
埃迪的間諜提供了大量有關北非海岸的防禦工事和法軍軍力的情報,使北非遠征軍司令艾森豪威爾得以對作戰條件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不僅多諾萬,就連多諾萬的死敵,陸軍情報部部長史特朗也對他的情報工作表示讚賞。1942年8月,埃迪去倫敦向盟軍領導人彙報情報,負過傷的腿一瘸一拐,胸前掛滿勳章,讓人心生敬意。小喬治·史密斯·巴頓將軍曾不無敬佩地說:"這個兔崽子總是大難不死。"
埃迪作風冷酷,熱衷於非傳統的隱蔽手段。他一直主張暗殺幹掉德國駐北非某些機構的領導人,因為他們可能是蓋世太保成員,後來又打算派非洲黑人在納粹官員的飲料中放安眠藥,結果美軍參謀部都沒批准。還有一次,埃迪派人劫持了一名德國氣象專家,把他裝在汽車後備廂里,等帶到目的地時,差點把人給悶死了。
10多萬人的隊伍,加上所有的武器裝備和給養,規模是十分龐大的。為保證盟軍隊伍的動向不被軸心國察覺,戰略情報局的間諜四處散布假消息,說遠征軍要去法屬西非海岸的達喀爾,集結在直布羅陀的大量船隻則是為了救援被圍的馬爾他。德國人相信了這一消息,於是派出專門的空中力量緊盯"開往馬爾他的艦隊"。
1942年11月8日,希特勒被急電從夢中驚醒。副官告訴他,盟軍在法屬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登陸了。希特勒半天沒回過勁來,在此之前,他的軍官沒有任何人向他提過敵人會有類似的移動意圖。在他睡覺前不久,還有人向他報告這支盟軍可能的動向,但是,沒有提到法屬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是的,沒有提到!
守港的法國維希政府的海軍同樣措手不及,不過戰鬥仍然很激烈。戰略情報局乘機指揮法國地下組織舉行暴動,埃迪的特工則為登陸的盟軍提供地圖、帶路、介紹重要的設防情況和要塞位置。激烈的巷戰一直持續了兩天兩夜。此時7架德國中隊的飛機還在幾百英裡外的邦角半島上空盤旋,苦苦追趕"開往馬爾他的艦隊"。
北非登陸以盟軍勝利告終,德國的王牌軍--非洲軍團遭到美英的前後夾擊,被迫撤出。但美國政府最後搞的"達爾朗交易"令很多人不快。達爾朗是維希政府首腦亨利·菲利浦·貝當的副手,後來與美國合作,這次是他最後說服親維希部隊放棄抵抗。在他的統治下,反猶的維希法令仍然有效,支持盟軍和戴高樂的法國軍官和不少地下組織成員被關進集中營,這令戰略情報局的特工非常不滿和憤怒,尤其是那些來自學術界的人。他們認為這是一種妥協,在一段時間裡故意消極執行命令,以示抗議。多諾萬對這個交易也很有意見,認為有損盟軍對歐洲抵抗力量的號召力。他一度想派人暗殺達爾朗,結果後來另有人代勞。1942年底前,達爾朗被一個法國刺客暗殺。美國人如釋重負。
北非戰役使戰略情報局的聲望大大提高,它提供情報的準確性和活動力令華盛頓和軍方刮目相看。軍方開始接受這樣一種觀點,即這個機構可以成為自己在戰爭中好的合作夥伴。戰略情報局乘機擴大自己的活動範圍。

緬甸叢林

1943年1月末,12頂降落傘悄然落在緬甸北部的亞熱帶森林裡。在接下來的三年時間裡,這裡一直活躍著一支百餘人的小隊伍。他們是由艾夫勒率領的戰略情報局101分隊。101分隊吸收了很多當地的克欽人為骨幹,他們以這個人跡罕至的像地獄一樣的森林為據點,行蹤不定,在整個緬甸搞游擊、破壞和營救,神出鬼沒,殺敵無數。中國-緬甸-印度戰區的司令約瑟夫·史迪威將軍對此極為高興,他的隊伍之前曾被日本人趕跑,撤退的時候還遭到伏擊,這回101分隊可算幫他出了口惡氣。不過將軍對他們的殺敵數字有懷疑,有一天他問一個克欽人,他們是怎樣統計殺敵數字的。這位克欽人低頭揭開腰間的一個小盒子,倒出大堆乾果一樣的東西。"這是什麼?"將軍非常不解。"日本人的耳朵。"像101小組這樣的破壞行動是多諾萬的最愛--"野蠻的比爾"一直渴望像巴頓將軍那樣馳騁戰場,既然辦不到,他就轉而率領自己的一幫弟子,在世界各地大搞顛覆活動。他喜歡廝殺和破壞,覺得"搜集情報還勉強可以接受",因為或多或少有點冒險性,在辦公室里分析情報和撰寫報告就"太無趣"了。在他的帶動下,戰略情報局的一般人員都瞧不起搞情報的活兒,寧願去戰場上冒險,或者在敵後搞顛覆。這樣的工作特點也影響到了日後的中央情報局的走向。

情報工作


戰略情報局剛成立的時候,多諾萬選了一大批青年特工去英國接受專門的訓練。剛接觸秘密情報行動的美國青年對這一行還顯得很陌生很稚嫩,但都充滿熱情,認真好學,這和英國情報界的那幫老油子形成鮮明對比。英國人在國內開設了6處大型秘密訓練基地,教他們基本的諜報經驗,包括暗殺、格鬥、擒拿、爆破、審訊、偽裝、野外生存、偵察與反偵察等等。
赫爾姆斯對他最初在訓練營里接受的教育一直記憶猶新。在那裡,他們被告知,不許用真名姓,要設法了解同學的真實出身。英國著名突擊隊的訓練官費爾巴恩上校教他們在生死關頭如何自救,全都是些致命的狠招--費爾巴恩甚至還教他們如何對付一個歇斯底里的女人:第一步是威脅她,要毀她的容,如果這一招不能奏效,就揪住她的下嘴唇,狠狠打她一個耳光!
年輕的赫爾姆斯和他的同伴一樣,被這種與大學里迥異的講課方式與內容驚得目瞪口呆。很多技術或者說是手段並不令人愉快,有時甚至可以說是冷酷無情的,但上校說,用紳士的方法將人致死,這是自衛的正確態度。後來,當這些美國徒弟告別老師畢業的時候,他們已經不是當初的毛頭小子了,在很多方面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在戰爭初期,英美情報界的關係一度非常密切。作為老大哥兼師傅,英國特別行動處執行處在很多實戰中都指導自己的"小弟"與學生,而戰略情報局也老老實實地接受它的"大哥"地位,虛心學習它在領地上的經驗。在有些國家和地區,戰略情報局和英國秘密情報處駐當地的機構甚至完全結合在一起。在諾曼底登陸時,這對師徒還聯手演出了一手好戲,他們在東英格蘭的海灘上精心搭制了大量道具,看上去到處是軍艦、坦克、大炮、彈藥、營房、燃料堆,極力營造出"美國第一軍"的假象。這場驚天大騙局一直持續了一年多。美英情報員中會德語的人還聯手欺騙德國飛行員,通過電台給他們發假指令。
1942年,英國獲悉情報,德國要援助日本一船密碼機。它把這一消息告訴了戰略情報局,雙方統一行動,不加任何阻攔地使運送密碼機的德國船安全過關了。因為英國情報機構早就將德國這種密碼機發送的密碼破譯成功了,如果日本也使用這種密碼機的話,那它的所有行動就都在盟軍的掌握中了。
擔心自己密碼安全的日本海軍在全軍範圍內大量普及德國的密碼機,英美則加強了對它電碼的破譯工作。不久,破譯了日本的一封電報,電報中說,將把一個代號為"AF"的地區作為主要攻擊目標。根據情報分析,"AF"可能是指阿留申群島、夏威夷群島或者中途島。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上將猜測,可能是中途島。為了證實這一判斷,他讓中途島的警衛部隊用明碼發出一封電報,說中途島極缺淡水,要求補給,然後等待著日本方面的反應。過了幾天,又截獲了一份日本電報,說"AF"缺乏淡水。"AF"必是中途島無疑。美國人以此精心制定了一套作戰計劃,誘使日本海軍進攻中途島。此役以美軍大獲全勝告終,也是英美情報機構合作的範例。
不過這種愉快的合作關係沒持續多久,矛盾就開始顯現出來。英國人擔心隨著美國人實力的增長,最終會壓倒英國;美國人則不甘心一直處於英國的控制之下。在後來的具體行動中,兩方經常為活動方式、許可權劃分等分歧吵起來。多諾萬憤憤不平地說:"英國人太專橫,拿了我們的飛機和錢,還處處卡我們!"英國秘密情報局的一位上校則更為不滿:"我們同德國人打仗的時間最長,遭受的苦難最多,我們教會了他們如何在外面生存和活動,可這些可惡的美國佬卻跳出來,指手畫腳。"但是,不管吵得多凶,雙方的合作還要開展下去,只是互相不服氣。
在後來中央情報局成立之後,它只在三個國家不搞秘密行動,英國就是其中之一。英美在情報上的合作關係一直持續到今天--在令人頭痛的伊拉克問題上,英國情報機構和中央情報局也是同進退,可謂難兄難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