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粉彩
乾隆時期的低溫彩釉
乾隆粉彩有一個獨有的特徵,即器物口部及底部都施松石綠釉。乾隆官窯粉彩的紋飾一般是“大內”送來的圖樣,主題紋飾按不同時節都嚴格的規定定。除以粉彩繪畫為主,還常加繪料彩、金彩或黑彩,或與青花、五彩、鬥彩並施於一器。
乾隆粉彩
清乾隆官窯粉彩瓷器傳世品不是很多。它綜合了康熙與雍正兩朝的制瓷工藝,進一步發展本朝瓷器,從而創造出許多新穎的粉彩瓷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乾隆時記事檔中記載了許多乾隆時景德鎮御廠為宮廷制瓷的史實,也反映出皇帝直接關注制瓷的情況。乾隆帝對有些粉彩器物的用途、型體、花紋的要求常有御旨,製作前要有畫樣或木樣,審查后才能正式燒制。器物的款識或有或無,寫什麼樣的款識以及配合紋飾的詩句等都須經過乾隆皇帝的批准。另外,制瓷粗糙不合要求者還要賠補等情況,在檔案中也有詳細記載。當時的督窯官唐英一方面按皇帝的旨意製作精美的宮廷用瓷,另一方面,在保留前代精華的基礎上,還吸收了一些西洋的工藝技法,創造出許多新穎的粉彩瓷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乾隆粉彩
第三,乾隆粉彩利用粉彩粉潤柔和的質感,用粉化的各種彩料仿製各種工藝品,如漆器、銅器、琺琅、大理石,還仿製動物、植物、瓜果等。能準確地表現出所仿之物的色彩和質感,可謂惟妙惟肖。
第四,乾隆粉彩有一個獨有的特徵,即器物口部及底部都施松石綠釉。松石綠釉非常淺淡光潤。
乾隆粉彩
(仿-清乾隆粉彩八仙渡海圖)
清雍正朝,粉彩進入盛期。雍正粉彩在康熙粉彩的基礎上有很大發展,無論造型、彩繪技法還是紋飾,都達到空前的高度,堪稱粉彩瓷器的代表作。官、民窯同時大量生產,精細的官窯製品可與琺琅彩比美。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就,首先是它的地釉質量好,無論白度還是透明度都超過了明代永樂的白釉,經測定,雍正粉彩盤的瓷胎白度達到77。5%。陶瓷史家陳萬里先生說過:“雍正白釉之進一步提高,合於釉上施加軟彩的要求,因而收到相互為用、相得益彰的效果。”雍正粉彩的彩料配製技術也較高,琺琅彩在燒彩前與燒彩后呈色大致相同,而粉彩顏料則不同,除紅、黑二色外,其他顏色在燒之前無法區別,顏料配製后必須進行試燒,合乎要求后才能正式彩繪,經低溫彩燒后,色彩微微凸出釉面,彩面具有晶瑩的光澤,有的粉彩紋飾的邊際還顯現出彩虹般的光暈。粉彩的繪畫技法多樣,官窯更為考究,有平塗、渲染、沒骨、洗、皴、點等,工筆、寫意俱全,富有中國畫的筆韻。所繪紋飾以花鳥草蟲為主。人物故事畫多為室內景觀,人物線條柔和,仕女體態修長,面目嬌美,多襯以几案、綉墩、博古架等室內陳設。畫面都留有一定的空白,顯示出深遠和層次感。還有氣勢雄偉的山水畫,筆法勁健,設色較為淺淡。雍正民窯粉彩的花卉、花鳥紋飾粗獷,人物畫中善繪刀馬人物或戲劇故事中的情節,色彩凝厚濃艷,胎體厚重,琢器的外底部多為砂底。
雍正粉彩的造型極為豐富,無論是餐具、文具還是陳設品都很優美,一改康熙時古拙厚重之感。大型器規整不變形,小型器各部位處理嚴謹得當,反映當時製作技巧的高超。其青花款識六字二行者為專人書寫,字體工整有力,青花色調純正。六字三行者書寫草率,而青花花押款、齋堂款則比較稀少。
雍正粉彩
現代仿製的雍正粉彩盤、碗在市場上比較多見,其特點是胎體過於輕薄,地釉近乎粉白光亮,也有亮青者,有的紋飾繪畫精細,器底青花書寫“大清雍正年制”款。整體看具有一定的雍正官窯粉彩風格,但仔細觀察仿製水平還不能真正達標,而且紋飾過於精細,反映出現代繪畫的氣息,缺乏200多年的文化積澱。仿製品的青花款字體乍看與傳世品一樣,但仔細觀察則筆劃無力、鬆散,尤其是青花色調不沉著。更要引起注意的是,仿製者為了達到矇混過關的目的,也採取一些補救的辦法,就是在器物上作舊。作舊的方法不一,有的用磨大理石的極細的砂紙打磨,也有的用某種酸將器物腐蝕后再用皮帶磨。另外傳世品有“蛤蜊光”,因器物年久有些彩料或釉面由於長期與空氣中的氧結合,形成彩虹般的反射效果。現代仿製者為了表現此種現象,將器物浸泡在高錳酸鉀溶液中,但是這樣製作出的“蛤蜊光”與傳世品的還是不一樣。另外,新仿製的雍正粉彩器也有色彩較厚的,這類器物多數彩面上無光澤,給人以很舊的感覺。仔細觀察,彩面是經過打磨的,打磨后還在紋飾線的周圍淡淡地塗些黑灰色的東西,模仿出經年使用的痕迹。這些都是收藏者應該注意的!
是否是仿品,主要看下面這5點
1、造型的整體結構比例不諧調,雖然高度或口徑與書本上的尺寸相同,但器物腹部的弧度不準,不是擴大就是縮小。
2、胎體有的過於輕薄,也有的過於厚重。
3、作舊痕迹突出,如未作舊又很光亮。還有的為了表現是舊物,在器物底或罐的口邊塗抹一些灰褐色的泥巴。
4、作舊痕迹突出。
5、這些現象與傳世品的特點相比差距較大。更別出心裁的是,一些牟利者製造出一些乾隆款的彩瓷迷惑人們。在幾次鑒定會上都出現諸如銀灰色地雕花開光大碗、大罐,開光內彩繪山水人物,器底雕刻篆體“大清乾隆年制”款,讓人感覺彷彿是乾隆的銀彩器,實際不然,這種器物胎體厚重,工藝粗糙,紋飾繪畫水平也很低。類似低劣的仿品實在是舉不勝舉。
粉彩瓷器
粉彩是景德鎮窯在五彩的基礎上及“琺琅彩”的影響下創製成功的又一種彩瓷。它的獨特之處,是在彩繪時添加一種白色的彩料“玻璃白”。“玻璃白”具有乳濁效果,畫出的圖案可發揮渲染技法的特性,呈現一種粉潤的感覺,因此被稱為“粉彩”或“軟彩”。其作法是用經過“玻璃白”粉化的各種彩料,在燒成的白釉瓷器的釉面上繪畫,經第二次爐火燒烤而成。粉彩初創於康熙晚期,盛燒於雍正、乾隆時期,成為清代瓷業生產的一個主要品種。直到現代,景德鎮的許多仍在繼續繼續生產。
粉彩瓷器使用“玻璃白”,並與繪畫技法緊密結合,這是景德鎮陶工們的一項新的創舉。經研究化驗,所謂“玻璃白”是不透明的白色乳濁劑,屬氧化鉛、硅、砷的化合物,利用其乳濁作用,可以使彩繪出現濃淡凹凸的變化,增加了彩繪的表現力,讓畫麵粉潤柔和,富於國畫風格,因此博得“東方藝術明珠”的美稱。
粉彩瓷器
洋黃、洋白,翡翠等色,皆用硝粉、石末、硼砂各項配成。”以上所講區別,一是技法,五彩是單線平塗,粉彩是沒骨畫法;
二是顏料用法,粉彩除襲用古彩者外,還創造了幾種顏料,胭脂紅、羌紅、洋綠、洋白等。從本館所藏清康熙五彩花卉草蟲碗
和雍正粉彩人物筆筒等彩繪相比較,我覺得,康熙五彩碗畫面配合緊湊得體,花卉草蟲畫得生動自然,比較明五彩更顯艷麗動
人。但和雍正粉彩筆筒相比,五彩碗顏色單調,紅是紅,綠是綠,很少層次感,雍正粉彩筆筒畫面就柔和淡雅,因粉彩料中摻
有鉛粉並加施玻璃白,施彩厚,花紋凸起,層次分明,有立體感,明顯尤於五彩,這也是粉彩長盛不衰的原因。
青花點彩
有很多器物時代特徵不明顯,需要玩家仔細觀察每個細節,以免造成損失。
五彩瓷器
硬彩者,謂色彩甚濃,釉箔其上,微凸起也;軟彩又名粉彩,謂色彩深有粉勻之也,硬彩華貴而深凝,粉彩艷麗而逸。”
以上兩例,不難看出,是說康熙五彩的紅綠彩色甚濃厚,故日硬彩,雍正粉彩是有粉而勻之,淺淡而美觀,日軟彩。
粉彩是乾隆彩瓷的主流,官窯和民窯都大量燒造。除白地粉彩外,還有各種地色的粉彩瓷,如豆青地、紅地、黃地、藍地、綠地、胭脂紅地、木紋釉地、碎紋地等。有的琢器上下部分為色地,腹部為白地或色地開光,開光處繪粉彩紋飾。色地粉彩開光器物,釉地有紅、黃、紫、綠、藍、金、粉等色,其色亦有深淺之分。有的器物在色地上用金彩勾畫紋樣
的輪廓,看上去如銅質琺琅彩器。
器形:常見的官窯白地粉彩器有百鹿尊、九桃天球瓶,九桃盤及三果、戲嬰碗等。除日用的碗、盤、杯、碟和各式瓶類外,文房用具及各種陳設件和飾件特別多。當時所制的粉彩宗教瓷也較多,如各種菩薩像、佛前的五供(燭台二、花觚二、香爐一)、金奔巴瓶、齋戒牌等。轉心瓶、轉頸瓶、套瓶都是清乾隆年間首創的陳設瓷。
民窯粉彩器以碗、盤、茶具為多,其中大量碗、盤也是用壓鳳尾的錦地紋樣裝飾,做工一般較粗,後人所稱的“什錦”器,即指此類,民窯中有大量的粗粉彩瓶、罐、盤、碗、杯、碟及文具。過粗之器稱為“糙粉彩”。
紋飾:乾隆粉彩與雍正粉彩相比,已由淡雅清麗而變為濃艷豪華。紋飾的風格有兩大類:一是繼承雍正時期的花卉圖(包括過枝花卉)和少量墨彩山水圖等,仍保持雅靜的風格。
另一類則是重色濃彩、錦上添花。乾隆粉彩往往於一件粉彩器上採用壓印、剔划、繪畫(釉上彩、釉下彩)、開光、色釉、鏤空、堆塑、描金等多種裝飾技法於一件器物上。“軋道”工藝用得也很多,即在器物局部或全器色地上刻劃纖細的花紋,然後加繪各式圖案,這種工藝難度大且費工,看上去富麗堂皇,故有“錦上添花”之稱。
乾隆粉彩瓷流行器里施低溫綠釉,有時器底也施綠釉,叫“綠里粉彩”,簡稱“綠里器”。以後此種綠里器粉彩瓷大為盛行,直至清末,也是特點。
款識:乾隆粉彩的官窯器大多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少數書“乾隆年制”四字篆書款。民窯器亦有書六字及四字篆款的,但款字極不工整。
仿品:由於乾隆官窯粉彩器的經濟價值很高,因此清末和民國初年有很多仿製,並且有以乾隆瓷后加彩的,后加彩以綠地、紅地粉彩為多見。
乾隆粉彩器的內面及底足常施綠釉,其中內面為淡綠釉,底面為綠釉。綠色淺淡而閃黃,表面有小皴紋。胎釉結合牢固,極少剝落。綠里粉釉中以金線勾繪紋飾輪廓或口塗金者為精品。嘉慶以後所制則綠色深重,多見剝落。