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婆羅門參的結果 展開
  • 菊科婆羅門參屬植物
  • 藥物

婆羅門參

菊科婆羅門參屬植物

婆羅門參(學名:TragopogonpratensisL.)是菊科婆羅門參屬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100厘米。根垂直直伸,圓柱狀。莖直立,無毛。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基部擴大,頭狀花序單生莖頂或植株含少數頭狀花序,總苞圓柱狀,總苞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下部棕褐色。舌狀小花黃色,干時藍紫色。瘦果長灰黑色或灰褐色,5-9月花果期。

分佈於中國新疆。歐洲、哈薩克、俄羅斯有分佈。生於山坡草地及林間草地,海拔1200-4500米。

婆羅門參又稱西洋牛剪,肉質可蒸煮、炸或作湯,有一種牡礪鮮味,被稱為“蔬菜牡蝠”,嫩莖葉也可生食。還可用作室觀賞植物

形態特徵


婆羅門參[植物]
婆羅門參[植物]
二年生草本,高25-100厘米。根垂直直伸,圓柱狀。莖直立,不分枝或分枝,有縱溝紋,無毛。下部葉長,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基部擴大,半抱莖,向上漸尖,邊緣全緣,有時皺波狀,中上部莖葉與下部葉同形,但漸小。
頭狀花序單生莖頂或植株含少數頭狀花序,但頭狀花序生枝端,花序梗在果期不擴大。總苞圓柱狀,長2-3厘米,總苞片8-10枚,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3厘米,寬8-12毫米,先端漸尖,下部棕褐色。舌狀小花黃色,干時藍紫色。
瘦果長灰黑色或灰褐色,長約1.1厘米,有縱肋,沿肋有小而鈍的疣狀突起,向上急狹成細嚎,喙長0.8-1.1厘米,喙頂不增粗,與冠毛連結處有蛛絲狀毛環。冠毛灰白色,長1-1.5厘米。花果期5-9月。

生長環境


分佈於中國新疆(和布克賽爾塔城吉木薩爾伊吾哈密、塔什庫爾干)。歐洲、哈薩克、俄羅斯有分佈。生於山坡草地及林間草地,海拔1200-4500米。模式標本采自西歐。

生長習性


婆羅門參
婆羅門參
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較強,種子發芽適溫22℃,幼苗期適溫25℃左右,植株既耐寒、又抗熱,盛夏35℃左右可正常生長,成株地下部能耐-17℃低溫,翌春復生。土壤宜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瘠薄板結的土壤會發生歧根、裂根、造成畸形,降低品質與產量。喜中性或偏鹼性土壤,生長期需較多鉀肥。較耐乾旱,但是在肉質根膨大期需水較多,土壤濕度要求維持在65-80%

生長繁殖


婆羅門參
婆羅門參
採種用種株可在冬季收穫時選留根形整齊、無傷病、反應該品種特性的種根。按行距80厘米,株距30-35厘米定植於採種田,並培土保護。翌年春發芽后除去蓋土,進行中耕、施肥、澆水。種株應及時搭架支撐,避免倒伏。種子成熟后搓去冠毛,風選后貯藏。
婆羅門參一般採用種子繁殖,每年播種均應使用新種子。土壤施肥后,開溝直播,播種前一天澆足底水,水滲后開溝或穴。開溝播種時行距35厘米,種子播於溝內,深2.5厘米,播種不易過密。
婆羅門參種子保存期一般為2年,生產中最好選用新種子,並於播前進行浸種,條播或穴播均可,行距35-40厘米,穴距20-25厘米,播后覆土2厘米,並蓋膜保墒,出苗后揭去覆蓋物。

栽培技術


季節

一般採用春播秋收北方地區5-6月播種,10月下旬收穫,收穫後進行窖藏。南方地區6月份播種,10月下旬成熟,植株可在露地過冬,隨時食用隨時採收。為了延長供應期,也可採取春種夏收的栽培方式。

施肥

在播種前一年深耕,使土地充分晾曬,耕作層要在50厘米上下。播種前施入基肥,每畝用腐熟的牛馬糞或其它廄肥2500kg,深施40-50厘米。

管理

婆羅門參
婆羅門參
播種后要注意保持土壤濕潤,覆蓋稻草等保墒防干,勤澆水。播后大約10-12天出苗,揭去覆蓋物。待幼苗長成后間苗,2-3次間苗后,最後定苗時株距也分別為35×25厘米,間苗時要注意區別幼苗和雜草。生長期間應及時中耕,拔除雜草,一般在封壟前中耕2-3次。在肉質根增長前期進行2-3次追肥。在肉質根增長中期每畝可追施硫酸銨5千克。夏季生長中要注意排除田間積水,施肥要避免濃度過大,並要離根部稍遠一些,以免燒根。

採收

婆羅門參的根部極耐寒,只要在冬天不十分寒冷的地區,可以露地過冬或去除葉片梢部,鋪上一層覆蓋物過冬。在冬天寒冷的地區,可將根部挖出,貯藏於冷窖中,下墊濕沙子,留幾寸葉片,可長期貯存。但貯藏時間如果過長,其牡蠣鮮味將顯著減少。

主要危害


病害診斷:只為害葉片,葉片發病以下部老葉發病為多。在葉片上產生長圓形、長條形病斑。病斑邊緣不整齊,黑褐色,邊緣色深,中央色淡。病斑外圍常褪綠,枯黃。重病時病葉提早枯死。致病菌為一種鏈格孢菌。病菌分生孢子梗叢生,常1-3根一叢,淡青褐色,直或彎曲,有1-3個隔膜,頂端著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棍棒狀,淡褐色,有3-7個橫隔膜,1-3個縱隔膜,頂端胞細長,無色。
發病規律:病菌以菌絲體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起越冬菌產生分生孢子侵染,引起田間發病。發病後病部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灌溉水傳播。分生孢子萌發產生芽管,由傷口侵入,也可穿透表皮直接侵入。病勢在田間發展較慢,但在溫濕度條件適宜時病害也會迅速發展。病菌要求高溫、高濕條件。病菌在10-32℃範圍內均能生長,最適溫度24-26℃。要求90%以上相對濕度,有水滴存在時才有利於分生孢子的萌發。

防治方法


防治措施:⑴精細整地,適時播種或定植。密度不宜過大。⑵施足糞肥,適當控制氮肥,增施磷、鉀肥,尤其是鉀肥。合理灌水,保持土壤濕潤但不過濕,注意雨後及時排除田間積水。⑶適時培土,疏掉下部老葉、黃葉。發現病葉及時摘除深埋。⑷發病初期及時噴布藥劑防治,藥劑可選用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利得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40%大富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80%大生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主要價值


藥用

性味:味甘;淡;性平。
功能主治:健脾益氣。主病後體虛;小兒疳積;頭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葉3-12g;根15-30g。外用:適量,搗汁搽。

食用

婆羅門參的肉質根以鮮食為佳,風味由於牛蒡,有濃郁的牡蠣香味,可以烤、燉、炸或作湯等。其中以切薄片掛蛋糊油炸味道鮮美,似鮮炸牡蠣。其根皮有切口時會溢出白色汁液,易迅速變褐,故需即切即做。除鮮食外,還可以儲藏與加工。其嫩葉可做沙拉或炒食。

營養成分

無機元素:Ca
單糖和粘多糖:纖維素、aoldonentose、葡萄糖、L-鼠李糖、苷露糖、術糖;
酶:氧化酶、脂酶、澱粉酶、Aliinase、過氧化氫酶;
必需氨基酸:賴氨酸、亮氨酸、蘇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纈氨酸。
1.
穩定化蘆薈凝膠成份:木質素、蘆薈酸、皂素、蒽醌、蘆薈素、肉桂酸醌、蘆薈苷大、蘆薈大黃素、異蘆薈苷、大黃素、蒽、酚、大黃根酸、蒽Resistannol;
2.
維生素:維生素B1葉酸維生素B2、維生素C、煙醯胺維生素E、維生素B6、維生素A、膽鹼、(B-胡蘿蔔素);
3.
無機元素:Ca;
4.
單糖和粘多糖:纖維素、aoldonentose、葡萄糖、L-鼠李糖、苷露糖、術糖;
5.
酶:氧化酶、脂酶、澱粉酶、Aliinase、過氧化氫酶;
6.
必需氨基酸:賴氨酸、亮氨酸、蘇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纈氨酸。
婆羅門參
婆羅門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