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奧爾森
DEC創始人
肯·奧爾森(Ken Olsen),男,1926年1月20日出生於美國康涅格狄州的Bridgeport。DEC創始人,AMS主席。開拓了小型機產業,被稱為“小型機之父”。
肯·奧爾森
1992年,創辦AMS(AdvancedModularSolutions)公司,任主席
1957年,創辦數字設備公司(DEC)並擔任總裁,直到1992年退休
“我們沒有理由認為人們會需要家用電腦。”
肯·奧爾森
歷史雖是一支魔筆,但卻由俗人操縱,並講述給俗人。因此,與其說歷史是一面明鏡,不如說是一面哈哈鏡。一個人一旦沉入歷史,就得剝去血肉,被概念化、卡通化。
這一點對奧爾森來說,尤其刻骨銘心。40多年前,他以7萬美金創建的DEC已被Compaq以96億美元鯨吞,很快會被消化殆盡。如今,他的輝煌史早已為厚厚的灰塵遮蓋,人們提及他,多是以一名愚蠢的PC反對者的形象出現。他1977年說的那句話:“我們沒有理由認為人們會需要家用電腦。”,成為PC革命最大的反諷“語錄”,而且似乎成為他留給世界的唯一遺產。“現在,他們(指媒體、華爾街以及年輕人)說我根本就不懂計算機,我被描繪成陳腐、昏庸、老邁、無能的人。”
而1986年,他還登陸到《財富》的封面上,光彩照人,並被該刊評為“全美歷史上最成功的企業家”。整個80年代,DEC是業內僅次於IBM的第二號巨頭。它那卓越超群的工程設計傳統,導致第一台小型計算機(PDP-8)、第一台32位計算機(VAX)和超高速處理器Alpha的問世,並開創了整個計算機工業。它開發了採用分時技術和乙太網技術的網路。尤其是VAX小型機,如同巨型炸彈一樣,在全美的企業機構內遍地開花。
儘管,90年代DEC公司的經營開始滑坡,並且最終被Compaq收購。但是,人們不能忘記,奧爾森是將計算能力帶進實驗室、大學和小型企業的“功臣”,這些實驗室無力購買IBM的大型計算機設備。可以毫不誇張地說,DEC頭35年的歷史完全是奧爾森個人的歷史,他領導DEC公司從10萬美元起步成長為市值超過200億美元的國際大公司,業務遍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是名符其實的超級企業家。
肯·奧爾森
1989年,VAX9000遭受市場挫折,DEC風水逆轉。1992年公司損失20億美元,而奧爾森不忍心下狠手,大幅裁員,於是,奧爾森摘掉總裁和董事長的頭銜,以最殘酷的方式離開了他創建並經營近四十年的DEC。他被驅逐了!
肯·奧爾森
有人問,就購併一事,有沒有人諮詢過他的意見,奧爾森哈哈大笑起來:“那我首先得做一件事情,就是告訴他們,我還在這個世界中活著。”
肯·奧爾森
數以千記的PDP-8被銷售給了小型企業,大學,中學,報社等,PDP-8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並給公司開闢了新市場和新的銷售方式:OEM(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rs),一些科學儀器製造商和排版商購買PDP-8,然後連上他們自己的設備,開發他們專用的軟體,最後整個作為他們自己的產品銷售。不久,OEM就佔了DEC銷售收入的50%以上。
1966年,是DEC公司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PDP-8型計算機獲得了巨額利潤,公司股票在華爾街公開上市,每股17美元,奧爾森擁有13%的股票,價值700多萬美元,奧爾森成了百萬富翁。而ARD最初投資的7萬美元變成了3700萬美元,年均收益率超過100%。
DEC的巨大成功極大地激勵了風險資本家和科技企業家。在其示範作用下,計算機行業中出現了大量的風險資本企業。從1960年到1970年,有大約70家公司製造小型計算機。到1980年,約有170個企業推出小型計算機,小型計算機工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沒有一家取得像DEC一樣的成功。
DEC生產的計算機都是採用12位或者18位字結構的,但行業標準選擇了8位字作為基本單位。1967年,德·卡斯特羅開始領導一個小組開發16位計算機,他提出的計劃是開發基於16位系統的計算機,每一代都和上一代兼容,用同樣的軟體和外設就可以工作,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但有點不切實際,10年後DEC才做到這一點。
DEC小型機的普及的另一大成就就是孕育了整整一代黑客,形成了真正的黑客文化。作為DEC公司總裁,肯·奧爾森在接受採訪時明確表示說,儘管DEC電腦常常是黑客襲擊的目標,電腦界也不能因此限制網路的自由使用。“這件事引發的最壞結果,”奧爾森說,“就是我們阻止學術信息的自由活動,而那是應該不惜任何代價保留的。”
肯·奧爾森
上市后,DEC利用募股資金實現了更大的發展,每年的銷售收入以30%-40%的速度增長。1970年,DEC公司又推出自己的第一台16位小型機PDP-11/20,標價僅10800美元,銷售火爆,被美國工業研究所評為“1970年最有影響的技術產品”。到1972年,25萬台PDP-11已銷售一空。PDP-11後來發展出成系列的20多種產品,因而被稱為小型計算機工業的典範,成為小型計算機設計的樣板。
80年代,DEC公司進入鼎盛時期。1981年,在計算機行業排名僅次於IBM,成為全球計算機業第二大巨頭。1986年,奧爾森成為《財富》雜誌的封面人物,並被該刊評為“全美最成功的企業家”。其它媒體也尊稱奧爾森為“小型機之父”。到1987年,DEC公司年收入已超過100億美元,員工也發展到12萬,因而獲得了“小型機之王”的美稱。
肯·奧爾森
在1986年那一期的《財富》雜誌中,如此寫道:“(肯·奧爾森)無可爭議是美國商業歷史最超過的企業家。他用29年時間,將DEC從一無所有發展到每年收入76億美元。即使根據通貨膨脹進行調整,那也比亨利福特去世時的福特汽車公司規模更大,比卡內基(AndrewCarnegie)的美國鋼鐵公司出售時的規模更大,比約翰·洛克菲勒(JohnD.Rockefeller)卸任時的標準石油公司更大。”
1988年,由兩位《計算機世界》的編輯GlennRifkin和GeorgeHarrar合著的傳記《終極企業家:肯·奧爾森和DEC的故事》(TheUltimateEntrepreneur:TheStoryofKenOlsenandDigitalEquipmentCorporation)出版,這是第一本全面描寫這個商業奇迹的書籍,第一版起印6萬冊,並投入5萬美元用於市場推廣。一時非常暢銷。
DEC也因為其卓越的管理質量,入選歷史上最暢銷的商業書籍《追求卓越》中的典型案例。
肯·奧爾森
這個CEO的頭銜與當年的DEC相比,簡直微不足道。公司也只有80名員工,與DEC鼎盛時期12萬員工相比,更是小巫見大巫。但對奧爾森來說,AMS的意義並不遜於當年。公司的骨幹力量多是當年DEC的老部下,這些忠實的信徒對奧爾森仍然深信不疑。1997年,他們還舉辦了一個名為ModWorld的展會,有點像當年名躁一時的DECWorld大展。只是參加者是寥寥數百人,而不是成千上萬。
奧爾森希望公司是個大家庭,他偏愛樸實無華,信奉平均主義,蔑視特權和虛榮,堅持員工終身就職,一直奉行“不兼并其他公司,不解僱工人”。他將公司的基本價值定義為:“誠實正直,做正確的事”。但形勢不饒人,1992年終他被廢黷后,負責生產和後勤的副總裁鮑勃·帕爾默(BobPalmer)掌權,大揮屠刀,裁員節流。到1998年初DEC被出售時,公司只剩下5.43萬人,與奧爾森在位時相比,可謂“死傷過半”。但業績卻仍無起色。
奧爾森相信“企業家成功的最終畫面,是在你離開之後公司如何?”事實證明,後人並不比他更強。但奧爾森背負的黑鍋卻更黑更沉了。
儘管媒體仍對他圍追堵截,但奧爾森對DEC的失誤不加任何評述,對自己也不作任何辯解。因為他明白,在歷史面前,個人的力量是無能為力的。但這老頭子依然頑固不改。他對PC的態度就像拉瓜狄阿所說:“我犯的錯誤不多,但一旦犯了,卻是響噹噹的。”
AMS的產品包括系列伺服器和書本大小的無盤台式機產品(實際上就是名噪一時的NC),很像裝備了超現代技術的小型機,或者像流行一時的網路計算機。他說:“當今的技術是如此先進,但我們仍期望擁有與過去一樣的簡單易用和安全可靠。”對於花哨和脆弱的PC,他仍然否認這是一場計算機革命。相反,他認為PC是商業界的一場“浩劫”,使公司企業沉沒在過量計算能力的海洋之中,成為一種巨大的浪費和包袱。
的確,要了解奧爾森,就不能不細究他對PC的認識和見解。
肯·奧爾森
1981年8月,IBM加盟,正式推出PC產品。奧爾森的手下很快買回一台IBMPC,他里裡外外瞧了個遍,說:“如果你們只能給我生產出這樣的貨色,那現在就不會在這裡。”的確,在一個資深工程師的眼中,IBMPC儼然是一堆蹩腳貨。
當然,是奧爾森錯了。因為PC業是一個需要野蠻和花哨的新市場,但奧爾森卻仍然選擇優雅高質、技術卓越的產品。1983年,DEC開發的PC出來了。“那的確是一輛真正潔凈的小汽車,但它卻沒有汽油。”因為它不能運行IBM軟體。奧爾森找到Lotus1-2-3的設計者米切·卡普,說服他替DEC開發軟體。但開普說:“我對奧爾森很尊敬,他是一位充滿激情、活力和奉獻精神的工程師,但我們來自不同的世界。”因為奧爾森頭腦中理想的PC與市場上兜售的PC就像桔子和蘋果一樣,截然不同。
肯·奧爾森
時到今天,奧爾森認為DEC沒有進軍通用PC產品並沒有什麼錯誤。因為,成千上萬家公司都在做PC,而一個成功的公司必須做一般公司做不了的產品。從今天PC業的悲慘程度來看,也很難說奧爾森的觀點是錯誤的,尤其是技術導向的DEC來做PC,不一定是好事。
奧爾森喜歡責怪新聞媒體對PC欺騙性的宣傳,他說:“新聞界對PC永遠不會有真正的理解”。但是他又無法向他們解釋清楚DEC在計算機方面的不同觀點,這註定了他只能充當一個孤獨的“智者”。
肯·奧爾森
無獨有偶,另一位計算機歷史中曾大名鼎鼎的舊人物也在盼望PC業的變天。與奧爾森相反,他恰恰是與喬布斯一起點燃PC之火的共同創業者沃茲沃斯。沃茲已遠離PC業,他在加州LosGatos的公立學校從事教學,他的PC觀點也獨一無二,他對當年自己一不留神玩出來,而且目前還玩得熱火朝天的PC業,冷眼視之,他在靜待摩爾定律的死亡。他認為在PC瘋狂的更新換代下,是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沃茲認為真正的PC還沒到來。“如果PC能用上二十年,那麼學校就能為每個學生配一台PC。但這得等摩爾定律失效,等硬體架構和軟體都能穩定下來。這時PC才真正發揮效用了。”沃茲眼中真正的PC與課桌一樣,牢固而耐用。
但無論是沃茲還是奧爾森,他們的耐心都無法阻擋時間的灰塵一點點將他們埋滅。而奧爾森不但從英雄榜位置上被驅逐,更成為PC業不可多得的反面教材。其實,歷史中智者的失誤比比皆是,歌德認為望遠鏡和顯微鏡會歪斜視覺,因此強力反對使用;而愛迪生認為交流電危險,反對推行交流配電制;在1931年,卓別林聲稱:“依我看,有聲電影頂多能維持六個月。”……但他們的失誤無損於形像。可這是計算機歷史!這是一個典型的喜新厭舊的時代,這是一個只聚焦喧嘩和熱鬧的領域,這是一個只以成敗論英雄的殘酷市場,以及一部比市場更殘酷的歷史。
奧爾森一向喜歡在陰涼處獲得永久的孤獨,而不願處於閃爍不定的光環之下。現在,他只能更順從現實的意志,聽任歷史的隨意裝扮與修飾。但年邁的奧爾森顯然並不死心,他仍努力要與歷史作最後的搏鬥。這種搏鬥與其說是重新救贖自己,不如說只是他孤獨內心的最佳慰藉。因為他那徒勞搏鬥的場面,雖獲得了一點點布魯諾式的悲壯動人,卻已永遠落在世人的目光之外。
也許,十年以後,PC滅絕,人們或許還會重新記起他,把他重新高高地供奉在歷史中。因為歷史這東西,小孩般的脾性,誰又能說得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