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由看待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圖書

《以自由看待發展》是2002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阿馬蒂亞·森

內容簡介


《以自由看待發展》是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馬蒂亞·森綜合他在經濟學基礎理論、經驗研究以及道德——政治哲學領域多年來的卓越成果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他改變狹隘發展觀的舊範式,闡述人的實質自由是發展的最終目的和重要手段,建立了全新的理論框架。全書論證,發展是涉及經濟、政治、社會、價值觀念等眾多方面的一個綜合過程,它意味著消除貧困、人身束縛、各種歧視壓迫、缺泛法治權利和社會保障的狀況,從而提高人們按照自己的意願來生活的能力。森根據大量的經驗研究資料,分析了發展中國家面臨的重大問題,闡明在實踐中富有成效的解決途徑。在強調市場機制、全球化對提高人們生活水平做出基礎性重大貢獻的同時,他指出還需要政府和社會在人的生存、保健、教育等領域承擔責任,更需要人作為發展的主體在全面的社會交往和變革中發揮主動作用。
這本書是森為公眾所寫,他努力使書中的討論儘可能不帶技術性。非專業讀者可以從書中領略這位學術大師的深邃的哲理辨析、精確有力的經濟分析和令人信服的經驗論證。

作品目錄


導論 以自由看待發展
第1章 自由的視角
1.1 不自由的形式1.2 過程與機會1.3 自由的兩種作用1.4 評價體系:收入與可行能力
1.5 貧困與不平等1.6 收入與死亡率1.7 自由、可行能力與生活質量1.8 市場和自由
1.9 價值標準和賦值過程1.10 傳統、文化與民主1.11 結語
第2章 發展的目標和手段
2.1 自由的建構性和工具性作用2.2 工具性自由2.3 相互聯繫及互補性2.4 不同層面的中國和印度對比
2.5 增長引發的社會安排2.6 公共服務、低收入和相對成本2.7 20世紀英國死亡率的降低2.8 民主與政治激勵因素
2.9 結語
第3章 自由與正義的基礎
3.1 包括在內的與排除在外的信息3.2 作為信息基礎的效用3.3 功利主義視角的長處3.4 功利主義視角的局限性
3.5 羅爾斯與自由權優先3.6 諾齊克和自由至上主義3.7 效用、實際收入與人際比較3.8 福利:多樣性與異質性
3.9 收入、資源和自由3.10 福利、自由與可行能力3.11 權數、評值與社會選擇3.12 關於可行能力的信息:幾種不同用法
3.13 結語
第4章 以可行能力剝奪看待的貧困
4.1 收入貧困與可行能力貧困4.2 何種意義上的不平等?4.3 失業和可行能力剝奪4.4 醫療保健和死亡率:歐洲與美國的社會取向
4.5 印度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貧困和剝奪4.6 性別不平等和失蹤的婦女4.7 結語
第5章 市場、國家與社會機會
5.1 市場、自由權與勞動5.2 市場與效率5.3 處境劣勢與自由不均等的配對效應5.4 市場與利益集團
5.5 需要批判地審視市場的作用5.6 需要一種多層面的思路5.7 相互依賴性與公共物品5.8 公共支持與激勵因素
5.9 激勵因素、可行能力與功能性活動5.10 扶助對象選定與手段核查5.11 主體地位與信息基礎5.12 財政審慎與綜合考察的需要
5.13 結語
第6章 民主的重要性
6.1 經濟需要與政治自由6.2 政治自由與民主的首要性6.3 否定政治自由和公民權利的觀點6.4 民主與經濟增長
6.5 窮人關心民主和政治權利嗎6.6 政治自由的工具性作用6.7 政治自由的建設性作用6.8 民主的運作
6.9 民主的實踐與反對派的作用6.10 結語
第7章 飢荒和其他危機
7.1 權益和互相依賴7.2 飢荒的起因7.3 飢荒的防止7.4 飢荒與疏離
7.5 生產、多樣化經營和增長7.6 就業途徑和主體問題7.7 民主與飢荒的防止7.8 激勵因素、信息與飢荒的防止
7.9 民主的保護作用7.10 透明性、安全與亞洲金融危機7.11 結語
第8章 婦女的主體地位與社會變化
8.1 主體地位與福利8.2 合作性衝突8.3 對權益的認識8.4 兒童生存率與婦女的主體地位
8.5 主體地位、解放與生育率降低8.6 婦女的政治、社會與經濟作用8.7 結語第9章 人口、糧食與自由
9.1 是否存在世界糧食危機?9.2 經濟激勵與糧食生產9.3 人均糧食產量趨勢之外的因素9.4 人口增長與提倡強制
9.5 強制與生育權9.6 馬爾薩斯的分析9.7 經濟或社會發展9.8 年輕婦女權利的增強
9.9 外部因素、價值觀念與交流9.10 強制的有效程度有多大9.11 生育率降低的副作用與速度9.12 強制的誘惑力
9.13 結語
第10章 文化與人權
10.1 三種批評10.2 正當性批評10.3 邏輯連貫性批評10.4 “文化性批評”與亞洲價值觀
10.5 當代西方與獨特性10.6 對孔子的解釋10.7 阿育王和考底利耶10.8 伊斯蘭的寬容
10.9 全球化:經濟、文化和權利10.10 文化交流與無處不在的相互依賴10.11 普適性前提10.12 結語
第11章 社會選擇與個人行為
11.1 不可能定理與信息基礎11.2 社會正義與更豐富的信息11.3 社會交往與局部共識11.4 有意追求的變化與無意造成的後果
11.5 來自中國的一些例子11.6 社會價值觀與公共利益11.7 價值觀在資本主義中的作用11.8 商業倫理、誠信與契約
11.9 市場經濟中規範與制度的差異11.10 制度、行為規範與黑手黨11.11 環境、法規與價值觀11.12 審慎、同情與承諾
11.13 動機選擇與進化生存11.14 倫理價值標準與政策制定11.15 腐敗、激勵因素與商業倫理11.16 結語
第12章 個人自由與社會承諾
12.1 自由與責任之間的相互依賴12.2 正義、自由與責任12.3 自由造成的區別何在12.4 為什麼有這樣的區別
12.5 人力資本與人類可行能力12.6 最終的結語附錄

作品鑒賞


《以自由看待發展》中,阿馬蒂亞·森精緻、簡明而範圍廣泛地闡述了這樣一個概念——經濟發展就其本性而言是自由的增長。他運用歷史事例、經驗證據以及有力而嚴格的分析,顯示了廣義而恰當地構想的發展對自由完全不懷敵意,相反,正是由自由的擴展所組成。
全世界貧窮的、被剝奪的人們在經濟學家中找不到任何人比阿馬蒂亞·森更加言理明晰地、富有遠見地捍衛他們的利益。通過闡明我們的生活質量應該不是根據我們的財富而是根據我們的自由來衡量,他的著作已經對發展的理論和實踐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聯合國在自己的發展工作中極大地獲益於森教授觀點的明智和健全。

作品評價


在這本書中,阿馬蒂亞。森精緻、簡明而範圍廣泛地闡述了這樣一個概念——經濟發展就其本性而言是自由的增長。他運用歷史事例、經驗證據以及有力而嚴格的分析,顯示了廣義而恰當地構想的發展對自由完全不懷敵意,相反,正是由自由的擴展所組成。
——肯尼思·阿羅,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全世界貧窮的、被剝奪的人們在經濟學家中找不到任何人比阿馬蒂亞·森更加言理明晰地、富有遠見地捍衛他們的利益。通過闡明我們的生活質量應該不是根據我們的財富而是根據我們的自由來衡量,他的著作已經對發展的理論和實踐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聯合國在自己的發展工作中極大地獲益於森教授觀點的明智和健全。
——科菲·安南,聯合國前秘書長
阿馬蒂亞·森在經濟科學的中心領域做出一系列可貴的貢獻。開拓了供後來好幾代研究者進行研究的新領域。他結合經濟學和哲學的工具。在重大經濟學問題討論中重建了倫理層面。
——摘自瑞典皇家科學院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公告

作者簡介


作者:(印度)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譯者:任賾 於真
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森1933年生於印度,現在仍然保留印度國籍。他1953年在印度完成大學學業后赴劍橋大學就讀,1959年取得博士學位。森曾執教於倫敦經濟學院牛津大學哈佛大學等著名學府,現任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院長。森的突出貢獻表現在五個領域內,分別是:社會選擇理論、個人自由與帕累托最優的關係、福利與貧困指數衡量、飢荒問題與權利分配不均的關係以及道德哲學問題等。森的學術思想繼承了從亞里士多德亞當·斯密等古典思想家的遺產。他深切關注全世界各地遭受苦難的人們,被譽為“經濟學良心的肩負者”、“窮人的經濟學家”。森的思想已經產生了重大影響,聯合國發布的《人類發展報告》就是按照他的理論框架設計的。197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肯尼斯·阿羅認為,“在社會選擇福利經濟學基礎理論、更廣泛的分配倫理學以及與這些領域相關的測量問題上。森是一位無可懷疑的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