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永鎮
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轄鎮
四合永鎮素有“塞外水江南”之稱,歷史上是清王朝幾代皇帝舉行“木蘭秋獮”大典的必臨之地。鎮南端有清朝皇帝來圍狩獵的行宮——廟宮,鎮東端有清皇帝為壓“風水”而修建的碑亭,北上120公里設有國家級森林公園——塞罕壩森林公園,將軍泡子、煉兵台、塞罕塔等多處古迹環抱其中。四合永鎮交通發達,京通鐵路設有三等站四合永站,服務於整個圍場縣;赤承高速公路圍場支線、國道111線經過鎮區。
四合永鎮,隸屬於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地處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東南部,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26617人。
民國時,屬圍場縣第二區。1950年3月,屬第一區。截至2020年6月,四合永鎮下轄1個社區和13個行政村。
2018年,四合永鎮有工業企業71個,其中規模以上1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民國時,屬圍場縣第二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屬圍場縣腰站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0月,建邊牆山鄉。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月,劃歸圍北縣;同年7月,划回圍場縣,屬四合永區。
1950年3月,屬第一區。
1958年9月,屬東風公社。
1961年8月,析東官地、雷字、廣字、虎字、掌字、營字、合字、瑪琥溝8個大隊建四合永公社。
1983年12月,撤銷公社,改建四合永鄉。
1984年5月,撤鄉,建四合永鎮。
1996年,四棵樹鄉併入。
1984年5月經省政府批准設立建制鎮。1996年被省委省政府批准為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2001年8月被省委、省政府列入全省35個重點發展鎮之中,鎮區規劃面積9.4平方公里,轄8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人口2.1萬。該鎮連續六年被省委、省政府評為文明鄉鎮;1998年榮獲市級綜合治理模範鄉鎮稱號;鎮黨委邊疆多年被承德市委評為“優秀鄉鎮黨委”黨政班子連續多年被縣評為先進集體。
位置境域
四合永鎮地處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東南部,東與腰站鄉、藍旗卡倫鄉相鄰,南與四道溝鄉毗鄰,西與黃土坎鄉相連,北與圍場鎮接壤,區域面積152.69平方千米。
四合永鎮既是圍場縣對外開放的“窗口”,又是全縣經濟重鎮,該鎮位於縣城南部14公里處,地理南緯17°68′北緯41°31′,海拔多在770米以上,地勢為西高東南低,屬淺山灌叢草原區,全年平均氣溫4.7℃,最低氣溫-28.7℃。最高氣溫38.9℃,年降水量460毫米左右,無霜期137天,鎮域總面積153.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050畝,林地面積133080,林森覆蓋率為51.8%。
地形地貌
四合永鎮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境內最高峰三星館梁頂,位於虎字村,海拔1757米;最低點位於大石門村,海拔776米。
氣候
四合永鎮多年平均氣溫5.7℃,極端最低氣溫-38.3℃,極端最高氣溫38.8℃。無霜期年平均125天。年平均降水量449毫米。
水文
四合永鎮境內最大的河流為伊遜河,自西北向東南流經境內雷字、東官地、廣字、掌字、營字、合字等村,長29千米,流域面積152.69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四合永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冰雹、低溫、冷凍等。最嚴重的一次雹災發生在2006年7月,境內13個村不同程度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1.2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260萬元。
2011年末,四合永鎮轄營字1個社區,13個行政村;下設11個居民小組,158個村民小組。
行政村 | 營字 | 東官地 | 雷字 | 廣字 | 虎字 | 掌字 | 合字 | 瑪琥溝 | 下界地 | 鹿圈 | 四棵樹 | 烏蘇溝 | 大石門 |
截至2020年6月,四合永鎮下轄1個社區和1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營字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城鄉分類代碼 | 名稱 |
130828101001 | 121 | 營字社區 |
130828101201 | 121 | 營字村 |
130828101202 | 220 | 東關地村 |
130828101203 | 220 | 雷字村 |
130828101204 | 122 | 廣字村 |
130828101205 | 220 | 虎字村 |
130828101206 | 122 | 掌字村 |
130828101207 | 122 | 合字村 |
130828101208 | 220 | 瑪虎溝村 |
130828101209 | 220 | 下界地村 |
130828101210 | 220 | 鹿圈村 |
130828101211 | 220 | 四棵樹村 |
130828101212 | 220 | 烏蘇溝村 |
130828101213 | 220 | 大石門村 |
2011年末,四合永鎮轄區總人口2674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2551人,城鎮化率58.99%。另有流動人口1503人。總人口中,男性13769人,佔51.48%;女性12978人,佔48.52%;18歲以下5365人,佔20.06%;19~35歲7064人,佔26.41%,36~60歲11302人,佔42.25%;61歲以上3016人,佔11.2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2939人,佔48.38%;有滿、蒙古、回等9個少數民族,共13808人,佔51.62%;超過千人的有滿1個少數民族,共12618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1.38%;2011年,人口出生率12.15‰,人口死亡率12.15‰,人口自然增長率0。
2017年,四合永鎮常住人口28956人。
截至2018年末,四合永鎮戶籍人口26617人。
有6926戶,其中非農業戶1391戶,總人口2.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000人,省市縣駐鎮單位82家。
綜述
2011年,四合永鎮財政收入完成3601.73萬元,比上年增長31.35%,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330.66萬元,比上年增長41.50%。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685.93萬元,增值稅1802.86萬元,企業所得稅586.34萬元,個人所得稅125.13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346.59元,比上年增長31.82%。農民人均純收入3280元。
農業
四合永鎮
四合永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92萬頭,年末存欄0.88萬頭;牛飼養量0.39萬頭,年末存欄0.23萬頭;羊飼養量0.35萬隻,年末存欄0.19萬隻;家禽飼養量50.90萬羽,上市家禽32.46萬羽;生產肉類0.14萬噸;禽蛋0.08萬噸,鮮奶0.02萬噸;畜牧業總產值0.4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8.03%。
截至2011年末,四合永鎮累計造林10.53萬畝,其中防護林4.24萬畝,經濟林2.81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25.30萬株,森林覆蓋率45.98%,活立木蓄積量41.72萬立方米。2011年,果樹種植面積0.86萬畝,產量1.20萬噸,主要品種有小蘋果、香果、梨、杏。2011年,名優特農產品有白菜、胡蘿蔔、馬鈴薯;綠色環保農產品有沙棘軟膠囊、果汁、養面、菠面、苦養茶。
工業
四合永鎮工業以食品加工、水泥建材、鑄造材料、礦產品加工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9.65億元,比上年增長61.37%,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55.93%。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777人,實現工業增加值4.53億元,比上年增長25%。
2018年,四合永鎮有工業企業71個,其中規模以上10個。
商業
2011年末,四合永鎮有商業網點426個,職工2130人。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6億元,比上年增長18.60%;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97億元,比上年增長19%。
2018年,四合永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金融
2011年末,四合永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37億元;人均儲蓄11219元;各項貸款餘額2.60億元。
地名由來
木蘭圍場開圍后,有4戶人家在此合夥經商,取商號名為“四合永”,後用為地名。因原區政府駐四合永得區名,后建公社、鄉、鎮沿用區名。
四合永鎮境內有鐵路京通線過境,境內長11.30千米,設四合永鎮站。254省道過境,境內長21.15千米;縣鄉級公路5條,總長30.50千米;村村通公路長41.28千米。2011年末,鎮區道路總長51千米;道路鋪裝面積33萬平方米;橋樑3座,總長360米。2011年末,鎮區日有52輛客運汽車過境,日發客運汽車18班次,年客運量46.76萬人次;鎮區計程車23輛,年客運量16.11萬人次。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四合永鎮有幼兒園7所,在園幼兒551人,專任教師22人;小學7所,在校生1605人,專任教師102人;初中2所,在校生2422人,專任教師141人;職業中學1所,在校生0.40萬人,專任教師22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為100%。主要學校有四合永中學、天卉中學。
2011年,四合永鎮教育經費達0.19億元,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0.19億元。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四合永鎮有專業技術人才139人,經營管理人才62人,技能人才51人,農村實用人才103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85平方米;農家書屋13個,建築面積315平方米,藏書3.25萬冊。
2011年末,體育場地9個。7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75%。
2011年末,有線數字電視用戶1.03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9.93%。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四合永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0個,其中衛生院1所,衛生室13個,診所6個;公立衛生機構床位36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40張,固定資產總值229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9人,其中執業醫師14人,執業助理醫師9人,註冊護士4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82人、執業(助理)醫師0.90人、註冊護士0.20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6.94萬人次,住院手術40台次,出院病人424人次。
2011年,四合永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7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4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94萬人,參合率98.45%;孕產婦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均為0。
社會保障
2011年,四合永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98戶,人數493人,支出128.32萬元,月人均217元;醫療救助2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82人次,共支出7.64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85戶,人數1425人,支出144.8萬元,月人均85元;五保集中供養18人,支出11.09萬元;五保分散供養74人支出岀13.87萬元;醫療救助6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47人次,共支出20.20萬元;臨時救濟111人次,支出3.24萬元。
2011年,四合永鎮自然災害受災人口0.42萬人,緊急轉移安置16人,農作物受災面積0.45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50萬元,救災支出17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4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74.21萬元。新增就業人員267人,有16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85人,參加各類保險2.08萬人。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四合永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110千米,投遞點15個,鄉村通郵率100%;有電信服務網點58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台門,固定電話用戶352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34.05%;行動電話用戶2.17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81.13%;光纜線路總長20千米,主幹電纜112對千米,寬頻接入用戶2067戶。
給排水
2011年末,四合永鎮鎮區工業用水17萬噸,生活用水17.13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70%,年人均生活用水19噸。
供電
2011年末,四合永鎮鎮區有110千伏變電站2座,主變壓器4台,高壓輸電線路1條,總長3.45千米,用電負荷0.16萬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90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7.73%,供電可靠率99.86%。
供熱
2011年末,四合永鎮鎮區有供熱用戶1439戶,其中工業用戶50戶,居民用戶1389戶,供熱普及率為28.78%。
燃氣
2011年末,四合永鎮鎮區有液化石油氣用戶2536戶,其中工業用戶36戶,居民用戶2500戶,燃氣普及率90%,月液化石油氣平均用量1.65噸。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四合永鎮鎮區有公共綠地8.92公頃,綠化覆蓋率21.86%,人均綠地3.34平方米。
區位優勢
該鎮具有五大發展優勢:一是區位優勢,地處承德、赤、錫林浩特三市之間,是三地相互貫通最捷徑的必經之地,自然形成了一川輻射三廊的地理優勢;二是交通優勢。京通鐵路穿鎮而過,四合永火車站建在鬧市區,並建有年貨物吞吐量150萬噸的火車站,圍承、承赤公路縱貫全鎮。火車日客流量為4800人次,汽車客運量為4100人次;三是能源優勢。鎮內建有11萬千伏安變電站,本鎮還自建五條工業專用高壓供電線路;四是資源優勢。鎮內已探明或或已開發利用的有沸石、瑩石、硅砂、長石、高嶺土、油母頁岩和澎潤土等十餘種礦藏,其中沸石和硅砂儲量居華北之首;五是基礎優勢。該鎮是全市唯一一家以工業為主體的新興小城鎮,鎮內建有無線尋呼台2座,是全市第一家建有130網站的鎮,程式控制電話裝機容量已達到2萬門。
改革開放后,特別是建鎮以來,該鎮憑藉地緣、人緣和特產資源優勢,努力運用上級賦予的優惠政策,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工作方針,通過走小城鎮建設、工業小區、農業產業化三位一體的鄉鎮經濟發展之路,促進了全鎮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事業的進步,已成為全縣經濟重鎮、政治文化中心和對內對外開放的“窗口”。第一產業水稻、時差菜、林果、畜牧為支撐四大特色產業初具規模,種養加一條龍、貿工農一體經濟格局初步形成,並向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的方向發展。二、三產業已形成了水泥建材、造型材料、紙塑包裝、冶鍊鑄造、礦產品加工等五大工業經濟體系為主導,商飲業、建築業、運輸業、服務業為補充的經濟發展格局。2003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3.2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0.5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0.68億元。全部財政收入55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00元。
發展前景
走向新世紀的四合永鎮,正按照“工業強鎮,產業立鎮,商貿洛鎮、開放興鎮”的發展思路,計劃用4年的時間建成承德第一鎮。規劃到2017年,提前三年實現農村小康社會建設目標。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園,位於承德壩上地區,在清朝屬著名的皇家獵苑之一“木蘭圍場”的一部分。森林公園總面積41萬畝,其中森林景觀106萬畝,草原景觀20萬畝,森林覆蓋率75.2%。獨特的氣候與悠久的歷史,造就了這裡特殊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這裡有浩瀚的林海、廣袤的草原、清澈的高原湖泊和清代歷史遺跡。塞罕壩動植物種類繁多,有高等植物81科、312屬、659種,有以狍子為主的獸類11科、25種,有以黑琴雞為主的鳥類27科88種。滿蒙漢三族人民在這裡長期聚居生活,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孕育了濃郁的民俗風情。
被稱之為“中國綠色明珠”和“華北綠寶石”的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地處河北承德圍場壩上地區,北與內蒙古烏蘭布通草原接壤,塞罕壩是蒙漢混合語古語被譯為"塞罕達巴罕色欽",意思是美麗的高嶺。後來遭遇日本侵略者的掠奪採伐和連年山火,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蕩然無存,呈現“飛鳥無棲樹,黃沙遮天日”的荒涼景象。1962年林業部在塞罕壩機械林場、大喚起林場、陰河林場的基礎上組建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1968年歸河北省管理,現為省林業局直屬單位)自此塞罕壩定名。至今,塞罕壩在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和關懷下,用四十年的時間、兩代人的青春和汗水,營造起萬頃林海,加上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濃郁的滿蒙民族風情,形成了國家一級旅遊資源,這是人類改造自然的偉大創舉和人間奇迹。1993年5月經原林業部批准,在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的基礎上建立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142萬畝,其中森林景觀110萬畝,草原景觀20萬畝,森林覆蓋率78%,是華北地區面積最大、兼具森林草原景觀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公園內風景資源豐富,景觀獨具特色,被讚譽為“河的源頭、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異獸的天堂”。以其四季旅遊開放特色吸引眾多遊客,春季,踏青植樹游,盛夏,避暑休閒遊,金秋,金色彩摘游,隆冬,滑雪守獵游。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1999年被河北省政府命名為“生態旅遊示範區”,省林業局在此建立了“河北省林業艱苦創業示範教育基地”;2002年先後被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和國家林業局命名為“全國思想教育基地”和“再造秀美山川示範教育基地”;同年,又通過了國家旅遊局驗收,跨入了AAAA級旅遊景區行列,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已成為展示河北省林業的一個重要窗口。2003年被共青團河北省委、河北省環保局首批命名為“河北省青少年生態環境教育基地”。2005年在由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旅遊商會、亞太旅遊聯合會、世界華僑華人旅遊合作組織、首都旅遊集團研究院聯合主辦的“中外旅遊品牌推介活動”中,被評選推介為中國最佳森林公園。2006年公園被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評為“愛國報國全國模範先進單位”,被承德市評為“文明風景旅遊區”;在“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評選中獲銀獎。森林旅遊開發公司被評為承德市“‘十五’期間旅遊工作先進集體”、“承德市青年文明號”。
著名景點有:康熙點將台、將軍泡子、塞罕湖、塞罕塔和十里畫廊等。塞罕壩的寒溫帶季風氣候特點表現特殊,這裡夏季氣候涼爽,空氣清新,最高氣溫一般不超過25度;秋季層林浸染,漫山遍野的楓葉,溢金流丹;冬季皚皚白雪,玉樹冰花,一派北國風光。同時塞罕壩也是灤河與遼河的發源地之一。因此被譽為“河的源頭、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加之靠近京、津的地理優勢,是您夏季避暑觀光、秋季觀賞紅葉、冬季狩獵滑雪的生態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