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7條詞條名為獅子山的結果 展開
獅子山
安徽省太湖縣獅子山
二祖慧可是北魏的高僧,卓越的禪宗學者。他為了師從達摩,求得心安,曾不惜長夜立雪,斷臂殘身,以誠心感動達摩,繼承達摩衣缽。公元561年前後,二祖慧可為躲避北周武帝宋文邕“斷佛道二教”之災,繼承光大禪宗,不顧年逾古稀(80歲高齡),離開嵩山少林寺,“躍過三湖四澤中,一肩擔月上九龍”,跋涉千里,來到太湖獅子山,在獅子山葫蘆石洞內面壁參禪,香囊石上建造禪堂,拜佛誦經,收徒傳道,重開道場。他以“物與民胞共寒暑”的曠達胸襟,努力實現“調和風雨萬邦同”的慈悲心愿,在此坐禪達三十餘年,后將衣缽傳於惠心獨具的三祖僧璨。二祖的衣缽經代代相傳,最終傳至六祖慧能,實現了達摩來華“一花結五果”的心愿。二祖最大的功績是將印度禪宗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創造了華夏的佛教禪宗文化。正如朴老所說:“沒有二祖(慧可),就沒有中國的禪宗。”
二祖禪堂原稱二祖寺,為大唐名相狄仁傑所建,可惜已毀於“文革”中。現在的二祖禪堂,系住寺僧人寬凈化緣所建。雖不算氣派,但牆壁用石條砌成,非常堅固。90年代初,已故的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對修復二祖禪堂十分重視,以全國各大寺廟方丈組成“二祖道場修復委員會籌備委員會”,趙朴初先生擔任名譽主任,捐款修建,省市宗教部門十分重視,撥款修復“二祖道場”。1996年,一座雄偉的大雄寶殿落成。殿內保存有宋代銅簽一百支,簽板二十塊,二祖佛像一尊(系唐宋雕塑)。禪堂大門兩側有一副對聯“嵩岳傳燈悟徹拈花妙諦,神州顯化同瞻慧目光明”,生動地記載了這禪堂的不凡經歷和它的開山祖師的無量功德。
獅子山卧佛相傳二祖斷臂立雪的事迹感動了上蒼,在他圓寂之後,玉皇大帝為了表彰其潛心佛教,不畏艱難的精神,將其列入仙班,並將其遺骸石化成如今的卧像,讓天上人間共瞻其容,以喚發世人向善之心。傳說雖是離奇了點,但它表達了太湖人民對二祖的敬仰。
葫蘆石據《安慶府志》記載:“葫蘆石在薛義河,相傳二祖秘記存焉”。葫蘆石為二祖打座石龕的一部分,位於二祖禪堂的石壁上。石龕共分為三部分:基石、背靠石、立於背靠石之上的葫蘆石。基石橫空突出,背靠石約高80厘米,僅容一人打坐靠背,葫蘆石相傳為二祖運神功攝來罩住頭頂,危如累卵,隨風搖動,取“醐醍灌頂”之意。
仰天鍋相傳二祖慧可從河南嵩山少林寺來到獅子山後,尋得了一巨石,其形似鍋,就以此為炊具,採摘野果、野菜置於其中,不知是佛祖神光普佑,還是二祖的誠心感動了山神,食物竟然不煮自熟,免除了二祖許多勞苦。後人稱之為仰天鍋,有人這樣寫道:“仰天鍋里煮乾坤”。
不涸泉二祖到達獅子山後,到處尋找山泉,因地處荒野,雖尋得多處,但都不可飲。忽一日,二祖找到一眼小泉,嘗之清洌可口,只可惜泉水太少,正準確離去,卻發現泉水又恢復到飲前原樣,於是二祖頌經口渴之際就到此泉飲水解渴,無論春夏秋冬,泉水從不減少,故稱之為“不涸泉”。
獅子山是二祖鑲嵌在太湖的一顆碩大無比的佛珠,光照千年,遠昭千古,引來了許多虔誠的人士前來觀光朝拜。唐代名相狄仁傑被貶彭澤縣令時曾專程來太湖二祖禪堂朝拜,並題聯“香煙繚繞芳千古,聖澤長明照萬秋”,頌讚這位傑出的佛學家。1995年日本東洋大學田村晃佑等三位教授專程赴二祖禪堂考察,並題寫“祖師西來意”中文條幅,表達對二祖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