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優1號
常優1號
“常優1號”系江蘇省常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於1998年育成的“三系”優質雜粳新品種。2002年1月通過江蘇省審定,2003年11月通過國家審定(國審稻2003068),同時該組合不育系武運粳七號A已申請了新品種保護,編號為CN20010203.6。由於該品種具有品質好、產量高、抗性強、適應性廣、制種產量高等優點,現已在江、浙、滬、皖、鄂等省(市)晚粳稻區推廣種植20萬畝,展現出廣闊的利用前景。該品種由常熟市農科所、蘇州市種子公司、常熟市種子公司開發。
品種審定編號:國審稻2003068
品種名稱:常優1號(原名:常優99-1)
選育單位:江蘇省常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武運粳7號A×R254
省級審定情況:2002年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該品種屬粳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流域中、下游作單季晚粳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45.9天,與對照秀水63熟期相仿。株高105厘米,株形適中,群體整齊,劍葉挺直,長勢繁茂,穗型大,熟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9.1萬穗,穗長18.2厘米,每穗總粒數147粒,結實率81.9%,千粒重27.7克。抗性:葉瘟8級,穗瘟9級,穗瘟損失率49.6%,白葉枯病5級,褐飛虱9級。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70.9%,長寬比1.8,堊白米率38%,堊白度5.9%,膠稠度69.5毫米,直鏈澱粉含量16%。
2001年參加南方稻區單季晚粳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84.6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6.16%(極顯著);2002年續試,平均畝產601.5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5.46%(極顯著)。2002年生產試驗畝產623.2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6.57%。
1、適時播種:5月中旬播種,每畝播種量12.5公斤,秧齡30天;
2、合理密植:栽插行株距為26.6×13.9~16.7厘米,每畝1.5~1.8萬穴,每穴插帶2~3個分櫱的秧苗1株;
3、肥水管理:中等肥力田塊畝施純氮15公斤,氮、磷、鉀比例以1:0.4:0.6為宜,一定在7月中旬結束施肥。要適時曬田,高峰苗控制在每畝21萬,後期不宜斷水過早;
據農業部稻米及製品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理化指標測定,其糙米率85.5%,精米率76.8%,整精米率73.9%,堊白率17%,堊白度2.0%,透明度2級,鹼消值7.0級,膠稠度92,直鏈澱粉含量17.1%,蛋白質含量7.2%,達到新頒布的國際(GB/T17891~1999)優質米二級標準。在江蘇省評為優質米。
一是在各級各類試驗中脫穎而出。2001年參加全國南方稻區單季晚粳區試,平均畝產584.7公斤,比對照秀水6號增產6.16%,列第一位。2002年繼續參加全國區試,平均畝產601.5公斤。同年參加生產試驗,畝產623.2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5.46%。二是大面積種植高產、穩產。2002年浙江諸暨市店口鎮種植73.5畝,平均實產505.6公斤/畝,比八優8號增產10.8%。2003年在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熊頭村、東山頭原種場作單晚種植60畝,平均畝產552.0公斤,比鄂粳雜1號增產8.02%,比常規稻增產12.65%。
常優1號的高產、穩產主要體現在籽粒飽滿,穗大粒重,穗粒結構協調。該組合株高105~110厘米,畝有效穗數16~17萬,每穗總粒數165~170粒,結實率85%左右,千粒重27~28克,畝產穩定在600公斤左右。
在蘇南稻區5月中下旬播種,6月中下旬移栽,秧齡30天左右,9月上旬齊穗,10月下旬成熟,全生育期160天左右。適宜太湖稻區和長江中下游單季晚粳稻區種植。
抗性鑒定常優1號表現為高抗稻瘟病,對白葉枯病表現為抗或中抗。紋枯病發生較輕。該組合耐肥抗倒,生長清秀,成熟時稈青籽黃熟色佳。
常優1號制種表現出父母本播差歷期小,花期相遇相對容易,異交結實率較高等特點。2002年在蘇州崑山制種400畝,平均畝產200公斤,其中農戶錢菊林制種20畝,畝產突破了250公斤。
比現行推廣的常規品種畝增高25公斤左右,按稻穀每公斤1.6元計算,每畝可增收45元;畝凈米產量可提高12公斤,按大米每公斤2.4元計算,每畝可增收28.8元;此外,可節省秧田,減少移栽用工,降低氮肥投入,每畝可綜合節本節支10元。種植常優1號每畝可增收節支共83.8元。
國家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高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加工品質和蒸煮品質較好,外觀品質中上。適宜在湖北、安徽、浙江、江蘇、上海市稻瘟病輕發區作單季晚稻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